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以后多门学科的基础,根据当下的教育潮流,数学在所有学科中的安排比例所占最大,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小学教育对数学教育的看重程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可以把数学更多地和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必须灵活的把握教学内容,创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通过对生活地细致观察,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灵活运用在课堂学到的数学知识,巧妙地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体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对数学的理解得以加深。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生活化教学,即从书本中走出来,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点,实现生活化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活动过程,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数学是有趣的。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以教学“比例的意义”这一知识点为例,为了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这一概念,我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如下:首先,把全班26个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人数不定,由学生自己掌握,然后请小组讨论如何分配52本课外书,每个小组应该领多少?为什么这样分配?每个小组课外书的数目与人数的比是多少?经过小组间的分析归纳得出:每个小组课外书数目与人数的比值都一样,简化到最后都是2∶1,再来看总书目数与总人数的比为52∶26,结果也是2∶1。至此,学生们恍然大悟,对“比例”的概念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学会了如何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困难与挑战性,需要配合觀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活动,为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需要教师把教学过程、探索过程生活化,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三、在活动中学习“做”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充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新知,发现规律。
四、在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数学水平。《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例如,在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让学生实地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宽、高的数据,算一算扣除门窗的面积后还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位置后,让学生用方位知识描述学校里各建筑物的位置;学完利息后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如果把压岁钱存入银行,一年后可得到多少利息;学完统计后让学生调查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个路口的汽车的情况;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分配、租车费用、物品购买与行程路线等。
五、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
数学的价值体现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为学生呈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实现生活与数学的统一,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获取数学知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皆是,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去学习,使数学课真正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师也可以把生活中比较实际的、相对成人化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了解社会、应用数学的场所,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学习完“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后,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室内设计师,对自己的家进行模拟装饰。首先是面积测量,测量内容包括住房的整体面积、需要装修的墙面的面积,并深入市场调查装饰材料、涂料的价格,最后计算出整个装修所用的费用。当时好几个学生家里正值装修,他们为父母出谋划策,得到了父母的赞赏。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指导生活的价值,获得了丰富的、实际的发展体验,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在参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生活教学资源,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德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校园(理论版),2011(09).
[2]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生活化教学,即从书本中走出来,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点,实现生活化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活动过程,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数学是有趣的。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以教学“比例的意义”这一知识点为例,为了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这一概念,我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如下:首先,把全班26个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人数不定,由学生自己掌握,然后请小组讨论如何分配52本课外书,每个小组应该领多少?为什么这样分配?每个小组课外书的数目与人数的比是多少?经过小组间的分析归纳得出:每个小组课外书数目与人数的比值都一样,简化到最后都是2∶1,再来看总书目数与总人数的比为52∶26,结果也是2∶1。至此,学生们恍然大悟,对“比例”的概念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学会了如何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困难与挑战性,需要配合觀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活动,为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需要教师把教学过程、探索过程生活化,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三、在活动中学习“做”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充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新知,发现规律。
四、在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数学水平。《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例如,在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让学生实地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宽、高的数据,算一算扣除门窗的面积后还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位置后,让学生用方位知识描述学校里各建筑物的位置;学完利息后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如果把压岁钱存入银行,一年后可得到多少利息;学完统计后让学生调查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个路口的汽车的情况;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分配、租车费用、物品购买与行程路线等。
五、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
数学的价值体现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为学生呈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实现生活与数学的统一,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获取数学知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皆是,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去学习,使数学课真正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师也可以把生活中比较实际的、相对成人化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了解社会、应用数学的场所,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学习完“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后,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室内设计师,对自己的家进行模拟装饰。首先是面积测量,测量内容包括住房的整体面积、需要装修的墙面的面积,并深入市场调查装饰材料、涂料的价格,最后计算出整个装修所用的费用。当时好几个学生家里正值装修,他们为父母出谋划策,得到了父母的赞赏。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指导生活的价值,获得了丰富的、实际的发展体验,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在参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生活教学资源,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德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校园(理论版),2011(09).
[2]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