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围绕提升高中学生体育综合素养及实现高考教育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了分层走班的教学理论,并不断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基于此,以下对落实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143
引言
由于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传统应试教育对于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的忽略,高中体育与健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学生也会忽略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发挥了号召作用,让高中体育学科教学得到不断的完善。分层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天赋、学习能力等为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一、新课改下教师与体育教育的关系
教师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专业水平,体育专业知识是从事这门课教导的基础,相关知识是效果的保证。体育专业知识的特殊化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基本知识、技能、态度、行动和能力的保证。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面向人的理念。根据教学计划改革的指导理念,教师应反映身体、心理和社会的三维健康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求革新性、开放性和道德水平。作为教师,必须有以下方面的意识和道德:岗位必须有职业感强、教育能力、语言表现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语言要明快、清晰、准确、简洁、富有魅力,而且,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课的音调是韵律、适度的速度,伴随着表达的适当变化。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维持集中的注意力。教授内容的选择必须基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性思想,然后根据等级阶段的学习目标。需要设计教材的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时间和地区的条件来使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察学生的身体、心理发育特点。
二、落实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用科学的视角审视体育课
转变对体育课的观念是改进和提升体育教学的基础。作为学校,应该将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课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为更好地开展文化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校应科学合理地分配体育课授课时间,为学生日常体育活动安排充足的课余时间。另外,学校还应该结合校园体育文化节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竞赛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利用体育课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帮助其发现自己在体育竞技中的亮点。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并发起各类体育项目兴趣团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团体竞技项目中,在运动中培养和锻炼团体合作精神和精诚合作的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另外,学校还应该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调整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不仅以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作为评价指标,还要融入体育道德,体育素质和体育文化评价项目,通过考查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学生精神面貌,并结合调查研究改进和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学科的持续性发展。
(二)巩固学生体育学习的基础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就是在用分层教学法时,不能因过多的关注少数体育特长生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体育基础能力的培养。例如,短跑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所有学生普及运动技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方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基础,达到体育教学目标,为达成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达标训练。对于百米短跑、仰卧起坐这些教学大纲要求的项目,需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方式和内容。在初级阶段给学生设置较为简单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努力就会实现目标。然后教师逐渐地增加训练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提高。对于不同层次学生,教师也需要设置不一样的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更高层次的训练,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通过体育课堂培养良好习惯
体育锻炼是学生的终身事业,为保证教学效果的渗透作用,老师应利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高中体育课堂时间有限,体育课之外学生一直进行知识学习,长时间久坐使学生缺少基本的常规运动,如果突然间进行激烈锻炼,可能发生扭伤或其他问题,体育锻炼前老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活动准备,避免出现突然激烈运动导致身体出现应激反应或关节扭伤。在体育课堂上养成优良的锻炼习惯,尤其是常规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于运动常识的积累,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同体育运动技巧等,上述习惯学生可以受用终身,为检验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教学效果,学校相关人员可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过程了解學生表现出的运动问题,老师应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在日后进行针对性调整。
结束语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合理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体育品德教育中的作用,能够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同时也能够塑造更加良好的品德和性格,为学生日后深入地学习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爱梅.例谈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进工作的思考[J].高考,2021(11):167-168.
[2]许浩.落实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6):108-110.
[3]闻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02):95-96+105.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143
引言
由于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传统应试教育对于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的忽略,高中体育与健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学生也会忽略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发挥了号召作用,让高中体育学科教学得到不断的完善。分层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天赋、学习能力等为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一、新课改下教师与体育教育的关系
教师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专业水平,体育专业知识是从事这门课教导的基础,相关知识是效果的保证。体育专业知识的特殊化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基本知识、技能、态度、行动和能力的保证。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面向人的理念。根据教学计划改革的指导理念,教师应反映身体、心理和社会的三维健康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求革新性、开放性和道德水平。作为教师,必须有以下方面的意识和道德:岗位必须有职业感强、教育能力、语言表现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语言要明快、清晰、准确、简洁、富有魅力,而且,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课的音调是韵律、适度的速度,伴随着表达的适当变化。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维持集中的注意力。教授内容的选择必须基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性思想,然后根据等级阶段的学习目标。需要设计教材的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时间和地区的条件来使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察学生的身体、心理发育特点。
二、落实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用科学的视角审视体育课
转变对体育课的观念是改进和提升体育教学的基础。作为学校,应该将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课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为更好地开展文化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校应科学合理地分配体育课授课时间,为学生日常体育活动安排充足的课余时间。另外,学校还应该结合校园体育文化节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竞赛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利用体育课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帮助其发现自己在体育竞技中的亮点。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并发起各类体育项目兴趣团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团体竞技项目中,在运动中培养和锻炼团体合作精神和精诚合作的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另外,学校还应该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调整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不仅以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作为评价指标,还要融入体育道德,体育素质和体育文化评价项目,通过考查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学生精神面貌,并结合调查研究改进和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学科的持续性发展。
(二)巩固学生体育学习的基础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就是在用分层教学法时,不能因过多的关注少数体育特长生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体育基础能力的培养。例如,短跑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所有学生普及运动技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方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基础,达到体育教学目标,为达成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达标训练。对于百米短跑、仰卧起坐这些教学大纲要求的项目,需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方式和内容。在初级阶段给学生设置较为简单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努力就会实现目标。然后教师逐渐地增加训练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提高。对于不同层次学生,教师也需要设置不一样的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更高层次的训练,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通过体育课堂培养良好习惯
体育锻炼是学生的终身事业,为保证教学效果的渗透作用,老师应利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高中体育课堂时间有限,体育课之外学生一直进行知识学习,长时间久坐使学生缺少基本的常规运动,如果突然间进行激烈锻炼,可能发生扭伤或其他问题,体育锻炼前老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活动准备,避免出现突然激烈运动导致身体出现应激反应或关节扭伤。在体育课堂上养成优良的锻炼习惯,尤其是常规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于运动常识的积累,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同体育运动技巧等,上述习惯学生可以受用终身,为检验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教学效果,学校相关人员可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过程了解學生表现出的运动问题,老师应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在日后进行针对性调整。
结束语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合理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体育品德教育中的作用,能够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同时也能够塑造更加良好的品德和性格,为学生日后深入地学习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爱梅.例谈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进工作的思考[J].高考,2021(11):167-168.
[2]许浩.落实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6):108-110.
[3]闻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02):95-9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