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正体现这一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排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一个亮点。但是,在教学中能否切实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编排的意图,对于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成效至关重要。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上册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考。
一、编排解读:学段之间体现“一个转变”、“两个结合”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编排体现了阶段性和渐进性,由隐到显,由小到大,不仅符合不同学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还突出了语文本体,加强了语文实践能力。其阶段性和渐进性主要表现在一个“转变”、两个“结合”上。
1.从呈现的形式来看——由隐性与到显性的转变
第一学段以“活动”为主——借“展示台”隐性呈现;第二学段以“专题”为主——随课文同步呈现;第三学段以“课题”为主——单列单元呈现。第一学段的综合性学习在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而是在“语文园地”中创设形式多样的“展示台”,通过这个平台展示学生的识字能力,交流课外识字成果和课内外搜集到的谜语、谚语、春联等。从而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属隐性阶段。到了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内容随文出现,和单元专题挂钩,一般第一篇课文中的后面呈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意图是单元教学前提出,单元教学中活动,“展示台”中展示,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运用具有个性化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到了第三学段,学习形式进一步明显,在继承原先的小综合基础上,更明显的是单列呈现了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进一步显性化、明确化。
2.从呈现的内容来看——积累与运用的结合
课标教材的第一学段,“展示台”栏目呈现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与生活识字有关,目的有两个,一是积累所识的汉字,二是积累识字方法。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专题(内容)识字,那么在“展示台”中设置的综合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从报纸上认识的字。”第四单元的“展示台”中设置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内容)就是“展示自己制作的识字卡,”都与单元专题有关。到了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逐渐转变为搜集资料、动手操作、简单策划,运用自己已积累的语文知识解决语文方面的问题。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发扬传统文化”,不仅主题内容具有关联性、综合性,而且呈现方式的实践性、导学性也很突出。到了第三学段,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呈现特点及具体的目标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的与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单元主题的整合发展到既有整合,又有分离而独立为一个单元组。无疑,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既有积累又有运用,引领学生尝试用语文的方式认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从呈现的过程来看——扶与放的结合
综合性学习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时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做到扶放结合。第一、二学段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引导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流展示。第三学段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与第二学段的教材相比,去掉了“综合性学习提示”这一步。这体现了逐步放手的思想。它们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策略:“共性”中实现“个性”,凸显综合功能,体现学科是气质
不管哪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都有它的“共性”:一是有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能围绕学习的专题探究;二是自主实践,亲身体验,对学习内容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能用语文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三是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使研究的问题或拓宽或深入,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四是学习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包括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来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但笔者认为,不论哪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都有不同的语文功能。下面就不同学段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来实现学段的“个性”谈些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1.第一学段以活动为主,凸显积累功能:观察——积累——交流
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内容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主,也穿插了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活动内容,体现“综合”这一特质。针对第一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综合性学习选题要小、简单,活动要少而易,时间要短。形式要活泼有趣,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书签、贺卡,自己写的儿歌,画的图画;“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成果、收集到的北京风景明信片以及自己的文艺才能;“语文园地四”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制作、交流识字卡片。建议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1)自主观察中发现。“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成果、收集到的北京风景明信片以及自己的文艺才能。在教学这个单元的学习前,班级先成立识字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讨论并填写识字的地点和展示的方式。至于制作记录识字卡片的样式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在班上展示,互相观赏、交流。
(2)活动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以活动的形式展开为宜,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就“制作交流识字卡片”综合性学习来说,通过走出校门看街头广告、观看其他学科教科书的字,还有姓名及电视中出现的字,了解并记录这些汉字。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所识字的方法。
(3)交流合作中展示体验。“展示台”是学生展示的平台,这时老师要采用多种游戏方式进行,如:猜字谜、找朋友、摘果子、画一画、演一演、编故事等等,重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积累过程的成功感。同时,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2.第二学段以专题为主,凸显探究功能:选题——探究——展示
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要结合教材中的专题,在依教科书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分三步走:一是单元教学之初,就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有个大致的安排;二是在单元教学中同步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其间进行检查、指导与协调;三是在单元教学之后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并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
以三年级上册为例,这册教材随课文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建议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1)自主中选题。如第一次“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在单元学习之前,先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同时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选题,记录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一、编排解读:学段之间体现“一个转变”、“两个结合”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编排体现了阶段性和渐进性,由隐到显,由小到大,不仅符合不同学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还突出了语文本体,加强了语文实践能力。其阶段性和渐进性主要表现在一个“转变”、两个“结合”上。
1.从呈现的形式来看——由隐性与到显性的转变
第一学段以“活动”为主——借“展示台”隐性呈现;第二学段以“专题”为主——随课文同步呈现;第三学段以“课题”为主——单列单元呈现。第一学段的综合性学习在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而是在“语文园地”中创设形式多样的“展示台”,通过这个平台展示学生的识字能力,交流课外识字成果和课内外搜集到的谜语、谚语、春联等。从而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属隐性阶段。到了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内容随文出现,和单元专题挂钩,一般第一篇课文中的后面呈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意图是单元教学前提出,单元教学中活动,“展示台”中展示,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运用具有个性化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到了第三学段,学习形式进一步明显,在继承原先的小综合基础上,更明显的是单列呈现了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进一步显性化、明确化。
2.从呈现的内容来看——积累与运用的结合
课标教材的第一学段,“展示台”栏目呈现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与生活识字有关,目的有两个,一是积累所识的汉字,二是积累识字方法。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专题(内容)识字,那么在“展示台”中设置的综合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从报纸上认识的字。”第四单元的“展示台”中设置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内容)就是“展示自己制作的识字卡,”都与单元专题有关。到了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逐渐转变为搜集资料、动手操作、简单策划,运用自己已积累的语文知识解决语文方面的问题。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发扬传统文化”,不仅主题内容具有关联性、综合性,而且呈现方式的实践性、导学性也很突出。到了第三学段,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呈现特点及具体的目标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的与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单元主题的整合发展到既有整合,又有分离而独立为一个单元组。无疑,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既有积累又有运用,引领学生尝试用语文的方式认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从呈现的过程来看——扶与放的结合
综合性学习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时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做到扶放结合。第一、二学段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引导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流展示。第三学段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与第二学段的教材相比,去掉了“综合性学习提示”这一步。这体现了逐步放手的思想。它们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策略:“共性”中实现“个性”,凸显综合功能,体现学科是气质
不管哪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都有它的“共性”:一是有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能围绕学习的专题探究;二是自主实践,亲身体验,对学习内容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能用语文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三是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使研究的问题或拓宽或深入,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四是学习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包括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来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但笔者认为,不论哪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都有不同的语文功能。下面就不同学段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来实现学段的“个性”谈些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1.第一学段以活动为主,凸显积累功能:观察——积累——交流
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内容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主,也穿插了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活动内容,体现“综合”这一特质。针对第一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综合性学习选题要小、简单,活动要少而易,时间要短。形式要活泼有趣,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书签、贺卡,自己写的儿歌,画的图画;“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成果、收集到的北京风景明信片以及自己的文艺才能;“语文园地四”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制作、交流识字卡片。建议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1)自主观察中发现。“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成果、收集到的北京风景明信片以及自己的文艺才能。在教学这个单元的学习前,班级先成立识字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讨论并填写识字的地点和展示的方式。至于制作记录识字卡片的样式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在班上展示,互相观赏、交流。
(2)活动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以活动的形式展开为宜,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就“制作交流识字卡片”综合性学习来说,通过走出校门看街头广告、观看其他学科教科书的字,还有姓名及电视中出现的字,了解并记录这些汉字。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所识字的方法。
(3)交流合作中展示体验。“展示台”是学生展示的平台,这时老师要采用多种游戏方式进行,如:猜字谜、找朋友、摘果子、画一画、演一演、编故事等等,重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积累过程的成功感。同时,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2.第二学段以专题为主,凸显探究功能:选题——探究——展示
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要结合教材中的专题,在依教科书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分三步走:一是单元教学之初,就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有个大致的安排;二是在单元教学中同步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其间进行检查、指导与协调;三是在单元教学之后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并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
以三年级上册为例,这册教材随课文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建议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1)自主中选题。如第一次“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在单元学习之前,先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同时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选题,记录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