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7月20日到8月20日,笔者参加了北京高校领导赴美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班,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等教育学习、考察。其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芝加哥大学进行关于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研修,同时还参观走访了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8所大学,访问了一批教育和科研机构。通过走马观花式的学习研讨,较近距离和直接的交流,对美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制度和状况有了一些比较切近的认识。对这个拥有3,8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数目世界第一),在当代拥有最重要的成就和影响(如培养出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教育重镇的考察,收获是多方面的。有些方面深化了以往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了解,而更多的则是引起我们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比较的一些思考,并进一步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性问题。这次考察、学习虽然只看了少数几所艺术院系,但总的感觉是,对我们的艺术院校办学有很大启发,特写出来就教同行。
一、美国高等教育坚持素质教育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考察在到过的几所大学中,都感受到了素质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点和亮点,而通识教育则是美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突出体现。以考察通识教育为目的,透过美国的通识教育的观念和做法,认识到其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我这次学习的重要收获。美国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关于素质教育的理念
在芝加哥大学课程中和其他大学的介绍中,并未专门介绍素质教育,更没有概括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但从一系列介绍和学习中,我可以感受到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他们的教育观念中已经牢固地形成并体现。从理念上,美国高等教育强调的本质有3个方面使人印象深刻:诚信守法,服务社会和创新。之所以印象深刻,就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身份的介绍者,在介绍不同的教育工作时,这几个概念高频率地出现。这使我感到,这大概是美国大学对学生的一些基本素质要求,当然不会是全部的要求。
关于诚信守法,在几所大学介绍招生时均提到,招生中很重要的环节是要看推荐信。在帝堡大学,我们很自然地向美国教师提问,如果推荐信不真实怎么办?学校不是很容易被蒙骗吗?美国人很不理解:为什么会不真实呢?推荐信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招生的重要依据。从各种渠道,包括留美的中国人那里,我们了解到美国社会是很重诚信的,一个人如果信用记录不佳,他将寸步难行。这就不难理解在美国的大学中,为什么诚信守法这样的要求自始至终贯穿于素质要求中,有很多环节如入学、作业、考试、贷款、就业都需要学生表现诚信,而绝大多数美国大学生已养成诚信守法的习惯。美国社会的诚信观既是教育的背景和来源,也是教育的结果。在这点上,美国的教育是成功的。
服务社会又是一个在各大学介绍中频繁出现的概念,陈津渡教授在讲课中介绍:美国的中小学不如其他国家,为何大学强于他国,素质方面的教育和要求是一个重要原因,如社会服务、社会经验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必须完成的课程。学校通过做社区志愿者等培养讲贡献,学习与人相处,解决情商问题。北伊利诺依大学在介绍他们的校园为什么分成3个区域时说,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美国有2,000多所社区学院,我们访问了有代表性的芝加哥杜鲁门学院,其更是来源于社区,服务于社区。芝加哥大学学生中心的一个职能就是组织学生到社区服务。芝加哥大学等几所学校都介绍了教师的三个职能:教书、研究、服务。这与世界教育界对高等教育职能的理解——传授知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一致的。这种从教师到学生均建立的理念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似乎可以解释为美国人对义工、志愿者和捐献的热情。
再一个概念就是创新。美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对创新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如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的教学理念中都把创新作为重要内容。当我们了解大学聘任终身教授的条件时,得知:一个人被聘为终身教授的根本条件是他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不是其他。在审定一名教师是否晋升终身教授时,重视的是论文质量而不是数量,同时强调教授要进行知识的创新。芝加哥大学强调创新理念,产生了凯恩斯、费米、杜威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培养了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全美,也应是世界之最了。
以上的诚信、服务和创新理念在美国好像是很平常、很熟悉的要求,又好像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些老生常谈似的。但在我看来,这三种素质恰恰是我们的教育中有所忽视的必备素质。当这些理念渗透进学校的文化,渗透进学校的制度和课程,渗透进教师的言行,它就成了大学中素质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成为使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外,获得了做人和成功之道的有效途径。
2.关于素质教育的制度
美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做法是制度保证,这与美国的文化中重法治的观念是相适应的。美国高校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在这些制度的作用下,高等教育的导向和实践都显示了素质教育的突出特点。短短的考察不可能看全面,我感到有3个制度对美国高校体现素质教育影响重大:招生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和通识教育制度。
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有两个特点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一,不是一考定终身。美国也有高考,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的分数是大学录取的重要依据。但他们的高考不是一次进场,一次考试,一次确定分数。美国的高中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学习也非常紧张,他们要准备参加高考,但这种高考是在一年中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参加的,而且每科在一年中都会有几次考试,你可以参加多次,最后以分数最高的一次为准。这就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挥应有水平,有利于检验出学生的真正水平。第二,大学招生不是只靠分数录取,而是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择优录取。录取程序是学生要向报名高校递交高考成绩单和教师或专家对自己的推荐信,推荐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为人、社会服务等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介绍。高校招生部门根据成绩和推荐信,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道德、社会服务、为人处事等方面,确定录取人选。这种录取方式克服了以应试、分数为中心的弊病,从招生开始就体现了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无论从招生还是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导向来看,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得到了体现。
美国高校的学籍制度也是比较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走访的几所学校公布的一项数字让我们有些意外,就是每年的毕业生有70%以上不是4年前本科招生的学生。即只有不到30%的毕业生是本校4年前招收的一年级学生。我们了解了另外70%多的学生的来源,基本分为:一类是学习一段时间后,到社会上就业,经过一段职业生涯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另一类是学习一段后就转系转专业或转学来到新专业新学校学习;第三类是不少本科高年级学生来自社区学院,学生在社区学院经过两年专科学习后,申请到某所院校的高年级学习。以上3种来源的学生在毕业生中占了70%以上。这种学籍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全面的学分制,允许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时间有很大弹性,允许学生在转学、转专业方面有很大的选择自由,实行各大学之间的学分互相承认。这一系列制度都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而不是从应试教育出发的。学生对学校、专业、学习与就业时间的选择,对于提高自身素质,是从能力和职业要求出发,而不是从应试出发的。
实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制度是通识教育制度。通识教育,国内已有很多介绍,并且有些高校在实行。这次考察的印象是: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走访的美国高校中基本都是实行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不进行专业教育,给学生全面的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教育,打厚基础,到高年级学生再进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制度保证,从教育思想看,通识教育强调的是基础的素质,基础素质包括交叉的素质,人文社科学科的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人文社科知识,这种两年的通识教育,保证了大学生在做人、认识社会等方面具备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开阔的眼界,开拓了思维、批判和选择能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基本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生在高年级的专业教育中受益匪浅。我认为,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实际上体现了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体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美国的高等专业艺术教育同样坚持通识教育,把全面素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芝加哥大学音乐系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戏剧学院的课程均为前两年是通识教育的公共课,大三、大四才进入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这点与国内艺术高校有很大区别。
3.关于素质教育的方法
理念和内容与方法紧密相关,也需要相应的方法来体现。这次考察,美国高校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措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普遍实行利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美国的课堂教学非常活跃,学生踊跃提问,师生互动频繁。这次考察我有了亲身体会。在十几天的几十节课上,有近30位教师讲课或讲座,可以说没有一位是满堂灌。一般的教师用1/2到2/3的时间讲课,还包括中间不时问大家各种问题,最后一定留下时间与学生交流,有的教师只用1/3时间讲课,其他则都是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再讲述。据介绍,美国的大学教师习惯于运用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常常给学生布置课题式的课下作业,在下次课上让学生报告研究小课题的成果,这样学生的业余时间充满了研究式的学习,比起单纯重复知识的作业压力还要大。这种精讲多问、研究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实践能力非常有好处,是很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
二是校园文化有利于素质教育人文环境的营造。每所大学都非常重视校园的文化环境,老的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对本校的历史遗迹均保存完好,校园内绿树掩映的古老建筑、雕塑、壁画、铭文比比皆是。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人物的标志,把学校的传统清晰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如哈佛大学的哈佛像,芝加哥大学的费米纪念碑、原子弹爆炸雕塑等。它们与崭新的现代化建筑参差交叉,显示出厚重的传统与现代的科技的融合。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接受着传统与现代化的双重熏染,受到先辈学长事迹的激励,环境体现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提高着学生的素质。这种做法在国内一些高校也有很好的经验,但从普遍性和对历史的精细留存以及定位方面尚有差距。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理工科闻名,培养出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美国排名前10位的学府。这样一所学科专业设置主要为理工科的学校,把人文教育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在低年级的通识教育课程中,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4的人文课程,在学院内专门设立了供学习人文课程的学生使用的人文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最主要的建筑是一幢四通八达的大楼,楼内人文气息非常浓厚,楼内的很多大理石墙面上镌刻着这所历史积淀深厚的学院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名言等。楼道内都有大量的文字照片,介绍学院传统、学科情况、学术成果、著名校友、学生活动等。每个系都有几十块展板挂在楼道里,成为一道人文教育的风景线。这个学院的米黄色的大楼的外墙上也人文气息十足,在大楼的几个角楼的四面墙上分别镌刻着一个学科领域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专家,如在东南角楼上,我们就读到了从柏拉图、苏格拉底到培根、笛卡儿等十几位从古代到近代的著名哲学家的名字。站在这面高大的楼墙前,使人对先贤肃然起敬。我想对于校园内的学生也一定有国粹的感觉吧。在这幢大楼的草地上,还分布着一座座现代风格的雕塑,这样的雕塑在校园里有几十座,在学生活动中心的楼道里巨大的摄影作品和各种艺术品比比皆是。在这样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里,理工科学生接受了全面的教育,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我想这也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原因吧。
三是为学生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美国大学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得较实,形成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利的良好校园条件。芝加哥大学本科院院长Bill Michel介绍了学校学生指导工作的3个任务:首先是支持学生完成学业;其次是提供氛围使学生能展示自己的想法,相互学习;最后是激发学生热情去就业。芝加哥大学设置了13个学生指导工作办公室,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辅导。我们看过的大学都有很好的学生活动中心,芝加哥大学有几个学生活动中心,为300多个学生社团的活动提供场所;北伊利诺依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非常气派,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活动条件;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中心设置了非常方便的学生查询系统,选课、学分、成绩等都可以很快查出。芝加哥大学的学生网上选课和查询系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各种事务性工作,大大方便了学生。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在一幢单独的小楼里,有完备的资料信息、咨询室、就业洽谈室等。特别可贵的是,他们对毕业生的服务延续到毕业3年之内,毕业生都可以求得他们的帮助。总之,美国大学为学生的成长和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1.要从综合国力竞争的高度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科技和人才来说,教育起着基石的作用,所以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科技和人才竞争最后可以归结为教育竞争。教育竞争什么?普及程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是万万不行的。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怎样从一个教育大国成为一个教育强国,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十七大提出的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的任务促使我们对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审视。由大变强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根本的是要在素质教育上下功夫,要有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如果还是只在知识传授、在应付考试的旧体系内打转转,在这样的体系内去设置质量的评估标准,去“提高质量”,是对教育、对学生的误导,长期下去是要误国的。国家已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教育的任务是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保证我们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不落在后边。我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重视素质教育,是他们的大学培养出大批有创造性的人才的重要保证,对于美国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努力中,我们应有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2.高等教育重视素质教育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要求
美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是从20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普及起来的。考察美国高校的过程中,自然会思考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结论是:他们关于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与毕业生的质量要求相衔接的,而毕业生的质量要求则是与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相一致的。可以看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除了经济资源的配置外,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发挥着作用。素质教育的一套理念、内容、方法、标准都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是在长期教育实践的改进、选择中而确立的。可以说,强调素质教育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我们也应从这个角度认识素质教育的必然性,不可违背这个规律。
3.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变革
从美国高校的素质教育可以看出,实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和学校的观念树立,到招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毕业生就业、学生管理、校园建设等,可以说高校运行的每个环节都与之相关。因此,实行素质教育是要全面的,只有全面实行才可能真正实行。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实行的难度是很大的。首先,会碰到传统观念的挑战,要克服既往的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观念,就要大胆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摒弃一切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旧思想、旧观念。其次,实行素质教育是一次制度的变革,对现有的教育制度是严峻的挑战。制度的变革不仅涉及观念,而且更涉及人们的行为习惯,涉及利益调整,因此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最后,实行素质教育对现有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是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增强。由于这几大挑战,在高校实行素质教育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也是为什么素质教育的口号尽管喊得很响,但时至今日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有少数学校有像样的思路和举措,而大多数学校却成效甚微的原因。真正做到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不是喊口号能做到的,必须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的领导机关要下大决心,作出根本变革,才有可能。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桂兰]
一、美国高等教育坚持素质教育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考察在到过的几所大学中,都感受到了素质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点和亮点,而通识教育则是美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突出体现。以考察通识教育为目的,透过美国的通识教育的观念和做法,认识到其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我这次学习的重要收获。美国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关于素质教育的理念
在芝加哥大学课程中和其他大学的介绍中,并未专门介绍素质教育,更没有概括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但从一系列介绍和学习中,我可以感受到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他们的教育观念中已经牢固地形成并体现。从理念上,美国高等教育强调的本质有3个方面使人印象深刻:诚信守法,服务社会和创新。之所以印象深刻,就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身份的介绍者,在介绍不同的教育工作时,这几个概念高频率地出现。这使我感到,这大概是美国大学对学生的一些基本素质要求,当然不会是全部的要求。
关于诚信守法,在几所大学介绍招生时均提到,招生中很重要的环节是要看推荐信。在帝堡大学,我们很自然地向美国教师提问,如果推荐信不真实怎么办?学校不是很容易被蒙骗吗?美国人很不理解:为什么会不真实呢?推荐信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招生的重要依据。从各种渠道,包括留美的中国人那里,我们了解到美国社会是很重诚信的,一个人如果信用记录不佳,他将寸步难行。这就不难理解在美国的大学中,为什么诚信守法这样的要求自始至终贯穿于素质要求中,有很多环节如入学、作业、考试、贷款、就业都需要学生表现诚信,而绝大多数美国大学生已养成诚信守法的习惯。美国社会的诚信观既是教育的背景和来源,也是教育的结果。在这点上,美国的教育是成功的。
服务社会又是一个在各大学介绍中频繁出现的概念,陈津渡教授在讲课中介绍:美国的中小学不如其他国家,为何大学强于他国,素质方面的教育和要求是一个重要原因,如社会服务、社会经验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必须完成的课程。学校通过做社区志愿者等培养讲贡献,学习与人相处,解决情商问题。北伊利诺依大学在介绍他们的校园为什么分成3个区域时说,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美国有2,000多所社区学院,我们访问了有代表性的芝加哥杜鲁门学院,其更是来源于社区,服务于社区。芝加哥大学学生中心的一个职能就是组织学生到社区服务。芝加哥大学等几所学校都介绍了教师的三个职能:教书、研究、服务。这与世界教育界对高等教育职能的理解——传授知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一致的。这种从教师到学生均建立的理念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似乎可以解释为美国人对义工、志愿者和捐献的热情。
再一个概念就是创新。美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对创新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如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的教学理念中都把创新作为重要内容。当我们了解大学聘任终身教授的条件时,得知:一个人被聘为终身教授的根本条件是他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不是其他。在审定一名教师是否晋升终身教授时,重视的是论文质量而不是数量,同时强调教授要进行知识的创新。芝加哥大学强调创新理念,产生了凯恩斯、费米、杜威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培养了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全美,也应是世界之最了。
以上的诚信、服务和创新理念在美国好像是很平常、很熟悉的要求,又好像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些老生常谈似的。但在我看来,这三种素质恰恰是我们的教育中有所忽视的必备素质。当这些理念渗透进学校的文化,渗透进学校的制度和课程,渗透进教师的言行,它就成了大学中素质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成为使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外,获得了做人和成功之道的有效途径。
2.关于素质教育的制度
美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做法是制度保证,这与美国的文化中重法治的观念是相适应的。美国高校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在这些制度的作用下,高等教育的导向和实践都显示了素质教育的突出特点。短短的考察不可能看全面,我感到有3个制度对美国高校体现素质教育影响重大:招生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和通识教育制度。
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有两个特点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一,不是一考定终身。美国也有高考,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的分数是大学录取的重要依据。但他们的高考不是一次进场,一次考试,一次确定分数。美国的高中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学习也非常紧张,他们要准备参加高考,但这种高考是在一年中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参加的,而且每科在一年中都会有几次考试,你可以参加多次,最后以分数最高的一次为准。这就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挥应有水平,有利于检验出学生的真正水平。第二,大学招生不是只靠分数录取,而是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择优录取。录取程序是学生要向报名高校递交高考成绩单和教师或专家对自己的推荐信,推荐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为人、社会服务等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介绍。高校招生部门根据成绩和推荐信,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道德、社会服务、为人处事等方面,确定录取人选。这种录取方式克服了以应试、分数为中心的弊病,从招生开始就体现了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无论从招生还是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导向来看,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得到了体现。
美国高校的学籍制度也是比较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走访的几所学校公布的一项数字让我们有些意外,就是每年的毕业生有70%以上不是4年前本科招生的学生。即只有不到30%的毕业生是本校4年前招收的一年级学生。我们了解了另外70%多的学生的来源,基本分为:一类是学习一段时间后,到社会上就业,经过一段职业生涯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另一类是学习一段后就转系转专业或转学来到新专业新学校学习;第三类是不少本科高年级学生来自社区学院,学生在社区学院经过两年专科学习后,申请到某所院校的高年级学习。以上3种来源的学生在毕业生中占了70%以上。这种学籍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全面的学分制,允许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时间有很大弹性,允许学生在转学、转专业方面有很大的选择自由,实行各大学之间的学分互相承认。这一系列制度都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而不是从应试教育出发的。学生对学校、专业、学习与就业时间的选择,对于提高自身素质,是从能力和职业要求出发,而不是从应试出发的。
实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制度是通识教育制度。通识教育,国内已有很多介绍,并且有些高校在实行。这次考察的印象是: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走访的美国高校中基本都是实行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不进行专业教育,给学生全面的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教育,打厚基础,到高年级学生再进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制度保证,从教育思想看,通识教育强调的是基础的素质,基础素质包括交叉的素质,人文社科学科的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人文社科知识,这种两年的通识教育,保证了大学生在做人、认识社会等方面具备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开阔的眼界,开拓了思维、批判和选择能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基本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生在高年级的专业教育中受益匪浅。我认为,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实际上体现了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体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美国的高等专业艺术教育同样坚持通识教育,把全面素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芝加哥大学音乐系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戏剧学院的课程均为前两年是通识教育的公共课,大三、大四才进入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这点与国内艺术高校有很大区别。
3.关于素质教育的方法
理念和内容与方法紧密相关,也需要相应的方法来体现。这次考察,美国高校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措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普遍实行利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美国的课堂教学非常活跃,学生踊跃提问,师生互动频繁。这次考察我有了亲身体会。在十几天的几十节课上,有近30位教师讲课或讲座,可以说没有一位是满堂灌。一般的教师用1/2到2/3的时间讲课,还包括中间不时问大家各种问题,最后一定留下时间与学生交流,有的教师只用1/3时间讲课,其他则都是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再讲述。据介绍,美国的大学教师习惯于运用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常常给学生布置课题式的课下作业,在下次课上让学生报告研究小课题的成果,这样学生的业余时间充满了研究式的学习,比起单纯重复知识的作业压力还要大。这种精讲多问、研究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实践能力非常有好处,是很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
二是校园文化有利于素质教育人文环境的营造。每所大学都非常重视校园的文化环境,老的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对本校的历史遗迹均保存完好,校园内绿树掩映的古老建筑、雕塑、壁画、铭文比比皆是。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人物的标志,把学校的传统清晰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如哈佛大学的哈佛像,芝加哥大学的费米纪念碑、原子弹爆炸雕塑等。它们与崭新的现代化建筑参差交叉,显示出厚重的传统与现代的科技的融合。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接受着传统与现代化的双重熏染,受到先辈学长事迹的激励,环境体现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提高着学生的素质。这种做法在国内一些高校也有很好的经验,但从普遍性和对历史的精细留存以及定位方面尚有差距。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理工科闻名,培养出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美国排名前10位的学府。这样一所学科专业设置主要为理工科的学校,把人文教育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在低年级的通识教育课程中,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4的人文课程,在学院内专门设立了供学习人文课程的学生使用的人文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最主要的建筑是一幢四通八达的大楼,楼内人文气息非常浓厚,楼内的很多大理石墙面上镌刻着这所历史积淀深厚的学院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名言等。楼道内都有大量的文字照片,介绍学院传统、学科情况、学术成果、著名校友、学生活动等。每个系都有几十块展板挂在楼道里,成为一道人文教育的风景线。这个学院的米黄色的大楼的外墙上也人文气息十足,在大楼的几个角楼的四面墙上分别镌刻着一个学科领域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专家,如在东南角楼上,我们就读到了从柏拉图、苏格拉底到培根、笛卡儿等十几位从古代到近代的著名哲学家的名字。站在这面高大的楼墙前,使人对先贤肃然起敬。我想对于校园内的学生也一定有国粹的感觉吧。在这幢大楼的草地上,还分布着一座座现代风格的雕塑,这样的雕塑在校园里有几十座,在学生活动中心的楼道里巨大的摄影作品和各种艺术品比比皆是。在这样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里,理工科学生接受了全面的教育,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我想这也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原因吧。
三是为学生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美国大学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得较实,形成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利的良好校园条件。芝加哥大学本科院院长Bill Michel介绍了学校学生指导工作的3个任务:首先是支持学生完成学业;其次是提供氛围使学生能展示自己的想法,相互学习;最后是激发学生热情去就业。芝加哥大学设置了13个学生指导工作办公室,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辅导。我们看过的大学都有很好的学生活动中心,芝加哥大学有几个学生活动中心,为300多个学生社团的活动提供场所;北伊利诺依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非常气派,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活动条件;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中心设置了非常方便的学生查询系统,选课、学分、成绩等都可以很快查出。芝加哥大学的学生网上选课和查询系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各种事务性工作,大大方便了学生。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在一幢单独的小楼里,有完备的资料信息、咨询室、就业洽谈室等。特别可贵的是,他们对毕业生的服务延续到毕业3年之内,毕业生都可以求得他们的帮助。总之,美国大学为学生的成长和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1.要从综合国力竞争的高度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科技和人才来说,教育起着基石的作用,所以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科技和人才竞争最后可以归结为教育竞争。教育竞争什么?普及程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是万万不行的。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怎样从一个教育大国成为一个教育强国,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十七大提出的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的任务促使我们对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审视。由大变强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根本的是要在素质教育上下功夫,要有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如果还是只在知识传授、在应付考试的旧体系内打转转,在这样的体系内去设置质量的评估标准,去“提高质量”,是对教育、对学生的误导,长期下去是要误国的。国家已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教育的任务是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保证我们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不落在后边。我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重视素质教育,是他们的大学培养出大批有创造性的人才的重要保证,对于美国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努力中,我们应有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2.高等教育重视素质教育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要求
美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是从20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普及起来的。考察美国高校的过程中,自然会思考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结论是:他们关于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与毕业生的质量要求相衔接的,而毕业生的质量要求则是与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相一致的。可以看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除了经济资源的配置外,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发挥着作用。素质教育的一套理念、内容、方法、标准都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是在长期教育实践的改进、选择中而确立的。可以说,强调素质教育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我们也应从这个角度认识素质教育的必然性,不可违背这个规律。
3.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变革
从美国高校的素质教育可以看出,实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和学校的观念树立,到招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毕业生就业、学生管理、校园建设等,可以说高校运行的每个环节都与之相关。因此,实行素质教育是要全面的,只有全面实行才可能真正实行。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实行的难度是很大的。首先,会碰到传统观念的挑战,要克服既往的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观念,就要大胆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摒弃一切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旧思想、旧观念。其次,实行素质教育是一次制度的变革,对现有的教育制度是严峻的挑战。制度的变革不仅涉及观念,而且更涉及人们的行为习惯,涉及利益调整,因此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最后,实行素质教育对现有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是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增强。由于这几大挑战,在高校实行素质教育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也是为什么素质教育的口号尽管喊得很响,但时至今日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有少数学校有像样的思路和举措,而大多数学校却成效甚微的原因。真正做到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不是喊口号能做到的,必须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的领导机关要下大决心,作出根本变革,才有可能。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