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11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有效的写字评价能够化解学生的浮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锤炼坚强的意志力。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
  
  一、评价语言的形象化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小手稚嫩,写字对他们来说有些单调、枯燥。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将会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马”字的书写时,尽管我已经以“马头”、“马身”、“马腿”作比喻,引导学生分析领会了字的结构,但还是发现有不少学生的“横折”和“竖折折钩”写得一样宽,最后一笔“横”向左外伸不够,整个字重心不稳。于是我就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了两匹马,让学生进行比较。我指着其中的一匹“大头马”对学生说:“这匹马头大身子小,头重脚轻,怎么站得稳呢?”在笑声中,学生们重新写这个“马”字时,再也没出现上述情况。针对学生重写的“马”字,我又个别表扬道:“瞧,徐宇恒这匹马伸开了四肢,好像正在飞奔,多精神啊!”“谢恩晨这匹马威武高大,真是一匹好马。”就这样,在形象化语言的点拨下,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難点迎刃而解。
  
  二、评价符号的多样化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爱收集小食品里的那种小卡片,这不仅是因为小卡片的精美或好玩,更因为不管你最终是否能集齐小卡片,这个收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收获与感受成功的过程。这对写字教学也有很好的可借鉴性。传统的写字评价符号,往往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圆圈,再打上一个分数或等级。刚开始时,学生还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时间一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会缺少一种新鲜感,继而影响写字的积极性。基于此,在评价学生的字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及心理,我运用了多样的评价符号,如“星星、笑脸、哭脸、金牌、银牌、铜牌、金苹果、小红花”等,这些符号符合现代学生求奇、求趣的心理,他们容易被这些新鲜、有趣的符号所吸引,进而对下次的写字充满期待。当看到作业本上一个大大的笑脸时,忍不住开怀大笑;当金牌收入囊中时,禁不住手舞足蹈;当小红花迎面扑来时,他们的笑脸也如花儿那样灿烂。
  当学生的写字热情被调动起来之后,我们还要将他们的写字热情延续下去。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让“星星”不停闪烁。只要有点滴进步,我就为他加星。本子上满五颗星的,可以到墙上的表格里贴一颗星,集齐墙上的五颗星换一个“金苹果”,集齐五个“金苹果”的可以换一份奖品。这样的收集规则起点不高,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过努力都能得到。因此学生在这样的激励下兴致勃勃,对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对待。墙上的表格中,红星谁多谁少,一目了然,小学生又争强好胜,班级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写字氛围。这样的激励机制不仅对低年级有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也有很大的“诱惑”。
  
  三、评价标准的精细化
  
  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字和别人的字,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字技能。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果评价的标准过大或过于笼统,他们就不知从何处人手进行评价。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写字目标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针对上述目标,在平时的评价中可以将标准细化些。一位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并立和重叠》,在学生临写“炎”字前,出示评价标准:1.书写时做到上小下大。2.上面火字的捺写成长平点。3.下面火字的撇捺写得舒展。4.两个火字上下中心对得正。5.卷面整洁,位置准确。这样的评价标准,不只关注整个字的总体效果,而且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态度与技能,可操作性强,便于学生学会如何评价。
  为防止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我引导学生评价时要一分为二。如我请一个学生在投影仪上书写“木”字,写好后,我评价道:“谢拓握笔姿势正确,能认真地按笔顺书写,纸面整洁。如果把撇和捺写得舒展些,就像小姑娘的裙子被风吹起来,那这个字就更美了。”这样先肯定了她的优点,再提出建议,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指出了改进的方向,学生容易接受。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课程改革提出要加强评价中的多元主体参与,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父母评等开放的、民主的多方协商评定法。
  学生自评:在临写范字后,让学生参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此时的评价符号精彩纷呈,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张扬。每个学生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对自己的写字习惯、写字态度、写字技能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学会赞赏自己,树立信心,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逐步改正。
  生生互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生互评可以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他们可以学习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取长补短的能力。写字的乐趣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得到释放,进步的大小多少也得到了比较和肯定。
  教师点评: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在自我判断和赏鉴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加深认识。但低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评价时也许不够到位。此时,教师的点评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肯定优点,指出共性问题,使优秀者更上一层楼,中下者树立信心,奋起直追。
  家长参评:充分利用家庭这一资源,要求家长转变观念,不要只关注孩子作业的结果是否对错,更要关注其写字过程中的坐姿、握笔姿势是否正确,态度是否认真。对孩子的写字作业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孩子写字技能的提高。
  采得百花酿成蜜,集得百腋织成裘。只有多维感受,多元评价,多方参与,我们的评价定能为写字教学添翼,增强学生写字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汉字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其他文献
让生命在课堂自由生长,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该用生命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    一、 张扬学生个性,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    从生命的视角看,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应当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现在时态),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例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我准备了几种蔬菜和水果,目的是让学生按蔬菜和水果分成两盆,或者按不同颜色分成两类。但是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新史。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还要善于诱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规律,拓宽思维,使学生真正变“学会”为“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加强学生创造力地培养,是素质教育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课程结构设置,还是课程内容安排都具有独特之处。然而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却怎么也亮丽不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只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而无现成教材,只有教学范畴而无具体内容,出现活动只有形式而缺少内涵,导致教师没法上,学生不想上。那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内涵呢?《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
回顾“激情燃烧”的几年,我们已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些新理念着实让我们心潮澎湃,受益匪浅。但众所周知,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若过度了,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此,在这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大潮中,我们一线教师该何去何从,是一味“追求时髦”,还是“理性审视”,就需要我们冷静地去思考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新课改中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几种关系
一、师生谈话,导入揭题    师:在我们江南水乡,散落着许许多多的小村庄。其中,在一个美丽的村子,这儿的花鸟鱼虫。山水景色,都保持着一种最自然的状态,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月亮湾”。(学生读课题)    二、出示“美图”,初赏美丽    出示月亮湾挂图,学生观察说话:  走进月亮湾,我看到________。    三、先抑后扬,寻找不足    1 师:有这样一些小朋友,他们在春游时来到了月亮湾,
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惑我:怎样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素养呢?“课内”与“课外”之间为何那么遥远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一厢情愿地“引导”不会有效果,可取的做法是先不要与课内离得太远,认真研究学生课内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内外阅读内在的衔接点上下功夫,悉心为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架设出一个个并不陡峭的坡度,让学生能从课内向课外自信、自主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再拾
面对一群天真、活泼、可塑性很强的新一代,需要我们教师在生活、学习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循循善诱的教导,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带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一、变化的点点滴滴    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善于变,优秀的教育在于让你所教育的对象有所改变、往好的方面改变,我们要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感受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新变化。  比如,一次外校的老师到我们班听课交流。本来只想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来动员大家上好这堂课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文化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尤其是精神文化,它总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身在其中的学子。因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在摸索如何建立起好的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让学生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起来。为此,我也不断地努力着、探索着。    一、书墨飘香——让读书充盈智慧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这是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寓教育于活动中,主要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为教学形式。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听、说为主的学习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效果不错,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课始“动”起来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孕育着成功。一堂
我从书柜中翻出落满了尘埃的《红楼梦》,细细品读。少女时代第一次阅读此书,我关注的是令人扼腕叹息的贾林爱情,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现在,从教多年的我再次阅读,我更关注、更欣赏的却是林黛玉,因为她不但才思敏捷、富有诗人的气质,而且诚为人师、乐为人师,更是善为人师。她教香菱做诗的经过,对我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无穷的启示。我们可以向黛玉学习,采取有效对策,从“读什么”、“读多少”和“怎么读”三个方面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