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药业:非常增长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tl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销售额从5亿元到12亿元需要多长时间?红日药业给出的答案是一年。成就其非常增长的是2012年当家产品血必净与中药配方颗粒的爆发式增长。
  7月1日,又一个周一,股市一开盘,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日药业”)股价便一路飙红,当日报收于33.55元,涨幅达到7.1%。此后连续两天红日药业涨势不停,至7月3日股价涨至39.54元。
  红日药业股价上涨与国家食药监总局6月28日下发的一则“要求严格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管理”的通知有关。通知要求,各省不得以任何名义自行批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这一通知明确禁止了此前安徽与吉林有意批准“中药配方颗粒省级试点”的动意,也让之前担忧“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垄断格局被打破”的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红日药业旗下的康仁堂,作为国家试点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企业,这一消息对其自然是利好。
  事实上,近来,在大盘跌破2000点的情况下,红日药业逆势而上,一路走强。即使在红日药业董事长姚小青7N2日减持600万股,套现2.16亿元的情况下,其股价也丝毫未受影响。外界普遍认为,资本市场认同红日药业销售的快速增长及超强的盈利能力是主因。
  过去的一年,红日药业交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据年报显示,红日药业2012年销售收入达12.29亿元,涨幅达到119%,营业利润为3.09亿元,涨幅达83.32%。这样的业绩引来业界的一片惊叹。
  血必净浴火重“升”
  说起红日药业的快速增长,绕不开其独家产品血必净注射液。2003年SARS肆虐,血必净因可以治疗SARS引起的内毒素血症而进入“SFDA建立的治疗SARS药物快速审批通道”获批上市,并迅速打入急救市场。
  上市以来,血必净在学术营销上实施了四步走战略:建立脓毒症论坛,参与全国脓毒症学术会议,同各省医药学会建立医师教育活动,实施院内教育等;在销售上,则通过小型经销商大包代理的模式使产品快速放量,到2009年,血必净已跻身亿元产品行列。
  然而,随着产品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风险成为红日药业的一块心病:由于代理商多且复杂,加之缺乏有效管控,公司不但无法及时掌握产品流向,甚至产品价格还遭到代理商的反制。
  痛定思痛之后,红日药业决定梳理销售渠道,进行营销改革。2011年,红日药业将原来400多家代理商缩减为200家。解除小型经销商的代理权,开始与“契约为基础,保证合作双方的利益”的主流商业合作对象携手,通过合同约束力来掌控销售,从而有效应对和化解了赊销所带来的风险。同时,红日药业2012年又组建了一只100多人的自营团队,主要针对代理商覆盖不到的医院和地区进行开拓。此次变革显著提高了红日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和盈利能力。
  另外,2012年“限抗令”的颁布对西药抗菌药形成打击的同时却给血必净扩大份额带来了机会。血必净趁势加大学术推广力度,先后进入22个省的地方医保目录,并在18个省中标销售。之前,血必净—直在急诊科、ICU、创伤与烧伤、肿瘤科使用,而今则进一步扩大到呼吸、感染、肝胆、骨科、血液、器官移植等多个科室,这使得血必净在市场上的放量更为迅速。红日药业副总经理、董秘郑丹告诉《E药经理人》,目前血必净已经进入全国2000多家医院销售,目标医院是4000家;在江苏、重庆、天津等一线地区增长迅速;在刚进入当地医保目录的重庆,销量已经名列全国销售的前三。
  在天时、地利及“代理+直营”的多轮驱动下,血必净重新走上了高速增长的轨道,2012年销售额达到5,01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219.87%。曾被外界担心的产能问题,也得以解决,现在单班产能可达到2600万支。
  咖啡机模式
  如果说血必净让红日药业从籍籍无名到顺利登陆资本市场,那么,上市后收购的以中药配方颗粒为主要产品的康仁堂则是其近两年股价坚挺的有力保障。2012年2月底,红日药业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方式获得康仁堂36.25%的股份,至此,红日药业经过三次增持将康仁堂变为全资子公司。康仁堂2012年销售额达到4.98亿,较2011年增长了77%,中药配方颗粒2012年为红日药业销售贡献已经同血必净持平,达41%。
  我国的中药配方颗粒自1992年开始研发上市迄今已经有21年,却一直以试点形式生产销售,国家药监局管控极严,迄今全国仅有5家企业获准生产和销售(起初总共6家企业被批准试点生产销售,但2008年,一方药业被另一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天江药业收购),在某种程度上近似于垄断市场。近些年来,中药配方颗粒销售市场增长速度达到40%,远远高于整个医药行业20%的增长。一位一直关注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的证券分析师告诉《E药经理人》,未来三五年内国家放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进入的高壁垒,加之是华北地区唯一获批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康仁堂的产品赢得高速增长便不足为奇。数据显示,2008年~2012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份额排名前两位的天江药业和华润三九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5%、36%,康仁堂却达到了170%,目前15%的市场份额直追华润三九。郑丹告诉《E药经理人》,之所以增长快于其它两家,是因为康仁堂在为医院提供中药配方颗粒的同时,还为目标医院提供智能化自动中药房的全套解决方案。
  用于中药配方颗粒调配的智能化自动药房,在红日药业收购康仁堂之前就有了,不过当时康仁堂受到营销能力及资金的限制,经营规模一直较小。郑丹介绍,2010年公司收购康仁堂42%的股权之后,对其注入资金,让康仁堂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自动药房无偿入驻医院,并且为医院提供中药配方颗粒药剂调配人员,从而为医院节省人力成本和维护费用。此外,不同于天江药业和华润三九的单味单袋模式,康仁堂的中药配方颗粒可随着医生处方剂量灵活调配、现场封装,并可进行预混,这样一来既符合中医处方习惯又方便患者服用,同时公司还可以通过自动调配系统掌握终端的真实数据。
  康仁堂近两年在营销上也做足了功课。郑丹告诉《E药经理人》,其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主要以自建销售队伍的直营为主,并且还有少部分地区施行代理销售模式。900多人的自营团队主要负责重点市场、重点医院,其余市场则通过代理商销售,不过无论是代理还是直营,终端服务及维护均由康仁堂全权负责。目前,北京、天津两个主要市场由康仁堂自营团队销售。郑丹表示,在北京允许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医疗机构,康仁堂的覆盖率已达98%。2010年,康仁堂进入天津市场,为了满足区域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在天津市场康仁堂选择与国药控股合作,由康仁堂负责终端开发及服务,国药控股负责药品配送及回款,不到两年时间,已经覆盖天津大部分主流医院,2012年销售额已近亿元。此外,康仁堂在山东、福建等地的销售开始步入正轨,在吉林、辽宁、河北、江西、河南、内蒙等地也已开始布局。
  有行业人士把中药配方颗粒比作咖啡,将康仁堂的智能化中药房比作咖啡机。他们认为,在竞争对手仅销售“咖啡”之时,康仁堂通过“咖啡机”牢牢掌控医院终端。这种“咖啡机”模式显然为康仁堂战胜竞争者筑起了一道无形渠道壁垒。
其他文献
马不停蹄式的迅猛扩张,已使华润三九当仁不让地成为国内OTC领域的“并购巨鳄”,而在背后是其对品类管理的坚持和运营管控模式的强化。  今年3月底,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三九”)向投资者提交了年度成绩单。2012年公司年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略超预期达到了68.91亿元,同比增长24.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4亿元,同比增长33.35%。这一成绩恰好回应了其2011年
期刊
恩必普不仅为石药后续的制剂产品摸索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公司坚持转型、发展制剂和创新的信心。  作为大股东,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对石药集团的未来曾这样乐观描述:大幕刚开启,好戏在后头。但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直到去年5J9还为其捏着一把汗。  1994年石药集团成为内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医药企业,也正是这个原因,上市公司被命名为“中国制药”。彼时这家公司最赚钱的业务是原料药,其生产了
期刊
如何在既有业务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塑造持续的生命力,是同仁堂科技必须直面的问题。  在港上市12年的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终于迎来显著增长。2012年,其市值同比增长101.4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6.37%、41.95%。这样的数字对于业界眼中一直“被动进步”的同仁堂旗下公司来说,成绩不俗。  子公司同仁堂国药是领跑此番增长的主力。这家公
期刊
广药之前由于两家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问题,导致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难以发挥。整体上市将解决这一痼疾,从而使得资产更加良性,资本市场的功能得以更好发挥。  毫无疑问,近三年是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药业”)发展史的里程碑阶段。重组上市与对王老吉品牌的回收,使广州药业的发展发生了质变。  在地域上展望全国医药市场竞争格局,北上广无疑是兵家必争之地。近年来,国药、上药、华润医药借力资本市场跑马
期刊
对于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医药企业来说,并不是ECIRM模型的五个要素都能并驾齐驱具备,往往只是其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要素先行。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评选已经开展五年了,五年来,先后有60多家制药企业进入20强排行榜,上榜企业业绩普遍获得较大增长。五年来,我们始终用一套标准评价企业,评选结果获得了企业界和资本界的普遍认同。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持续领先的关键要素。关于企业竞争
期刊
当下恐怕不是医药行业波澜壮阔趋势的结束,而仅是个开始。  不知不觉,“中国最具竞争力医药上市公司”评选已经举办到第5届。4年时间。天翻地覆。  4年前此时,医药还是个小市值行业。2009年7月,A股医药公司合计市值只有5500亿元,在A股总市值中的占比接近2.16%;4年后的今天,这两个数字是1 39万亿元和5.48%。4年前,市值最大的医药上市公司,是“吉林敖东”,市值292亿元——定睛一看,原
期刊
天目药业的项目如今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资本游戏的平台,这同宋晓明当初大刀阔斧希望通过二级市场并购切入医药产业的想法,大相径庭。  6月7日,从天目药业“撤离”的原董事长宋晓明预言,天目药业当前状态只是过渡而已,它是事态发展还没有结束。  果然一语成谶,6月8日天目药业公告,自然人股东韩啸4月25日至明6日买入公司608万股,占总股本的5%,并称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增持。截止到发稿前,天目药业的资产
期刊
“这里就是提取二号车间,它是依照新修订药品GHP标准,历时10个月新建成的。”在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银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刚刚投产的提取二号车间参观。车间主体建筑共四层,总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主要生产品种为蓝芩口服液清膏和苏黄止咳胶囊干膏,年处理药材量可达到15000吨。  关闭手机、穿上鞋套、换参观服、洗手……经过多道消毒程序,方可进入车间。虽然外面天气很热,一进车间
期刊
郭生荣表述任何问题时,都会将新兴销售的某一个品牌药,顺手拈来为例介绍一下,同时准确说出这个产品的广告标语。兴起时,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去把贴在洗手间的一张品牌药企的宣传画撕下来拿给我看。  郭生荣坐在他的办公桌后,手臂挥舞着终于告诉了我,他不做终端拦截,只卖品牌药的盈利之道。  和郭生荣的采访约得很不容易,在连续3天,每天3-5个电话的追“逼”下,郭生荣终于发话:“周六上午10点,来我办公室,面谈”。
期刊
拓展海外市场,不仅需要了解现阶段它的市场竞争状态,还需要对未来态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几乎中国所有的医药企业都已经做好了要进军国际市场的心理准备,就连那些明显依赖于中国特有医药产业政策环境壮大起来的制药企业,也将国际化作为其未来5年的战略目标,隆重推出。也许在他们看来,国际化在当下是时髦的表现,不进入这个语境,就是落伍。  其实,客观的说,就目前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国际化并不是每家企业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