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提琴教学中,很多学生觉得中国作品在指法上不是很顺手,音准难以把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五声音阶调式的指法特点,进而把握中国小提琴作品的风格特色,设计出合适且富于表现个性的指法,结合按指、换把、揉弦、运弓等技术手段,表达出中国作品的情感、趣味与风格。本文将以教学中较常选用的中国小提琴作品为例,从调式、旋律、节奏、音乐表现等方面对指法的选择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 中国小提琴作品 指法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070-03
小提琴传入中国后在“洋为中用”思潮的引领下,中国音乐家们为其谱写与改编了大量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使小提琴这件西方乐器能够奏出中国人喜爱的音乐,并使中国小提琴作品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听众能够欣赏到优秀的中国小提琴作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演奏好中国小提琴作品,将美好的音乐传播给中外听众,是每一位中国小提琴演奏者的义务与责任。将中国小提琴作品演奏技法传授给学生,让中国小提琴学派发展和传承下去,也是每一位中国小提琴教师应该肩负的使命。
本文将以教学中较常选用的中国小提琴作品为例,从调式、旋律、节奏、音乐表现等方面对指法的选择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中国五声调式音阶与指法选择
(一)中国五声音阶的指法排列特点
中国小提琴作品多用五声音阶写作,以宫、商、角、徵、羽为主音分别可以构成相应的调式。五声音阶与西方大小调音阶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音级数量的区别:五声音阶一般为五个音,一个完整的八度包含六个音;西方大小调为七个音,一个完整的八度包含八个音。
音程关系的区别:五声音阶相邻两个音的音程为大二度或大三度,而不是西方大小调式的大小二度。
音级功能的区别:商、徵、羽调式拥有完整的主、属、下属音级;宫、角、羽调式有明确的三级音,所以有着明显的大小调色彩。
演奏五声音阶时,指法排列会遇到以下情况:相邻两个音是二度关系时,没有左手指靠拢的按指关系(小二度关系)。相邻两个音是小三度关系时,需要跳过相邻手指的排序,按相隔的手指,或者采用相邻手指伸张半音的方式演奏。
(二)一个八度五声音阶的指法排列
在一个把位中演奏一个八度的五声音阶,理论上可以采用1、2、3、4指中任意手指开始第一个音。如果以1指开始演奏主音,用4指按高八度主音,可以在两根弦上保持1、4指纯四度手型框架。
以C为宫音为例,可以产生C宫、D商、E角、G徵、A羽调式。C宫调式:C-D-E-G-A-C指法为1、2、3、1、2、4;D商调式:D-E-G-A-C-D指法为1、2、4、1、3、4;E角调式:E-G-A-C-D-E指法为1、3、4、2、3、4;G徵调式:G-A-C-D-E-G指法为1、2、4、1、2、4;A羽调式:A-C-D-E-G-A指法为1、3、4、1、2、4。采用1、4指纯四度手型演奏由于手型较稳定,音准易于把握;以2指开始演奏主音则需要运用到伸张指法才能只用两根弦演奏;以3、4指开始则需要用到三根弦。
在一根弦上演奏一个八度的五声音阶,如采用一次换把需要克服大跳换把的困难,如采用两次换把,可以在相邻音为小三度的关系时采用同指换把。以C为宫音为例,C宫调式:C-D-E-G-A-C指法为1、2、3、1、2、4,1指从宫音换到徵音需要移动五度音程距离;D商调式:D-E-G-A-C-D指法为1、2、2、3、3、4;E角调式:E-G-A-C-D-E指法为1、1、2、2、3、4;G徵调式:G-A-C-D-E-G指法为1、2、2、3、4、4;A羽调式:A-C-D-E-G-A指法为1、1、2、3、3、4。
以上几个调式在相邻音为小三度时,如E-G、A-C两组音程,可以采用同指往上换把的指法。同指换把在演奏西方音乐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但是在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时,可以采用同指换把,使音与音之间能较连贯的连接,并稍微带点滑音的效果。
二、小提琴教学中常用中国作品的指法探研
(一)旋律音域与指法选择
在编订中国小提琴作品的指法时,需要研究作品中旋律出现的音域,合理运用上述五声音阶的指法规律与特性。
1.常规手型指法
谱例1中,旋律为A徵调式上行音阶,但是第三小节第二拍后六个音D-E-#F-A-B-D为一个八度的五声音阶,可以参考一个八度的宫调式音阶,采用1、2、3、1、2、4的指法演奏,这样整个句子能在三把位完成。
2.伸张手型的指法
在演奏一些旋律片段时,可以根据旋律音域采用伸张指法,避免频繁换弦或换弦。
(1)3、4指伸张
谱例3中“E-升C-B-A”(徵-角-商-宫)四个音反复出现,采用3、4指伸张手型可以用4个手指在一根弦上快速演奏。3、4指伸张手型在演奏西方音乐作品时也较常用,对于音准控制相对比较容易。
(2)2、3指伸张手型
谱例3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呈示部愛情主题第二次出现。爱情主题第一次出现是高八度音区,旋律中D-E-G-A四个音用的是1、2、4、4指,其中第四个音A音用的是三把位4指泛音,G-A音4指移动过程产生滑音效果,表现出一种妩媚的形象。而此处4指无法用泛音奏出,音乐形象的处理也不需要在G-A音上加滑音,所以D-E-G-A四个音采用1、2、3、4指的指法较妥,但是2、3指演奏E-G音为小三度,需要作小三度伸张。但是2、3指伸张在西方小提琴教材中较少出现,除了换指八度双音以外较少用到,演奏时在音准上需要多加注意。另外,谱例中第一个B音高八度时为A弦一把位1指,此处如果用1指应该在G弦二把位演奏,相对来说,此处用一把位音准更有把握。 (3)1、2指伸张
谱例4中第三小节,C音采用1指往后伸张的方式,可以避免换把,而且四个音的连弓都在E弦上演奏能保证音色的统一。
(二)节奏与指法选择
指法要考虑到节奏的因素,不能因为节奏影响技术的把握性。如尽量避免在一组快速音型中换把,造成音准的困难和音符的均匀。如需要换把,最好选择在相对较长音符后面的音符上,利用较长的音充分准备换把动作。
谱例5中上方指法在16分音符后换把,特别第二小节升C音是由前音的七把位换到三把位,属于大跳换把,由于此处速度较快,音准比较难控制,且连弓内换把容易带出滑音;下方指法是在八分音符后面换把,与旋律的节奏型相对应,虽然在伸张手型上需要多一点训练适应,但是好处还是明显的。
(三)中国音乐风格与指法选择
中国小提琴作品中,滑音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音乐处理方式,滑音主要包含三种:上滑音、下滑音与来回滑音。从谱面上看,有些地方明确标注了滑音开始与结束的音高,有些地方只确定滑音开始的音高而没有明确标记结束时的音高,还有些地方只明确结束时的音高而没有标明滑音开始的音高。在演奏滑音时,要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区分滑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指法并采用正确的演奏方法。手指滑动的速度要结合乐句的速度、情绪及个人演绎理解等因素综合考虑。
谱例6中的滑音基本是小三度滑音,小三度滑音在中国作品中是一种常见演奏技术,可以采用同指换把的指法。前两个滑音是由A音向下进行到升F,均以1指从三把往下换到一把滑动产生。第三个滑音,谱面没有明确标明从哪个音开始,只知道滑音结束在B音上。已知B前面的D音为三把位1指,可以用1指从D音的位置往下滑动到B音,但是不能演奏出滑音开始的音高。这就需要运弓与手指滑动的配合,在运弓前左手就要开始滑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同样也采用了大量小三度滑音,第一个滑音就属于只明确滑音结束音高的类型。
《苗岭的早晨》第13小节,出现了连续的同音上滑音A,只明确滑音结束位置。由于是连续上滑音,最好采用不同手指,如3、2、1指轮流向上滑动。没有明确滑音开始的音高,只能根据演奏者自身理解确定滑音开始的音高位置,且三次最好从同一个位置开始滑动。
(四)指法的个性化选择
不同的演奏家对同一首音乐作品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对最终呈现的音乐效果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演奏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表达设计需要选择相对适合自己演奏个性的指法。当然有些指法需要進行专门的练习才能有把握。
上例中,上方为上海音乐出版社版本的指法,下方是周宏德老师记录2016年上海斯特恩国际比赛中美国选手黄凯珉演奏的指法。上方指法第一小节的音符都在第二根弦演奏,第三拍G-A音由三把位4指向伸张手指的泛音进行同指移动产生一个滑音效果,使用恰当时可以表现出主题委婉妩媚的形象;下方指法由第三根弦三把位3指B音开始,后面D-E-G-A四个音采用1、2、3、4的指法,其中E-G音采用2、3伸张,避免产生滑音的效果,但是2、3指伸张需要专门进行练习,否则对音准的把握性会产生影响。
以上两种指法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乐谱编订者和演奏者根据自身对乐曲理解,结合各方面因素制定的。
总得来讲,中国小提琴作品演奏指法的制定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除非特殊音乐效果需要,尽量采用少换把或少换弦的指法,必要时可采用伸张指的办法;尽量选择熟悉的把位开始第一个音,有助于音准的把握;乐句中同时包含宫、商、角时用1、2、3指或2、3、4指的指法,有助于指法的连贯与顺畅;小三度音程可以采用同指换把的方式连接,根据音乐需要增强音乐表现。
三、结语
指法对小提琴作品演奏的音准、音色、音乐风格与个性表达等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每位演奏者自身的技术条件、音乐修养与演奏个性存在较大不同,没有唯一正确的指法,但在小提琴教学中常用中国作品指法的选择上,还是有一些可以综合参考的因素。
首先,要让学生的技术能力适应乐曲的要求,让学生的左手手型适应中国五声音阶的指法排列特点。指导学生练习中国五声音阶的教材,甚至可以根据演奏曲目自行编写相应五声调式音阶,用不同的指法进行练习和试验,从技术上把握五声音阶的特性。第二,引导学生在分析乐谱调式调性的基础上,分析旋律特点,制定合适的演奏指法。再次,分析乐曲节奏,对初步制定的指法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节奏的特性。最后,进入艺术化处理阶段,结合作品风格以及自己的艺术见解,选择符合自己演奏个性的指法。
参考文献:
[1]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指法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何占豪,陈钢.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 中国小提琴作品 指法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070-03
小提琴传入中国后在“洋为中用”思潮的引领下,中国音乐家们为其谱写与改编了大量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使小提琴这件西方乐器能够奏出中国人喜爱的音乐,并使中国小提琴作品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听众能够欣赏到优秀的中国小提琴作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演奏好中国小提琴作品,将美好的音乐传播给中外听众,是每一位中国小提琴演奏者的义务与责任。将中国小提琴作品演奏技法传授给学生,让中国小提琴学派发展和传承下去,也是每一位中国小提琴教师应该肩负的使命。
本文将以教学中较常选用的中国小提琴作品为例,从调式、旋律、节奏、音乐表现等方面对指法的选择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中国五声调式音阶与指法选择
(一)中国五声音阶的指法排列特点
中国小提琴作品多用五声音阶写作,以宫、商、角、徵、羽为主音分别可以构成相应的调式。五声音阶与西方大小调音阶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音级数量的区别:五声音阶一般为五个音,一个完整的八度包含六个音;西方大小调为七个音,一个完整的八度包含八个音。
音程关系的区别:五声音阶相邻两个音的音程为大二度或大三度,而不是西方大小调式的大小二度。
音级功能的区别:商、徵、羽调式拥有完整的主、属、下属音级;宫、角、羽调式有明确的三级音,所以有着明显的大小调色彩。
演奏五声音阶时,指法排列会遇到以下情况:相邻两个音是二度关系时,没有左手指靠拢的按指关系(小二度关系)。相邻两个音是小三度关系时,需要跳过相邻手指的排序,按相隔的手指,或者采用相邻手指伸张半音的方式演奏。
(二)一个八度五声音阶的指法排列
在一个把位中演奏一个八度的五声音阶,理论上可以采用1、2、3、4指中任意手指开始第一个音。如果以1指开始演奏主音,用4指按高八度主音,可以在两根弦上保持1、4指纯四度手型框架。
以C为宫音为例,可以产生C宫、D商、E角、G徵、A羽调式。C宫调式:C-D-E-G-A-C指法为1、2、3、1、2、4;D商调式:D-E-G-A-C-D指法为1、2、4、1、3、4;E角调式:E-G-A-C-D-E指法为1、3、4、2、3、4;G徵调式:G-A-C-D-E-G指法为1、2、4、1、2、4;A羽调式:A-C-D-E-G-A指法为1、3、4、1、2、4。采用1、4指纯四度手型演奏由于手型较稳定,音准易于把握;以2指开始演奏主音则需要运用到伸张指法才能只用两根弦演奏;以3、4指开始则需要用到三根弦。
在一根弦上演奏一个八度的五声音阶,如采用一次换把需要克服大跳换把的困难,如采用两次换把,可以在相邻音为小三度的关系时采用同指换把。以C为宫音为例,C宫调式:C-D-E-G-A-C指法为1、2、3、1、2、4,1指从宫音换到徵音需要移动五度音程距离;D商调式:D-E-G-A-C-D指法为1、2、2、3、3、4;E角调式:E-G-A-C-D-E指法为1、1、2、2、3、4;G徵调式:G-A-C-D-E-G指法为1、2、2、3、4、4;A羽调式:A-C-D-E-G-A指法为1、1、2、3、3、4。
以上几个调式在相邻音为小三度时,如E-G、A-C两组音程,可以采用同指往上换把的指法。同指换把在演奏西方音乐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但是在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时,可以采用同指换把,使音与音之间能较连贯的连接,并稍微带点滑音的效果。
二、小提琴教学中常用中国作品的指法探研
(一)旋律音域与指法选择
在编订中国小提琴作品的指法时,需要研究作品中旋律出现的音域,合理运用上述五声音阶的指法规律与特性。
1.常规手型指法
谱例1中,旋律为A徵调式上行音阶,但是第三小节第二拍后六个音D-E-#F-A-B-D为一个八度的五声音阶,可以参考一个八度的宫调式音阶,采用1、2、3、1、2、4的指法演奏,这样整个句子能在三把位完成。
2.伸张手型的指法
在演奏一些旋律片段时,可以根据旋律音域采用伸张指法,避免频繁换弦或换弦。
(1)3、4指伸张
谱例3中“E-升C-B-A”(徵-角-商-宫)四个音反复出现,采用3、4指伸张手型可以用4个手指在一根弦上快速演奏。3、4指伸张手型在演奏西方音乐作品时也较常用,对于音准控制相对比较容易。
(2)2、3指伸张手型
谱例3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呈示部愛情主题第二次出现。爱情主题第一次出现是高八度音区,旋律中D-E-G-A四个音用的是1、2、4、4指,其中第四个音A音用的是三把位4指泛音,G-A音4指移动过程产生滑音效果,表现出一种妩媚的形象。而此处4指无法用泛音奏出,音乐形象的处理也不需要在G-A音上加滑音,所以D-E-G-A四个音采用1、2、3、4指的指法较妥,但是2、3指演奏E-G音为小三度,需要作小三度伸张。但是2、3指伸张在西方小提琴教材中较少出现,除了换指八度双音以外较少用到,演奏时在音准上需要多加注意。另外,谱例中第一个B音高八度时为A弦一把位1指,此处如果用1指应该在G弦二把位演奏,相对来说,此处用一把位音准更有把握。 (3)1、2指伸张
谱例4中第三小节,C音采用1指往后伸张的方式,可以避免换把,而且四个音的连弓都在E弦上演奏能保证音色的统一。
(二)节奏与指法选择
指法要考虑到节奏的因素,不能因为节奏影响技术的把握性。如尽量避免在一组快速音型中换把,造成音准的困难和音符的均匀。如需要换把,最好选择在相对较长音符后面的音符上,利用较长的音充分准备换把动作。
谱例5中上方指法在16分音符后换把,特别第二小节升C音是由前音的七把位换到三把位,属于大跳换把,由于此处速度较快,音准比较难控制,且连弓内换把容易带出滑音;下方指法是在八分音符后面换把,与旋律的节奏型相对应,虽然在伸张手型上需要多一点训练适应,但是好处还是明显的。
(三)中国音乐风格与指法选择
中国小提琴作品中,滑音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音乐处理方式,滑音主要包含三种:上滑音、下滑音与来回滑音。从谱面上看,有些地方明确标注了滑音开始与结束的音高,有些地方只确定滑音开始的音高而没有明确标记结束时的音高,还有些地方只明确结束时的音高而没有标明滑音开始的音高。在演奏滑音时,要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区分滑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指法并采用正确的演奏方法。手指滑动的速度要结合乐句的速度、情绪及个人演绎理解等因素综合考虑。
谱例6中的滑音基本是小三度滑音,小三度滑音在中国作品中是一种常见演奏技术,可以采用同指换把的指法。前两个滑音是由A音向下进行到升F,均以1指从三把往下换到一把滑动产生。第三个滑音,谱面没有明确标明从哪个音开始,只知道滑音结束在B音上。已知B前面的D音为三把位1指,可以用1指从D音的位置往下滑动到B音,但是不能演奏出滑音开始的音高。这就需要运弓与手指滑动的配合,在运弓前左手就要开始滑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同样也采用了大量小三度滑音,第一个滑音就属于只明确滑音结束音高的类型。
《苗岭的早晨》第13小节,出现了连续的同音上滑音A,只明确滑音结束位置。由于是连续上滑音,最好采用不同手指,如3、2、1指轮流向上滑动。没有明确滑音开始的音高,只能根据演奏者自身理解确定滑音开始的音高位置,且三次最好从同一个位置开始滑动。
(四)指法的个性化选择
不同的演奏家对同一首音乐作品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对最终呈现的音乐效果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演奏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表达设计需要选择相对适合自己演奏个性的指法。当然有些指法需要進行专门的练习才能有把握。
上例中,上方为上海音乐出版社版本的指法,下方是周宏德老师记录2016年上海斯特恩国际比赛中美国选手黄凯珉演奏的指法。上方指法第一小节的音符都在第二根弦演奏,第三拍G-A音由三把位4指向伸张手指的泛音进行同指移动产生一个滑音效果,使用恰当时可以表现出主题委婉妩媚的形象;下方指法由第三根弦三把位3指B音开始,后面D-E-G-A四个音采用1、2、3、4的指法,其中E-G音采用2、3伸张,避免产生滑音的效果,但是2、3指伸张需要专门进行练习,否则对音准的把握性会产生影响。
以上两种指法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乐谱编订者和演奏者根据自身对乐曲理解,结合各方面因素制定的。
总得来讲,中国小提琴作品演奏指法的制定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除非特殊音乐效果需要,尽量采用少换把或少换弦的指法,必要时可采用伸张指的办法;尽量选择熟悉的把位开始第一个音,有助于音准的把握;乐句中同时包含宫、商、角时用1、2、3指或2、3、4指的指法,有助于指法的连贯与顺畅;小三度音程可以采用同指换把的方式连接,根据音乐需要增强音乐表现。
三、结语
指法对小提琴作品演奏的音准、音色、音乐风格与个性表达等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每位演奏者自身的技术条件、音乐修养与演奏个性存在较大不同,没有唯一正确的指法,但在小提琴教学中常用中国作品指法的选择上,还是有一些可以综合参考的因素。
首先,要让学生的技术能力适应乐曲的要求,让学生的左手手型适应中国五声音阶的指法排列特点。指导学生练习中国五声音阶的教材,甚至可以根据演奏曲目自行编写相应五声调式音阶,用不同的指法进行练习和试验,从技术上把握五声音阶的特性。第二,引导学生在分析乐谱调式调性的基础上,分析旋律特点,制定合适的演奏指法。再次,分析乐曲节奏,对初步制定的指法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节奏的特性。最后,进入艺术化处理阶段,结合作品风格以及自己的艺术见解,选择符合自己演奏个性的指法。
参考文献:
[1]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指法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何占豪,陈钢.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