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艺术对中国的影响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现代工笔人物画的机遇和发展前景都很好,它的材料应用和制作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承载力。
本论文试图从西方油画对工笔人物画的多方面影响去研究,通过中西绘画对比、结合作品分析,来探讨如何更好的丰富工笔人物画,如何借鉴西方油画的优点来充实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语言,进而使中国工笔人物画更能在时代的潮流中迅猛发展。
【关键词】:西方绘画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国传统绘画中西美术比较
一、西方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上的影响
构图是对绘画艺术创作来说,在一个二度的平面中通过经营一组形象或形状的比例、位置、层次关系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画面。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是,中国画卷轴通过散点透视使人的视线每时每刻看到的画面又都具有独立的视觉焦点,西方绘画通过焦点透视使人固定在一个立足点
上,象照相一样,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线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这是时间的瞬间定格。中国传统人物画里如《簪花仕女图》中妃子刻画的非常大,而侍女就画得非常小,以显示其主仆之间的尊卑关系。而西方绘画的构图是建立在焦点透视的基础上的,表现三维空间的。在一个画家安排好的环境空间里去描绘人物形象,使得人物的大小准确地表现在画面上。而且画面构图上表现出纵深空间,相较于中国画的构图来说西方绘画的构图为满构图。张见的作品《Medusa的预言》也是注重构图的把握。根据西方透视原理把背景中的山和电线杆子都画得很小,构图中把少女的头发画得很直,与少女肩上弯曲的蛇进行对比,使画面构图丰富,画面层次明显。
二、西方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上的影响
中国传统造型观念是意象造型观,中国传统画家通过游山玩水时对物象进行深入细微的观察、默写和心记,也就是“目识心记”。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属于自然形态下的光感的面。达·芬奇曾说:“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形体”。画家在作画时,把线条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用线来描绘事物的形体。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是“照相式”焦点透视写实造型法。它以解剖、透视、光影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系统作为基础,是对人物在自然空间中立体形态的真实客观的描绘。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在造型上注重线条和平面化,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但是和西方绘画的“纯形式”因素规律的认识和处理还是有区别的。中国的传统的线条和平面性是一种程式化、类型化、符号化。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借鉴西方的形式构成、丰富画面形式造型的处理手段,形成画面构成感很强的“纯形式”的现代工笔人物画。
三、西方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色彩上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色彩的阐述
中国画古有“丹青”之誉,它的色彩是我们悠久民族文化之精华。南北朝时期,色彩美学方面得到极大的发展。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阐明“物色之动,心也摇焉”。宗炳的《画山水序》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表现画家在画画时,对于事物的颜色它本身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以达到“应目会心,应会感神”南齐宫廷画家谢赫,著有《古画品录》,书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两条对造型色彩方面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从古到今,中国画色彩可以说是四个阶段:重彩画、淡彩画、墨色画、彩墨画。
(二)、中西绘画用色比较
由于东西方的民族文化不同,随着人类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劳动时间中深入,作为不同人类群体各自文化积累也就不同。在中西绘画上,由于中西方的色彩运用是由色彩观念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西方绘画上,17世纪以前,画家们在色彩上的运用大多以固有色为主,注重同一色相的明度变化。17世纪以后,科学家发现了七色光谱揭示色彩的真正奥秘,奠定了三原色色彩学理论。规定了原色、间色和复色的定义。印象派以后画家强调物体色彩除固有色外还强调以光源色、环境色为西方绘画写生的色彩要素。在绘画上使用了色相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等等因素使画面越来越丰富。相较西方的色彩来说中国画的色彩要单纯一些,在传统中国画上讲“随类赋彩”,强调物象的本来的色彩即固有色。不重视在光线的折射下所产生的环境色和光源色。不以自然色彩作为真实的描绘,只以画家主观的色彩观来描绘物象,这样就造成了色彩的类型化与程式化。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观要向西方绘画色彩观学习,使用明度、纯度、冷暖、光影、光源色和环境色等等来使画面丰富起来。
(三)利用色彩的和谐美塑造统一的画面
如今,大多数的中国画家都是受西式的色彩写生训练或者直接受西方绘画影响,重视环境色与光源色,所以就使不同的物象的固有色受光线影响和环境色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主体物的色彩和环境色是相互影响使其画面达到统一和谐的色彩气氛。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受西画画家影响在用色的方法上采用一种颜色,来当画面的统一基础色调,然后在这个统一的色调追求小部分的变化,经过画家主观的提炼和夸张形成画面一种独特的情调和意境。色调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冷色调的表现,暖色调的表现。
四、西方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工具材料方面的影响
随着现代工笔画展览的增多,为了使展览的效果更能冲击人的视野,画家们的工笔人物画越来越从材料技法上找突破,有一些画家在画面的材质肌理上做微妙的尝试,使画面的可读性增强。画幅的增大,要求画家更加具有主观的表现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物的衣着、饰品也都有了变化,现代画家要表现如牛仔裤,毛衣,婚纱等一些现代的东西,就得突破传统的技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有一些画家们通过“旧法新用”可以画出想要表达的现代感,如牛仔裤可以通过传统画山水的皴擦技法表现出来,毛衣想要画出那种立体的质感,就可以运用传统壁画中沥粉堆金方法,按毛衣的织法去堆积,画面视觉效果逼真。但传统的沥粉太麻烦,而且容易掉,所以一些画家采用油画材料里的塑形膏,使用简单并能达到沥粉堆金的效果。
现代工笔人物画家也有很多喜欢画岩彩画的,但有时由于画面颜色过厚,皮纸或高丽纸无法承载过重的颜色,所以一些画家突破传统而改用亚麻布来代替纸,这样就能按画家的意愿做肌理效果,使其达到模仿油画和壁画的厚重、斑驳的效果,以增强视觉语言的表现力。人们用洗衣粉、揉纸、添加剂、拓印、打磨等方法和其他材料的不断注入,使画坛进入异彩纷呈的新局面。
结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工笔人物画在传統的基础上吸取了世界范围绘画和现代绘画流派的一些艺术养分,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手段的新工笔人物画,更多的年轻画家进入到新工笔画的行列中,现代工笔画中人物画的数量、质量都占有优势,从构图到色彩再到造型上,使工笔画这一古老的画种展开了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纪学艳.安格尔画传[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法】阿波利奈尔著李玉民.阿波利奈尔论艺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王谢燕.传统艺术的巅峰———新古典主义美术[M].重庆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梁婷(1992—),女,汉族,山西吕梁市人,文学硕士,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研究方向。
本论文试图从西方油画对工笔人物画的多方面影响去研究,通过中西绘画对比、结合作品分析,来探讨如何更好的丰富工笔人物画,如何借鉴西方油画的优点来充实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语言,进而使中国工笔人物画更能在时代的潮流中迅猛发展。
【关键词】:西方绘画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国传统绘画中西美术比较
一、西方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上的影响
构图是对绘画艺术创作来说,在一个二度的平面中通过经营一组形象或形状的比例、位置、层次关系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画面。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是,中国画卷轴通过散点透视使人的视线每时每刻看到的画面又都具有独立的视觉焦点,西方绘画通过焦点透视使人固定在一个立足点
上,象照相一样,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线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这是时间的瞬间定格。中国传统人物画里如《簪花仕女图》中妃子刻画的非常大,而侍女就画得非常小,以显示其主仆之间的尊卑关系。而西方绘画的构图是建立在焦点透视的基础上的,表现三维空间的。在一个画家安排好的环境空间里去描绘人物形象,使得人物的大小准确地表现在画面上。而且画面构图上表现出纵深空间,相较于中国画的构图来说西方绘画的构图为满构图。张见的作品《Medusa的预言》也是注重构图的把握。根据西方透视原理把背景中的山和电线杆子都画得很小,构图中把少女的头发画得很直,与少女肩上弯曲的蛇进行对比,使画面构图丰富,画面层次明显。
二、西方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上的影响
中国传统造型观念是意象造型观,中国传统画家通过游山玩水时对物象进行深入细微的观察、默写和心记,也就是“目识心记”。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属于自然形态下的光感的面。达·芬奇曾说:“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形体”。画家在作画时,把线条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用线来描绘事物的形体。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是“照相式”焦点透视写实造型法。它以解剖、透视、光影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系统作为基础,是对人物在自然空间中立体形态的真实客观的描绘。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在造型上注重线条和平面化,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但是和西方绘画的“纯形式”因素规律的认识和处理还是有区别的。中国的传统的线条和平面性是一种程式化、类型化、符号化。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借鉴西方的形式构成、丰富画面形式造型的处理手段,形成画面构成感很强的“纯形式”的现代工笔人物画。
三、西方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色彩上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色彩的阐述
中国画古有“丹青”之誉,它的色彩是我们悠久民族文化之精华。南北朝时期,色彩美学方面得到极大的发展。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阐明“物色之动,心也摇焉”。宗炳的《画山水序》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表现画家在画画时,对于事物的颜色它本身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以达到“应目会心,应会感神”南齐宫廷画家谢赫,著有《古画品录》,书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两条对造型色彩方面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从古到今,中国画色彩可以说是四个阶段:重彩画、淡彩画、墨色画、彩墨画。
(二)、中西绘画用色比较
由于东西方的民族文化不同,随着人类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劳动时间中深入,作为不同人类群体各自文化积累也就不同。在中西绘画上,由于中西方的色彩运用是由色彩观念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西方绘画上,17世纪以前,画家们在色彩上的运用大多以固有色为主,注重同一色相的明度变化。17世纪以后,科学家发现了七色光谱揭示色彩的真正奥秘,奠定了三原色色彩学理论。规定了原色、间色和复色的定义。印象派以后画家强调物体色彩除固有色外还强调以光源色、环境色为西方绘画写生的色彩要素。在绘画上使用了色相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等等因素使画面越来越丰富。相较西方的色彩来说中国画的色彩要单纯一些,在传统中国画上讲“随类赋彩”,强调物象的本来的色彩即固有色。不重视在光线的折射下所产生的环境色和光源色。不以自然色彩作为真实的描绘,只以画家主观的色彩观来描绘物象,这样就造成了色彩的类型化与程式化。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观要向西方绘画色彩观学习,使用明度、纯度、冷暖、光影、光源色和环境色等等来使画面丰富起来。
(三)利用色彩的和谐美塑造统一的画面
如今,大多数的中国画家都是受西式的色彩写生训练或者直接受西方绘画影响,重视环境色与光源色,所以就使不同的物象的固有色受光线影响和环境色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主体物的色彩和环境色是相互影响使其画面达到统一和谐的色彩气氛。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受西画画家影响在用色的方法上采用一种颜色,来当画面的统一基础色调,然后在这个统一的色调追求小部分的变化,经过画家主观的提炼和夸张形成画面一种独特的情调和意境。色调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冷色调的表现,暖色调的表现。
四、西方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工具材料方面的影响
随着现代工笔画展览的增多,为了使展览的效果更能冲击人的视野,画家们的工笔人物画越来越从材料技法上找突破,有一些画家在画面的材质肌理上做微妙的尝试,使画面的可读性增强。画幅的增大,要求画家更加具有主观的表现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物的衣着、饰品也都有了变化,现代画家要表现如牛仔裤,毛衣,婚纱等一些现代的东西,就得突破传统的技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有一些画家们通过“旧法新用”可以画出想要表达的现代感,如牛仔裤可以通过传统画山水的皴擦技法表现出来,毛衣想要画出那种立体的质感,就可以运用传统壁画中沥粉堆金方法,按毛衣的织法去堆积,画面视觉效果逼真。但传统的沥粉太麻烦,而且容易掉,所以一些画家采用油画材料里的塑形膏,使用简单并能达到沥粉堆金的效果。
现代工笔人物画家也有很多喜欢画岩彩画的,但有时由于画面颜色过厚,皮纸或高丽纸无法承载过重的颜色,所以一些画家突破传统而改用亚麻布来代替纸,这样就能按画家的意愿做肌理效果,使其达到模仿油画和壁画的厚重、斑驳的效果,以增强视觉语言的表现力。人们用洗衣粉、揉纸、添加剂、拓印、打磨等方法和其他材料的不断注入,使画坛进入异彩纷呈的新局面。
结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工笔人物画在传統的基础上吸取了世界范围绘画和现代绘画流派的一些艺术养分,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手段的新工笔人物画,更多的年轻画家进入到新工笔画的行列中,现代工笔画中人物画的数量、质量都占有优势,从构图到色彩再到造型上,使工笔画这一古老的画种展开了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纪学艳.安格尔画传[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法】阿波利奈尔著李玉民.阿波利奈尔论艺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王谢燕.传统艺术的巅峰———新古典主义美术[M].重庆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梁婷(1992—),女,汉族,山西吕梁市人,文学硕士,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