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包括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医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坐落于天府之国,芙蓉之都的锦绣成都,与闻名中外的武侯祠毗邻。学校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
学校占地面积1800余亩。分老校区、新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85万余平方米。下设19个学院、1系1部;有本科专业62个,硕士点41个,专业学位3个。博士点2个,是高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MBA培养单位;现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硕士层次),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共建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学校有56个民族的在校学生2万余人,有教职员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50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200人。有43人先后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有16人为国家民委或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2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百余人。学校馆藏图书资料近300万册,教学科研实验设备总值1.5亿元;建立了较完善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学用房、学生生活设施、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及仪器设备等办学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A级标准。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40多家研究机构,拥有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藏学文献中心和国内最大规模的彝学文献中心。“十五”以来,完成科研项目10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5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5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0余项次。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制、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古典文学、民族文化研究(藏、彝、羌、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彝、藏、傣)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向国内外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和内刊《彝学研究》、《藏学研究》等。
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参观访问。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是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缩影。各民族师生员工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
热忱欢迎青年学子们报考西南民族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1800余亩。分老校区、新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85万余平方米。下设19个学院、1系1部;有本科专业62个,硕士点41个,专业学位3个。博士点2个,是高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MBA培养单位;现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硕士层次),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共建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学校有56个民族的在校学生2万余人,有教职员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50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200人。有43人先后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有16人为国家民委或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2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百余人。学校馆藏图书资料近300万册,教学科研实验设备总值1.5亿元;建立了较完善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学用房、学生生活设施、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及仪器设备等办学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A级标准。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40多家研究机构,拥有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藏学文献中心和国内最大规模的彝学文献中心。“十五”以来,完成科研项目10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5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5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0余项次。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制、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古典文学、民族文化研究(藏、彝、羌、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彝、藏、傣)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向国内外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和内刊《彝学研究》、《藏学研究》等。
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参观访问。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是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缩影。各民族师生员工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
热忱欢迎青年学子们报考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