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情景剧”进课堂,上学生喜欢的音乐课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lcl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外出听讲座,专家说了这么一句话:“许多孩子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我内心下意识地反驳——音乐课多有意思呀,不用读枯燥的詩词,不用背复杂的公式,还能唱着歌曲,欣赏悦耳的旋律。但是,学生真的喜欢音乐课吗?
  纵观我们的音乐课堂,教法几近千篇一律。课前开口练练声,新课讲知识背景,教师先唱学生仿,唱会分组比一场。
  例如一次外出听课,执教教师选择了《邮递员叔叔来了》一课。该教师以聆听歌曲《数鸭子》作为导入,引出课题。接着进入歌曲教学,从旋律到歌词,学生反复练习,熟练后再进行分组演唱、比赛等。最后,教师以图片、故事等方式讲述邮递员的工作,询问学生感受和体验,纷纷回答“邮递员很辛苦”、“要感谢邮递员叔叔”。
  看上去课堂井然有序,教学氛围浓郁,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还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可是,学生真的喜欢这样的音乐课吗?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有这么一句话:“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之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审美实践活动,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可是纵观全课,我们不难发现,在整节课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讲解知识、教唱歌曲、讲述故事,却没给学生预留思考、想象、体验的空间。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唯一的实践活动就是机械练唱,更别提什么审美能力和意识的提升了。
  观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好这节看似简单的课。这首歌曲旋律简单明了,歌词朗朗上口,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要学会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性地体验课堂,通过亲身体验提升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因此,我重新设计了这节课。在拓展环节,我设计了邮递员叔叔送信—分组创作旋律—展现创编旋律的音乐情景剧。完成教案后,我迫不及待地进行了试教。
  首先,我穿着邮递员的服装,创设了邮递员工作的情境。接着,通过聆听、示范、模仿、分组唱等形式,引导学生学歌曲。学会歌曲后,我用一句“你们想体验邮递员叔叔的工作吗”,拉开了音乐情景剧的序幕。我先邀请了一位学生扮演邮递员,并将其他学生分成了四组,每个小组分发了一封信、一架木琴,和一个任务——观信后,用4分钟的时间,根据信件创编一句旋律。学生们的讨论积极、热切,木琴清脆的声音飘荡在课堂中,我期待着学生的表现。讨论结束后,我将每个小组的信件收回,开始了音乐情景剧的表演。在我语言的引导下,邮递员分别将刚才的信件交给了每个小组。小组们拿到信件后,将讨论时创作的旋律演唱、演奏了出来。送完所有信之后,邮递员在音乐中向大家挥手告别。情景剧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通过自评和他评的方式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询问学生体验和感受,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我沾沾自喜地想,有学习、有讨论、有体验、有创作,还有提升和总结,成了!
  可是,导师的评课于我却犹如当头棒喝:“你觉得在收信之前我们会知道信的内容吗?如果不知道,分组创编旋律表现信件内容的意义在哪里?要体现即兴创编的即兴性,而非讨论后的‘即兴’。不要为了讨论而讨论,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
  是啊,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分组讨论、创编旋律、情景剧表演等环节,却忘记考虑是否适用的问题。我沉下心,再次修改教案,思考怎样才能让这一环节即合适有趣,又能提升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我决定放大歌曲中表现情绪的“哦”,借此进行即兴创编表演。
  再次上课,我同样创设了邮递员送信的情境进行教学。学会歌曲后,我邀请了一位学生扮演邮递员,并做了希望收到信的学生即兴表演收到信件后的心情的要求。音乐响起,邮递员开始送信。收到信的学生打开看了看信件,发出一声长叹:“唉”,还装模作样地摇了摇头。我忍着笑意,用语言进行提示:“XXX同学收到了什么信呢?大家好奇地用歌声询问到”。其他学生机智地唱起:“什么消息什么消息什么消息?”似乎是大家好奇的表情让那名学生灵机一动,缓缓说出信件内容:“我的期中考试成绩退步了”,说完还再次叹了口气。全班哄然大笑。我原本的设想,仅限于学生观信后表情的即兴表演,却没想到有这样惊喜的“意外”。音乐再次响起,邮递员继续送信。随着一封封信件的打开,有的表情欢乐,有的表情难过,有的表情惊讶,有的表情失落,不同的表情交织成欢乐的音乐情景剧。再次询问学生的收获和体验,有的说“邮递员的职业太伟大了,给我们带来许多消息”,有的说“我也想当一名邮递员”,还有学生感叹到“这节课的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我还想表演呢”……这样的答案,难道不比简单的一句“邮递员很辛苦”精彩吗?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提高审美意识,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我选择带着音乐情景剧进课堂,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者、体验者、参与者、创造者,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的音乐课。
其他文献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小学阶段是人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文这个最基本的工具。  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要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逻辑。而处在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更倾向于具体形象思维,凭借着具体形象的
期刊
大部分班级都可能会有一两个学困生,这些同学除了成绩差外,有的还调皮捣蛋、影响他人,也常常影响到一个班级。学困生成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建设先进班级的一个瓶颈。那么如何突破班级管理的瓶颈——转化这些学困生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相信学困生,捕捉亮点,培养自信  自信等于成功的一半。学困生往往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相信“学
期刊
分层教学在新课改的今天得到教育界广泛的推崇。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有质量,更能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我对历史分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次探索是以自己所带班主任的学生为主,以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学科思维,并结合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四部分为调查基准,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以期对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使教师在教学中能灵活的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取得教师成长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双赢
期刊
《红楼梦》中但凡为人子女的活得都很沉重压抑,哪怕是贾府真正的家长贾政和贾赦,无一例外。  一、成年后的亲子关系——防守与算计  (一)贾母与贾赦  贾赦是长子,财政大权却在贾政一房,这是贾家内部的一大矛盾,为此贾赦有一次故意讲一个老太太心口疼的笑话影射贾母偏心,贾母当即就说自己也需要扎一针,也承认自己偏心。贾赦想纳鸳鸯为妾,没想到鸳鸯不仅不愿意,还发誓永不嫁人,事情闹到贾母跟前,贾母气得浑身乱战,
期刊
◆摘 要:本文是着眼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语用的视角下基于读写链接,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童话教学的四大策略:“①细读文本,体悟童话表达的特征;②放飞思绪,搭起童话实践的平台;③阅读推进,感受童话世界的魅力;④有的放矢,构建童话创编的精彩”,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童话的魅力,体验童话创编的喜悦。  ◆关键词:读写;童话;写作  梅子涵教授说,儿童文学以善为美,喜欢看童话的孩子通常不会变坏。童话是能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单位,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反之班集体中存在的某些消极因素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除此之外,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与班级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挂钩,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是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是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他们的健康发展
期刊
◆摘 要:对于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学生自身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影响。因此,作为管理初中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成绩有所重视,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何将德育渗透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则是本文所要分析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班
期刊
《中国共产党强国战略的历史演进》丛书项目是我社以党的十八大为契机,全力推动项目带动战略,为实现“把社会效益放到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目标背景下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  该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和资助共4项:2012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强国之路”丛书的子项目,增补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3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
期刊
◆摘 要:亲子活动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活动中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考验亲子之间的默契度、信任度,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智慧;默契;文明;情商  一、游戏规则  在矩形场地范围内,设置A、B、C等点位(如图)。每班派出三组选手,每个点位两名队员,其中一人为蒙眼人,一人为引导员。蒙眼人在全
期刊
◆摘 要:项目活动是在追随幼儿兴趣的同时,把原来单一的活动整合为多元互动、有连续性的项目活动,链接幼儿经验线索,融兴趣与学习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凸显儿童本位的理念,即以儿童为中心,聚焦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故此,笔者结合《艾草青青》的项目活动自我实践与探索,提出一些调整策略:追随兴趣,确定项目内容;问题驱动,链接经验线索;多元表征,拓展多面价值;在项目活动的实践和研究中,聚焦童儿视野,启迪幼儿的学习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