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
我国在小学、中学分别设立了劳动课、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这些课程的设立是我国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标志。由于生产的发展,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对技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原来的教育对学生的技能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的状况,已不适应我国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生产比较发达的国家,早就开设了技术类课程,它与科学课程(理、化、生)是并重的。例如,西方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中岗位的淘汰率十分高,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也较高。最近,德国对失业人员的调查表明,失业人员中,以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为主。我国由于生产的发展,已出现了因职工的技术素质不高致使先进设备无法使用和影响产品质量的现象。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职工的技术素质的要求也将提高。生产的发展要求提高国民的技术素质,首先反映在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上,要求培养出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生产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教育的提前量。教育工作不能等到需要某种人才时再着手培养,必须预测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前为社会作好准备。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劳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即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技术教育则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进而进行一些初级的职业技术预备教育,即培养他们的技能素质,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应当注意到,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两者还有个共同之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者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即劳动者的个性心理品质。
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的开设。技能素质包括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操作技术。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文化学科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属于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中所学习的技术理论知识也属于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中的操作技能则属于操作技术,它以动手能力为主。
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都是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根据学生的知识和体能水平,小学劳动课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为主,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逐步增加技术知识的含量;在初中,则是劳动素质和技能素质的培养并重;到了高中,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和体能水平,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劳动素质,因而,高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为主,兼顾劳动素质的培养。总的来说,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理论和技能,掌握一些学习技术的方法,并培养学习技术的兴趣。还应注意到一点,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不属于职业教育,它们只能为进一步进行职业教育打下基础。但是,由于各地大部分学生不能升学,而要在当地就业(即使对北京、上海这样的地区来说,也是如此)。因而,培养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素质的学生,对当地劳动力的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
(一)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侧重就业的学生进行一些职业预备教育。
(二)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与困难,也有不少曲折,但是总的情况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小学的开课率较高,初中次之,高中的开课率最低。
在中学开设的劳动技术课教学项目的科技含量的大小是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科技含量较高是指:学习这些技术需要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为基础,又不需要学生掌握高深的科学理论,而是与学生的文化水平相适应;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教学一些现代技术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当然,学习科技含量较高的技能,也需要一些基本劳动生产技能做基础。就是说,基本的劳动生产技能还是需要学习的。
主张在中小学劳动技术课中设一些科技含量较低项目的同志,主要是从大纲的可行性来考虑的。他们认为目前一些学校未能开课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开设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可以转变这种状况。主张在中小学开设科技含量较高项目的同志认为,目前劳动技术课开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认识问题,影响认识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二是经济与师资问题;三是劳动技术课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在小学、中学分别设立了劳动课、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这些课程的设立是我国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标志。由于生产的发展,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对技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原来的教育对学生的技能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的状况,已不适应我国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生产比较发达的国家,早就开设了技术类课程,它与科学课程(理、化、生)是并重的。例如,西方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中岗位的淘汰率十分高,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也较高。最近,德国对失业人员的调查表明,失业人员中,以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为主。我国由于生产的发展,已出现了因职工的技术素质不高致使先进设备无法使用和影响产品质量的现象。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职工的技术素质的要求也将提高。生产的发展要求提高国民的技术素质,首先反映在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上,要求培养出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生产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教育的提前量。教育工作不能等到需要某种人才时再着手培养,必须预测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前为社会作好准备。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劳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即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技术教育则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进而进行一些初级的职业技术预备教育,即培养他们的技能素质,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应当注意到,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两者还有个共同之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者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即劳动者的个性心理品质。
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的开设。技能素质包括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操作技术。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文化学科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属于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中所学习的技术理论知识也属于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中的操作技能则属于操作技术,它以动手能力为主。
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都是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根据学生的知识和体能水平,小学劳动课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为主,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逐步增加技术知识的含量;在初中,则是劳动素质和技能素质的培养并重;到了高中,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和体能水平,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劳动素质,因而,高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为主,兼顾劳动素质的培养。总的来说,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理论和技能,掌握一些学习技术的方法,并培养学习技术的兴趣。还应注意到一点,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不属于职业教育,它们只能为进一步进行职业教育打下基础。但是,由于各地大部分学生不能升学,而要在当地就业(即使对北京、上海这样的地区来说,也是如此)。因而,培养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素质的学生,对当地劳动力的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
(一)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侧重就业的学生进行一些职业预备教育。
(二)我国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与困难,也有不少曲折,但是总的情况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小学的开课率较高,初中次之,高中的开课率最低。
在中学开设的劳动技术课教学项目的科技含量的大小是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科技含量较高是指:学习这些技术需要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为基础,又不需要学生掌握高深的科学理论,而是与学生的文化水平相适应;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教学一些现代技术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当然,学习科技含量较高的技能,也需要一些基本劳动生产技能做基础。就是说,基本的劳动生产技能还是需要学习的。
主张在中小学劳动技术课中设一些科技含量较低项目的同志,主要是从大纲的可行性来考虑的。他们认为目前一些学校未能开课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开设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可以转变这种状况。主张在中小学开设科技含量较高项目的同志认为,目前劳动技术课开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认识问题,影响认识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二是经济与师资问题;三是劳动技术课的课程设置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