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h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不要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把学生视作等待点燃的“火把”。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唯其如此,课堂提问将成为教学改革主要手段之一,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一个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在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
  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出现因学生提不出问题而冷场。也有时因学生难于抓住要点,只能提出一些鸡毛蒜皮的枝节问题。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都不能一味坐等学生开口提问,也不能听任学生在鸡毛蒜皮上纠缠不休,而应当迅速调整提问的方式,自然而巧妙地向学生发问。以尽快扭转被动沉闷或旁枝逸出的局面。由此看来,教师事先应当准确而详尽地发掘问题。科学地设计问题,以便随时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当某一学生提问而其他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当所有学生都无问题可提时,教师可以从容发问,从而引导教学步步深入,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提问的主动权呢?本人认为,发掘问题、设计问题和评点学生的回答是三个关键的环节,现分述如下:
  
  一、发掘问题
  
  任何知识中都蕴含着问题,不过,有些问题比较明显,可一眼看出。对这类“显性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一般都有所涉及。而对于某些“隐性问题”,则往往不容易看出,因此,在发掘问题这一环节里。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发掘“隐性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对于课后“练习”涉及的“显性问题”,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回答。或适当讲解,从而构成了千篇一律的“共性”。但它类似于变相的照本宣科。缺少独特的个性、开放性和进取性。它固然可以保证教学艺术四平八稳的小步缓行。却难以促成教学艺术跨越式的飞跃。因此。教师理应把发掘“隐性问题”当作深钻教材的首要目标,设计出不落俗套的教案,培育出独具风采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点燃等待的“火把”,充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设计问题
  
  如果说,发掘问题属于“问什么”。那么,设计问题就属于“怎么问”。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如鸟之两翼,船之双桨,缺一不可。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并不十分注重“怎么问”。而误以为只要提问的内容有价值,“怎么问”都无所谓。于是,他们便常常表现为“随便问”“模糊问”“大而化之的问”“不着边际的问”……结果,使得学生很难准确把握“问点”。要么无法回答,要么答非所问。例如,在讲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时。如果问“这道题怎么做”,中等学生可能就摸不着头脑;倘若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或“本题要求的是什么”。或“已知量和要求的量间有什么联系”,那么,学生回答起来就容易得多。
  一般来说,设计问题应当遵循“六要六不要”的原则。即提问要具体,不要过于抽象;指向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切人要小巧,不要漫无边际;难易要适度,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不要太易或太难,致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封闭成“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唯一性;要尽量使用“为什么”“怎么样”“有哪些”等明确问语,不用或少用“是不是”“能不能”等选择问语。以免学生碰运气“瞎蒙”。
  
  三、评点学生的回答
  
  任何学生回答问题,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赞扬;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只是例行公事的让学生“坐下”,显然会令学生失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泯灭回答问题的愿望。倘若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生硬的否定或粗暴的批评。那当然更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因此。老师必须精心实施“评点学生的回答”这一环节,决不可敷衍了事。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当遵循“肯定为主”的原则。学生回答正确,自然应当表扬;回答错误,也不要生硬地说“答错了”,而应当婉言表达。例如,可以说“他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谁还能帮他补充一下”;还可以说“这名同学很爱动脑筋,回答的角度与众不同,谁还能从另外的角度完善一下”。总之,面对学生的误答。老师首先应当充分肯定他勇于发言的精神,然后再委婉地要求其他同学纠正。
  还须指出的是,有时候,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老师拟定的答案范围,但又确有道理,甚至比老师拟定的答案更科学,这时候,老师应当迅速捕捉这难得的战机,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坦言自己的疏漏,公开认可学生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比自己高明。自己应当向学生学习。实践证明。老师这样做不但无损于自身形象,反而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从而更乐意深入钻研问题,勇于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发掘问题、设计问题和评点学生的回答是课堂提问不可或缺的三个关键环节,我们只有深入发掘。科学设计,热忱评点,牢牢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才能确保课堂提问的顺利实施。以收到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心脏,设计出一些符合实际,具有一定探索空间的课堂教学。经过教师引导激活,让学生有方向、有条理、有理有据的氛围中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诗情画意、活泼生动。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可以通过激发自主参与学习动机,引领自主参与目标导向。创设自主参与探索空间等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参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
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数学又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需要缜密的思维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人的一生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提高人们的数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说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那么数学思想则是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应该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对数学问题进行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含义    研究性学习,广义理解是指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基本思想及方法论;从狭义角度讲它是一门独立的,与学科课程并列的课程形态,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或其他相关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征    如何使用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课堂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以
为提升公立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本文借鉴现场管理模式,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公立医院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改进措施,对提高医院运行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