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来秋往,每一届的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们心头难舍的痛……他们顶撞老师,他们经常迟到,他们不做作业,他们迷恋网游,他们偷拿东西,他们暴力,他们早恋,甚至离家出走……对于他们,有时候,我们很茫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啊,想说爱你真是不容易啊!如何让这些让问题学生不再“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更有耐心、爱心、智慧的教育。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问题生、差生、落后生、后进生、个别生,这几个概念相近,却又有些模糊。我对问题生的界定是:只是因为智力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算不上是问题生,问题生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就需要我们去诊断。一般来说,班里的问题生不会超过5个。
二、问题生的常见类型
1.厌学型(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写作业,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
2.纪律型(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学习与品德没有大方面问题。)
3.品德型(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多数成绩不好,不守纪律,一只脚在社会,一只脚在学校。)
4.心理障碍型(主要是心理方面问题,如自闭、忧郁、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无法与人沟通等,学习成绩多数不好。)
5.“好学生”型(一般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的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搓能力极差。)
一般来说,我们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对于其余几类问题学生,关注度还不够。因为,学习成绩是最显性的,一个孩子一旦学习成绩有所下降,那么,老师必定要对他最近的行为进行思考,从而把他拉回“正途”。“好学生”型的问题生隐蔽性极强,在学习成绩优异这个光环的笼罩下,其它方面的问题几乎都被忽略不计了。这也就是许多“好学生”突然自杀、离家出走等的原因。
三、问题学生的三级处理
在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是“麻烦制造者”,教师的“心病”。对于一般学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批评、关爱、评比等对他们往往是没有效果的,教育问题生,需要专门的知识,需要诊断、治疗。我们可以将问题生分成三个等级:
一级,班主任可以解决;二级,交给“校园专家”处理;三级,最严重,学校解决不了,可以交给心理医生、公安机关,或者教育系统专办的特殊类型学校。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有对付不了的学生,勉强要求教师是不实际的,这只能造成教师精力的浪费,该做的事情没有精力去做,两头都搞不好。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分层把关,大家都做自己擅长的事。但是,我们总希望尽可能的把问题解决在第一层,班主任把问题生都推给学校,学校承受不了,学校把问题生都推给社会,社会也承受不了。所以,班主任做班主任的事,教师做教师的事,各司其职,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万能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如实上报,该请“校园专家”来解决的,还是该交给社会有关机构来解决,当机立断,能将问题生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不是更好吗?
四、问题生教育常见的错误思路
1.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管,你的心情如何我不管,你的感受如何我不管,反正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就不行,我就要用我的方式,软硬兼施,使你就范。这叫做“管理压倒教育”或者“管理代替教育”,这种思路是不科学的,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2.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3.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教师把许多问题都归结于觉悟不高,思想认识不够,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学生许多问题不属于道德认识,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或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
4.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遇到问题提出假设(假说),然后加以验证,假说当然是多种比一种好,所谓“因材施教”也是这个道理。
5.思维缺乏逻辑性
没有逻辑肯定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总结出教育问题学生的规律,所以就只好高举“爱”的旗帜,反复说那几招。
6.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遇事不调查,不询问,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情绪上来了,前因后果不分,只强调态度。
7.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己
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许多埋怨事出有因,而且有一定的道理,但埋怨顶多只能起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教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工作中还会碰钉子。于是,增加了埋怨的理由,形成了恶性循环。
8.迷信权利,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多数教师嘴里谈爱,但其实真正教育学生的时候,更相信权利、批评、惩罚、检查和评比,同时伴随大量公式化的说教。他们的教育方法缺乏个性,缺乏对个案的诊断和治疗。
9.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当所有的硬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许多老师又转而采用软的一手,那就是“爱”。我做你的“妈妈”,我爱你,我照顾你,我捧着你,你一感动,不就听我的话了吗?可教师对孩子的爱,无论怎样热烈,都超不过家长,要是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孩子更应该听家长的话啊,可见,爱只是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10.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的寄希望于家长
很多老师都以为“请家长”是自己手里的一张王牌,束手无策的时候,就会想到家长,好像家長是救星。其实不然,家长不一定比你高明,家长的办法不一定比你多,而且,问题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生十之八九是家庭教育严重失误造成的。多数问题生的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控了,根本管不了孩子,他还指望老师呢! 五、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但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往往会咄咄逼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及时“撤退“以图日后找机会“反击”。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许多老师在遇到问题生出问题时,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归因。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属于废话,做无用功。问题生都知道上课不认真听、回家不写作业、迟到旷课、打架罵人、偷东西、上网吧等是错误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明知故犯。为什么要明知故犯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用的说教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不先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这才是诊断和治疗。
3.不搞“态度挂帅”
问题生闯祸的时候,常常顶撞询问或干预的老师,态度很没有礼貌,有时近于蛮横。老师出于自尊或者碍于面子,就可能怒火万丈,不顾一切的药压倒问题生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这样可以理解,但是,弄不好就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从此,教师就不可能冷静的调查和分析问题了,教师的身份可能蜕变成学生吵架的对手。教师的这种思路就叫做“态度挂帅”。任何人都无法在气头上马上给别人道歉,这是违反人之常情的,通常,人们在冷静下来之后才会道歉。所以,不要强迫孩子,不要急于“打态度”,要先调查。当你平静的向孩子询问事情的经过时,孩子的恶劣态度也会降温,更利于你工作。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那他肯定要向学生发脾气。教师的第一反应是:“他昨天才对我做的保证,今天又犯了。这个骗子!”那他肯定劈头就谴责学生不诚实。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可怎么好啊,我真是无能为力了!”那他对学生的态度一定显得很厌恶。这些态度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主张的态度是,像科学家发现飞碟一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自己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从第一个“为什么”开始,不停的追问,不停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5.了解情况时,观察法和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了解学生情况,最常用的方法自然是观察法。但是,教师所看到的学生往往都是在正式的场合,上课啊,组织活动啊等。学生真正性格的真实表现,在非正式场合,在同龄人眼里,在游戏中看得更清楚。因此,采用观察法,要特别注意孩子在非正式场合的表现,注意通过学生了解学生。
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遇到问题,学会展开来思考,采取措施,必须在分析研究和诊疗之后。许多教师没有这种习惯,他们只有现成的几种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去,不能解决问题,就干瞪眼没有办法了。这叫做“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
6.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
问题生经常发生的问题有多种,每一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多种。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一发生问题,脑子马上就像打开一个电脑文件一样,弹出有关这个问题的多种假设,一条一条摆在那里。将眼前的学生和这个文件上的描述一一对比,找出吻合之处。看问题,光有道德视角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视角,要做多种假设,才能少犯错误。
7.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每个问题都有详细的分类,每一类都有具体的治疗措施,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参考,但也应做一些微调,开出适合他个人的药方。学生是活生生的,方法是死的。我们可以参考王老师多年研究的心得,更应该切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这样,才能开出适合每个孩子的独特的药方。
8.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修正之
教师采取措施后,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动态,观察治疗效果,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措施。把自己的得与失都记录下来,是一个绝好的学习与反思的方法。成功的,失败的,都是机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在这反反复复的摸索中得到提高!
教育是细水长流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见影,都是需要时间的。教育问题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进而对症下药。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谁都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何况是学生呢?“爱在举手投足间,轻风无语花自开。”只要老师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问题学生”将不再是问题。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问题生、差生、落后生、后进生、个别生,这几个概念相近,却又有些模糊。我对问题生的界定是:只是因为智力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算不上是问题生,问题生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就需要我们去诊断。一般来说,班里的问题生不会超过5个。
二、问题生的常见类型
1.厌学型(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写作业,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
2.纪律型(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学习与品德没有大方面问题。)
3.品德型(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多数成绩不好,不守纪律,一只脚在社会,一只脚在学校。)
4.心理障碍型(主要是心理方面问题,如自闭、忧郁、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无法与人沟通等,学习成绩多数不好。)
5.“好学生”型(一般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的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搓能力极差。)
一般来说,我们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对于其余几类问题学生,关注度还不够。因为,学习成绩是最显性的,一个孩子一旦学习成绩有所下降,那么,老师必定要对他最近的行为进行思考,从而把他拉回“正途”。“好学生”型的问题生隐蔽性极强,在学习成绩优异这个光环的笼罩下,其它方面的问题几乎都被忽略不计了。这也就是许多“好学生”突然自杀、离家出走等的原因。
三、问题学生的三级处理
在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是“麻烦制造者”,教师的“心病”。对于一般学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批评、关爱、评比等对他们往往是没有效果的,教育问题生,需要专门的知识,需要诊断、治疗。我们可以将问题生分成三个等级:
一级,班主任可以解决;二级,交给“校园专家”处理;三级,最严重,学校解决不了,可以交给心理医生、公安机关,或者教育系统专办的特殊类型学校。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有对付不了的学生,勉强要求教师是不实际的,这只能造成教师精力的浪费,该做的事情没有精力去做,两头都搞不好。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分层把关,大家都做自己擅长的事。但是,我们总希望尽可能的把问题解决在第一层,班主任把问题生都推给学校,学校承受不了,学校把问题生都推给社会,社会也承受不了。所以,班主任做班主任的事,教师做教师的事,各司其职,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万能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如实上报,该请“校园专家”来解决的,还是该交给社会有关机构来解决,当机立断,能将问题生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不是更好吗?
四、问题生教育常见的错误思路
1.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管,你的心情如何我不管,你的感受如何我不管,反正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就不行,我就要用我的方式,软硬兼施,使你就范。这叫做“管理压倒教育”或者“管理代替教育”,这种思路是不科学的,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2.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3.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教师把许多问题都归结于觉悟不高,思想认识不够,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学生许多问题不属于道德认识,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或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
4.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遇到问题提出假设(假说),然后加以验证,假说当然是多种比一种好,所谓“因材施教”也是这个道理。
5.思维缺乏逻辑性
没有逻辑肯定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总结出教育问题学生的规律,所以就只好高举“爱”的旗帜,反复说那几招。
6.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遇事不调查,不询问,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情绪上来了,前因后果不分,只强调态度。
7.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己
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许多埋怨事出有因,而且有一定的道理,但埋怨顶多只能起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教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工作中还会碰钉子。于是,增加了埋怨的理由,形成了恶性循环。
8.迷信权利,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多数教师嘴里谈爱,但其实真正教育学生的时候,更相信权利、批评、惩罚、检查和评比,同时伴随大量公式化的说教。他们的教育方法缺乏个性,缺乏对个案的诊断和治疗。
9.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当所有的硬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许多老师又转而采用软的一手,那就是“爱”。我做你的“妈妈”,我爱你,我照顾你,我捧着你,你一感动,不就听我的话了吗?可教师对孩子的爱,无论怎样热烈,都超不过家长,要是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孩子更应该听家长的话啊,可见,爱只是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10.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的寄希望于家长
很多老师都以为“请家长”是自己手里的一张王牌,束手无策的时候,就会想到家长,好像家長是救星。其实不然,家长不一定比你高明,家长的办法不一定比你多,而且,问题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生十之八九是家庭教育严重失误造成的。多数问题生的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控了,根本管不了孩子,他还指望老师呢! 五、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但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往往会咄咄逼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及时“撤退“以图日后找机会“反击”。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许多老师在遇到问题生出问题时,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归因。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属于废话,做无用功。问题生都知道上课不认真听、回家不写作业、迟到旷课、打架罵人、偷东西、上网吧等是错误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明知故犯。为什么要明知故犯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用的说教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不先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这才是诊断和治疗。
3.不搞“态度挂帅”
问题生闯祸的时候,常常顶撞询问或干预的老师,态度很没有礼貌,有时近于蛮横。老师出于自尊或者碍于面子,就可能怒火万丈,不顾一切的药压倒问题生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这样可以理解,但是,弄不好就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从此,教师就不可能冷静的调查和分析问题了,教师的身份可能蜕变成学生吵架的对手。教师的这种思路就叫做“态度挂帅”。任何人都无法在气头上马上给别人道歉,这是违反人之常情的,通常,人们在冷静下来之后才会道歉。所以,不要强迫孩子,不要急于“打态度”,要先调查。当你平静的向孩子询问事情的经过时,孩子的恶劣态度也会降温,更利于你工作。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那他肯定要向学生发脾气。教师的第一反应是:“他昨天才对我做的保证,今天又犯了。这个骗子!”那他肯定劈头就谴责学生不诚实。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可怎么好啊,我真是无能为力了!”那他对学生的态度一定显得很厌恶。这些态度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主张的态度是,像科学家发现飞碟一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自己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从第一个“为什么”开始,不停的追问,不停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5.了解情况时,观察法和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了解学生情况,最常用的方法自然是观察法。但是,教师所看到的学生往往都是在正式的场合,上课啊,组织活动啊等。学生真正性格的真实表现,在非正式场合,在同龄人眼里,在游戏中看得更清楚。因此,采用观察法,要特别注意孩子在非正式场合的表现,注意通过学生了解学生。
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遇到问题,学会展开来思考,采取措施,必须在分析研究和诊疗之后。许多教师没有这种习惯,他们只有现成的几种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去,不能解决问题,就干瞪眼没有办法了。这叫做“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
6.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
问题生经常发生的问题有多种,每一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多种。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一发生问题,脑子马上就像打开一个电脑文件一样,弹出有关这个问题的多种假设,一条一条摆在那里。将眼前的学生和这个文件上的描述一一对比,找出吻合之处。看问题,光有道德视角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视角,要做多种假设,才能少犯错误。
7.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每个问题都有详细的分类,每一类都有具体的治疗措施,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参考,但也应做一些微调,开出适合他个人的药方。学生是活生生的,方法是死的。我们可以参考王老师多年研究的心得,更应该切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这样,才能开出适合每个孩子的独特的药方。
8.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修正之
教师采取措施后,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动态,观察治疗效果,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措施。把自己的得与失都记录下来,是一个绝好的学习与反思的方法。成功的,失败的,都是机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在这反反复复的摸索中得到提高!
教育是细水长流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见影,都是需要时间的。教育问题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进而对症下药。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谁都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何况是学生呢?“爱在举手投足间,轻风无语花自开。”只要老师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问题学生”将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