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公众广泛的阅读需求与高校图书馆大量馆藏资源闲置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全民阅读视角,针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现存的推广障碍,笔者试图在杭州地区构建H-LINE平台,通过线下PIBO模式、线上2SS模式的双线机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国外成功经验以期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全民阅读;杭州地区
1引言
“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活动已持续开展16年,在增加社会民众阅读量、提升民众阅读兴趣方面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2018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18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深化了全民阅读的新内涵。
图书馆丰富的阅读资源对于推进我国全民阅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目前人们文化水平地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有限的馆藏资源变得难以满足人们多样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进而以其丰富的专业资源逐步进入了社会公众的视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然而,笔者发现,许多高校图书馆虽然自身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资源闲置现象,产生了社会公众无法满足的需求与高校图书馆闲置的资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针对这一现象,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图书馆也已经尝试社会化共享服务,包括清华大学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在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尝试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受到诸如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馆员素质无法支持社会化服务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其闲置的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因此,本文将从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出发,分析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障碍,以杭州地區高校图书馆为抓手,构建以H-LINE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以期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提供借鉴。
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外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根据2015年的日本文部省《学术情报基础实态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日本国立和公立大学开放率为100%,私立大学开放率为97.1%。此外,美国、韩国、英国等也已通过立法或社会保障的形式实现了高校图书馆充分的社会化服务。
聚焦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已初步展开。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就已经鼓励高等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也逐步尝试向社会公众开放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功能,使得图书馆从传统的书籍借阅服务拓展到了信息化电子服务层面。在此背景下,国内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馆际互借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然而这两大项目仅仅面向高校师生开发,且其在高校当中的知名度也有待考量。同时,参与资源共享的高校数目及其开放对象仍是有限的。以浙江省为例,浙江高等院校共计87所,仅有40所向社会不同程度地开放并提供服务,开放高校所占比例低于50%。在开放对象方面,浙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仍局限于校内人员或是社会团体,对于广大社会民众仍未实现大范围的开放。而在杭州市,统计杭州各大高校的共享服务情况可以发现,除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以外,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并没有详细的对外开放记录。同时,在杭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仍存在一定限制。如浙江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需要读者提供个人身份证以外,还需要单位介绍信与押金等申请材料,在收取服务费的同时申请者的入馆资格还存在有效期。杭州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程度仍然十分有限,表现在客体局限于传统借阅业务和文献查询,而不涵盖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高级信息化服务,主体则局限于部分高校师生,无法涵盖广大社会民众。
3高校图书馆共享服务推广障碍分析
针对以上我国高校图书馆共享服务现状,笔者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进行障碍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高校图书馆缺少社会化服务动力
出于校园安全管理理念的考虑,大部分高校校园都采取封闭式管理,对于向社会公众开放仍存在一定顾虑。因此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通常仅为校内师生服务,几乎等同于学校的私人财产。而将高校图书馆服务师生的意识转变为服务大众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社会大众对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认识存在固有印象,获取资源时更多地局限于公共图书馆,而忽略了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资源。此外,我国高校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社会关注,且其阶段性评估并未将社会化服务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使得图书馆不可避免地缺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3.2政府关于图书馆体制建设不完全
3.2.1政策性规范欠缺
2018年初我国有关图书馆专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出台,相比较国外健全的图书馆法律体系,我国对其的立法、执法较为落后,各项条例尚未完全落实。另外,现有的规章文字表述含糊不清,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48条的规定“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表述缺乏明确的、强制性的指向,难以对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起到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3.2.2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阻碍
我国的图书馆体制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分成几大系统,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领导部门,各系统之间相互分割,各自为政。在此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之下,高校图书馆由于各自的垂直领导部门不同,依据不同的管理体制生存和发展。因此尽管某些高校图书馆拥有先进、丰富的馆藏资源,也难以实现统一协调,从而阻碍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进程。 3.3政府尚未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高校开展图书馆的共享服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公益性的服务,必然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但近几年我国高校由于扩招普遍存在自身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单从公益性角度出发提倡资源共享难以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对此政府和相关部门目前未能建立有效的补偿和支持机制,难以调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3.4相关服务人员缺乏社会化服务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进一步向馆外延伸,这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社会化服务更是强化了这一必要。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只能胜任书刊借阅、书目查询等传统线下服务工作,缺乏信息化服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而且,高校图书馆依附于高校生存和发展,在人员编制上严格受高校其他综合因素影响,难以根据岗位需要而有针对性聘请和增加专业人员,加之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地位造成的图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因此其人力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满足。社会各界不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造成了高校图书馆普遍出现人才资源匮乏的情况。
3.5有限的馆舍面积难以满足校内师生及社会公众需要
高校图书馆一直是校内学生自修的首选,而现有的图书馆座位资源在满足学生庞大的需求方面已经表现出力不从心,经常出现高校图书馆“一位难求”的状况。另外,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设备老化和设施匮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压缩图书馆现有资源。社会公众入馆进行阅读将会压缩图书馆的资源,引起本校学生的激烈反对。有限的馆舍空间和社会公众的座位需要之间的矛盾使得高校图书馆公众化服务难以推行。
4杭州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
根据上文所述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所面临的障碍,笔者通过搭建H-LINE平台,以平台为中心构建线下PIBO模式、线上2SS模式(如图4.1所示)。该双线模式试图打破高校之间、高校与公共图书馆之间以及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组织、社会民众之间的界限,运用线下物流网络、线上信息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的共享。H-LINE平台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专业馆藏资源,实现社会公众需求与高校图书馆资源供给相匹配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辅以服务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搜集的动态反馈依据,不断修正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供给,满足社会信息资源的需求。
4.1H-LINE平台的构建
为实现杭州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在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与保障下,建立Hang-LINE平台(简称H-LINE),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资源社会化。H-LINE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加盟高校师生以及通过身份、信用验证的社会公众。他们有两种访问方式,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页搜索进入,或通过加盟高校自身图书馆网页的超链接进入。为简化操作,对于加盟高校师生来说,H-LINE平台以其图书馆原有访问账号、密码为基础赋予其平台访问权,无需另创账号。
H-LINE平台为用户提供加盟高校的馆藏资源及其购买的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即用户共享范围主要为线下书籍及线上图书馆,不包括高校本身紧缺的图书馆空间资源。H-LINE用户既可以通过平台检索加盟高校的馆藏资源并进行借阅服务,也可以通过平台访问共享、公开的电子数据库,从而实现高校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平衡社会需求与高校供给之间的现存偏差。
4.2线下PIBO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线下资源,也即其馆藏资源,在H-LINE平台上的共享模式主要通过物流网络与开放一定公众入馆权限加以实现,达到“民众进馆,书籍出馆”(PeopleInandBooksOut,简称“PIBO”模式)的效果,使得加盟高校可以更加广泛地享受同盟高校资源,申请公众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专业书籍。模式流程如下图4.2所示。
这一模式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4.2.1民众进馆(PeopleIn)
民众进馆,顾名思义就是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民众开放。然而考虑到杭州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空间紧缺的问题,目前在线下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是不现实且损害高校师生权利的,而有限制地开放入馆权限却是相对可行的。同盟师生或社会公眾可以在H-LINE平台上就其需求提出申请,平台对其身份信息及信用评分进行严格审核后,审核通过的用户可以办理H-LINE平台授予的入馆证从而拥有进馆权限,线下亲身借阅该图书馆馆藏书籍。联盟高校师生或社会公众享有本校师生同样的借阅权限,但是其在馆内的停留时间有一定的限制,以确保其不会过多地占用校内师生的空间资源,否则将就超时产生违约记录,并将影响其后续平台使用权限。
4.2.2书籍出馆(Booksout)
4.2.2.1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互换
由于民众入馆的时间限制设定,部分民众可能更加偏好于在公共图书馆进行借阅,因此,通过在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建立书籍流通渠道,可以更加完善H-LINE平台共享模式。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发达的物流技术将其富余的馆藏书籍进行定期定量的互换,以弥补双方书籍覆盖面的不足。H-LINE平台需要就所有互换的书籍进行审核确认,同时督促借入方图书馆妥善保管和维护,并且按时如数归还,解决双方就流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摩擦,并促进双方书籍的再次互换,由此形成一个长久的流通与共享。
4.2.2.2高校图书馆邮寄到个人服务
由于实地入馆借书的时间、距离限制,,社会民众可能会出现无法便捷到达高校、公共图书馆进行借阅的问题,因此,H-LINE平台额外提供书籍邮寄到个人的服务,就借阅数量、借阅期限等设定服务费用标准以激发加盟高校的共享热情。用户可以通过H-LINE平台申请自己需要的书籍,由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登记与审核后,针对其需求在加盟高校图书馆中进行搜索,将用户需求与高校资源供给相匹配,并督促高校在收到需求单后尽快向读者寄出相关书籍,同时提醒用户妥善保存、爱护借阅书籍,且设置关于严重书籍损害的赔偿机制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书籍所属图书馆的权利。 4.2.2.3定期举办社会专题书展
书展是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会组织针对时事热点等定期举办专题书展。社会组织与高校图书馆均可向H-LINE提出书展申请,由平台协调书籍供需,组织高校图书馆向社会组织提供部分书刊,并派出专职联络员对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切实推进书展的举办。在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甚至是推动全民阅读。
4.3线上2SS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数据库的应用已逐渐深入民众的生活。电子数据库凭借其一定的储存方式,实现与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且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往往斥以重金购买精品数据库以满足校内师生的科研需求,其电子数据库已日益成为与馆藏书籍同样重要的信息资源。聚焦宏观视角,高校购买的数据库并非都表现出了高使用率、高回报率,存在不可忽视的浪费与闲置情况。在供需存在矛盾的情况下,线上模式以H-LINE平台出发,通过线上数据库校校共享化(School-School)、校社公开化(School-Society)(简称“2SS”模式)推动数据库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模式流程如下图4.3。
需要强调的是,H-LINE平台旨在提升高校已购买的数据库的使用效率,而非降低高校数据库的购买成本,重在“买得值得”而非“便宜地买”,是建立在高校购买数据库的基础上而开展的共享与公开。
4.3.1校校共享化(School-School)
不难发现,在数据库高昂的价格与学校有限的资金对比之下,高校只能通过筛选购买部分数据库,不能完全地满足师生需求。校校共享化通过H-LINE平台实现加盟高校数据库的共享与互换,扩大加盟高校的数据库使用面。作为连接者的H-LINE平台需要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对申报加盟的图书馆进行审核,并从中吸收五个或固定数量的具有信息价值的专业性数据库以此作为加盟条件,从而汇总、整合高校购买的专业性数据库资源,并同等地赋予加盟高校使用他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权限。值得注意的是,为切实推动数据库共享,避免数据库高度重合,防止“虚共享”和“伪共享”,平台需要剔除申报的诸如知网、万方等非专业性数据库,以真正拓展H-LINE平台数据库覆盖面,提升数据库资源的曝光率与使用率,满足高校师生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对于因高校性质相近而提供相同的专业性数据库,则采取统一收录的原则予以同样肯定,并通过动态反馈机制加以调整与优化。
4.3.2校社公开化(School-Society)
社会公众身为个体更难以负担高昂的数据库使用费,往往只能使用有限数量的数据库。基于社会公众对于数据库资源的需求以及高校数据库的微观性充分供给,H-LINE平台致力于推动高校数据库共享化,扩大高校购买的数据库的受益面至本校师生以外的社会民众。H-LINE平台在高校与社会之间搭起桥梁,通过审核授权的形式赋予一定人员以一定的使用权限,从而使得社会民众可以使用未被充分利用的高校数据库资源。通过校社公开化,高校可以在自身基础上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社会民众则可更加大范围、高效率、低成本地使用数据库资源,从而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同时,在H-LINE公开的数据库基础上,通过整理的各高校数据库名录,H-LINE给予民众自行联系高校协商更高访问权的机会。社会民众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借助H-LINE平台服务质量与反馈机制,与高校沟通调整和优化H-LINE公开的数据库。
4.4服务质量与反馈机制
为了保证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质量,使得线上数据库符合社会公众的需求,H-LINE需要建立服务质量与反馈机制。用户可以通过H-LINE平台对于线下书籍的借阅以及线上数据库的使用进行评价,从而使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能够更精准的契合社会公众的需求。比如,针对线上数据库,由于初期建立线上资源共享模式中仅要求高校图书馆贡献固定数量的数据库,无法保证高校提供的数据库已经完全能满足社会民众的各类需求,因此,通过建立服务质量与反馈机制可以使读者根据高校数据库名录在平台上反映自己期望使用的数据库,在得到一定数量的反馈后,由平台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大数据分析,就平台尚且欠缺的数据库资源与高校图书馆进行协商,实现补充。由此,即可使平台所共享、公开的数据库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5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全民閱读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既能够丰富高校教学资源,提高社会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处于探索阶段,存在政策保障制度不完善、共享模式碎片化以及馆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等不足。对此,笔者希望建立H-LINE平台,推出线下PIBO模式、线上2SS模式以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化,从而积极发挥其资源、技术、管理优势,将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受益面真正拓展到校外人群。
参考文献:
[1]陈丽萍,车晓燕.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08):42-47.
[2]丁学淑,丁振伟,马如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难与障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3):56-59+36.
[3]宫平,郭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9):74-78.
[4]刘子辉,吴晓英,吴伟兰,谭光月.三网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7(02):59-62.
[5]许碧文.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考察[J].图书馆,2017(09):97-102.
[6]鄂丽君,许子媛.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2(01):62-65.
[7]黎琳,戴海鹏.部分在杭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工作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4):172-173.
[8]李英,朱慧.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和障碍性[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01):61-63.
[9]干冬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3):22-2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全民阅读;杭州地区
1引言
“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活动已持续开展16年,在增加社会民众阅读量、提升民众阅读兴趣方面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2018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18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深化了全民阅读的新内涵。
图书馆丰富的阅读资源对于推进我国全民阅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目前人们文化水平地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有限的馆藏资源变得难以满足人们多样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进而以其丰富的专业资源逐步进入了社会公众的视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然而,笔者发现,许多高校图书馆虽然自身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资源闲置现象,产生了社会公众无法满足的需求与高校图书馆闲置的资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针对这一现象,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图书馆也已经尝试社会化共享服务,包括清华大学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在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尝试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受到诸如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馆员素质无法支持社会化服务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其闲置的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因此,本文将从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出发,分析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障碍,以杭州地區高校图书馆为抓手,构建以H-LINE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以期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提供借鉴。
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外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根据2015年的日本文部省《学术情报基础实态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日本国立和公立大学开放率为100%,私立大学开放率为97.1%。此外,美国、韩国、英国等也已通过立法或社会保障的形式实现了高校图书馆充分的社会化服务。
聚焦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已初步展开。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就已经鼓励高等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也逐步尝试向社会公众开放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功能,使得图书馆从传统的书籍借阅服务拓展到了信息化电子服务层面。在此背景下,国内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馆际互借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然而这两大项目仅仅面向高校师生开发,且其在高校当中的知名度也有待考量。同时,参与资源共享的高校数目及其开放对象仍是有限的。以浙江省为例,浙江高等院校共计87所,仅有40所向社会不同程度地开放并提供服务,开放高校所占比例低于50%。在开放对象方面,浙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仍局限于校内人员或是社会团体,对于广大社会民众仍未实现大范围的开放。而在杭州市,统计杭州各大高校的共享服务情况可以发现,除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以外,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并没有详细的对外开放记录。同时,在杭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仍存在一定限制。如浙江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需要读者提供个人身份证以外,还需要单位介绍信与押金等申请材料,在收取服务费的同时申请者的入馆资格还存在有效期。杭州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程度仍然十分有限,表现在客体局限于传统借阅业务和文献查询,而不涵盖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高级信息化服务,主体则局限于部分高校师生,无法涵盖广大社会民众。
3高校图书馆共享服务推广障碍分析
针对以上我国高校图书馆共享服务现状,笔者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进行障碍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高校图书馆缺少社会化服务动力
出于校园安全管理理念的考虑,大部分高校校园都采取封闭式管理,对于向社会公众开放仍存在一定顾虑。因此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通常仅为校内师生服务,几乎等同于学校的私人财产。而将高校图书馆服务师生的意识转变为服务大众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社会大众对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认识存在固有印象,获取资源时更多地局限于公共图书馆,而忽略了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资源。此外,我国高校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社会关注,且其阶段性评估并未将社会化服务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使得图书馆不可避免地缺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3.2政府关于图书馆体制建设不完全
3.2.1政策性规范欠缺
2018年初我国有关图书馆专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出台,相比较国外健全的图书馆法律体系,我国对其的立法、执法较为落后,各项条例尚未完全落实。另外,现有的规章文字表述含糊不清,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48条的规定“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表述缺乏明确的、强制性的指向,难以对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起到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3.2.2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阻碍
我国的图书馆体制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分成几大系统,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领导部门,各系统之间相互分割,各自为政。在此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之下,高校图书馆由于各自的垂直领导部门不同,依据不同的管理体制生存和发展。因此尽管某些高校图书馆拥有先进、丰富的馆藏资源,也难以实现统一协调,从而阻碍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进程。 3.3政府尚未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高校开展图书馆的共享服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公益性的服务,必然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但近几年我国高校由于扩招普遍存在自身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单从公益性角度出发提倡资源共享难以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对此政府和相关部门目前未能建立有效的补偿和支持机制,难以调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3.4相关服务人员缺乏社会化服务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进一步向馆外延伸,这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社会化服务更是强化了这一必要。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只能胜任书刊借阅、书目查询等传统线下服务工作,缺乏信息化服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而且,高校图书馆依附于高校生存和发展,在人员编制上严格受高校其他综合因素影响,难以根据岗位需要而有针对性聘请和增加专业人员,加之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地位造成的图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因此其人力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满足。社会各界不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造成了高校图书馆普遍出现人才资源匮乏的情况。
3.5有限的馆舍面积难以满足校内师生及社会公众需要
高校图书馆一直是校内学生自修的首选,而现有的图书馆座位资源在满足学生庞大的需求方面已经表现出力不从心,经常出现高校图书馆“一位难求”的状况。另外,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设备老化和设施匮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压缩图书馆现有资源。社会公众入馆进行阅读将会压缩图书馆的资源,引起本校学生的激烈反对。有限的馆舍空间和社会公众的座位需要之间的矛盾使得高校图书馆公众化服务难以推行。
4杭州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
根据上文所述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所面临的障碍,笔者通过搭建H-LINE平台,以平台为中心构建线下PIBO模式、线上2SS模式(如图4.1所示)。该双线模式试图打破高校之间、高校与公共图书馆之间以及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组织、社会民众之间的界限,运用线下物流网络、线上信息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的共享。H-LINE平台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专业馆藏资源,实现社会公众需求与高校图书馆资源供给相匹配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辅以服务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搜集的动态反馈依据,不断修正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供给,满足社会信息资源的需求。
4.1H-LINE平台的构建
为实现杭州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在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与保障下,建立Hang-LINE平台(简称H-LINE),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资源社会化。H-LINE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加盟高校师生以及通过身份、信用验证的社会公众。他们有两种访问方式,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页搜索进入,或通过加盟高校自身图书馆网页的超链接进入。为简化操作,对于加盟高校师生来说,H-LINE平台以其图书馆原有访问账号、密码为基础赋予其平台访问权,无需另创账号。
H-LINE平台为用户提供加盟高校的馆藏资源及其购买的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即用户共享范围主要为线下书籍及线上图书馆,不包括高校本身紧缺的图书馆空间资源。H-LINE用户既可以通过平台检索加盟高校的馆藏资源并进行借阅服务,也可以通过平台访问共享、公开的电子数据库,从而实现高校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平衡社会需求与高校供给之间的现存偏差。
4.2线下PIBO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线下资源,也即其馆藏资源,在H-LINE平台上的共享模式主要通过物流网络与开放一定公众入馆权限加以实现,达到“民众进馆,书籍出馆”(PeopleInandBooksOut,简称“PIBO”模式)的效果,使得加盟高校可以更加广泛地享受同盟高校资源,申请公众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专业书籍。模式流程如下图4.2所示。
这一模式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4.2.1民众进馆(PeopleIn)
民众进馆,顾名思义就是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民众开放。然而考虑到杭州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空间紧缺的问题,目前在线下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是不现实且损害高校师生权利的,而有限制地开放入馆权限却是相对可行的。同盟师生或社会公眾可以在H-LINE平台上就其需求提出申请,平台对其身份信息及信用评分进行严格审核后,审核通过的用户可以办理H-LINE平台授予的入馆证从而拥有进馆权限,线下亲身借阅该图书馆馆藏书籍。联盟高校师生或社会公众享有本校师生同样的借阅权限,但是其在馆内的停留时间有一定的限制,以确保其不会过多地占用校内师生的空间资源,否则将就超时产生违约记录,并将影响其后续平台使用权限。
4.2.2书籍出馆(Booksout)
4.2.2.1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互换
由于民众入馆的时间限制设定,部分民众可能更加偏好于在公共图书馆进行借阅,因此,通过在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建立书籍流通渠道,可以更加完善H-LINE平台共享模式。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发达的物流技术将其富余的馆藏书籍进行定期定量的互换,以弥补双方书籍覆盖面的不足。H-LINE平台需要就所有互换的书籍进行审核确认,同时督促借入方图书馆妥善保管和维护,并且按时如数归还,解决双方就流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摩擦,并促进双方书籍的再次互换,由此形成一个长久的流通与共享。
4.2.2.2高校图书馆邮寄到个人服务
由于实地入馆借书的时间、距离限制,,社会民众可能会出现无法便捷到达高校、公共图书馆进行借阅的问题,因此,H-LINE平台额外提供书籍邮寄到个人的服务,就借阅数量、借阅期限等设定服务费用标准以激发加盟高校的共享热情。用户可以通过H-LINE平台申请自己需要的书籍,由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登记与审核后,针对其需求在加盟高校图书馆中进行搜索,将用户需求与高校资源供给相匹配,并督促高校在收到需求单后尽快向读者寄出相关书籍,同时提醒用户妥善保存、爱护借阅书籍,且设置关于严重书籍损害的赔偿机制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书籍所属图书馆的权利。 4.2.2.3定期举办社会专题书展
书展是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会组织针对时事热点等定期举办专题书展。社会组织与高校图书馆均可向H-LINE提出书展申请,由平台协调书籍供需,组织高校图书馆向社会组织提供部分书刊,并派出专职联络员对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切实推进书展的举办。在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甚至是推动全民阅读。
4.3线上2SS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数据库的应用已逐渐深入民众的生活。电子数据库凭借其一定的储存方式,实现与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且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往往斥以重金购买精品数据库以满足校内师生的科研需求,其电子数据库已日益成为与馆藏书籍同样重要的信息资源。聚焦宏观视角,高校购买的数据库并非都表现出了高使用率、高回报率,存在不可忽视的浪费与闲置情况。在供需存在矛盾的情况下,线上模式以H-LINE平台出发,通过线上数据库校校共享化(School-School)、校社公开化(School-Society)(简称“2SS”模式)推动数据库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模式流程如下图4.3。
需要强调的是,H-LINE平台旨在提升高校已购买的数据库的使用效率,而非降低高校数据库的购买成本,重在“买得值得”而非“便宜地买”,是建立在高校购买数据库的基础上而开展的共享与公开。
4.3.1校校共享化(School-School)
不难发现,在数据库高昂的价格与学校有限的资金对比之下,高校只能通过筛选购买部分数据库,不能完全地满足师生需求。校校共享化通过H-LINE平台实现加盟高校数据库的共享与互换,扩大加盟高校的数据库使用面。作为连接者的H-LINE平台需要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对申报加盟的图书馆进行审核,并从中吸收五个或固定数量的具有信息价值的专业性数据库以此作为加盟条件,从而汇总、整合高校购买的专业性数据库资源,并同等地赋予加盟高校使用他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权限。值得注意的是,为切实推动数据库共享,避免数据库高度重合,防止“虚共享”和“伪共享”,平台需要剔除申报的诸如知网、万方等非专业性数据库,以真正拓展H-LINE平台数据库覆盖面,提升数据库资源的曝光率与使用率,满足高校师生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对于因高校性质相近而提供相同的专业性数据库,则采取统一收录的原则予以同样肯定,并通过动态反馈机制加以调整与优化。
4.3.2校社公开化(School-Society)
社会公众身为个体更难以负担高昂的数据库使用费,往往只能使用有限数量的数据库。基于社会公众对于数据库资源的需求以及高校数据库的微观性充分供给,H-LINE平台致力于推动高校数据库共享化,扩大高校购买的数据库的受益面至本校师生以外的社会民众。H-LINE平台在高校与社会之间搭起桥梁,通过审核授权的形式赋予一定人员以一定的使用权限,从而使得社会民众可以使用未被充分利用的高校数据库资源。通过校社公开化,高校可以在自身基础上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社会民众则可更加大范围、高效率、低成本地使用数据库资源,从而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同时,在H-LINE公开的数据库基础上,通过整理的各高校数据库名录,H-LINE给予民众自行联系高校协商更高访问权的机会。社会民众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借助H-LINE平台服务质量与反馈机制,与高校沟通调整和优化H-LINE公开的数据库。
4.4服务质量与反馈机制
为了保证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质量,使得线上数据库符合社会公众的需求,H-LINE需要建立服务质量与反馈机制。用户可以通过H-LINE平台对于线下书籍的借阅以及线上数据库的使用进行评价,从而使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能够更精准的契合社会公众的需求。比如,针对线上数据库,由于初期建立线上资源共享模式中仅要求高校图书馆贡献固定数量的数据库,无法保证高校提供的数据库已经完全能满足社会民众的各类需求,因此,通过建立服务质量与反馈机制可以使读者根据高校数据库名录在平台上反映自己期望使用的数据库,在得到一定数量的反馈后,由平台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大数据分析,就平台尚且欠缺的数据库资源与高校图书馆进行协商,实现补充。由此,即可使平台所共享、公开的数据库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5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全民閱读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既能够丰富高校教学资源,提高社会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处于探索阶段,存在政策保障制度不完善、共享模式碎片化以及馆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等不足。对此,笔者希望建立H-LINE平台,推出线下PIBO模式、线上2SS模式以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化,从而积极发挥其资源、技术、管理优势,将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受益面真正拓展到校外人群。
参考文献:
[1]陈丽萍,车晓燕.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08):42-47.
[2]丁学淑,丁振伟,马如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难与障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3):56-59+36.
[3]宫平,郭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9):74-78.
[4]刘子辉,吴晓英,吴伟兰,谭光月.三网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37(02):59-62.
[5]许碧文.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考察[J].图书馆,2017(09):97-102.
[6]鄂丽君,许子媛.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2(01):62-65.
[7]黎琳,戴海鹏.部分在杭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工作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4):172-173.
[8]李英,朱慧.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和障碍性[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01):61-63.
[9]干冬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