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兵的30年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05616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9年,9个少年目睹日兵屠杀,发誓抗日,约定“伤了相互照顾,死了替对方收尸”。他们见过国人遇害后被砍头无法辨识,就用针和墨在胳膊上刺下自己的名字以便相认。战争中,7人牺牲。年纪最小的男孩儿,眼睁睁看着战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却无法收捡遗体。
  30年前,他决定践行誓言,寻找近半个世纪前的遗骨,找了一片荒地,开始建造一座陵园。从此再也没有离开。86岁的他,胳膊上刺青犹在:“欧兴田”。
  
  “孟庆平,爱唱歌,皮肤黑,讨姑娘喜欢,被日本人打死时24岁,少了一只胳膊。”“李文宗,清末最后一科秀才,晚年参军抗日,为掩护战友撤退时身亡。”“欧明海,外号欧老虎,老百姓有民谣:非虎似虎欧老虎,无形踪,鬼子见了都心凉。”……在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里,一头银发的欧兴田指着23座坟头上的墓碑,滔滔不绝,一 一道来。
  这些墓碑上的名字,是欧兴田刻上去的,甚至于这整个烈士陵园,都是老人自费花了100多万元修建的,不仅如此,他还在这儿守候了近30年。
  陵园位于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地处偏远。这个没花财政一分钱的20多亩的烈士陵园,不在民政部的“正册”里。114查号台查不到它,邮局的邮差没来过这里。老人与外界唯一的沟通,是一部要么信号不好、要么常欠费停机的手机。
  可在老人眼里,这个僻壤之地,却是“最纯净的圣地”。在抗战时期,这里是重要的交通要道,14岁参加革命,当过张爱萍将军的文书,历任参谋、少校参谋长、中央军委第一炮校行政科长等职的欧兴田,曾目睹了2400多名新四军为保护这条要道而流血牺牲。最壮烈的一次,60名战士抗击数百名日军,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最后弹尽粮绝,全部阵亡,战士的鲜血将旁边的沱河都染成了红色。
  抗战胜利后,欧兴田所在部队曾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后在淮海战役期间毁于战火。到20世纪80年代,离休了的老人开始重建陵园。每次把战友“请回来”,对他都是件隆重的事儿,他会雇用4个人抬棺,一路放着鞭炮,热热闹闹地让战友“搬到新家”。
  没人解释得清,这个享受师级离休干部待遇的老人,一个月工资有六七千,为什么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来这里当“守墓人”。“我活着,快快乐乐一大家子,可想到死去的战友,自己活得有什么意思。”他挽起右手袖子,露出自己名字的刺青。“当年大家在一间学校的破教室里发誓,谁活着,谁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既然我答应了,就得做到。”老人淡淡地说。
  当年的一句承诺,老人几乎用了整个后半生来践行。
  让这些英魂“回家”,是他心里一直都有的想法。重建陵园前,很多人哭哭啼啼来找他,“我的父亲、叔叔怎样死的?人落哪儿了?有遗骨吗?为什么政府没给烈士证?你们是一起参加革命的,只能来问你。”多年来不断有人找他写证明信、介绍信,证明自己的先人是为国捐躯的烈士。有的后人,知道自己的父辈战死在沱河边,死不见尸,就在河边挖泥巴捏个小人儿,装在棺材里入土。
  这些事都促使欧兴田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建好陵园,纪念这2400多个英魂。
  建陵园初,他和老伴在荒地上搭窝棚住了两年,不通水电,就点煤油灯、打井,每天挑60担水浇灌2000多棵松柏。
  为了能把烈士遗骨找到找齐,他花了两年多时间,每天骑自行车五六十公里,走遍了3个县的所有乡镇,有的烈士家庭没有后代,有的政府没有登记入档,消失了。他历经重重困难,反反复复地去落实。
  有时候为了找一个坟,他要去好多趟,天黑路滑,多次摔到沟里。为了让那些没入册的烈士恢复身份,他到相关部门开介绍信,受尽了白眼:“这是政府该管的事儿,咋你一个老头儿,没个电话就来了。”
  为了给修建陵园筹资,老人四上北京、去了6个省“化缘”,他先后找到了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等36位老领导。欧兴田对这些昔日在此战斗过的战友开门见山:你看谁谁都给了500,你看着给吧!老领导们每个人都拿出了一笔不小的数目。张爱萍将军交给欧兴田一块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粗布被面,还专门为陵园陈列馆题了词。张震将军赠送了一根50多年前使用过的马鞭。化缘化来了13万元,欧兴田还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和每月6000多元的工资全搭进去。可很多困难依然接踵而至。
  村民们也不理解老人,老人搭建的围墙,到处是窟窿,村民三天两头来这里偷“国家的”钢筋、水泥。有的村民家办红白喜事,大摇大摆地从老人眼皮底下拉走两车砖。欧兴田四处追着“要人家还”。村民说:“死人的砖还用还?反正你的砖又不要钱。”
  老人认为村里人干工程效率不高,就从外面雇人,这也得罪了村里人。最难的时候,老人走在路上,没一个人理他。老伴也嚷嚷:在这儿实在过不下去了。孙子也抱怨:爷爷平白受这些委屈侮辱,实在“不值当”。
  “8年抗战,也没这么难过啊!”走在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墓地里,阳光下的老人叹气道。
  城里的儿女们也不理解他,说他“太不讲人情”。多年来,他没有留给后辈任何财产,几乎把所有的金钱和精力都投入到烈士陵园的修建和维持上。在儿女的就业、参军问题上,他也不肯动用自己的关系进行“打点”。下岗的儿子恼他,很多年不跟老人说一句话。
  老伴死后,儿女们把他在陵园住处的锁撬开,把他的被子衣服都搬回城里,希望他回城里享几年福,可倔犟的老人当天就回到陵园。他说:死也不会再走了。
  老人生活极其简朴,屋里的家电只有一台冰箱和一台收不到信号的电视机,他常年吃馒头蘸辣椒酱。他身上掉着线头的毛背心是20多年前买的,裤子也有10多个年头了,唯一看起来像华侨的时髦礼帽,是2011年过年时“花十多块钱买的”。
  在这个固执的老人眼里,只有石头才是永恒的。多年来,他不停地刻碑。23座坟,每个坟都有几百字的碑文,每个字都是他一笔一画刻出来的。
  他计划着做40米长的碑廊,其中12米,刻着2400多个烈士的名字,“这一回,一个也不能少!”太阳下,他杵着拐杖,敲敲这块石头,敲敲那块。空闲时,他练书法,他希望留在石头上的字“越来越好”。
  直到2010年,老人的守墓故事,被人放上了互联网,感动了无数网民,被投票选为“中国好人”。但欧兴田说,自己没想过感动别人,也不指望得到一张奖状,他只是想“到那边后,遇到战友,有个交代”。
  如今,老人走在村里,有村民叫他“欧大爷”,还有人会隔着围墙扔给老人几把菜。2011年清明来的人很多,纪念馆收到了90多个花圈、花篮,这是老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这个战争年代把脑袋别在裤带上不怕死的老人,现在却有些怕死了,他只喝不加糖的牛奶,不吃肉,不吃水果,时刻担心血糖血脂升高。他怕自己走了,这个纪念馆就没人管了。
  当然,他也想好了自己的归宿。在23个坟里,安息在最南边的,是他的前妻。前妻参加抗日战争受过重伤,后来又在抗美援朝中负伤,回到家乡没多久就死了。建陵园后,老人把前妻的坟迁过来。他给前妻刻的长长的碑文,最后一句话是:你生为人杰死为人民,实乃令人心怀。
  如今,前妻坟前的松树已经从原本不足坟头高的小苗,长到了10多米高。老人用粗糙的手抚摸着墓碑说,他死后要和前妻合葬,自己不会有碑,这个陵园也不会留下他的名字。“我只是个普通人,不是烈士,最后安息在这里,是占便宜了。”老人笑着说。(摘自《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她身材肥硕,不修边幅,看上去邋里邋遢,大字不识几个,可她却照料着一群残疾的孩子,为他们撑起了生命的天空。    不能没人来管他们  袁厉害出现在哪里都会引人侧目,这个46岁的女人实在缺乏一点儿女性的精致:肥硕的身躯、黑红的脸膛、一头蓬乱的头发,敞着怀的红棉袄、黑棉裤,脖子上围着极不搭调的蓝围巾,即便在小县城也显得过于不修边幅。她已经好多年没买过衣服,可袁厉害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就连身上这套不和谐的
期刊
虽然有朋友提醒杨力州,“老年人”是票房毒药,但是《被遗忘的时光》在台湾的票房却超过了很多偶像明星主演的爱情电影,出乎意料地进入了台湾2010年电影票房前10名。    2011年12月13日下午,当《被遗忘的时光》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映时,很多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6位阿尔茨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患者,身处一个被遗忘的疾病世界,老人们的寂寞令人动容。  导演杨力州在片场被感动无数次,即便在北京再次看
期刊
未未与末末:  新的一年到来了,你们也即将两岁零4个月。  中午,末末忽然对妈妈说:“这是我妈妈。”然后,还要牵着妈妈的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有种小小的骄傲。接下来的下午,俩人动不动就来这么一句:“这是我妈妈。”小幸福的样子。  这是你们归属感的萌芽吗?获得温暖,获得帮助,获得爱,从归属感到安全感,到自我实现。你们需要这些,对吗?你们所有的小同伴,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需要这些,对吗?  回首刚刚过去
期刊
在我小的时候,看到的父母关系是这样的——  父亲从小父母双亡,11岁时一个人流浪到上海,做了工人。赶上“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作为出身良好的青年,入了党。  母亲出生于一个资本家庭,从小就是个大小姐,衣食无忧。赶上“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全家受到冲击,兄弟姐妹四散各地,有支边的,有嫁到农村的,有参军的,留在上海的就只有母亲和外公、外婆、太婆婆。后经人介绍,母亲认识了父亲,成了这门亲。用当时的原话来
期刊
约翰·列侬偷了父亲的歌?不管你怎么看这件事,反正我一直都相信,这是真的。    披头士偷了他的歌?  获悉约翰·列侬死讯的时候,我正在洗澡。  走廊那头电视机正在播放的足球比赛突然被主播的声音打断:“披头士组合中最著名的成员约翰·列侬背部连中两枪,在被送往罗斯福医院的途中不幸身亡。”  接着就听见父亲在客厅里大叫:“啊,就是这家伙偷了我的歌呢!”  那一年,我11岁。  父亲一直坚信是他写的《麦当
期刊
婚姻是什么?有人说,那是千年修来的缘;有人说,那是爱情的坟墓;还有人说,那是一份责任、一份包容、一份信任与相守。也许,阿里·奈特的故事能够告诉你,婚姻既不在天堂,也不在地狱,它最真实的位置在人间。    阿里·奈特是伦敦一位中产阶级女性,她和男友一起生活了10年,并且有3个孩子。阿里一直觉得没有必要结婚,然而就在她过45岁生日的时候,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孩子爸爸向我求婚了  2011年11
期刊
亲子间的提问与回答,  蕴藏着“爱与相爱”“理解与相互理解”的深切含义。    不仅仅是“我问了”就行  性别是天生的,性格也是天生的。这话在我拥有了一对龙凤胎后得以充分体会。  儿子朝朝从小爱提问,而且提问方式属于将父母逼至“水穷处”,却见不到“云起时”的那种,单维度执拗型。比如他可以从“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一路沿经“空气里的水分从哪里来”“为什么水会变成水蒸气”等等一路追问下去,无论你回答什么
期刊
当人们陷入情网时,他们相信:除了天灾人祸,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美好的爱情。然而实际并非如此。扼杀一段感情的因素,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平凡隐蔽得多。  研究表明,5种信号能暗示爱侣关系正在偏离正轨。如果你足够警惕,只需要一些小小的变化,加上一些努力,你们就可以回到正轨上去。    测测你的伴侣关系  1. 你们对两性和谐程度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2. 你们两人的个性非常不同。  3. 你们中的一方存在心理
期刊
2011年12月24日,87版《红楼梦》中饰演晴雯一角的演员安雯宣布正式复出,其理由是为相爱相守23年的爱人苏越还债。20多年来,安雯不问世事,一心只当苏越身后的小女人。如今,当年荧幕上的晴雯突然站在公众视野下,大声宣布:“我要为他还债,这是我认为的生命里的善始善终。”    “我出来是帮他的,如果适得其反,那就真得去死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苏越只是个符号,是创作了《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等
期刊
上司是种复杂的存在。他们是工作领域的主宰,也难免在我们的私人世界里客串。在特定情况下,上司和我们同时到达公私模糊的边界,交流,然后离开。问题是,去之前,你该调整到什么状态;去之时,你该如何自处;离之后,你又将如何面对?    上司是谁?  私聊事时,老板是谁?朋友?长辈?很多人告诉你,老板就是老板,但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在那一时刻清醒地保持这种认知。  Vivian是公司的文案。性格开朗直爽,爱交朋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