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过10年的建设,至2010年正式启动。建成后的自贸区,7000多种商品减免关税,惠及19亿人。广东作为出口大省,其机电产品在东盟广受欢迎。如何正确面对广东机电产品出口东盟市场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困难,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东机电产品 影响 对策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正式启动。经过10年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完全建成,从此,中国和东盟10国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2004年至今,CAFTA共有7000多种商品降低了关税,600多项农产品关税降为零,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逐渐开放,惠及19亿人,1300万平方千米。2010年3月,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广东作为中国南方大省,对外贸易的领头军,华侨的发源地,带领企业下南洋更是举世瞩目。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一季度,广东对东盟贸易额为17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9%,占同期广东进出口总值的一成多。而出口产品中,6成以上为机电产品。进口产品中,也以机电产品为主。可见,机电产品是广东与东盟的主要贸易商品之一。
一、广东机电产品出口东盟的情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9.8%降至0.1%。东盟6个旧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关税的降低为广东省机电进出口企业带来良好的机遇,但也使广东省机电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2009年,广东省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为633.1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约为407亿美元,占近七成。如前述,2010年第一季度,广东对东盟贸易额为170.4亿美元,机电产品就占了60%。详见表1。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从2009年到2010年3月,在广东省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巨的建立使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关税大幅下降,机电产品受惠也在情理之中。广东的机电企业看到了东盟的商机,自然将东盟作为机电产品重要的出口地区。
近几年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下,广东机电产品进出口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进口有所下降,出口稳定增长。
2009年广东省对东盟贸易总额为633.1亿美元,增长0.8%。其中,出口268.3亿美元,增长8.2%,进口364.8亿美元,下降4%。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是广东对东盟贸易的三大贸易伙伴。机电产品对东盟贸易额为40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72.3亿美元,增长12.8%,进口额234.7亿美元,下降8.5%。2009年机电产品的出口大于去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而2010年一季度的进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了45.9%。这些数据表明,由于关税降低,广东各企业都享受到了关税降幅带来的好处。近几年来,广东省与东盟的贸易基本保持了顺差,广东的机电产品在东盟有广阔的市场。
(二)机电制成品出口东盟势头强劲。
在机电产品出口中,最受青睐的当属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其出口额占机电产品出口的54.6%,进口额占63.4%。尽管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到东盟以基本部件为主,但制成品,特别是录像光碟/DVD播放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电风扇等家电类产品仍占一席之地。尤以珠三角9市为最,占9成左右。如佛山的五金、小家电,中山的电器,深圳的电子产品,珠海的船舶机械,惠州的电子仪器,等等,在东南亚各国销量都较好。可以说,广东机电产品在东盟各国的分布及覆盖面超过了东盟本身。而中国进口的机电制成品,大多来源于欧美和日本,东盟国家所占比例非常微小,主要是零部件和原材料。
(三)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
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东盟,加工贸易仍占主体,有近60%,主要是进料加工。进口占主导地位的也是加工贸易。此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幅最快,转口贸易增长速度也较快。我国广东沿海地区的机电产业以加工贸易为主体,产业特色不明显,如东莞,虽然随处可见工厂,但是却很难找出本土的品牌,大多是为国外大牌加工转出口。
(四)对东盟贸易出现逆势增长。
2010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的贸易出现了逆增长。3月份,逆差72.4亿美元。东盟作为我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凭借CAFTA的优惠政策,有大量工业制成品涌入我国。2009年,我国与东盟贸易逆差为96.5亿美元,机电产品逆差额为62.4亿美元。2010年一季度逆差达35.6亿美元,机电产品为23.2亿美元。珠三角地区机电企业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东莞许多机电加工企业倒闭,工厂、机械转让;珠海船舶制造业利润较低,甚至亏损等,都是逆增长的表现。
二、影响广东机电产品出口东盟的因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广东机电产品的出口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为广东机电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今年一季度的贸易逆差就可以知道,广东机电企业进军东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贸易逆差、产业单一、利润下降、东盟国家的抵制、人民币结算困难,都是CAFTA建立后广东机电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区内关税优惠政策未落实。
从2004年开始,有7000多种商品的关税下调,600多项农产品关税为零,这对中国企业的出口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很多企业也确实从中得到了实惠,如深圳华为,2009年全年就享受了3500万美元的优惠关税。但同时,更多的企业却没有享受到这种优惠措施。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
第一,提供零关税的国家有限。根据自贸区的关税协议,到2010年1月1日,只有6个东盟旧成员国与中国实现90%以上的零关税,其他4个成员国要在2015年才实现零关税。
第二,并非所有产品零关税。部分机电产品不属于7000多种零关税的产品,因此贸易额也会减少。
第三,东盟成员国的抵制。由于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常年是顺差,有些东盟国家会产生抵制情绪。如马来西亚就要求推迟中国出口马来西亚产品的优惠关税待遇的时间。
第四,企业没有抓住关税优惠的机遇,将其作为出口促进的措施。企业对区内优惠贸易政策的利用率不足10%,在签订合同时,也不懂利用优惠原产地证书,提高谈判筹码。
(二)制造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
近几年来,机电产品的原材料价格在逐年攀升,增加了原材料成本。而广东各企业先后遭遇的不同程度的“用工荒”,致使企业必须提高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增加了费用的支出。再加上西南地区持续的干旱导致广东各企业的“电荒”,严重影响了工厂的正常生产活动。原材料价格的提升,工人工资待遇的提高,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下降,订单减少,机电产品产量下降,部分企业甚至破产或倒闭,从而影响出口量。东莞地区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有多家工厂倒闭,即使仍在运作的工厂承接的订单数量与以往同期相比,也大大减少。
(三)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
我国的机电产品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本土机电企业以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为主,家电产品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少,生产能力过剩,加上同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更是使得出口量减少。而涉及机械精工的大多是加工贸易,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基地。电子行业有NOKIA、三星、微软,精工机械有三菱、松下,短期内我国企业是很难超越的。所以,在技术密集产品上,我们失去了东盟这个市场。
(四)人民币汇率上升影响出口。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是压在广东机电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企业出口价格虚高,外汇收入减少,建立在收汇额基础上的出口退税同样减少。我们出口东盟的机电产品中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期限非常长,包括通讯、电力、石化等行业。完成整个收汇过程,短期的需要1至2年,中期的需要2至4年,最长的达到7至8年,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能否打败竞争对手站稳已占领的市场至关重要。2009年整个机电产品签约金额在900亿美元,目前在手订单为1500亿至2000亿美元,一旦人民币汇率升值,每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将亏损120亿美元,若升值到5个百分点,即为600至700亿美元的亏损。由此而产生的其他效应,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三、促进广东机电产品与东盟贸易发展的对策
面对CAFTA建立后给广东机电产品进出口带来的压力,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剔除不利因素,发展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一)调整商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广东机电行业生产的机电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低利润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替代功能小、同行业间竞争性激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但产业升级谈何容易。目前,佛山、中山的一些小家电行业开始寻找走出去的门路。利用产业集群升级换代,改善产品性能,把小家电做成大品牌,打入东盟市场。事实表明这种“集团化”的战略是行之有效的。如珠海在西部主城区建立了珠海航空产业园区,利用国内航空产业资源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飞机总装、飞机零部件加工制造、数控中心、航空维修、航空服务和航空物流等项目,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管理于一身,在国内航空产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二)注重品牌效应,开展多元生产。
广东的机电企业很多,品牌也很多,例如华为、美的、TCL、科隆、东骏等,但是这些品牌中能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却是凤毛麟角。有的仅在广东小有名气,但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打造亚洲甚至世界知名品牌是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东盟市场较受欢迎的机电产品有TCL、嘉陵摩托、奇瑞商用车、海尔集团等。深圳华为于1999年进入东南亚市场,至今,华为在该地区的业务规模已扩大了10倍多。华为为东南亚地区的电信运营商们提供了包括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宽带及智能网络在内的电信解决方案。2005年,华为在东南亚地区电信设备市场的市场份额已占20%,并在7个东南亚国家中建立了分支机构,这7个国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2008年华为与越南移动运营商签订了价值2亿美元的无线设备合同。可以说,广东机电产品正在逐步深入东盟市场。
(三)扩大投资,开发市场。
提高中国品牌在东盟的知名度,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广东机电企业必须走出去。广东省在帮助广东机电企业进军东盟市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政府财政拨出专门资金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采取每月召开进出口分析会,到各市举办现场工作会、政策宣讲会等形式。这些政策措施给企业带来了实际的帮助,对广东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发展起了积极作用。2008年4月,第一台在越南生产的“格力”空调正式下线,珠海格力集团在越南建立了海外第三个生产基地。自1999年进军越南市场以来,格力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在越南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是越南市场主流空调品牌之一。格力坚持自主品牌,定位中高端,以卓越的品质和先进的技术取信于天下。在越南著名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格力空调年生产量可达10万台,是越南年产规模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之一。
(四)加强经贸合作,举办展览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给广东机电企业带来了区域内合作的良好机会。企业除了提高自身实力,开发新产品以外,还应积极与东南亚10国建立良好的经贸关系,开展各式各样的经贸活动,及时掌握东盟市场的经济动态,了解东盟的文化习俗,熟悉东盟的法律法规,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不是盲目进军东盟市场。中国广西与东盟多国边境相连,风俗相同,语言相近,借着自贸区的地理优势,成立了区域合作基地和论坛,如泛北部湾经济区。与此同时,桂港、桂台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地区的作法,无疑对广东有所裨益。广东机电企业要利用2010年10月在南宁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良机展示自身品牌和实力,寻找新的商机。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东机电产品 影响 对策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正式启动。经过10年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完全建成,从此,中国和东盟10国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2004年至今,CAFTA共有7000多种商品降低了关税,600多项农产品关税降为零,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逐渐开放,惠及19亿人,1300万平方千米。2010年3月,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广东作为中国南方大省,对外贸易的领头军,华侨的发源地,带领企业下南洋更是举世瞩目。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一季度,广东对东盟贸易额为17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9%,占同期广东进出口总值的一成多。而出口产品中,6成以上为机电产品。进口产品中,也以机电产品为主。可见,机电产品是广东与东盟的主要贸易商品之一。
一、广东机电产品出口东盟的情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9.8%降至0.1%。东盟6个旧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关税的降低为广东省机电进出口企业带来良好的机遇,但也使广东省机电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2009年,广东省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为633.1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约为407亿美元,占近七成。如前述,2010年第一季度,广东对东盟贸易额为170.4亿美元,机电产品就占了60%。详见表1。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从2009年到2010年3月,在广东省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巨的建立使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关税大幅下降,机电产品受惠也在情理之中。广东的机电企业看到了东盟的商机,自然将东盟作为机电产品重要的出口地区。
近几年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下,广东机电产品进出口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进口有所下降,出口稳定增长。
2009年广东省对东盟贸易总额为633.1亿美元,增长0.8%。其中,出口268.3亿美元,增长8.2%,进口364.8亿美元,下降4%。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是广东对东盟贸易的三大贸易伙伴。机电产品对东盟贸易额为40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72.3亿美元,增长12.8%,进口额234.7亿美元,下降8.5%。2009年机电产品的出口大于去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而2010年一季度的进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了45.9%。这些数据表明,由于关税降低,广东各企业都享受到了关税降幅带来的好处。近几年来,广东省与东盟的贸易基本保持了顺差,广东的机电产品在东盟有广阔的市场。
(二)机电制成品出口东盟势头强劲。
在机电产品出口中,最受青睐的当属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其出口额占机电产品出口的54.6%,进口额占63.4%。尽管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到东盟以基本部件为主,但制成品,特别是录像光碟/DVD播放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电风扇等家电类产品仍占一席之地。尤以珠三角9市为最,占9成左右。如佛山的五金、小家电,中山的电器,深圳的电子产品,珠海的船舶机械,惠州的电子仪器,等等,在东南亚各国销量都较好。可以说,广东机电产品在东盟各国的分布及覆盖面超过了东盟本身。而中国进口的机电制成品,大多来源于欧美和日本,东盟国家所占比例非常微小,主要是零部件和原材料。
(三)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
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东盟,加工贸易仍占主体,有近60%,主要是进料加工。进口占主导地位的也是加工贸易。此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幅最快,转口贸易增长速度也较快。我国广东沿海地区的机电产业以加工贸易为主体,产业特色不明显,如东莞,虽然随处可见工厂,但是却很难找出本土的品牌,大多是为国外大牌加工转出口。
(四)对东盟贸易出现逆势增长。
2010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的贸易出现了逆增长。3月份,逆差72.4亿美元。东盟作为我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凭借CAFTA的优惠政策,有大量工业制成品涌入我国。2009年,我国与东盟贸易逆差为96.5亿美元,机电产品逆差额为62.4亿美元。2010年一季度逆差达35.6亿美元,机电产品为23.2亿美元。珠三角地区机电企业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东莞许多机电加工企业倒闭,工厂、机械转让;珠海船舶制造业利润较低,甚至亏损等,都是逆增长的表现。
二、影响广东机电产品出口东盟的因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广东机电产品的出口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为广东机电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今年一季度的贸易逆差就可以知道,广东机电企业进军东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贸易逆差、产业单一、利润下降、东盟国家的抵制、人民币结算困难,都是CAFTA建立后广东机电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区内关税优惠政策未落实。
从2004年开始,有7000多种商品的关税下调,600多项农产品关税为零,这对中国企业的出口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很多企业也确实从中得到了实惠,如深圳华为,2009年全年就享受了3500万美元的优惠关税。但同时,更多的企业却没有享受到这种优惠措施。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
第一,提供零关税的国家有限。根据自贸区的关税协议,到2010年1月1日,只有6个东盟旧成员国与中国实现90%以上的零关税,其他4个成员国要在2015年才实现零关税。
第二,并非所有产品零关税。部分机电产品不属于7000多种零关税的产品,因此贸易额也会减少。
第三,东盟成员国的抵制。由于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常年是顺差,有些东盟国家会产生抵制情绪。如马来西亚就要求推迟中国出口马来西亚产品的优惠关税待遇的时间。
第四,企业没有抓住关税优惠的机遇,将其作为出口促进的措施。企业对区内优惠贸易政策的利用率不足10%,在签订合同时,也不懂利用优惠原产地证书,提高谈判筹码。
(二)制造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
近几年来,机电产品的原材料价格在逐年攀升,增加了原材料成本。而广东各企业先后遭遇的不同程度的“用工荒”,致使企业必须提高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增加了费用的支出。再加上西南地区持续的干旱导致广东各企业的“电荒”,严重影响了工厂的正常生产活动。原材料价格的提升,工人工资待遇的提高,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下降,订单减少,机电产品产量下降,部分企业甚至破产或倒闭,从而影响出口量。东莞地区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有多家工厂倒闭,即使仍在运作的工厂承接的订单数量与以往同期相比,也大大减少。
(三)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
我国的机电产品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本土机电企业以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为主,家电产品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少,生产能力过剩,加上同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更是使得出口量减少。而涉及机械精工的大多是加工贸易,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基地。电子行业有NOKIA、三星、微软,精工机械有三菱、松下,短期内我国企业是很难超越的。所以,在技术密集产品上,我们失去了东盟这个市场。
(四)人民币汇率上升影响出口。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是压在广东机电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企业出口价格虚高,外汇收入减少,建立在收汇额基础上的出口退税同样减少。我们出口东盟的机电产品中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期限非常长,包括通讯、电力、石化等行业。完成整个收汇过程,短期的需要1至2年,中期的需要2至4年,最长的达到7至8年,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能否打败竞争对手站稳已占领的市场至关重要。2009年整个机电产品签约金额在900亿美元,目前在手订单为1500亿至2000亿美元,一旦人民币汇率升值,每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将亏损120亿美元,若升值到5个百分点,即为600至700亿美元的亏损。由此而产生的其他效应,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三、促进广东机电产品与东盟贸易发展的对策
面对CAFTA建立后给广东机电产品进出口带来的压力,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剔除不利因素,发展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一)调整商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广东机电行业生产的机电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低利润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替代功能小、同行业间竞争性激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但产业升级谈何容易。目前,佛山、中山的一些小家电行业开始寻找走出去的门路。利用产业集群升级换代,改善产品性能,把小家电做成大品牌,打入东盟市场。事实表明这种“集团化”的战略是行之有效的。如珠海在西部主城区建立了珠海航空产业园区,利用国内航空产业资源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飞机总装、飞机零部件加工制造、数控中心、航空维修、航空服务和航空物流等项目,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管理于一身,在国内航空产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二)注重品牌效应,开展多元生产。
广东的机电企业很多,品牌也很多,例如华为、美的、TCL、科隆、东骏等,但是这些品牌中能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却是凤毛麟角。有的仅在广东小有名气,但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打造亚洲甚至世界知名品牌是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东盟市场较受欢迎的机电产品有TCL、嘉陵摩托、奇瑞商用车、海尔集团等。深圳华为于1999年进入东南亚市场,至今,华为在该地区的业务规模已扩大了10倍多。华为为东南亚地区的电信运营商们提供了包括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宽带及智能网络在内的电信解决方案。2005年,华为在东南亚地区电信设备市场的市场份额已占20%,并在7个东南亚国家中建立了分支机构,这7个国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2008年华为与越南移动运营商签订了价值2亿美元的无线设备合同。可以说,广东机电产品正在逐步深入东盟市场。
(三)扩大投资,开发市场。
提高中国品牌在东盟的知名度,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广东机电企业必须走出去。广东省在帮助广东机电企业进军东盟市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政府财政拨出专门资金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采取每月召开进出口分析会,到各市举办现场工作会、政策宣讲会等形式。这些政策措施给企业带来了实际的帮助,对广东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发展起了积极作用。2008年4月,第一台在越南生产的“格力”空调正式下线,珠海格力集团在越南建立了海外第三个生产基地。自1999年进军越南市场以来,格力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在越南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是越南市场主流空调品牌之一。格力坚持自主品牌,定位中高端,以卓越的品质和先进的技术取信于天下。在越南著名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格力空调年生产量可达10万台,是越南年产规模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之一。
(四)加强经贸合作,举办展览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给广东机电企业带来了区域内合作的良好机会。企业除了提高自身实力,开发新产品以外,还应积极与东南亚10国建立良好的经贸关系,开展各式各样的经贸活动,及时掌握东盟市场的经济动态,了解东盟的文化习俗,熟悉东盟的法律法规,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不是盲目进军东盟市场。中国广西与东盟多国边境相连,风俗相同,语言相近,借着自贸区的地理优势,成立了区域合作基地和论坛,如泛北部湾经济区。与此同时,桂港、桂台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地区的作法,无疑对广东有所裨益。广东机电企业要利用2010年10月在南宁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良机展示自身品牌和实力,寻找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