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能力培养,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本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herChen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给学生“电石成金”的本领。
  关键词: 中专语文教学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途径与方法
  
  目前,中专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对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措施不力,不了解中专语文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系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所谓知识,是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客观世界的事实及规律。所谓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所需要的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无知便无能;而发展能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能力越发展,就越能顺利迅速地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用死板的知识条文去“填塞”学生的头脑,就只能把他们“造就”成“无知无能”或“有知无能”的庸才,只有把丰富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出富于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学”和“思”结合,两者不能偏废。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要用知识充实学生头脑,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他说:“一个不合格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批评传统教育偏重死记硬背,学生的思想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强调教学要“使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要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们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我们要培养和造就既有广博知识又有高度智慧的有用人才,就必须重视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这就使我想起了一个“点石成金”的故事,大意是说古代有一个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的那个点成石金的指头。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得到启发:金子诚然宝贵,而获得金子的本领更有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本领。衡量一堂课教得好坏,不仅要看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看是不是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时,不能什么字、词、句、篇都由教师讲到底,而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效果。
  
  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四种传统技能
  
  (一)“听”的能力。包括听写能力、听记能力、听析能力、听赏能力、听评能力等。通过听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听课或听人谈话、讲话时,能抓住中心和重点,领会说话者的意图,对语音、语调、语气重音等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和辨析能力。
  (二)“说”的有力。包括语音能力(指说普通话)、表情达意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背诵能力、讲演能力、答辩能力、应变能力等。通过说的能力培养,学生说话语音正确,口齿清楚,语调自然,中心明确,有条理性,能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能用表情和手势帮助表达思想感情。
  (三)“读”的能力。包括认读能力(拼音能力、使用工具书能力、朗读能力、默读能力及各种不同功能性质的阅读,像精读、泛读、猜读、跳读等)、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别能力、评判能力、速读能力等。通过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读懂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现代文学作品及较浅近的文言文和古典文学作品,能领会其中心思想、篇章结构、写作特点等,既能正确而流畅地朗读,又能准确而迅速地默读。
  (四)“写”的能力。包括审题能务、立意能力、构思能力、组材能力、表现能力、语言能力、修改能力等。通过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会写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书信、合同、计划、总结等应用文,以及短诗、散文等文艺作品,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但在变中都有其相对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舉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探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各种文体的规律,按规律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最优的教学结构、最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教学应周密设计,精讲精练,查缺补漏,及时反馈,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扎实,从而逐步形成适应各种语文活动的能力。
  (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教室的布置、学习气氛的渲染、良好学风的形成等,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铺设智力背景,认识争论的情景、道德体验的情景、审美享受的情景、学习成功的情景等,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增强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莫不与兴趣爱好有关。成功的教师在于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所教的课程,而一旦学生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就会自觉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为了尽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除了讲课注意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外,还应开展一些诗歌朗诵、智力竞赛、演讲比赛、影视论坛、书写(钢笔、粉笔、毛笔)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兴趣爱好中形成语文能力。
  (五)从个性出发,激发学生勤奋学习,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家的成长都说明一个真理——“天才在于勤奋”。唐朝韩愈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散文家是因为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夜以继日地发奋学习和写作;白居易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是因为他读书“口舌生疮”,写字“手肘成胝”。正像英国著名文学家狄更斯所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因此,对学生的性格意志不断打磨,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谈中专语文教学改革.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5).
  [2]中专语文课本剧的实践教学探讨.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
  [3]深化改革,创新中专语文教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1).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过10年的建设,至2010年正式启动。建成后的自贸区,7000多种商品减免关税,惠及19亿人。广东作为出口大省,其机电产品在东盟广受欢迎。如何正确面对广东机电产品出口东盟市场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困难,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东机电产品 影响 对策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摘 要: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大胆创新,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兴趣,从而真正走入音乐之中,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激发审美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期,但是,现实中的课堂却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作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音乐欣赏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静听、
说到英语,老师头疼,学生也头疼,家长更是头疼。有时候我很羡慕其他学科的老师,因为他们上课讲的是普通话,学生还能听懂,而我们上课要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整节课下来,学生时不时会出现那种迷茫的眼神,那种不知所云的眼神,那种想要放弃的眼神,很多学生都怕学英语。英语是一门累积学科,它要积累单词、短语、词法等,如果初一没有打下基础,甚至放弃了,那么到了初二、初三就更加难学,放弃的人将更多。所以在英语考试中,
现代社会对小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小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小学生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视对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干的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我觉得这话有一定道理,说其小是因为它的工作繁杂、琐碎、平凡、“微不足道”;称其伟大是因为班主任的工作是塑造人的事业,从事的是培养新世纪接班人的宏伟事业,任重而道远,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在当今形势下,做老师难,做班主任更难,而要做一个好班主任则是难上加难。因为做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但需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需要有良好的亲和力和个人魅
课堂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如文学作品:跌宕起伏,虚实相映,意味深长;似影视作品:新颖别致而又韵味深长,极尽铺垫、映衬、蓄势、呼应之能事,可见语文教学之精妙。  如果课堂仅仅是知识的铺叠、输灌而无语言艺术的表现,仅仅是教学板块之叠构、并排而无转承、环扣的巧设,那么这样的课堂将是灰色的、死水般的、机械的工业流程。  语文教师应努力追求知识与艺术于一体,行云流水、“语文味”十足的课堂。在四十五分钟里,它
摘 要: 在《简·爱》这部作品中,作者安排了主人公简·爱的三次出走,在这三次出走的过程中,探索了处于无权状态的英国妇女如何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平等的婚姻,不断抗争、争取自我实现。但是由于社会长久以来的父权思想的影响,各种清规戒律对女性的压制,以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及认识的局限,作者只能安排意外的遗产,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女性的生存、发展问题。看似美好的结局,更多体现的是作者对于维多利亚时
一、室内部置  桌上摆放着一盆盛开的大叶海棠花。  二、老师  大李。  三、学生  小明、小雯、小兰、小华、小丽、小娟等。  四、课堂实录  大李: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这盆花的名字吗?  小明:我知道,这盆花的名字叫做“大叶海棠”。  大李:对!这花开得好看吗?  生齐:好看!  大李:这么好看的花,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小雯:我们不会写,大李老师,您教我们写好吗?  大李:要想写好花,我们必
摘 要: 在德里罗的众多小说中,长篇小说《白噪音》一直以来在评论界倍受关注。作为创作的分水岭,这部小说成就了德里罗在美国当代作家中的领军地位。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大多关注《白噪音》的结构和语言,对这部小说主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本文通过对小说《白噪音》中消费文化、科技与死亡、宗教世俗化等多个主题进行分析,更深刻更全面地再现了后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  关键词: 《白噪音》 美国社会 后工业时代   
这是一节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四课的教学课。在一次金华大市优质课展示上,金华十五中周老师上的《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在场的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天,周老师西装革履,衬衫、领带、马甲、皮鞋、怀表全副武装,在周旋沙哑柔美的《夜上海》中开始了当天的课程。PPT醒目地打出了课题,老式的怀表图片金灿灿地闪烁着古色古韵,“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声,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