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乞名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文学奖得主,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杭州市作协副主席。已出版《病了的字母》《字字锦》《乐腔》《笔记中的动物》等数十种杂文随笔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笔记中也有你我的影子。历代笔记,永恒的光,此光烛照,中华文化之灿烂星河。”
  唐秘监贺知章①有高名,告老归吴中,明皇嘉重之,每事加异。知章将行,泣涕辞,上问何所欲,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赐之,归为乡里之荣。”上曰:“为道之要,莫若于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之子必信顺之人也,宜名之曰孚。”再拜而授命焉。久而谓人曰:“上何谑我邪,我实吴人,孚乃爪下为子,岂非呼我儿为爪子耶。”
  (节选自唐·郑綮《开天传信记》)
  [注] ①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秘书监一职,故又称“贺秘监”。
  贺知章,诗写得好,官也做得好。他一生荣华,极尽潇洒,从让皇帝取名这个细节就可以窥全豹了。
  请皇帝给儿子取名,这个儿子以后肯定前程美好——有谁敢不重视皇帝?兒子也不小了,贺知章就是不给他取大名,如果随随便便找个理由向皇帝提要求,很不合适。那只有等,等退休了,最后一个要求,顺理成章,皇帝一定答应,而且很热心。他的目的达到了。
  《说文解字》:“孚,一曰信也。”《尔雅》:“孚,信也。”孚,可作名词,信用,诚信,如《诗经·下武》“成王之孚”。孚,可作动词,相信,如《曹刿论战》“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确实是一个好字。贺知章肯定知道这些,但他偏要从字形上钻牛角尖。
  我特意咨询了搞古文字研究的博士同学。他说,其实“孚”这个字,“信”已经是引申义。“孚”本身就是“孵”的意思,一只成年鸟在孵化自己的孩子。甲骨文的“孚”上面确实是两只鸟爪子,下面是一层草,中间是一只鸟蛋,意思是鸟在窝里孵小鸟。我接着问:那是不是可以说,祝他儿子像鸟儿一样快快出壳、快快长大成才呢?当然可以了。
  有原意,再加引申义,唐玄宗还是蛮有水平的嘛——希望你培养、教育出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报效国家。
  呵,也许贺知章当“爪子”当怕了,所以想得特别多吧!
其他文献
离家出走后,安娜贝尔·莱尔德为自己取名为珀涅罗珀·泰勒,并且真的做到了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之妻珀涅罗珀一样忠贞不渝——“我承诺过永远都属于他。他可以打破他的誓言,但我不会打破我的。”此后的二十余年里,她以一种近乎隐士的方式,独自将女儿养大。尽管她那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有时也为她的精神努力而骄傲,认为“她妈妈精神上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看不见的艺术”,但她向女儿隐瞒其亲生父亲身份,以及为女
社会(文化)现象类材料作文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作文题型,题目材料讲述一个社会(文化)现象,要求同学们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文章最常见的问题是论述浮浅、平庸,缺乏深度;表达不痛不痒,没有温度。   请看下面这个作文题。   随着微信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微信拉票,起初只是一些娱乐轻松的话题,比如给“最萌宝宝”“最萌狗狗”拉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产品推销方式,甚至成为先进人物评选、事迹
罗曼·罗兰有言:“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毫无生命的。”是的,我认为在生活之上,应讓六便士与月亮兼备,将六便士作为基础,支持我们追求理想彼岸的月光。   当今社会,是矛盾交织的社会。欲望旗帜飞舞飘扬,许多人沉溺于追求世界500强企业的高薪,涌向发达城市的高楼大厦,却未曾想到吞噬他们的恰恰是物质,淹没他们的往往是现实。也有人随心所欲,只求精神满足,渴望了无牵挂,想做田野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成一串串。  ——袁隆平    2011年9月19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称,由袁隆平教授带头研制的“Y两优2号”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又一次刷新世界纪录,被誉为“超级稻”。  那么,超级稻是怎样“炼成”的呢?  我们知道,基因控制性状。如果将两株基因型不同、性状不同的水稻进行杂交,在一定概率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慈善借助移动互联网由“小众慈善,大众围观”快速进入“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时代,但人们在热情参与中不时感到与“慈善快乐又利他”的初衷存在差距,对于“互联网 慈善”的现状,人们的思考与应对不尽相同。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
今年浙江高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语料(见本刊第44—45页)可谓出人意料。往年的语料选择,往往是从某一文本中截取一段连续的材料,而今年的语料由四则材料组成,且并不出自同一文本,甚至形式都不统一,有文字有图表。  文后设置2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主观题要求同学们根据文本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与往常相似,侧重考查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过去解答这类题往往可以在原文中快速找到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给予我们无尽的思考和追问。   有一种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会问:“为什么是我?”在看到别人得到机会时,又会问:“为什么不是我?”   还有一种人,在看到别人身陷困境时,却会问:“为什么不是我?”在自己得到机会时,又会问:“为什么是我?”   这两种发问总是带给人无尽的思索,不同的发问也体现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
【宁波市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6题】  作为一名成年人,如果遇到下面这样的家庭对话,你该如何在父母意见不一时化解分歧?请写一段话化解父母的争执,不超过100字。(5分)  爸爸:连续工作学习了好长时间了,这个周末我们去东钱湖边玩吧!  妈妈:天这么冷,东钱湖有什么好玩的?我看中了几件衣服,周末一起去逛商场!  爸爸:你只知道逛商场买衣服!  妈妈:你只知道游山玩水! 
代散文家刘开在其名篇《问说》中开宗明义:“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在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或遇到疑难,或与他人产生不同的见解,只有敢问、好问、善问,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不断精进。   但是,身为教师,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情景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即使是提问环节,在老师的“逼迫”下,同学们也往往无动于衷。   或因遵循教材的定式,
论述严谨是一篇合格的论述文必须做到的。要达成这一点,厘清概念、遵循客观逻辑是首要前提。  比如下面这个作文题,材料一提出了对“实用”的辩证思考,材料二是谈“文学与科学的用处”。两则材料无疑旨在引导同学们对“有用与无用”这个话题作辩证思考。《无用即有用》一文,试图阐述“有用”“无用”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认为“看似无用的东西有时候也能有用”,这个观点是符合题意的。  但是文章标题“无用即有用”和首段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