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这就是要求学生把作文写真实,也就是要求小学生的作文要从真实起步。作为小学生作文的引路人语文老师,就应当牢牢树立这样一个观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在教学中,要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落实“作文就是作人”的神圣使命。
一、抓好阅读,引导学生懂得“真实”
阅读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可以丰富词汇,领悟表达,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组织生活材料,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做到早准备、早起步。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首先必须搞好认真的阅读。除了读语文课本,还要广泛的去多阅读好书,把优美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背诵古今诗词,积累起深厚的语言材料,为自己的作文表达真实而做好准备。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记录“真实”的文章,是引导学生懂得“真实”的极好范例。每教学一篇课文,我都要和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真”在哪里,“美”在何处,逐步使学生感受到作家们严谨的写作态度。如教学完《美丽的张家界》,我就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到张家界游览,对照课文,看看作家对“金鞭岩”“黄狮寨”“金鞭溪”等景观的描写真不真。学生边游览边回味课文,很快感受到如何把作文写真实。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接触“真实”
有名人说:“美无处不在。”其实,真实的东西也无处不在。对小学生来说,眼睛里不是缺少“真实,”而是缺少“发现”。学生(特别是我们山区农村)年龄小,阅历浅,还不全面具备“发现”的意识和本领,所以,“兴趣”这一“酵母”在他们身上显得尤为重要。要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意识的去注意观察,自觉地去发现周围的人物、事物和景物。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感人事件。我坚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走出校门,到乡村、到集市、到商店、到自然景观去亲历“真实”,接触“真实”。学生在走、看、听、访、谈中发现大量的生活美,饶有兴趣的写成观察日记。学生有了观察习惯,眼睛就成了“摄影机”,把与邻里接触的言谈举止,家中物件的添置更新,都录制下来,作为作文的材料库存。在学校里,体育场上的激昂,音乐课上的欢笑,阅览室里的流连,实验室里的严谨,学生把这些接触烙印在心中。这样学生不断地观察、认识、体验、感受,从平凡中发现出闪光的东西,从平淡中发现出新奇,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孕育了作文激情。在老师“牵扶”一段后,就能自然的“撒手”独立行走,作文中描叙的人事景都栩栩如生,真实可感。
三、精心点拨,引导学生写出“真实”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的实践表明,要学生做到这一点,就要指导学生“存实”。“存实”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库存在脑海的记忆里或笔记本上,作为写作文的备用材料,写作时用到恰当的文题中去。老师始终坚持指导学生进行以真实生活为题材,以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感兴趣的话,抒自己的真情,发自己的实感。
要注意的是,学生有了真实的材料,但要写出好作文,适当的写作技巧也是少不了的,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写“实”指导。
1、精心命题。命题要讲究技巧,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一见文题就产生出“不能不写好”的欲望。
2、精心选题。教师一次可以出3—5个题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熟悉的题目来写。
3、精心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坚持让事实说话,让他们(她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4、精心评价。教师要立足从儿童的认识和语言实际出发,不用成人的思想、目光、语言去苛求学生。要尊重学生、认同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说话,大胆的写。
总之,指导学生“写实”是有相当难度的,但它毕竟是能翻过去的“火焰山,”只要教师有毅力,学生有信心,发扬“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联通: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中心小学)
一、抓好阅读,引导学生懂得“真实”
阅读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可以丰富词汇,领悟表达,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组织生活材料,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做到早准备、早起步。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首先必须搞好认真的阅读。除了读语文课本,还要广泛的去多阅读好书,把优美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背诵古今诗词,积累起深厚的语言材料,为自己的作文表达真实而做好准备。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记录“真实”的文章,是引导学生懂得“真实”的极好范例。每教学一篇课文,我都要和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真”在哪里,“美”在何处,逐步使学生感受到作家们严谨的写作态度。如教学完《美丽的张家界》,我就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到张家界游览,对照课文,看看作家对“金鞭岩”“黄狮寨”“金鞭溪”等景观的描写真不真。学生边游览边回味课文,很快感受到如何把作文写真实。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接触“真实”
有名人说:“美无处不在。”其实,真实的东西也无处不在。对小学生来说,眼睛里不是缺少“真实,”而是缺少“发现”。学生(特别是我们山区农村)年龄小,阅历浅,还不全面具备“发现”的意识和本领,所以,“兴趣”这一“酵母”在他们身上显得尤为重要。要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意识的去注意观察,自觉地去发现周围的人物、事物和景物。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感人事件。我坚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走出校门,到乡村、到集市、到商店、到自然景观去亲历“真实”,接触“真实”。学生在走、看、听、访、谈中发现大量的生活美,饶有兴趣的写成观察日记。学生有了观察习惯,眼睛就成了“摄影机”,把与邻里接触的言谈举止,家中物件的添置更新,都录制下来,作为作文的材料库存。在学校里,体育场上的激昂,音乐课上的欢笑,阅览室里的流连,实验室里的严谨,学生把这些接触烙印在心中。这样学生不断地观察、认识、体验、感受,从平凡中发现出闪光的东西,从平淡中发现出新奇,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孕育了作文激情。在老师“牵扶”一段后,就能自然的“撒手”独立行走,作文中描叙的人事景都栩栩如生,真实可感。
三、精心点拨,引导学生写出“真实”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的实践表明,要学生做到这一点,就要指导学生“存实”。“存实”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库存在脑海的记忆里或笔记本上,作为写作文的备用材料,写作时用到恰当的文题中去。老师始终坚持指导学生进行以真实生活为题材,以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感兴趣的话,抒自己的真情,发自己的实感。
要注意的是,学生有了真实的材料,但要写出好作文,适当的写作技巧也是少不了的,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写“实”指导。
1、精心命题。命题要讲究技巧,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一见文题就产生出“不能不写好”的欲望。
2、精心选题。教师一次可以出3—5个题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熟悉的题目来写。
3、精心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坚持让事实说话,让他们(她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4、精心评价。教师要立足从儿童的认识和语言实际出发,不用成人的思想、目光、语言去苛求学生。要尊重学生、认同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说话,大胆的写。
总之,指导学生“写实”是有相当难度的,但它毕竟是能翻过去的“火焰山,”只要教师有毅力,学生有信心,发扬“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联通: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