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难,农村初中语文课改的实践更难。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投身课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好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时代发展需创新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是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和民族最需要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农村初中的基础教育任重道远,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好更多的具有极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又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但有些农村初中教师却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能上完每节课就不错了,创新是陌生的,创新是遥远的,创新教育是专家学者的事。众多谜惑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因此,农村初中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强国需要创新,富民需要创新,创业需要创新,课改也需要创新,育人也需要创新。新课改下实践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个初中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二、打好基础促创新
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差,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困难重重。我们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第一,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世界上伟大的作家无不是以占有丰富的词汇量为创作前提的。巴金会背诵《古文观止》中的许多名篇,茅盾能背诵《红楼梦》,莎士比亚竟拥有一万多条词汇。我们让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警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教学常抓不懈,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他们写作的内容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第二,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阅读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语文教研组牵头倡议,发动全校师生捐献图书,增加了校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好学生认真阅读,诸如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等。经过阅读的拓展练习,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学生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优化教学可创新
语文学科教学本身就存在着许多问题。当然教材的优化离我们较远,难以把握,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优化却是切实可行的。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依然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什么,就讲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帮助,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因此要考虑: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四、鼓励质疑谋创新
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技能明显差于城里的教师。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穿新鞋走老路,使用的是课改教材,运作的是应试教育的方法。他们往往照搬教参的现成结论,仍热衷于答案的唯一标准化,致使学生唯教师答案是记,不敢有非分之想,不会越雷池半步。如此教学,何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爱思考、善质疑,应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语文教师理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盲从,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要让学生牢记,凡事都得问个“为什么”。几年来,我们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实践的。课堂教学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空,为学生独立思考创设条件;课堂讨论分析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奇思异想的,会另辟蹊径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我们在听课评课时也重点体现这些要求。经过不断的课堂质疑训练,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释疑,创新意识得以激发,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信心百倍;推进基础课改,我们努力实践;语文创新教育,我们不懈探索。
一、时代发展需创新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是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和民族最需要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农村初中的基础教育任重道远,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好更多的具有极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又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但有些农村初中教师却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能上完每节课就不错了,创新是陌生的,创新是遥远的,创新教育是专家学者的事。众多谜惑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因此,农村初中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强国需要创新,富民需要创新,创业需要创新,课改也需要创新,育人也需要创新。新课改下实践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个初中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二、打好基础促创新
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差,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困难重重。我们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第一,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世界上伟大的作家无不是以占有丰富的词汇量为创作前提的。巴金会背诵《古文观止》中的许多名篇,茅盾能背诵《红楼梦》,莎士比亚竟拥有一万多条词汇。我们让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警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教学常抓不懈,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他们写作的内容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第二,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阅读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语文教研组牵头倡议,发动全校师生捐献图书,增加了校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好学生认真阅读,诸如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等。经过阅读的拓展练习,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学生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优化教学可创新
语文学科教学本身就存在着许多问题。当然教材的优化离我们较远,难以把握,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优化却是切实可行的。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依然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什么,就讲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帮助,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因此要考虑: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四、鼓励质疑谋创新
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技能明显差于城里的教师。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穿新鞋走老路,使用的是课改教材,运作的是应试教育的方法。他们往往照搬教参的现成结论,仍热衷于答案的唯一标准化,致使学生唯教师答案是记,不敢有非分之想,不会越雷池半步。如此教学,何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爱思考、善质疑,应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语文教师理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盲从,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要让学生牢记,凡事都得问个“为什么”。几年来,我们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实践的。课堂教学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空,为学生独立思考创设条件;课堂讨论分析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奇思异想的,会另辟蹊径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我们在听课评课时也重点体现这些要求。经过不断的课堂质疑训练,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释疑,创新意识得以激发,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信心百倍;推进基础课改,我们努力实践;语文创新教育,我们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