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美,艺术就不存在,创设音乐教学意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老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1 挖掘美的意境 启迪美的心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音乐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获得美感,就必须启迪孩子们把感情融入作品意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县城里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与周围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风土、人情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丰富多彩,头脑中积攒的大量表象既有真实性,又有鲜明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对音乐理解不深的弊端,比如:他们认为情绪饱满就是大声喊叫,如果教师不注意指导他们保持少年儿童特有的音色,就无法达到训练美好声音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发声练习时,一定要精心挑选每一首练习曲,在训练中年级进行二声部练习时,我精心挑选了《山谷回声》这首发声曲,首先围绕练声曲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幽静、空旷的山谷中发出喊声,声音迭迭回荡……通过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了口型气息,声音位置,而且做到了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并用缓缓而抒情的声音,引领孩子们走进幽静、美丽的山谷中,这样既提高了训练效果,又圆满地表达了练声曲的意境。
2 深化美的意境 理解美的形象
现代电化设备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音乐意境中去。在教学中,比如,一年级下册教材《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没有去过草原,但是,有了电化多媒体,就可以为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他们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绿绿的青草、奔驰的骏马、肥胖的牛羊、美丽的蒙古包等动感画面,很自然地融入到草原的音乐意境中去。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的多媒体课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他们从感受音乐,理解歌词到直观的表象这一系列的整體运转过程,很快地掌握了音乐的节奏、旋律,更让学生理解到了歌曲的内在之美。
3 设计美的意境 表达美的情感,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通过认真分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努力把课本的内容向自然和社会延伸,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这在音乐课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四年级教材《春雨蒙蒙地下》一课教学时,当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完歌词后:“春雨蒙蒙地下啊,蒙蒙地下,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春雨有什么特点?(孩子们说,春天雨点小,细,春天的雨下的时间不长),甚至有的孩子说出春雨细无声呢。我又问?春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争先恐后地描绘着:“春雨能赶走冬天的寒冷,引来百鸟鸣唱;春雨能使小草、树木变绿;春雨能滋润大地,使种子发芽,禾苗成长;春雨能给万物带来生机”……好一幅春意浓的画卷啊,这春天的旋律就要奏响了,伴随着优美的范唱,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拍着小手,晃着脑袋,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又如:在教学生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乐曲中所描绘出来的江边泊渔船的静态美,月亮升起来的动态美,以及整个水墨画似的清幽的意境美等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总之,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名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意境来换取学生的美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老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1 挖掘美的意境 启迪美的心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音乐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获得美感,就必须启迪孩子们把感情融入作品意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县城里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与周围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风土、人情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丰富多彩,头脑中积攒的大量表象既有真实性,又有鲜明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对音乐理解不深的弊端,比如:他们认为情绪饱满就是大声喊叫,如果教师不注意指导他们保持少年儿童特有的音色,就无法达到训练美好声音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发声练习时,一定要精心挑选每一首练习曲,在训练中年级进行二声部练习时,我精心挑选了《山谷回声》这首发声曲,首先围绕练声曲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幽静、空旷的山谷中发出喊声,声音迭迭回荡……通过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了口型气息,声音位置,而且做到了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并用缓缓而抒情的声音,引领孩子们走进幽静、美丽的山谷中,这样既提高了训练效果,又圆满地表达了练声曲的意境。
2 深化美的意境 理解美的形象
现代电化设备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音乐意境中去。在教学中,比如,一年级下册教材《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没有去过草原,但是,有了电化多媒体,就可以为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他们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绿绿的青草、奔驰的骏马、肥胖的牛羊、美丽的蒙古包等动感画面,很自然地融入到草原的音乐意境中去。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的多媒体课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他们从感受音乐,理解歌词到直观的表象这一系列的整體运转过程,很快地掌握了音乐的节奏、旋律,更让学生理解到了歌曲的内在之美。
3 设计美的意境 表达美的情感,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通过认真分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努力把课本的内容向自然和社会延伸,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这在音乐课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四年级教材《春雨蒙蒙地下》一课教学时,当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完歌词后:“春雨蒙蒙地下啊,蒙蒙地下,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春雨有什么特点?(孩子们说,春天雨点小,细,春天的雨下的时间不长),甚至有的孩子说出春雨细无声呢。我又问?春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争先恐后地描绘着:“春雨能赶走冬天的寒冷,引来百鸟鸣唱;春雨能使小草、树木变绿;春雨能滋润大地,使种子发芽,禾苗成长;春雨能给万物带来生机”……好一幅春意浓的画卷啊,这春天的旋律就要奏响了,伴随着优美的范唱,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拍着小手,晃着脑袋,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又如:在教学生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乐曲中所描绘出来的江边泊渔船的静态美,月亮升起来的动态美,以及整个水墨画似的清幽的意境美等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总之,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名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意境来换取学生的美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