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同,男方主持完婚宴,女方还要办回门宴。
  回门喜宴是别具意义的。过去姑娘深居闺阁,从未离开过父母,一出嫁必然会十分想念父母,回门看望二老乃是人之常情,同时也表达了“成家不忘娘”的含义。而新婿随同前去拜见岳父岳母,这也就意味着新婿去拜谢岳父、岳母,不仅能借以沟通两家人之间的感情,还向他们表达了感激之情。同时,二人同去还能展示夫妻间的甜蜜恩爱,幸福和睦。
  娘家人把新娘和新女婿隆重热烈地接回家,再大办一场喜宴,一来让女家的亲朋好友看看女婿,二来让女婿认识认识岳父岳母家的长辈、平辈、全家大小和亲戚朋友,大同人谓之回门。过去,娶亲的第二天按女方说叫“圆饭”,按男方说叫“认大小”,到第三天才回门。现在圆饭的仪式不搞了,人们已经把回门的喜宴定在了第二天。
  回门是婚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礼节。新娘的父母心里非常重视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大同人回门,虽没有娶亲时隆重热烈,但也必须有些排场。过去回门儿,新娘坐八抬八棱花轿,新郎坐四抬绿官轿。新郎到岳丈家,也有伴郎和几位男女随从。这一行数人到了女方家,当然也是受到女方的优礼款待,先上茶和点心,后坐席。女婿到岳丈家,被称为“姑爷”,第一的贵人,当然坐席时要坐首席和正席。正面二席位,空一席,新娘回门之日不入席。新郎新娘回门时,最低也得坐蓝官轿,姑爷和女儿一到门口,娘家人和亲朋悉数出迎,被迎接的人陆续进院入室,而姑爷新娘却又被小孩子们、小舅子们、朋友、同学在大门上拦住要这要那。到了家门跟前更是要东要西,不给进不去,也一样出点子、设法子耍笑他们,反正糖块儿、烟卷儿少了,根本进不了家。现在,时代变了,娶亲男方派车派人来接,回门儿女方也一样派车派人去接,其气派和隆重并不亚于娶亲。当然,这要看女方的家境、地位、人气。家境好的,一去十多辆车,排成一个车队,家境差的,也要去五六辆车,让人看上去不寒碜。婚车也要像娶亲一样布花,挂红气球,为回门儿增添喜庆的气氛。
  接新人的一般是新娘的姐夫、妹妹和同学,也是一路的鸣鞭响炮。不过,新郎陪新娘回门儿,要带的东西不多,也就是给娘家一份礼品,但礼品挺昂贵的。但是,新郎新娘的装束却是马虎不得。新娘仍要化妆打扮,而新郎今日唱主角,更得刻意修饰一番。一般情况下,新郎穿一身得体的西装,红色的领带,尖尖的黑皮鞋要油光可鉴。
  陪新郎新娘回门的有伴郎、新郎的弟弟、妹妹还有同学,这些人是为了照应新郎,协助和保护新郎。所谓协助,就是协助新女婿认识妻家的亲戚完成一些必须的规程,帮助他们打破初次进妻家门的羞涩和不自然。因为回门时的新女婿和新当选的领导一样,备受众人关注,属于焦点人物,稍微不妥就会有人说三道四。通过陪人的指点,让这个第一次在妻家户族里露脸的新女婿尽量做得洒脱一点,大气一点。所谓保护,是因为大同这地方有耍新女婿的习俗,有过亲身经历的人陪能够明保暗护,防止开玩笑的人搞恶作剧。
  陪客中還有一人是侄辈的孩童,象征日后也是这样拖儿带女,人丁兴旺。车到了新娘家附近,新郎和随从就停止不前了。鞭炮响过,算是给女方家报了信,新娘就会下车,拉上压车的孩童往家走,走的样子是急切切的,以示新娘对家人的思念。紧接着,就会有新娘的同辈弟兄出去接新郎。新郎一般也有意不下车。为什么?新郎要等岳父母给幅子钱。上世纪70年代,幅子钱通常是20多元,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大多人家要给到千元。这也就是说,你要了通心长命钱,我要了帽子钱,也算是扯平了吧。
  新郎进门和新娘进门一样,也是不容易的。娘家的同辈和小一辈的给新郎设了许多关口,过哪一道关都得发喜烟喜糖和红包。当然,红包里的钱不多,也就是意思意思。等新郎进家,大多已是大汗淋漓了。这时,小姨子、外甥女们就会端过一盆热水,让新郎擦把脸。自然,新郎又得给一份喜钱。
  这一天,是女方家大宴宾客的时候。四面八方涌来的亲戚、朋友,除了来喝喜酒,还为了一睹新郎的风采。当然,新郎、伴郎和随从一行数人也会受到女方家的优礼款待。先让客人喝一杯茶水,抽一支烟,吃点儿零食水果之类,之后便坐席。姑爷在那一天是很尊贵的,他是第一的贵人,自然要坐首席和正面。正面另空一席位给新娘,但新娘是不入席的。而陪客也是新娘弟兄中间的头脸人物。上了第三道菜后,厨师和端盘人还要给新姑爷道喜。当端盘子的喊:“厨工老师傅给新姑爷道喜了!”新郎就得赶紧掏红包,给赏钱。
  回门的喜宴自然也是要敬酒的。不过,结婚敬酒的主角是新娘,而回门儿敬酒的主角则是新郎。一般是先给岳父母一桌敬,新姑爷亲热地叫上一声“爸”、“妈”,岳父母就会乐颠颠地接过来,岳父母一般不给新郎出难题,耍笑新郎。其他桌就不同了,和结婚的喜宴一样,客人们会变着法儿耍笑新郎,让新郎出丑,而他们却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甚至笑岔了气,笑弯了腰。
其他文献
摘要:为保障企业创新实现绿色成长,基于知识基础观,文章通过构建以知识转移为中介变量的概念模型,探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对136家长三角地区制造型企业调研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质量管理会对环境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分别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和企业创新;此外,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有积极作用且知识转移在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与企业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关键词:
摘要:文章选取2008年~201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数据,以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与房地产业投资完成额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房地产市场融资约束程度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由过去的销售约束转变为融资约束。进一步检验发现,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是构成房地产投资融资约束的重要部分。本文的研究从宏观视角出发,体现了投资-现金
摘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的重要指示,本报告聚焦融资问题,在深入中部某省4市、2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金融创新的趋势,总结梳理了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融资渠道、方式、风险等方面问题,分析提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科学、风险收益不匹配、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使用者付费机制不健全、农村资产利用不充分等
摘要: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中发生过职业流动的农民工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职业流动次数对新老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的效用。结果表明:职业流动越频繁越不利于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对新老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均具有积极作用,老一代农民工中已婚的、外地农民工更容易实现职业晋升,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更容易实现职业晋升,在社会网络方面,居民互助多有利于老一代农民工职
大家在看明清古装剧的时候,会发现官员的官服,在胸前或后背有一块动物图案,这些动物图案都是有讲究的,不同的动物代表着官员不同的等级。用动物图案来表示官员等级的做法在武则天时就有了,但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官服制度,却是到明朝才形成的。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就连帝王官员的服饰制度也几乎达到了最完备的地步,给每一级官员的官服都设计了一种动物图案,将它绣在一块四五十厘米见方的布料上,再
一东汉末年,一个猛男提刀立马,一人一骑便将对手带头连肩,劈成两节,斩于马下。这位猛男是汉寿亭侯关云长。提刀立马这四个字,大家可以想一想我站在,烈烈风中的感觉,就很棒!可是在2000万个公众号大军里,想提刀立马,那是做梦。想闯出来,那比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还要难。如果有幸可以搞出名堂,那确实是杀开了一条血路。二世界变化好快!我們曾经以为一款QQ便可以度过漫长一生,为了搞到5位号的QQ,大家费得劲比岳不
送儿子去安排他的住宿,儿子的新学校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宿舍是在校外的,一幢想必是孤岛时期建造的老上海大楼里。大楼有着厚重的石砌外墙,坚实庞大的构架,线条简洁,具有西方古典复兴式风范,楼洞的双开门拱楣上有雕刻,稍带了巴洛克的华丽,只是年代久远,有些磨损。老电影里,这样的门楣上,大约会吊一只红十字灯箱,低调而又显然的西医诊所标志,通宵亮着,在1930年冬季的夜晚,以暗弱的白底微光安抚着周边每一栋居所
杂文姓啥?杂文贵姓?杂文原则上应该是美文。进而说,杂文原则上必须是美文。杂文的文学性,决定杂文是文学的一支。杂文可以调动一切可以或可能调动的创作手法,是一种文学艺术创作。换言之,杂文因其文艺性步入了文学殿堂。杂文的灵魂是思想,骨络是学问,血肉是语言。说细一点,思想是杂文的灵魂,学问和个人生命体验是杂文的骨肉,技巧和语言是杂文存在的方式。写杂文需要独到的、卓越的见解与敏锐的眼光。而这种见解与眼光,来
一般意义上的经典代表的都是昔日的荣耀或重要,它们在留下时间和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人共同的利益和愿望,从而使它们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伙伴。所有成长起来的人都老了,后来又不可避免地死了,但他们忠实的伙伴却在时移境迁中越磨越亮,越老越壮。因此,它们不但属于我们的祖先,还将属于我们的子孙,子孙的子孙。它们变得像时间一样长生不老,又像空间一样辽阔无垠。它们是所有,也为所有的人所有。朋友姓张,20年前
依然是我记忆中熟悉的音调,那拖着长音的吆喝声,经典得让人无法忘怀,只是在浦东有些年头没有听到了。“磨剪子嘞戗菜刀……磨剪子嘞戗菜刀”,当这听不出乡音的吆喝声在我家楼下响了不下三遍之后,我决心下楼去看看。于是我看到了你,一个六十开外的磨刀工。穿着半旧不新的拉链衫,围着一条黑乎乎的围裙。只见你扛着一条板凳,板凳一头固定着砂轮,手里提着一个桶,远远望去装着磨刀石、水刷、布条之类的。感觉到了我的注视,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