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之花在班内飘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huan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文化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尤其是精神文化,它总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身在其中的学子。因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在摸索如何建立起好的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让学生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起来。为此,我也不断地努力着、探索着。
  
  一、书墨飘香——让读书充盈智慧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睿识。是的,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让学生们从小就与书为伴,在阅读中丰富生命,在感动中自觉成长,这是我校培植校园文化之目的,也正是我班培植阅读文化之目的。
  为让每个学生时刻浸润于书香之中,我力争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教室黑板一角的“日积月累”,可以进行古诗词、成语接龙等积累活动。教室后的“读书吧”有每月的杂志、报纸。在班级图书角的书柜里有向学校借阅的图书,有学生们自愿捐赠的好书。在专人轮流负责,确保畅通的读书渠道下,让大家感受到图书共享的快乐。为让学生们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我班每天充分利用晨读、午间等时间,把读书活动融入每日的生活中。我与学生们一起,指导他们读好书的方法;请家长与学生们一起,买书“充电”,和学生共同畅游书海。为让学生能真正用当其学,我班利用每星期的班队,开展讲故事比赛、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并评选表彰每星期的“读书之星”。
  我惊喜地发现:读书热潮的掀起,使学生们有了很大改变。课堂上,他们活泼自信、思维积极,语言表达也流畅多了。课间追跑打闹的人少了,捧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的人多了。书让班级成了乐园,书让学生们快乐无边!
  
  二、精灵舞动——让艺术点缀生命
  
  欢歌笑语,小小的舞台给了学生们一个飞翔的天空。虽然农村学生平日接触的艺术形式较少,了解也不够深入,但是他们同样对艺术活动充满了热情。
  我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在要求和形式上都趋于简单化,重点给学生们展示自己所学,比如绘画、书法、舞蹈等,以满足学生们的展示欲望。你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次机会,学生就会还你一份惊喜。妇女节来临之际,教室成了书画现场比赛场地,学生们正描绘着乡下学生特有的质朴,表达他们对母亲的爱;教师节来临之际,教室里美化教室的设计大赛让学生们有了展示自我的空间,用他们的巧手表达着对学校、对老师的爱;儿童节来临,才艺展示、游园活动大比拼,则让学生们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食粮;国庆节来临,唱响祖国的歌咏比赛在教室里拉开序幕;晨会、班会上,学生们放声高歌,清脆的童声飞出窗外,传向校园,飘向远方。
  学生们扑闪扑闪的眼睛里透着灵气;顽皮淘气的身影中藏着聪颖、机灵和健康;美妙的歌声中洋溢着对生活、对祖国的热情……动感、奔放、激扬,共同汇成这闪亮的光芒。缤纷的舞台上,学生们的个性在瞬间飞扬,热情在这里绽放。
  
  三、探究实践——让科技拥抱生活
  
  没有科普知识的了解,也就没有科学的创新,更不会有发明创造。每年借着学校科技节的举行,我班学生们的现场动手实验操作、巧手制作比赛等无不展示着他们的智慧和才智,教室里处处洋溢着科技的气息。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的时间,在教室里播放科普知识短片,让学生们了解一些科技知识,将科学的种子播撒于学生们的心田。小学生酷爱大自然,关心动物世界、植物世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我班围绕“生物角”里绿意盎然的花草和生机勃勃的鱼、虾、龟,每小组成员每星期轮流负责照料,从中体验科学种植和养殖的成功和乐趣。利用我校独厚的乡土文化资源,在学校的“树叶贴画”“捏泥塑”比赛中,学生们通过剪、拼、贴把片片树叶制作成小猫钓鱼、游动的金鱼等一幅幅精美的图案;用想象和灵巧把家乡的紫砂泥制作成茶壶、茶杯……围绕环保主题,在教室废旧物品科技制作的比赛现场,学生们正创造着心中的作品,花篮、喷水壶……一件件作品虽显得简单、粗糙,但科技创新就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犹如春雨点点入土,洒落在学生们的心田。
  一盆盆花草、一次室内养殖引导学生们亲近自然,走进科学。一幅叶贴画、一件泥塑作品、一件环保小制作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教师重在引导他们在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与课余生活联系上下工夫,增强科技意识。
  围绕科技、读书、艺术开展的一系列班级文化活动,是为学生们搭起展现自我魅力的平台,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见于以上我的一点认识,它渗透在文化教学、班级管理、班级美化等方方面面,相信只有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中才能培养和谐发展的师生,才能推动班级的和谐发展。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帮教如何从心开始呢?笔者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觉得以下的帮教策略切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实际,比较行之有效,能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一、掌握每一个字词,读好每一篇课文    由于语文学科并没有像数学等其他学科那么严谨的知识链。所以我们可以要求语文学困生从掌握本册知识开始,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对语文学困生的要求自然不能太高。但是“掌握每一个字,读好每一篇课文”的最基本要求
教学课文《钱学森》第7自然段时,围绕第一句话“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中的“一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这一句话中的“一刻”是什么意思?  生:“一刻”指很短暂的时间。  生:也可以指每时每刻。  生:任何时候  生:不管什么时候。  师:说得对,“一刻”的意思就这么简单。明白这之后,大家想想这句话中的“一刻”包括哪些时候?联系全文以及对钱学森的了解好好考虑。  生:从课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对话是在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阅读对话,充分彰显学生的生命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谈几点策略:    一、让对话在好奇、疑惑、期盼时酝酿    语文教材和学生学习都呈动态式发展。同一篇课文,涉及的知识、言语及内涵随时代和社会发展不断丰富、更新
让生命在课堂自由生长,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该用生命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    一、 张扬学生个性,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    从生命的视角看,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应当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现在时态),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例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我准备了几种蔬菜和水果,目的是让学生按蔬菜和水果分成两盆,或者按不同颜色分成两类。但是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新史。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还要善于诱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规律,拓宽思维,使学生真正变“学会”为“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加强学生创造力地培养,是素质教育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课程结构设置,还是课程内容安排都具有独特之处。然而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却怎么也亮丽不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只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而无现成教材,只有教学范畴而无具体内容,出现活动只有形式而缺少内涵,导致教师没法上,学生不想上。那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内涵呢?《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
回顾“激情燃烧”的几年,我们已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些新理念着实让我们心潮澎湃,受益匪浅。但众所周知,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若过度了,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此,在这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大潮中,我们一线教师该何去何从,是一味“追求时髦”,还是“理性审视”,就需要我们冷静地去思考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新课改中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几种关系
一、师生谈话,导入揭题    师:在我们江南水乡,散落着许许多多的小村庄。其中,在一个美丽的村子,这儿的花鸟鱼虫。山水景色,都保持着一种最自然的状态,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月亮湾”。(学生读课题)    二、出示“美图”,初赏美丽    出示月亮湾挂图,学生观察说话:  走进月亮湾,我看到________。    三、先抑后扬,寻找不足    1 师:有这样一些小朋友,他们在春游时来到了月亮湾,
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惑我:怎样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素养呢?“课内”与“课外”之间为何那么遥远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一厢情愿地“引导”不会有效果,可取的做法是先不要与课内离得太远,认真研究学生课内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内外阅读内在的衔接点上下功夫,悉心为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架设出一个个并不陡峭的坡度,让学生能从课内向课外自信、自主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再拾
面对一群天真、活泼、可塑性很强的新一代,需要我们教师在生活、学习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循循善诱的教导,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带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一、变化的点点滴滴    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善于变,优秀的教育在于让你所教育的对象有所改变、往好的方面改变,我们要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感受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新变化。  比如,一次外校的老师到我们班听课交流。本来只想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来动员大家上好这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