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形势下广西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构建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准确定位”,即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给双语教学准确定位;第二步“夯实基础”,即通过组建较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立完善相关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等措施建立和完善双语办学条件;第三步“稳中求进”,即在准备定位、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通过把握教学机遇、豐富教学方法等方略提高双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广西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双语教学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精神,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在广西这项工作尤显迫切。近年来,在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下,广西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时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使得广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相应的,如何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也成为了广西高等教育界专家学者所致力于探讨的热点。
本文,将以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群体之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例,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创新问题进行相关探讨。笔者认为广西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应由以下三大部分内容步骤组成。
一.准备定位
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首要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给“双语教学”准确定位。这是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教学成果的重要前提。
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的解释,“双语教学指用两种语言,即母语和非母语,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目前国际上实践成熟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即浸没式(immersion program)、过渡式(transition program)和保持式(maintenance program)。【1】浸没式双语教学是指学校完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是双语教学的最高层次。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一般对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过渡型双语教学可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语言的过渡,即在一门学科知识的教授中,在学生第二语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从第一语言占主导到双语并重再到第二语言占主导的过渡;二是课程的过渡,即在初级阶段,在一些基础性和技能性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逐步扩大到其他专业性强的课程。过度式双语教学在对教师和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上虽没有浸没式双语教学要求那么高,但此类教学方式亦属于较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层次。保持式双语教学指初期从完全使用母语教学逐渐转移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广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众所周知,受语言环境、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外语水平以及双语教材情况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向来都是当地高校教育的一个弱项。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办学机制尚需完善,双语教学的开展面临的困难更大。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考虑,笔者认为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应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较为客观实用。保持式双语教学循序渐进,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起始时的外语授课比例、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即建立和完善相关办学条件,这是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相关办学条件,必须做到“师资——环境——制度”三者兼顾,既包括师资队伍的充实,即提高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也包括硬件设施的完善,即配置相关教学设备和开设相关教学场所;还包括相应机制的建立,即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1.组建较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是开展双语教学和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写作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很多,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也在逐年增长,但具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经历和外语专业学习经历的却很少,再加上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不具备专业知识等实际情况,致使双语教学师资严重不足。组建一支较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如何组建?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厚实专业知识基础的外籍教师或有国外留学经历的硕士、博士生加入双语教学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专业知识扎实、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并通过聘请知名学者定期培训、选派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接受专项培训或到到国外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双语教学研讨会等方式,使其掌握双语教学的方法、了解双语教学的动态,进而提高其双语教学的水平,将其成功纳入双语教学教师队伍中。
2.建立完善双语教学的硬件设施。教研实验室、教学实训室等的建设是双语教学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双语教学开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学校在校内设立双语认知与双语教育实验室是非常有必要的。双语认知与双语教育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专任教师开展语言及其他人类认知活动研究提供了专业测试场所,结合心理语言学的传统行为方法及神经科学的先进研究手段,探索语言理解、产出及习得等重要问题,可以为语言学习和跨文化比较等的研究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样的,专业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也极为重要。学校可以在实训室中建设互动仿真平台,实时更新,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实训中不仅要技术仿真,而且要职业环境仿真,创造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双重环境。实训室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践兴趣,可以使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各种模拟情境下轻松地开展教学,顺利地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3.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在广西正处于探索阶段,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是规范双语教学、推动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这其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基本规章制度主要包括:1.双语教学激励机制。“激励(motivation)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degree of readiness),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2】建立双语教学激励机制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有效做法。建立双语教学激励机制首先得将建立双语教学专项经费提上日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差异化的薪酬体系和福利体系,以因人而异为原则,努力实现激励的差异化和激励效用的最大化。2.双语教学监控评价机制。学校可成立双语教学质量考核小组,定期听课,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定期召开双语教学师生座谈会,了解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双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学效果较差的课程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中断建议,以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学校应充分运用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激励为主,科学评价,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3.双语教学师资资格认定机制。学校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开展双语教学师资资格认定工作,这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双语教学师资认定可以通过外语口试(兼听力)、笔试、能力测试等方式进行。只有通过双语教学能力测试并被授予双语教师资格的教师,才允许走上双语教学的讲台。
三.稳中求进
如果说“准确定位”、“夯实基础”是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那么“稳中求进”则是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稳中求进”即在“准确定位”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为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而采取的相关举措。根据广西以及当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双语教学效率,可以从“把握教学机遇”、“丰富教学方法”等两个大方向着手进行努力。
(一)把握教学机遇
“把握教学机遇”即根据教学开展的需要将社会上的涉外性活动与校内教学活动有效衔接的教学组织方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广西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这一情势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广西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广西新工业基地的全面建设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东盟博览会(CHINA-ASEAN Exposition简称CAEXPO)的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举办。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五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借助博览会的举办时机,以博览会为教学实践平台,挑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优秀学生,以“志愿者”或“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会场,协助参与翻译、會务准备、司仪等工作,以此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使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丰富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双语课堂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文化导入”、“交际应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合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地正确理解教材的内容,促使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情境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即在教学过程中用双语进行一系列相关的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模拟实训环境。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要求与学科特点,课堂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以为国内外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课堂,也可以是在相关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的工作情境。情境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汉语教学能力和语言文化传播交流能力。
2.“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教学法是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对方国家的文化,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化传播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文化导入”教学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双语教学中“重语言技能提升、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状况,还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视听、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传统习俗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在涉外活动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面临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物质环境,而且还要面临着诸多文化的冲突。因此,是否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衡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这也就是“文化导入”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中的意义所在。教师所导入课堂的涉外文化应包括:对方国家的交际礼仪、生活习俗、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内容。“文化导入”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开展:其一是“客观性”,文化导入要避免主观随意,以偏概全,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全面、准确、客观;其次是“关联性”,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文化内容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其三是“有效性”,文化导入应注重方法与实效,“导入”不是“灌入”和“填入”,“灌输式”教学往往使学生无法消化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会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
3.“交际应用”
交际教学法是指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交际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克服了传统教学法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系统成分轻语言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局限性。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发展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言运用素质。在交际教学法组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首先,课堂中“交际环节”的设置必须注重双向互动。基于生活中人们的交谈方向均为双向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注意互动性原则,问答對话、分组交流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另外,课堂中“交际活动”的开展还要注重融入趣味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情感因素。【4】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任务中要包含与教材相关的新语言点,设计各类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彭晓娟等:高职国际商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J].江西煤炭科技,2009(4).
【2】董崇田等: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
【3】王菊霞.历史课堂情景教学之我见[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5).
【4】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项目来源: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民族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国别(泰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百色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2013JGZ157)。
(作者介绍:李萍,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及其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广西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双语教学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精神,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在广西这项工作尤显迫切。近年来,在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下,广西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时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使得广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相应的,如何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也成为了广西高等教育界专家学者所致力于探讨的热点。
本文,将以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群体之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例,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创新问题进行相关探讨。笔者认为广西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应由以下三大部分内容步骤组成。
一.准备定位
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首要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给“双语教学”准确定位。这是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教学成果的重要前提。
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的解释,“双语教学指用两种语言,即母语和非母语,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目前国际上实践成熟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即浸没式(immersion program)、过渡式(transition program)和保持式(maintenance program)。【1】浸没式双语教学是指学校完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是双语教学的最高层次。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一般对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过渡型双语教学可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语言的过渡,即在一门学科知识的教授中,在学生第二语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从第一语言占主导到双语并重再到第二语言占主导的过渡;二是课程的过渡,即在初级阶段,在一些基础性和技能性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逐步扩大到其他专业性强的课程。过度式双语教学在对教师和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上虽没有浸没式双语教学要求那么高,但此类教学方式亦属于较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层次。保持式双语教学指初期从完全使用母语教学逐渐转移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广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众所周知,受语言环境、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外语水平以及双语教材情况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向来都是当地高校教育的一个弱项。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办学机制尚需完善,双语教学的开展面临的困难更大。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考虑,笔者认为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应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较为客观实用。保持式双语教学循序渐进,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起始时的外语授课比例、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即建立和完善相关办学条件,这是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相关办学条件,必须做到“师资——环境——制度”三者兼顾,既包括师资队伍的充实,即提高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也包括硬件设施的完善,即配置相关教学设备和开设相关教学场所;还包括相应机制的建立,即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1.组建较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是开展双语教学和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写作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很多,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也在逐年增长,但具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经历和外语专业学习经历的却很少,再加上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不具备专业知识等实际情况,致使双语教学师资严重不足。组建一支较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如何组建?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厚实专业知识基础的外籍教师或有国外留学经历的硕士、博士生加入双语教学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专业知识扎实、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并通过聘请知名学者定期培训、选派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接受专项培训或到到国外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双语教学研讨会等方式,使其掌握双语教学的方法、了解双语教学的动态,进而提高其双语教学的水平,将其成功纳入双语教学教师队伍中。
2.建立完善双语教学的硬件设施。教研实验室、教学实训室等的建设是双语教学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双语教学开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学校在校内设立双语认知与双语教育实验室是非常有必要的。双语认知与双语教育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专任教师开展语言及其他人类认知活动研究提供了专业测试场所,结合心理语言学的传统行为方法及神经科学的先进研究手段,探索语言理解、产出及习得等重要问题,可以为语言学习和跨文化比较等的研究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样的,专业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也极为重要。学校可以在实训室中建设互动仿真平台,实时更新,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实训中不仅要技术仿真,而且要职业环境仿真,创造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双重环境。实训室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践兴趣,可以使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各种模拟情境下轻松地开展教学,顺利地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3.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在广西正处于探索阶段,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是规范双语教学、推动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这其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基本规章制度主要包括:1.双语教学激励机制。“激励(motivation)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degree of readiness),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2】建立双语教学激励机制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有效做法。建立双语教学激励机制首先得将建立双语教学专项经费提上日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差异化的薪酬体系和福利体系,以因人而异为原则,努力实现激励的差异化和激励效用的最大化。2.双语教学监控评价机制。学校可成立双语教学质量考核小组,定期听课,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定期召开双语教学师生座谈会,了解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双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学效果较差的课程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中断建议,以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学校应充分运用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激励为主,科学评价,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3.双语教学师资资格认定机制。学校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开展双语教学师资资格认定工作,这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双语教学师资认定可以通过外语口试(兼听力)、笔试、能力测试等方式进行。只有通过双语教学能力测试并被授予双语教师资格的教师,才允许走上双语教学的讲台。
三.稳中求进
如果说“准确定位”、“夯实基础”是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那么“稳中求进”则是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稳中求进”即在“准确定位”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为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而采取的相关举措。根据广西以及当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双语教学效率,可以从“把握教学机遇”、“丰富教学方法”等两个大方向着手进行努力。
(一)把握教学机遇
“把握教学机遇”即根据教学开展的需要将社会上的涉外性活动与校内教学活动有效衔接的教学组织方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广西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这一情势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广西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广西新工业基地的全面建设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东盟博览会(CHINA-ASEAN Exposition简称CAEXPO)的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举办。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五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借助博览会的举办时机,以博览会为教学实践平台,挑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优秀学生,以“志愿者”或“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会场,协助参与翻译、會务准备、司仪等工作,以此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使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丰富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双语课堂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文化导入”、“交际应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合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地正确理解教材的内容,促使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情境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即在教学过程中用双语进行一系列相关的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模拟实训环境。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要求与学科特点,课堂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以为国内外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课堂,也可以是在相关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的工作情境。情境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汉语教学能力和语言文化传播交流能力。
2.“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教学法是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对方国家的文化,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化传播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文化导入”教学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双语教学中“重语言技能提升、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状况,还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视听、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传统习俗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在涉外活动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面临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物质环境,而且还要面临着诸多文化的冲突。因此,是否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衡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这也就是“文化导入”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中的意义所在。教师所导入课堂的涉外文化应包括:对方国家的交际礼仪、生活习俗、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内容。“文化导入”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开展:其一是“客观性”,文化导入要避免主观随意,以偏概全,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全面、准确、客观;其次是“关联性”,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文化内容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其三是“有效性”,文化导入应注重方法与实效,“导入”不是“灌入”和“填入”,“灌输式”教学往往使学生无法消化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会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
3.“交际应用”
交际教学法是指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交际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克服了传统教学法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系统成分轻语言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局限性。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发展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言运用素质。在交际教学法组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首先,课堂中“交际环节”的设置必须注重双向互动。基于生活中人们的交谈方向均为双向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注意互动性原则,问答對话、分组交流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另外,课堂中“交际活动”的开展还要注重融入趣味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情感因素。【4】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任务中要包含与教材相关的新语言点,设计各类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彭晓娟等:高职国际商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J].江西煤炭科技,2009(4).
【2】董崇田等: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
【3】王菊霞.历史课堂情景教学之我见[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5).
【4】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项目来源: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民族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国别(泰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百色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2013JGZ157)。
(作者介绍:李萍,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及其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