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地图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周围环境和未涉足、未闻的地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组合而成的空间结构,并能认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技能。
一、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的分布”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很好切入点。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时,指导学生读图、描图、析图,创造条件,采用发现法教学,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质疑、探究。A.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数值变小。)(总结规律一: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B.自左向右描出北半球20℃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等温线不是平直的,有明显的弯曲。)观察弯曲的位置,你又发现了什么?(海陆交界处弯曲特别明显。)这说明了什么?(总结规律二: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C.自左向右描出10℃等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亚洲陆地上有巨大的弯曲,在10℃等温线穿过的地方,出现了0℃等温线。)在世界地形图上,你发现该处0℃等温线在哪里?(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总结规律三: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师生共同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由此可见,运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二、运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时,我出示教材P91“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比较曲线”图,先引导学生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率曲线、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曲线、美国经济增长率曲线,再引导学生比较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美国的、世界平均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哪个增长速度快?(中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按这样的增长速度发展,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经济差距将不断缩小。)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为祖国经济建设应努力付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激发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又如在讲《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时,关于长江三峡工程,阅读教材“长江三峡工程”,让学生读“三峡工程效果图”、“长江水系”图,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进度,讨论三峡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了解三峡水电站完工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在讲“滔滔黄河”时,说明修建水利工程也是治理黄河的一项重要措施,让学生读“小浪底水利工程”图、“黄河水系”图、“龙羊峡电站”图,然后指导学生在黄河水系图上画出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指出它们在防洪、发电、灌溉、减淤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基于有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枯燥而不愿学习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运用地图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天气和气候》中“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时,可采用“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的方法。天气预报的符号又多又不好记,怎样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之间不妨试一试、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认得准。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主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然后指导学生短时间快速记忆常用天气符号,并制作卡片,正面画天气符号,反面写符号含义,采取看图识记抢答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最后读教材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把学生分组(4人为1组),各小组任意挑选城市,发布天气预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天气预报报得最快、最准确。通过这一游戏激发起学生学习气候的积极性,还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地图,善于诱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将地图中蕴含的、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地理信息挖掘出来,从而在使用地图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一、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的分布”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很好切入点。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时,指导学生读图、描图、析图,创造条件,采用发现法教学,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质疑、探究。A.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数值变小。)(总结规律一: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B.自左向右描出北半球20℃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等温线不是平直的,有明显的弯曲。)观察弯曲的位置,你又发现了什么?(海陆交界处弯曲特别明显。)这说明了什么?(总结规律二: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C.自左向右描出10℃等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亚洲陆地上有巨大的弯曲,在10℃等温线穿过的地方,出现了0℃等温线。)在世界地形图上,你发现该处0℃等温线在哪里?(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总结规律三: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师生共同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由此可见,运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二、运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时,我出示教材P91“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比较曲线”图,先引导学生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率曲线、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曲线、美国经济增长率曲线,再引导学生比较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美国的、世界平均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哪个增长速度快?(中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按这样的增长速度发展,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经济差距将不断缩小。)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为祖国经济建设应努力付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激发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又如在讲《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时,关于长江三峡工程,阅读教材“长江三峡工程”,让学生读“三峡工程效果图”、“长江水系”图,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进度,讨论三峡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了解三峡水电站完工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在讲“滔滔黄河”时,说明修建水利工程也是治理黄河的一项重要措施,让学生读“小浪底水利工程”图、“黄河水系”图、“龙羊峡电站”图,然后指导学生在黄河水系图上画出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指出它们在防洪、发电、灌溉、减淤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基于有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枯燥而不愿学习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运用地图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天气和气候》中“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时,可采用“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的方法。天气预报的符号又多又不好记,怎样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之间不妨试一试、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认得准。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主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然后指导学生短时间快速记忆常用天气符号,并制作卡片,正面画天气符号,反面写符号含义,采取看图识记抢答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最后读教材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把学生分组(4人为1组),各小组任意挑选城市,发布天气预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天气预报报得最快、最准确。通过这一游戏激发起学生学习气候的积极性,还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地图,善于诱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将地图中蕴含的、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地理信息挖掘出来,从而在使用地图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