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部再次提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地方高校从以往标榜的科研型向应用型变革,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因此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实用性强的学科带头转变,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调整,这样才能实现地方高校的成功转型。
在众多的应用类学科中,财会类学科的地位不容小觑,而这一类课程当中,又数审计学最难。因此,在高校转型的潮流中,审计教学的变革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针对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审计教学与审计实务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教学变革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 审计教学 审计实务 变革
大多学过财会的人都知道,审计学是财会大类当中最难的一个分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接受的审计教学与将从事的审计实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做好审计工作,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因此,若要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审计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
一、地方本科高校审计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地方本科高校的特征上来说,区别于国家重点高校,此类高校的政府补贴较少,相关资源也比较有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而地方高校审计教学与审计实务之间差距较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教学内容与实务脱节;其二,教师缺乏实务经验;其三,学生缺乏锻炼平台。
(一)审计教学与审计实务脱节
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审计教学案例与审计实务脱节。由于审计学科特别强调实用性,因此案例教学非常重要,而要求企业把他们真实的财务资料提供给地方高校教学使用几乎是不可能的,以致我们现在用到的教学案例大多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发生的,在经济环境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案例已经过时。其次是审计教材与审计实务的脱节。在审计教学中,教材里大多是审计程序的罗列,常见错弊的处理方法,这些内容都是理想化的流程,与学生到事务所或企业工作有较大的差距。
(二)教师缺乏审计实务经验
地方本科高校的任课教师相对重点高校而言更加年轻,很多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走上讲台,缺乏审计实务经验。即使寒暑假期间到事务所和企业学习,实务经验也非常有限。因此在审计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能更多的依赖课本,给学生灌输课本当中的复杂生硬的理论知识,这样反而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
(三)学生缺乏锻炼平台
由于审计学科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审计实习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能尽量缩小课堂与实务的差距。但是相比地方高校,更多的事务所愿意把实习机会提供给重点高校的学生。同时,地方高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每个教学班级至少有几十上百名学生。而小型的事务所或企业一般只需要几名实习生,哪怕是大型事务所,最多也只能解决十几名学生的实习需求。最终导致地方高校的学生缺乏实习平台,比重点高校的学生又差了一截。
二、地方本科高校审计教学的变革方向
地方高校转型需要认清一个问题,就是其办学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有了这样的目标,那么地方本科高校就可以借助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力量,与企业共同搭建地方高校实训平台。当然这个实训平台不止包括审计学科,也可以涵盖众多学科,只要是企业需要的岗位,学校开设的对口专业,都可以建立这样的实训平台,把教师和学生送到企业中去,把管理者送到讲台上来。
(一)加强审计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审计学教师可以在地方高校之间组成区域高校审计学科联盟,参与的教师也可以自行组建学习网络,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除此之外,通过实训平台组织教师到事务所和企业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区别与一般的实习,可以由事务所和企业的从业人员介绍审计实务的全部流程,应该注意的某些细节等实务经验。也可以组织企业和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
(二)提升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由审计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事务所,向其讲解审计工作流程,让学生对实务更加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跟审计实务对照起来,学得更扎实。除此之外,由于学生人数必然是大于企业可以提供的岗位,因此可以分批次地选拔在众高校中相对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和会事务所中实习,然后通过实习汇报等形式与其他同学交流实习经历。
三、地方本科高校审计教学变革的重要意义
(一)对学校而言
建立实训平台可以加强企业与地方本科高校之间的合作,地方高校在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学校也逐步实现转型改革,还能同时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二)对学生而言
通过审计实训,能让学生了解审计业务内容,有了审计实务的经验,他们可以尽快融入专业工作岗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以增强。
(三)对企业而言
企业可以选拔优秀的实习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学生在实训平台中已经对审计工作的流程和工作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企业就可以节约重新培养员工的时间,从而节约人力成本。
在众多的应用类学科中,财会类学科的地位不容小觑,而这一类课程当中,又数审计学最难。因此,在高校转型的潮流中,审计教学的变革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针对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审计教学与审计实务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教学变革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 审计教学 审计实务 变革
大多学过财会的人都知道,审计学是财会大类当中最难的一个分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接受的审计教学与将从事的审计实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做好审计工作,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因此,若要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审计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
一、地方本科高校审计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地方本科高校的特征上来说,区别于国家重点高校,此类高校的政府补贴较少,相关资源也比较有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而地方高校审计教学与审计实务之间差距较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教学内容与实务脱节;其二,教师缺乏实务经验;其三,学生缺乏锻炼平台。
(一)审计教学与审计实务脱节
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审计教学案例与审计实务脱节。由于审计学科特别强调实用性,因此案例教学非常重要,而要求企业把他们真实的财务资料提供给地方高校教学使用几乎是不可能的,以致我们现在用到的教学案例大多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发生的,在经济环境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案例已经过时。其次是审计教材与审计实务的脱节。在审计教学中,教材里大多是审计程序的罗列,常见错弊的处理方法,这些内容都是理想化的流程,与学生到事务所或企业工作有较大的差距。
(二)教师缺乏审计实务经验
地方本科高校的任课教师相对重点高校而言更加年轻,很多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走上讲台,缺乏审计实务经验。即使寒暑假期间到事务所和企业学习,实务经验也非常有限。因此在审计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能更多的依赖课本,给学生灌输课本当中的复杂生硬的理论知识,这样反而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
(三)学生缺乏锻炼平台
由于审计学科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审计实习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能尽量缩小课堂与实务的差距。但是相比地方高校,更多的事务所愿意把实习机会提供给重点高校的学生。同时,地方高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每个教学班级至少有几十上百名学生。而小型的事务所或企业一般只需要几名实习生,哪怕是大型事务所,最多也只能解决十几名学生的实习需求。最终导致地方高校的学生缺乏实习平台,比重点高校的学生又差了一截。
二、地方本科高校审计教学的变革方向
地方高校转型需要认清一个问题,就是其办学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有了这样的目标,那么地方本科高校就可以借助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力量,与企业共同搭建地方高校实训平台。当然这个实训平台不止包括审计学科,也可以涵盖众多学科,只要是企业需要的岗位,学校开设的对口专业,都可以建立这样的实训平台,把教师和学生送到企业中去,把管理者送到讲台上来。
(一)加强审计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审计学教师可以在地方高校之间组成区域高校审计学科联盟,参与的教师也可以自行组建学习网络,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除此之外,通过实训平台组织教师到事务所和企业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区别与一般的实习,可以由事务所和企业的从业人员介绍审计实务的全部流程,应该注意的某些细节等实务经验。也可以组织企业和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
(二)提升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由审计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事务所,向其讲解审计工作流程,让学生对实务更加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跟审计实务对照起来,学得更扎实。除此之外,由于学生人数必然是大于企业可以提供的岗位,因此可以分批次地选拔在众高校中相对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和会事务所中实习,然后通过实习汇报等形式与其他同学交流实习经历。
三、地方本科高校审计教学变革的重要意义
(一)对学校而言
建立实训平台可以加强企业与地方本科高校之间的合作,地方高校在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学校也逐步实现转型改革,还能同时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二)对学生而言
通过审计实训,能让学生了解审计业务内容,有了审计实务的经验,他们可以尽快融入专业工作岗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以增强。
(三)对企业而言
企业可以选拔优秀的实习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学生在实训平台中已经对审计工作的流程和工作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企业就可以节约重新培养员工的时间,从而节约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