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1.教学的“技能”与“艺术”
所谓艺术,就是拥有自身魅力,能够吸引人的一种技能,如音乐、美术、舞蹈等等。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同样需要技巧。当教师能够根据课堂环境及学生需求巧妙的运用教学语言这门生存技能,那么这名教师的课堂教学便可称为艺术,其教学语言同样升华为一种艺术。技巧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如果可以给其下定义、作诠释,那么它的“巧”也就荡然无存了。但是当一项技能通过技巧成为艺术的时候,它便拥有了自己的特性,也就是它吸引人的魅力所在,而这也是艺术存在的意义。技巧是魅力的基础,魅力是技巧的体现,只有具备技巧的语言,才会产生魅力,只有具备魅力的语文才会具有感染力。
2.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然而,教师职业对语言的需要不同于一般职业那样,教师使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对语言有着更特殊的需要。“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正
确有效地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与教学环境保持平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唱歌的人和善于教学的人一样,都能激活现场氛围,鼓动人的兴致,感动人的心灵,让人深临其境。他能将人带入一种忘彼乐此的无比兴奋的状态之中,更让人随着舞之、蹈之、悦之、言之、行之、思之、想之、咏之。这就是善歌者和善教者所产生的“鼓动效应”。能够鼓动观众的善歌者,就是最为优秀、深受观众喜爱的歌唱家;能够感动学生心灵的善教者,就是最为杰出、深受学生崇拜的教育家。
二、语文课堂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
1.情感性
语文教学语言应具有情感性。“情感性是教学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的演讲之所以打动听众,主要是因为他那种充满情感的语言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教师该笑则笑,该怒则怒,该哀则哀,用富有情绪变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爱憎分明的态度,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教学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至右理性,‘客观主义’的道白,自然缺乏激情。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学才能焕发学生学习的活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运用情感性去演,对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语言更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少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他们成功的教学经验之一,就是注重情感的作用。
2.形象趣味性
語文教学语言应具有形象趣味。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的趣味性是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展示,折射出语文教师的学识水平与人格魅力。趣味性的语言好比做菜放盐。枯燥生硬的语言如同一道忘却放盐的菜,不管其价值多昂贵,营养多丰富,却是淡而无味,味同嚼蜡。趣味性语言巧于适时适度的幽默。“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语言,由其自身具有的哲理性、趣味性特点所决定,能够产生极大的吸引人的作用,增强说话人的语言魅力。”趣味性语言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3.规范性
每个国家的语言因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而差异甚大。就拿我国来说,广东话与北京话相去甚远,上海话与四川话又大相径庭,即使同一个市、县,其语音也并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能因地域不同而“入乡随俗”,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各地区应积极采用和推广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此外,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文邹邹的,满口“之乎者也”;还有的文白相杂,不伦不类,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还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标准而烦恼。另外,教师在运用语言讲解的时候,语言表达要合乎语言规范:不使用自造的词语,要使用学生容易听懂的词语;不说病句和意思不明的句子,要说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和语意清楚明白的句子;不疙疙瘩瘩、东拉西扯,要连贯顺畅、话题集中;不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要注意对象、语言得体。
4.体态语
教师还应学会使用体态语言。师生之间的目光对视、点头摆手,
学生之间的挤眉弄眼、搔首抓耳等,都在沟通着信息,传递着情感。教师应善于运用目光控制课堂,学会平均分配自己的目光注意力,用目光去鼓励、赞扬或暗示、提醒学生。对小学生,体态语言应轻柔。对中学生,体态语言要刚毅。同性师生可以用拍肩等动作表达提示、赞许或批评等。异性师生可以用点头、微笑表达同样的意思。对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的体态语言可以热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应舒缓。体态语言的表达也应适度,总体要求是: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5.鼓励性话语
教师应在教学中多使用鼓励性的话语。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
1.教学的“技能”与“艺术”
所谓艺术,就是拥有自身魅力,能够吸引人的一种技能,如音乐、美术、舞蹈等等。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同样需要技巧。当教师能够根据课堂环境及学生需求巧妙的运用教学语言这门生存技能,那么这名教师的课堂教学便可称为艺术,其教学语言同样升华为一种艺术。技巧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如果可以给其下定义、作诠释,那么它的“巧”也就荡然无存了。但是当一项技能通过技巧成为艺术的时候,它便拥有了自己的特性,也就是它吸引人的魅力所在,而这也是艺术存在的意义。技巧是魅力的基础,魅力是技巧的体现,只有具备技巧的语言,才会产生魅力,只有具备魅力的语文才会具有感染力。
2.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然而,教师职业对语言的需要不同于一般职业那样,教师使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对语言有着更特殊的需要。“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正
确有效地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与教学环境保持平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唱歌的人和善于教学的人一样,都能激活现场氛围,鼓动人的兴致,感动人的心灵,让人深临其境。他能将人带入一种忘彼乐此的无比兴奋的状态之中,更让人随着舞之、蹈之、悦之、言之、行之、思之、想之、咏之。这就是善歌者和善教者所产生的“鼓动效应”。能够鼓动观众的善歌者,就是最为优秀、深受观众喜爱的歌唱家;能够感动学生心灵的善教者,就是最为杰出、深受学生崇拜的教育家。
二、语文课堂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
1.情感性
语文教学语言应具有情感性。“情感性是教学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的演讲之所以打动听众,主要是因为他那种充满情感的语言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教师该笑则笑,该怒则怒,该哀则哀,用富有情绪变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爱憎分明的态度,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教学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至右理性,‘客观主义’的道白,自然缺乏激情。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学才能焕发学生学习的活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运用情感性去演,对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语言更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少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他们成功的教学经验之一,就是注重情感的作用。
2.形象趣味性
語文教学语言应具有形象趣味。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的趣味性是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展示,折射出语文教师的学识水平与人格魅力。趣味性的语言好比做菜放盐。枯燥生硬的语言如同一道忘却放盐的菜,不管其价值多昂贵,营养多丰富,却是淡而无味,味同嚼蜡。趣味性语言巧于适时适度的幽默。“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语言,由其自身具有的哲理性、趣味性特点所决定,能够产生极大的吸引人的作用,增强说话人的语言魅力。”趣味性语言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3.规范性
每个国家的语言因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而差异甚大。就拿我国来说,广东话与北京话相去甚远,上海话与四川话又大相径庭,即使同一个市、县,其语音也并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能因地域不同而“入乡随俗”,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各地区应积极采用和推广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此外,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文邹邹的,满口“之乎者也”;还有的文白相杂,不伦不类,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还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标准而烦恼。另外,教师在运用语言讲解的时候,语言表达要合乎语言规范:不使用自造的词语,要使用学生容易听懂的词语;不说病句和意思不明的句子,要说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和语意清楚明白的句子;不疙疙瘩瘩、东拉西扯,要连贯顺畅、话题集中;不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要注意对象、语言得体。
4.体态语
教师还应学会使用体态语言。师生之间的目光对视、点头摆手,
学生之间的挤眉弄眼、搔首抓耳等,都在沟通着信息,传递着情感。教师应善于运用目光控制课堂,学会平均分配自己的目光注意力,用目光去鼓励、赞扬或暗示、提醒学生。对小学生,体态语言应轻柔。对中学生,体态语言要刚毅。同性师生可以用拍肩等动作表达提示、赞许或批评等。异性师生可以用点头、微笑表达同样的意思。对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的体态语言可以热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应舒缓。体态语言的表达也应适度,总体要求是: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5.鼓励性话语
教师应在教学中多使用鼓励性的话语。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