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式瘦身与非洲富贵病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中国和欧洲期望寿命差27岁;到1981年,30年间,中国一口气追赶了25.8岁,两者只差6.2岁。但到了2004年,两者之间仍差4.2岁;后23年间,差距只缩小了2岁。除了医疗模式、医疗对策等有所失误外,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略:1981年之后,中国人的餐桌快速丰盛,营养过剩,因此而导致的健康威胁、健康难题急剧飙升,诱发的死亡危害也直线增多。
  也许,参照下面两个例子更能够说明这一规律。
  2013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由西班牙、美国和古巴等国专家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报告说,1990年苏联解体后,古巴陷入经济困境,粮食出现短缺,燃料供给也大幅减少。人们被迫限制饮食,放弃汽车和公交车,选择步行。古巴老百姓每天摄入的卡路里略少于需要量。到1995年,5年间,古巴人平均减重5公斤。然而,从1996年开始,该国的糖尿病致死率减少一半;心脏病和中风致死率也出现“自由落体式”下降,光心脏病的死亡率就下降了1/3。当然,这是阴差阳错的结果。然而,“古巴式瘦身”(专家给予的称谓,意即被迫的“瘦身”)尽管不见得每个人都乐意,健康效果却是明显的,最终全民健康得到改善。因此,报告最后调侃说:“科学家认为古巴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当然,最好是在没有经济危机的情况下。”
  古巴“实验”表明,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全民减肥对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报告也指出:古巴的例子十分独特,因为危机发生得相对比较缓慢,而且社会没有崩溃,整个秩序良好,人们还是照常上班上学,政府一如既往重视公共医疗和民众健康,只是粮食等物资的供应有所控制。不像苏联,休克疗法诱发了经济困境,导致社会发生危机,失业率剧增,民众生活困顿,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另一個例子是关于非洲的。英国著名肿瘤学家兼遗传学家格里夫斯在《癌症,进化的遗产》一书中,列举了非洲某些国家中一些大城市的例子。尽管整个非洲还很落后,但部分大城市率先有所发展,同时受西方影响,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全都欧美化了。短短二三十年间,这些城市居民的疾病谱也同样(仅稍显滞后地)欧美化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一路飙升,死亡率直线上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可见《老子》说得多有道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古巴与非洲城市的正反两方面案例,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福兮祸所伏”,一味膏粱厚味、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看上去很美,但带来的不都是美好享受,也伴随着健康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不慎乎?
  美国也是这样一个典型。2013年,美国弗吉尼亚州联邦大学斯蒂文教授领衔的团队,发布了《全球视野下的美国健康状态》的调查报告。通过与其他15个高收入国家在寿命、各年龄段健康状态及常见病发病率等多方面的比较,报告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的健康状态令人震惊———寿命更短,健康状态更差,健康开支最多。
其他文献
80岁的张馥,是云南财经大学的离休干部;老伴吴郁芝小他两个月,从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退休。他们自16岁相识,于1956年结婚至今,携手共度57载春秋。  2003年年初,张馥已是69岁,当时正在美国的他忽然看到国内将对驾考年龄限制在70岁的新闻,立马决定提前回国,准备报名学习。刚开始遭到了老伴的反对,认为他都快70岁了,开车不安全。而且3400元的学费,够打几年车了。子女们倒是对父亲的这个想法表示支
六旬“鸟叔”,既不会唱《江南style》,也不会跳骑马舞,却是名副其实的“鸟叔”。  “鸟叔”爱鸟,爱到什么程度?他说,恨不得插上翅膀跟着鸟儿一起飞。  没翅膀飞不了,“鸟叔”拿起相机追鸟。五年来,“鸟叔”走遍诸暨山水,拍下十万余张鸟照,记录了四十多种鸟。  “鸟叔”叫郦以念,60岁,浙江诸暨市浣纱中学退休教师。1998年,爱好摄影的他,买来相机,先拍山水和人像。五年前,他开始追鸟之旅。鸟很敏感,
三年前,在上海工作的儿媳生孩子了,我和老伴准备去上海照顾小孙子,家中的积蓄便成了“死钱”。当时社会上有很多老年人在炒股,我身边也有人因炒股而“发”了。我和老伴没有“跟风”“听劝”,将家中的积蓄存进了银行,而且是三年定期。身边的老友知道了,都笑话我们老两口傻———好好的活钱不挣,反倒去挣那几个死钱。但我们有我们的实际情况啊,实际情况不允许我们带着活钱去上海炒股。三年后,当我俩从上海返回老家时,不但毫
用“奇人、奇事、奇招”来概括毛泽东的养生习惯,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按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他跟医生的关系长期以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保健医生们经常会听到他说这样的话:“要是都按照你们说的去做,那我就没得活了。”他就是这样,原则上配合医生,又时不时同医生搞搞小“摩擦”。摩擦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套既吸纳了医生的部分意见,又有他自己个性特色的“毛氏养生术”。  讨债的又来了  曾有医生试图让毛泽东
南怀瑾在饮食上力求“微薄清淡”。  首先是“微薄”。南怀瑾的饭量很小,講究“过午不食”,中午经常只吃少许花生米。晚餐则是一碗稀饭,最常吃的是小米红薯稀饭。秋天时,便喝薏米小米稀饭。  有人曾问道:“饮食方面应该是饿了再吃,还是定时定量吃?”南怀瑾回答:“普通人觉得饿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饿,胃里头的东西还多得很。因为普通人习惯把胃塞得满满的,胃里稍稍空了一点,就觉得饿了。饮食之道就是牢记四个字:‘少吃
前苏联高加索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五大长寿乡之一,现在由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几个国家分辖,这里每10万人就有50人在庆祝自己的百岁寿辰。  六个永恒  几个世纪以来,高加索地区的人们一直保持着稳定不变的饮食习惯。法国一个研究机构对该地区进行了六年调研后发现,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中,有六个永恒的因素。  一、食不过量。高加索人认为肥胖是一种病态,不吃“最后一口”,养成按时进餐、吃饭时心情愉快的习惯。  二、吃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老头子最毒辣的敌人,莫过于手艺高明的厨子。”  从养生方面来说,老年人面对美味佳肴,适当节制是十分必要的。中医在这方面有许多箴规之言。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养老食疗》说:“人子养老之道……食啖鲜肴务令简少,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寿亲养老新书》说:“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老年
那是1977年夏天,我为了解决以往一到冬天就爱犯急性支气管炎的苦恼,请教了一位老中医。他给我开了中药,还提了几条做慢功的建议。别的我都忘了,只有两条一直铭记在心,且从此照办不辍:一是常年吃核桃仁,二是每天快步行走半小时以上。这样,我从1977年开始,就选择了散步健身这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晚饭后用四十分钟左右时间外出快步行走。  算起来,这笔“投资”已付给了我相当可观的“利息”:气管炎基本不犯,心
人活世上,每天呼吸吐纳,吃进拉出,睁开眼睛劳作,闭上眼睛休息,即使睡着了,心肺肠胃各种器官还在工作。肉身就像一部机器,一刻不停地在运转,今天这里卡住了,明天那里缺油了,出点问题,那是免不了的事。  一個人的身体难免染恙,心志却不能有病。对此,清末重臣李鸿章颇有心得,他在给侄儿的信中专门论述过这个道理:“汝今多病,我不忍以学业督汝。然病者身也,而心志则不能病也。当病之时,宜息养其身,而不可灰颓其志气
陈建新64岁,看上去还像是四五十歲。  “跑步15年来,我最大的收获是血压恢复了正常,长期坚持跑步不仅锻炼了意志和耐力,更让我跑出了健康和快乐。”陈建新说。来津三年了,他每天坚持跑步一小时,并带动小区里二十多个居民参加跑步。  陈建新的老家在新疆昌吉市农村,退休前,他是昌吉市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以前我身体很弱,工作忙,平时也不注意锻炼,血压老不正常,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儿,同事们都说我是‘药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