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近年来大力提倡进行素质教育,这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局面,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其中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在这种背景下,中学教学应当重视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学教学;存在问题;渗透策略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观念,同时由于思维尚未定性,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观念以及行为习惯。为此,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行中学生德育教育,除了承载这一教学重任的主要课程政治之外,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都可以挖掘一些德育教育的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思想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职能,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给社会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以及生活态度,实现自我发展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中学生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以及互动机会,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会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团队意识,更好的与他人合作,维护集体利益。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例如文化课中,可以通过给学生讲一些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事迹,体育课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训练项目等,从而让学生形成坚强的抑制品质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中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通常是其他课程教学的一个附属品,教学目标是主线,例如体育教学,通常是围绕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意识以及团队意识展开,没有对德育方面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使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
(二)德育教育未能有效落实
虽然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模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的教学,而在德育教育方面有所忽视,重視“教书”而忽视“育人”,使得难以彰显教育的“育人”本质。
(三)未能深刻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是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中学阶段逐渐得到塑造。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认识不到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过于单一、片面,以学习效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从而也导致学生对德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
三、中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应当明白教育承载的“教书育人”的重任,并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要想实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必须要以身作则,具备较好的道德品质,给学生树立榜样,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可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中学生思想尚未定性,该阶段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例如讲究说话的艺术,使用文明用语,随手捡起校园内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嘲笑家庭困难或是身有残疾的同学等。
(二)深入进行教材的挖掘,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中学教学离不开教材,要想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钻研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将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德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德育教育计划的制定,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主体地位,进行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都能得到较大限度的发展。
(三)采取多种活动形式,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增强
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被打破,使德育教育能够延伸到课外。目前,我国的中学教学都是局限在校园之内,各学科都是以理论学习为主,从而也使得德育教育的空间受到限制。教师应当多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策略的探索,创造一些课外实践的机会,使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德育因素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加强对德育教育渗透策略的有效钻研,使课堂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好的“育人”的作用,为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丽娟.试析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67.
[2]刘鸿祖.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路径分析[J].学周刊,2019(25):164.
[3]张翠羽.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19):6-8.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学教学;存在问题;渗透策略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观念,同时由于思维尚未定性,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观念以及行为习惯。为此,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行中学生德育教育,除了承载这一教学重任的主要课程政治之外,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都可以挖掘一些德育教育的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思想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职能,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给社会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以及生活态度,实现自我发展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中学生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以及互动机会,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会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团队意识,更好的与他人合作,维护集体利益。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例如文化课中,可以通过给学生讲一些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事迹,体育课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训练项目等,从而让学生形成坚强的抑制品质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中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通常是其他课程教学的一个附属品,教学目标是主线,例如体育教学,通常是围绕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意识以及团队意识展开,没有对德育方面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使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
(二)德育教育未能有效落实
虽然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模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的教学,而在德育教育方面有所忽视,重視“教书”而忽视“育人”,使得难以彰显教育的“育人”本质。
(三)未能深刻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是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中学阶段逐渐得到塑造。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认识不到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过于单一、片面,以学习效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从而也导致学生对德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
三、中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应当明白教育承载的“教书育人”的重任,并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要想实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必须要以身作则,具备较好的道德品质,给学生树立榜样,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可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中学生思想尚未定性,该阶段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例如讲究说话的艺术,使用文明用语,随手捡起校园内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嘲笑家庭困难或是身有残疾的同学等。
(二)深入进行教材的挖掘,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中学教学离不开教材,要想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钻研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将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德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德育教育计划的制定,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主体地位,进行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都能得到较大限度的发展。
(三)采取多种活动形式,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增强
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被打破,使德育教育能够延伸到课外。目前,我国的中学教学都是局限在校园之内,各学科都是以理论学习为主,从而也使得德育教育的空间受到限制。教师应当多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策略的探索,创造一些课外实践的机会,使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德育因素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加强对德育教育渗透策略的有效钻研,使课堂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好的“育人”的作用,为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丽娟.试析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67.
[2]刘鸿祖.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路径分析[J].学周刊,2019(25):164.
[3]张翠羽.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