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评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的美术教学评价,只注重鉴定功能,强调结果评价,评价方法、手段上过于单一化,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继续改革、完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重视评价中的诊断功能,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方法、手段上采取多元化评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合作精神,激发美好情感,提高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改革;教学;评价;发展
当今在我国基础教育课改中,硬件更新加快,但作为软件的重要模块,教育评价制度仍然沿用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制度。这种教育评价制度对调动被评价者的积极性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推行,奖惩性教育评价制度的弊端日益凸现。这种评价制度在评价宗旨上以奖惩为最终目的,忽视发展;在评价方向上面向过去,忽视未来;在评价对象上只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评价动力上,主要靠行政权力,忽视内在动力。这种评价制度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起着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践中,由于对教学评价认识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事与愿违的现象,现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践中,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评价弊端,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过多注重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评价的诊断作用
长期以来,很多美术教师已形成了简单的、草率的评价模式。对新教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一时认识不够,难以适应,在教学中还不能自觉地充分利用多元的、互动的评价方式。在实践活动中,认为评价无非是为排序提供依据,学生作业交上来,只看画面干净不干净,绘画内容有没有符合教师的要求,画得像不像,然后给学生作业打上等级或分数,给学生排序,证明学生的学习成效。这种视“评价”为“鉴定”的做法,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下表中就充分说明了排序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评价方式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少成功感,常常只有失败的体验。
小学生对公布分数和排名次的感受(%)
紧张、害怕、讨厌 喜欢 原来紧张现在无所谓 没有体验
72 18 5 5
在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教学评价作了明确规定:“教学评價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 ,更注重未来发展。”
第二、评价对象上只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师授课最常用的一种三段体式教学模式:
教师讲授(15分钟)――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作业(20分钟)――教师辅导学生做;
评学生作业(5分钟)――教师评学生改。
此教学模式,较明显地表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不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再通过做作业将其知识巩固,最后作业的好坏也由教师说了算,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铸造出一批又一批以教师为模型的学生。
第三、评价方法、手段上过于单一化,忽视多元化
在过去的评价体系中,只有教师个人评价观,而没有学生发言权;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的情意;教学评价的意识与手段还停留在绘画上,而很少考虑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全面性,这都是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教师为权威的简单评价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其实它是一种片面的孤立评价方式,是师道尊严惟我独尊的封建思想体现,是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并且它更注重的是价值判断。美术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使得我们更多只能依据教师个人从学生的绘画作业中来判断,比较多关注事物的表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教学评价是一种双向的活动,随着评价理论的发展,评价活动越来越多地被评价者参与,但是在我们美术教学评价活动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甚至是忽略的地位,教学评价形成了管理者的“专利”活动,这样的教学评价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综合以上存在的教学评价弊端,笔者提出以下相应措施:
1 在评价的功能上,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
评价观是教育观的反应,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观。评价应该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就应该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差异呈现出的评价状态。从以往过于重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或听之、放任自流的评价状态转到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进行发展性评价。从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评价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从对特长生的鉴定、选拔向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及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评价的主体从单向性转向多向性和交互性;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发展性。美术教师唯有树立发展性评价的观点,注重个体的发展,才能真正通过美术教学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例如,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参与都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及正确引导,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美术作业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提出改进建议。不仅注重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评价,更应注意对学生的昨天与今天以及明天的纵向比较做出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让他们对美术学科乐学、爱学、勤学。 2 在评价对象上注重评价的过程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只注重评价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有人指出这种评价模式的最大缺陷就是“马后炮”,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反馈的时间太长,反馈的信息太多,故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进缺点,也不利于及时地强化学生的优点。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把教育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和改进功能。
例如笔者在美术教学评价中可以用以下评价方式:
2.1 平时成绩考核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习态度(占平时成绩的30%),按 “主动参与”、“认真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创新、勇于表现”三个部分以3:3:4的比例做出评价。(2)学习习惯(占平时成绩的30%),按“课前工具准备好”、“按时完成美术作业”、“作业整洁、大方”三个部分以3:3:4的比例做出评价。(3)作业(占平时成绩的40%)。以美术作业的创造性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为要求,按5:5的比例进行评价。
2.2 学生自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检查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相互检查学习情况。如在教学素描、速写课时,让学生自己把作业放远处看,检查是否抓住了形体特征。在教学儿童画课时,让学生检查自己绘画出的内容是否围绕了主题来创造等等。
2.3 技能绘画测验。这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小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內检查全班学生的绘画技巧技能。如在教学完《人物表情》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能够默画出五种以上不同的人物表情;在教学完《有趣的动态》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生三种以上不同的人物动态。技能绘画测验多半在课题或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可以事先通知学生,也可以不通知学生,测验次数不宜过多,测验后及时向学生宣布结果,分析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优缺点,以便及时改进。
3 在评价方法与手段上,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在桑代克“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测量思想影响下,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而如今的美术教学,因为教育现象比较复杂,有些现象不能量化,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只能作定性描述。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3.1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在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的过去,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忽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自我评价,可以用语言描述、问卷调查和建立学生档案的方法,通过自我评价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有条理的行为习惯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美术教学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教师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作出一个正面的评价。
3.2 加强相互评价,培养合作精神
发展性教育评价倡导主评与被评之间合作与交流,注重发挥被评者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评价的主客体应朝着民主合作的方向发展,主评与被评之间应建立在互相信任、密切合作的基础上,评价者与被评者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而美术作品是借物质材料表现作者的情感、心声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
在每一次艺术学校儿童画的教学中,笔者都会把第一节课(共三节课,每节课40分钟)作为上一节课的作业评价课,而评价学生作业的主体都是学生自己。他们走到讲台前相互评价粘贴在黑板上的作业,让他们从色彩、造型、创意等不同角度来评价他人的作业。笔者发现这种互评方式把评价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评价水平又极大提高了他们绘画的表现力和对儿童绘画的兴趣。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教师不可替代的。
3.3 采用评语评价,激发美好情感
学生的美术作业表达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评价呈现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应弱化分数或等级,重视评语评价。我们在教学评价中评价结果可以用“分数+等级+评语”的方式,这样的评价结果能反映被评者是进步、保持,还是退步的发展趋势,从多角度来评价。
针对美术可视性的特点,学校可以每一年定期举办不同规模的校园美术作品展。在展览期间邀请社会有关人士及家长来观赏,让学生的作品进入全体师生、家长的眼帘,进入社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将学生的美术作品拍照或印成画册,利于相互交流学习和专业人士的评价与指导。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平时多参加一些比赛,来锻炼和提高美术的表现技能。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小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逐步由行政命令转向科学调节,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是美术的最终目的,这样的评价标准对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高瞻远瞩的发展观,在不断前进的改革中努力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2] 辜敏、杨春生主编《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 蒋建洲编著《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4] 施良方、崔充淳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
【关键词】改革;教学;评价;发展
当今在我国基础教育课改中,硬件更新加快,但作为软件的重要模块,教育评价制度仍然沿用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制度。这种教育评价制度对调动被评价者的积极性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推行,奖惩性教育评价制度的弊端日益凸现。这种评价制度在评价宗旨上以奖惩为最终目的,忽视发展;在评价方向上面向过去,忽视未来;在评价对象上只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评价动力上,主要靠行政权力,忽视内在动力。这种评价制度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起着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践中,由于对教学评价认识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事与愿违的现象,现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践中,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评价弊端,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过多注重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评价的诊断作用
长期以来,很多美术教师已形成了简单的、草率的评价模式。对新教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一时认识不够,难以适应,在教学中还不能自觉地充分利用多元的、互动的评价方式。在实践活动中,认为评价无非是为排序提供依据,学生作业交上来,只看画面干净不干净,绘画内容有没有符合教师的要求,画得像不像,然后给学生作业打上等级或分数,给学生排序,证明学生的学习成效。这种视“评价”为“鉴定”的做法,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下表中就充分说明了排序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评价方式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少成功感,常常只有失败的体验。
小学生对公布分数和排名次的感受(%)
紧张、害怕、讨厌 喜欢 原来紧张现在无所谓 没有体验
72 18 5 5
在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教学评价作了明确规定:“教学评價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 ,更注重未来发展。”
第二、评价对象上只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师授课最常用的一种三段体式教学模式:
教师讲授(15分钟)――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作业(20分钟)――教师辅导学生做;
评学生作业(5分钟)――教师评学生改。
此教学模式,较明显地表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不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再通过做作业将其知识巩固,最后作业的好坏也由教师说了算,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铸造出一批又一批以教师为模型的学生。
第三、评价方法、手段上过于单一化,忽视多元化
在过去的评价体系中,只有教师个人评价观,而没有学生发言权;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的情意;教学评价的意识与手段还停留在绘画上,而很少考虑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全面性,这都是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教师为权威的简单评价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其实它是一种片面的孤立评价方式,是师道尊严惟我独尊的封建思想体现,是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并且它更注重的是价值判断。美术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使得我们更多只能依据教师个人从学生的绘画作业中来判断,比较多关注事物的表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教学评价是一种双向的活动,随着评价理论的发展,评价活动越来越多地被评价者参与,但是在我们美术教学评价活动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甚至是忽略的地位,教学评价形成了管理者的“专利”活动,这样的教学评价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综合以上存在的教学评价弊端,笔者提出以下相应措施:
1 在评价的功能上,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
评价观是教育观的反应,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观。评价应该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就应该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差异呈现出的评价状态。从以往过于重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或听之、放任自流的评价状态转到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进行发展性评价。从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评价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从对特长生的鉴定、选拔向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及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评价的主体从单向性转向多向性和交互性;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发展性。美术教师唯有树立发展性评价的观点,注重个体的发展,才能真正通过美术教学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例如,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参与都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及正确引导,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美术作业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提出改进建议。不仅注重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评价,更应注意对学生的昨天与今天以及明天的纵向比较做出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让他们对美术学科乐学、爱学、勤学。 2 在评价对象上注重评价的过程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只注重评价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有人指出这种评价模式的最大缺陷就是“马后炮”,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反馈的时间太长,反馈的信息太多,故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进缺点,也不利于及时地强化学生的优点。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把教育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和改进功能。
例如笔者在美术教学评价中可以用以下评价方式:
2.1 平时成绩考核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习态度(占平时成绩的30%),按 “主动参与”、“认真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创新、勇于表现”三个部分以3:3:4的比例做出评价。(2)学习习惯(占平时成绩的30%),按“课前工具准备好”、“按时完成美术作业”、“作业整洁、大方”三个部分以3:3:4的比例做出评价。(3)作业(占平时成绩的40%)。以美术作业的创造性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为要求,按5:5的比例进行评价。
2.2 学生自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检查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相互检查学习情况。如在教学素描、速写课时,让学生自己把作业放远处看,检查是否抓住了形体特征。在教学儿童画课时,让学生检查自己绘画出的内容是否围绕了主题来创造等等。
2.3 技能绘画测验。这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小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內检查全班学生的绘画技巧技能。如在教学完《人物表情》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能够默画出五种以上不同的人物表情;在教学完《有趣的动态》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生三种以上不同的人物动态。技能绘画测验多半在课题或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可以事先通知学生,也可以不通知学生,测验次数不宜过多,测验后及时向学生宣布结果,分析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优缺点,以便及时改进。
3 在评价方法与手段上,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在桑代克“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测量思想影响下,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而如今的美术教学,因为教育现象比较复杂,有些现象不能量化,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只能作定性描述。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3.1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在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的过去,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忽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自我评价,可以用语言描述、问卷调查和建立学生档案的方法,通过自我评价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有条理的行为习惯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美术教学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教师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作出一个正面的评价。
3.2 加强相互评价,培养合作精神
发展性教育评价倡导主评与被评之间合作与交流,注重发挥被评者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评价的主客体应朝着民主合作的方向发展,主评与被评之间应建立在互相信任、密切合作的基础上,评价者与被评者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而美术作品是借物质材料表现作者的情感、心声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
在每一次艺术学校儿童画的教学中,笔者都会把第一节课(共三节课,每节课40分钟)作为上一节课的作业评价课,而评价学生作业的主体都是学生自己。他们走到讲台前相互评价粘贴在黑板上的作业,让他们从色彩、造型、创意等不同角度来评价他人的作业。笔者发现这种互评方式把评价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评价水平又极大提高了他们绘画的表现力和对儿童绘画的兴趣。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教师不可替代的。
3.3 采用评语评价,激发美好情感
学生的美术作业表达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评价呈现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应弱化分数或等级,重视评语评价。我们在教学评价中评价结果可以用“分数+等级+评语”的方式,这样的评价结果能反映被评者是进步、保持,还是退步的发展趋势,从多角度来评价。
针对美术可视性的特点,学校可以每一年定期举办不同规模的校园美术作品展。在展览期间邀请社会有关人士及家长来观赏,让学生的作品进入全体师生、家长的眼帘,进入社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将学生的美术作品拍照或印成画册,利于相互交流学习和专业人士的评价与指导。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平时多参加一些比赛,来锻炼和提高美术的表现技能。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小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逐步由行政命令转向科学调节,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是美术的最终目的,这样的评价标准对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高瞻远瞩的发展观,在不断前进的改革中努力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2] 辜敏、杨春生主编《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 蒋建洲编著《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4] 施良方、崔充淳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