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给学生“电石成金”的本领。
关键词: 中专语文教学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途径与方法
目前,中专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对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措施不力,不了解中专语文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系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所谓知识,是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客观世界的事实及规律。所谓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所需要的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无知便无能;而发展能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能力越发展,就越能顺利迅速地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用死板的知识条文去“填塞”学生的头脑,就只能把他们“造就”成“无知无能”或“有知无能”的庸才,只有把丰富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出富于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学”和“思”结合,两者不能偏废。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要用知识充实学生头脑,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他说:“一个不合格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批评传统教育偏重死记硬背,学生的思想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强调教学要“使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要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们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我们要培养和造就既有广博知识又有高度智慧的有用人才,就必须重视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这就使我想起了一个“点石成金”的故事,大意是说古代有一个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的那个点成石金的指头。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得到启发:金子诚然宝贵,而获得金子的本领更有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本领。衡量一堂课教得好坏,不仅要看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看是不是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时,不能什么字、词、句、篇都由教师讲到底,而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效果。
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四种传统技能
(一)“听”的能力。包括听写能力、听记能力、听析能力、听赏能力、听评能力等。通过听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听课或听人谈话、讲话时,能抓住中心和重点,领会说话者的意图,对语音、语调、语气重音等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和辨析能力。
(二)“说”的有力。包括语音能力(指说普通话)、表情达意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背诵能力、讲演能力、答辩能力、应变能力等。通过说的能力培养,学生说话语音正确,口齿清楚,语调自然,中心明确,有条理性,能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能用表情和手势帮助表达思想感情。
(三)“读”的能力。包括认读能力(拼音能力、使用工具书能力、朗读能力、默读能力及各种不同功能性质的阅读,像精读、泛读、猜读、跳读等)、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别能力、评判能力、速读能力等。通过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读懂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现代文学作品及较浅近的文言文和古典文学作品,能领会其中心思想、篇章结构、写作特点等,既能正确而流畅地朗读,又能准确而迅速地默读。
(四)“写”的能力。包括审题能务、立意能力、构思能力、组材能力、表现能力、语言能力、修改能力等。通过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会写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书信、合同、计划、总结等应用文,以及短诗、散文等文艺作品,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但在变中都有其相对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舉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探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各种文体的规律,按规律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最优的教学结构、最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教学应周密设计,精讲精练,查缺补漏,及时反馈,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扎实,从而逐步形成适应各种语文活动的能力。
(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教室的布置、学习气氛的渲染、良好学风的形成等,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铺设智力背景,认识争论的情景、道德体验的情景、审美享受的情景、学习成功的情景等,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增强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莫不与兴趣爱好有关。成功的教师在于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所教的课程,而一旦学生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就会自觉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为了尽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除了讲课注意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外,还应开展一些诗歌朗诵、智力竞赛、演讲比赛、影视论坛、书写(钢笔、粉笔、毛笔)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兴趣爱好中形成语文能力。
(五)从个性出发,激发学生勤奋学习,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家的成长都说明一个真理——“天才在于勤奋”。唐朝韩愈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散文家是因为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夜以继日地发奋学习和写作;白居易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是因为他读书“口舌生疮”,写字“手肘成胝”。正像英国著名文学家狄更斯所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因此,对学生的性格意志不断打磨,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谈中专语文教学改革.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5).
[2]中专语文课本剧的实践教学探讨.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
[3]深化改革,创新中专语文教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1).
关键词: 中专语文教学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途径与方法
目前,中专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对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措施不力,不了解中专语文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系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所谓知识,是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客观世界的事实及规律。所谓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所需要的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无知便无能;而发展能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能力越发展,就越能顺利迅速地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用死板的知识条文去“填塞”学生的头脑,就只能把他们“造就”成“无知无能”或“有知无能”的庸才,只有把丰富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出富于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学”和“思”结合,两者不能偏废。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要用知识充实学生头脑,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他说:“一个不合格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批评传统教育偏重死记硬背,学生的思想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强调教学要“使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要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们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我们要培养和造就既有广博知识又有高度智慧的有用人才,就必须重视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这就使我想起了一个“点石成金”的故事,大意是说古代有一个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的那个点成石金的指头。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得到启发:金子诚然宝贵,而获得金子的本领更有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本领。衡量一堂课教得好坏,不仅要看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看是不是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时,不能什么字、词、句、篇都由教师讲到底,而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效果。
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四种传统技能
(一)“听”的能力。包括听写能力、听记能力、听析能力、听赏能力、听评能力等。通过听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听课或听人谈话、讲话时,能抓住中心和重点,领会说话者的意图,对语音、语调、语气重音等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和辨析能力。
(二)“说”的有力。包括语音能力(指说普通话)、表情达意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背诵能力、讲演能力、答辩能力、应变能力等。通过说的能力培养,学生说话语音正确,口齿清楚,语调自然,中心明确,有条理性,能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能用表情和手势帮助表达思想感情。
(三)“读”的能力。包括认读能力(拼音能力、使用工具书能力、朗读能力、默读能力及各种不同功能性质的阅读,像精读、泛读、猜读、跳读等)、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别能力、评判能力、速读能力等。通过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读懂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现代文学作品及较浅近的文言文和古典文学作品,能领会其中心思想、篇章结构、写作特点等,既能正确而流畅地朗读,又能准确而迅速地默读。
(四)“写”的能力。包括审题能务、立意能力、构思能力、组材能力、表现能力、语言能力、修改能力等。通过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会写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书信、合同、计划、总结等应用文,以及短诗、散文等文艺作品,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但在变中都有其相对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舉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探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各种文体的规律,按规律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最优的教学结构、最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教学应周密设计,精讲精练,查缺补漏,及时反馈,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扎实,从而逐步形成适应各种语文活动的能力。
(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教室的布置、学习气氛的渲染、良好学风的形成等,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铺设智力背景,认识争论的情景、道德体验的情景、审美享受的情景、学习成功的情景等,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增强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莫不与兴趣爱好有关。成功的教师在于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所教的课程,而一旦学生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就会自觉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为了尽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除了讲课注意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外,还应开展一些诗歌朗诵、智力竞赛、演讲比赛、影视论坛、书写(钢笔、粉笔、毛笔)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兴趣爱好中形成语文能力。
(五)从个性出发,激发学生勤奋学习,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家的成长都说明一个真理——“天才在于勤奋”。唐朝韩愈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散文家是因为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夜以继日地发奋学习和写作;白居易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是因为他读书“口舌生疮”,写字“手肘成胝”。正像英国著名文学家狄更斯所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因此,对学生的性格意志不断打磨,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谈中专语文教学改革.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5).
[2]中专语文课本剧的实践教学探讨.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
[3]深化改革,创新中专语文教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