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保障企业创新实现绿色成长,基于知识基础观,文章通过构建以知识转移为中介变量的概念模型,探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对136家长三角地区制造型企业调研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质量管理会对环境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分别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和企业创新;此外,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有积极作用且知识转移在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与企业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知识转移;企业创新
一、 理论框架和假设
在政府号召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新常态”与“建设众创空间”宏观背景下,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重目标的企业战略是大势所趋。企业迫于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核心关注点,基于此研究目标,本研究围绕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企业知识转移以及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展开讨论,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 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既有相似也有不同。Rusinko等(2015)认为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具有长期的组织观点,并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福祉。其次,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具有相似的根源和目标。进入积极主动、预防性的状态和将环境问题纳入质量设计、制造流程和客户服务进行考虑是两者的长期目标。Pereira等(2012)认为两者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有相似方面,如领导力、人员管理、利益相关者关注、持续自我评估、培训和改进等,其中,领导力在实现提高质量和环境绩效所需的企业文化变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中“零缺陷”和“无浪费”的目标是紧密联系并且平行的。企业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会使用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减少和消除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和污染,但不同的是环境管理侧重于有害污染,而质量管理则更多地是关注与流程效率低下相关的浪费。Molina等(2012)指出,虽然这两种管理系统都旨在满足客户、员工和供应商,但环境管理不同于质量管理之处在于,它还考虑了政府、地区和公众的利益问题。而有些文献利用了某些特定的概念将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联系起来,如精益生产的概念既考虑质量问题,又考虑浪费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
H1:质量管理对环境管理有积极影响。
2. 质量管理和创新。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仅靠质量管理远远不够,质量管理不仅是企业改善创新的重要基础,更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催化剂。丰小斌(2015)认为质量管理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质量管理正向促进创新,但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积极的,质量管理是为了消除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浪费和效率低下,但这些行为可能对创新不利。质量管理可以减少过剩的资源,而实际上这些资源可以丰富创新。此外,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可能导致企业限制自己对产品和服务的逐步改进,也会忽视创新研究和向客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客户导向会导致纯粹关注产品的整合而不是产品创新。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质量管理对创新有积极影响。
3. 环境管理与创新。当今社会环境下,环境可持续性和创新成为企业管理和协调活动中的核心概念。Porter等(1991)认为,环境管理远远超过监管标准的成本,会促使企业寻找降低环境管理的费用,继而带来企业创新,与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管相关的竞争机会都可激勵创新。朱雪春等(2014)指出绿色产品创新对组织绩效和组织竞争力有积极作用,管理者对环境的关注度正向调节了绿色产品创新与组织绩效、组织竞争力关系。环境管理的核心是识别顾客需求,接收顾客满意度反馈,以此来修改产品和进行流程改进。因此,环保意识强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环保行为刺激环境创新。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环境管理对创新有积极影响。
4. 质量管理和知识转移。质量管理通过改善企业的管理策略和发展计划来提升企业的质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绩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转移作为能有效的扩展企业知识规模和知识质量的途径,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知识转移能够帮助知识接收企业克服创新所要求的单一内部知识源,从而满足企业对知识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知识接收企业获得合作伙伴的异质性、多样化的知识,这些知识互补性造成的差异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4.知识转移在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5. 环境管理和知识转移。由于处理生态问题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环境问题随之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但目前的文献中,关于环境管理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尚未有很好的文献支撑,有学者指出,企业采用环境管理实践可以促使环境立法层面和人力资源业务层面涌现出新的知识,企业员工会关注和监测环境问题,从而促进了员工之间的知识转移,而一些学者认为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恰好阻止了公司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因此,公司应建立并实施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减少环境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促进知识交流,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可以在组织成员之间产生更好传递新知识的机会。随着监管体系的发展和根据国际标准ISO 14001实施环境管理,都会促进知识转移。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知识转移在环境管理与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6. 知识转移与创新。知识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资源,有效的知识管理被认为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系统理论强调了知识在整体系统上的核心重要性,特别是参与创新体系的不同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这也说明了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吸收是创新的关键方面。知识转移活动允许组织成员共享、传播和复制信息。因此,企业转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徐国军(2019)研究了知识转移对企业突变式创新的影响,指出企业间知识转移既可以提升知识接受企业的宽度,也有互助于提升其深度。个人层面上,如果个人愿意转移和交换知识时,他们可以激发集体学习和协同效益,并发展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想法。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6.知识转移对创新有积极影响。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对象主要以实施质量和环境实践的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至少要符合一项ISO9001或者ISO14001的国际标准认证。问卷设计过程经过严格审查和讨论,首先参考相关领域内权威学者的量表,结合本文研究内容加以修改,然后在课题组内先后多次探讨测量题项的可操作性,并对逻辑与文字表述方面加以调整,最终形成问卷展开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知识转移和创新。调研期间完成了160份问卷,回收问卷142份,剔除一些选项相同,题目回答不完整等废卷后,最终有效问卷为136份,有效回收率为85%。
2. 变量测量。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每条项目都以Likert 7级量表,询问受访者对问题描述的赞同程度,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具体见下表。
(1)质量管理。参考苏秦等,Ismail和Arawati的研究结果,使用客户关注和满意度、员工培训等7个方面来衡量。
(2)环境管理。基于Jabbour等人提出的标度测量环境管理,用明确环境管理价值政策等6个指标进行测量。
(3)知识转移。根据Donate和Sánchez de Pablo的研究,从员工和企业方面选定7个指标进行测量。
(4)创新。参考Reverte等人的量表,运用公司近两年的创新表现5个指标衡量。
三、 研究结果分析
1. 信效度检验。采用Spss21进行EFA分析,结果表明每一变量的测量指标聚焦于同一维度,并没有出现负荷交叉现象,其次采用Mplus7进行测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拟合效果良好,(?字2=359.231,df=121,■=2.969,CFI=0.909,TLI=0.895,RMSEA=0.061),各个变量的载荷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均大于0.6,根据国外Fornell和Larcker(1981)的定义,组合信度均大于0.7,表明内部题项质量良好,解释方差均大于50%,证明拥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与Pearson相关系数见下表,各变量相关系数均小于0.70,对角线粗体字为平均方差抽取值AVE的的平方根,均大于其所在行列的其他相关系数值,证明具备良好的区分效度。
3. 回归分析。研究采用Spss 21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假设的检验工作,同时对研究的每个回归方程进行VIF检验,结果均值都小于2,说明每个变量间的共线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在可接受范围内。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中模型1表明,质量管理对环境管理(?茁=0.474,p
关键词: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知识转移;企业创新
一、 理论框架和假设
在政府号召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新常态”与“建设众创空间”宏观背景下,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重目标的企业战略是大势所趋。企业迫于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核心关注点,基于此研究目标,本研究围绕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企业知识转移以及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展开讨论,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 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既有相似也有不同。Rusinko等(2015)认为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具有长期的组织观点,并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福祉。其次,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具有相似的根源和目标。进入积极主动、预防性的状态和将环境问题纳入质量设计、制造流程和客户服务进行考虑是两者的长期目标。Pereira等(2012)认为两者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有相似方面,如领导力、人员管理、利益相关者关注、持续自我评估、培训和改进等,其中,领导力在实现提高质量和环境绩效所需的企业文化变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中“零缺陷”和“无浪费”的目标是紧密联系并且平行的。企业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会使用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减少和消除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和污染,但不同的是环境管理侧重于有害污染,而质量管理则更多地是关注与流程效率低下相关的浪费。Molina等(2012)指出,虽然这两种管理系统都旨在满足客户、员工和供应商,但环境管理不同于质量管理之处在于,它还考虑了政府、地区和公众的利益问题。而有些文献利用了某些特定的概念将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联系起来,如精益生产的概念既考虑质量问题,又考虑浪费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
H1:质量管理对环境管理有积极影响。
2. 质量管理和创新。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仅靠质量管理远远不够,质量管理不仅是企业改善创新的重要基础,更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催化剂。丰小斌(2015)认为质量管理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质量管理正向促进创新,但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积极的,质量管理是为了消除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浪费和效率低下,但这些行为可能对创新不利。质量管理可以减少过剩的资源,而实际上这些资源可以丰富创新。此外,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可能导致企业限制自己对产品和服务的逐步改进,也会忽视创新研究和向客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客户导向会导致纯粹关注产品的整合而不是产品创新。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质量管理对创新有积极影响。
3. 环境管理与创新。当今社会环境下,环境可持续性和创新成为企业管理和协调活动中的核心概念。Porter等(1991)认为,环境管理远远超过监管标准的成本,会促使企业寻找降低环境管理的费用,继而带来企业创新,与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管相关的竞争机会都可激勵创新。朱雪春等(2014)指出绿色产品创新对组织绩效和组织竞争力有积极作用,管理者对环境的关注度正向调节了绿色产品创新与组织绩效、组织竞争力关系。环境管理的核心是识别顾客需求,接收顾客满意度反馈,以此来修改产品和进行流程改进。因此,环保意识强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环保行为刺激环境创新。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环境管理对创新有积极影响。
4. 质量管理和知识转移。质量管理通过改善企业的管理策略和发展计划来提升企业的质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绩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转移作为能有效的扩展企业知识规模和知识质量的途径,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知识转移能够帮助知识接收企业克服创新所要求的单一内部知识源,从而满足企业对知识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知识接收企业获得合作伙伴的异质性、多样化的知识,这些知识互补性造成的差异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4.知识转移在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5. 环境管理和知识转移。由于处理生态问题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环境问题随之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但目前的文献中,关于环境管理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尚未有很好的文献支撑,有学者指出,企业采用环境管理实践可以促使环境立法层面和人力资源业务层面涌现出新的知识,企业员工会关注和监测环境问题,从而促进了员工之间的知识转移,而一些学者认为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恰好阻止了公司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因此,公司应建立并实施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减少环境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促进知识交流,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可以在组织成员之间产生更好传递新知识的机会。随着监管体系的发展和根据国际标准ISO 14001实施环境管理,都会促进知识转移。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知识转移在环境管理与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6. 知识转移与创新。知识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资源,有效的知识管理被认为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系统理论强调了知识在整体系统上的核心重要性,特别是参与创新体系的不同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这也说明了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吸收是创新的关键方面。知识转移活动允许组织成员共享、传播和复制信息。因此,企业转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徐国军(2019)研究了知识转移对企业突变式创新的影响,指出企业间知识转移既可以提升知识接受企业的宽度,也有互助于提升其深度。个人层面上,如果个人愿意转移和交换知识时,他们可以激发集体学习和协同效益,并发展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想法。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6.知识转移对创新有积极影响。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对象主要以实施质量和环境实践的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至少要符合一项ISO9001或者ISO14001的国际标准认证。问卷设计过程经过严格审查和讨论,首先参考相关领域内权威学者的量表,结合本文研究内容加以修改,然后在课题组内先后多次探讨测量题项的可操作性,并对逻辑与文字表述方面加以调整,最终形成问卷展开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知识转移和创新。调研期间完成了160份问卷,回收问卷142份,剔除一些选项相同,题目回答不完整等废卷后,最终有效问卷为136份,有效回收率为85%。
2. 变量测量。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每条项目都以Likert 7级量表,询问受访者对问题描述的赞同程度,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具体见下表。
(1)质量管理。参考苏秦等,Ismail和Arawati的研究结果,使用客户关注和满意度、员工培训等7个方面来衡量。
(2)环境管理。基于Jabbour等人提出的标度测量环境管理,用明确环境管理价值政策等6个指标进行测量。
(3)知识转移。根据Donate和Sánchez de Pablo的研究,从员工和企业方面选定7个指标进行测量。
(4)创新。参考Reverte等人的量表,运用公司近两年的创新表现5个指标衡量。
三、 研究结果分析
1. 信效度检验。采用Spss21进行EFA分析,结果表明每一变量的测量指标聚焦于同一维度,并没有出现负荷交叉现象,其次采用Mplus7进行测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拟合效果良好,(?字2=359.231,df=121,■=2.969,CFI=0.909,TLI=0.895,RMSEA=0.061),各个变量的载荷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均大于0.6,根据国外Fornell和Larcker(1981)的定义,组合信度均大于0.7,表明内部题项质量良好,解释方差均大于50%,证明拥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与Pearson相关系数见下表,各变量相关系数均小于0.70,对角线粗体字为平均方差抽取值AVE的的平方根,均大于其所在行列的其他相关系数值,证明具备良好的区分效度。
3. 回归分析。研究采用Spss 21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假设的检验工作,同时对研究的每个回归方程进行VIF检验,结果均值都小于2,说明每个变量间的共线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在可接受范围内。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中模型1表明,质量管理对环境管理(?茁=0.47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