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展型园林是基于越来越多的园林博览会的召开和举办相关的一种园林形式。以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中的河南园的设计为案例,加深对会展型园林的实践研究,希望能为会展型园林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提供可
1 会展型园林营造理论
1.1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
在历届会展型园林中,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形其独特的结构布局,合理的空间组织,优美古朴的意境给世界游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国传统造园出发,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小空间,大意境;师法自然;因景互借。会展型园林因其面积较小,设计空间受限,所以以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来营造会展型园林将会取得咫尺之间,空间景观无限的美妙境界。
1.2 西方现代造园理念
在西方园林史中,形式构图手法曾沿用多年,并且传播到欧洲很多国家,虽然在各个国家根据国情各有演绎,但是实质与核心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因此西方的会展型园林通常也会用此种手法来参展,这种机械构图,简单图形排列仍然符合很大一部分西方人的审美观。
同时,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装饰或工业材料,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的组合,形成极具现代气息的视觉效果突出的展园作品。通过会展型园林宣扬新材料及新型景观材料的运用,起到科普作用。
1.3 微缩景观造园理论
微缩景观是近年来我国园林园艺博览会中参展园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微缩景观由于跨时空地重现了异地景观,并由人工重塑而成,故人们有时也称之为“再现景观”或“人造景观”。
2 河南园实例研究
2.1 项目背景
第二届郑州·中国绿化博览会位于郑州市区以东,郑汴产业带白沙组团与官渡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化防护带内,本届绿博会的主题为“让绿色融入我们的生活”。
豫华园是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河南省的室外展园,紧邻绿博园东门入口处,与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城市展园隔路相望,并与绿博园科普馆相对,东临枫湖主要支流,南北与绿博园主环路相接,现状地块为平坦规整的菱形,总用地面积约为2.8hm2。
2.2 造园立意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这里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时有象群出没。所以,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将河南室外展园命名为“豫华园”。意为豫之瑰宝,豫之精华。
2.3 规划布局
豫华园的地形设计,以模拟河南省域平原与山地交汇的地理特征,构成山水骨架,园区西北部堆山形成缓坡地,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山区与平原之间布置一条蜿蜒的河流,寓意横贯河南省东西的母亲河——黄河。河边的窑洞式建筑——“黄河人家”。将河南省古老的窑洞式建筑与颇具特色的并且已被收录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河南典型民居形式——“地坑院”相结合,进一步表达了“让绿色融入生活”的博览会主题。
豫华园全园基本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手法,合理利用山石、水体、雕塑、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通过场景的巧妙布置、精心组合融为一体,在充分展现河南地域绿色植物美景的同时,高度浓缩、精心提炼出河南特色和地域风情。
2.4 景区设计
豫华园由八大主要展区,以及妙趣横生的次要景点组成,沿主入口的游览路线将八大景区依次布置为:盛世金象、豫华天宝、绿网中原、桐花飘香、黄河人家、层林尽染、琼台览胜、商都遗韵。次要景区穿插在游憩步道旁边,与主要景区浑然一体。各个景区既独立成景又紧凑统一,使得整个游览路线既充满了无限玩味又彰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可谓雅俗共赏。
2.4.1 盛世金象
盛世金象景区位于展园南部主入口处,紧邻绿博会电瓶车总站,因为整个展园位置处于绿博会的次入口处,所以南入口设计为开放式空间,以便人流集散。入口主景雕塑是一组豫象家族,大小错落一共五只,形态活灵活现,步履昂然,似乎正从太行山石中走出,将要漫步到广阔的中原大地。雕塑通体用紫铜做深浮雕,颜色鲜亮,金碧辉煌,统领展园主入口全区。
2.4.2 豫华天宝
本景区主要通过园林建筑要素来展示河南的精华。在景区核心处堆坡筑亭,亭名为“豫华亭”,为一钢、木、玻璃相结合的建筑,充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展示古典建筑的玲珑剔透的神感美韵,亭内嵌刻国色天香——盛世牡丹图案。亭旁坡脚下,布置“豫”字模紋花坛,协力打造河南烙印。
2.4.3 桐花飘香
本景区位于园区的东面,全部泡桐采用树阵式种植方式,形成网状绿地,间种速生杨树。泡桐林中设置一尊铜制的“焦裕禄”站立式雕像。焦裕禄与泡桐的故事在河南家喻户晓,此处将铜像立于桐树林中,伟人的笑容与满树的桐花交相辉映,用以展现河南人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
2.4.4 绿网中原
本景区与桐花飘香景区互有延伸,着力展现平原地区的优秀乡土树种,以及后来驯化的外来树种,本景区占了整个园区的三分之一的面积,力求铺开中原大地景象,一片开阔。平整规则的草地与整齐的树阵相间,给人以广阔平原,一马平川的形象,特别是站在后面高处山坡向下眺望,更会觉得,中原大地,深土沃野,魅力非凡。
2.4.5 黄河人家
背靠坡地,紧临溪流,为一典型河南地坑院式窑洞建筑的提炼。同时又赋予建筑的新功能,即在展览期间为展厅,兼有茶室的功能,同时在窑洞开设内庭院,既保留窑洞进门入口这一民居式的建筑立面,及窑洞内的部分空间,窑洞的其它部分则开设天井,布置钢构架,铺设光伏板屋顶,建筑内设展厅、茶室、厕所、管理用房等。
2.4.6 琼台揽胜
本景区为整个园区的制高点,设置钢木结构瞭望台,立于山坡的最高处,既作为全园的视觉焦点,又可俯瞰全园,塔高十五米,将周围的河南四大古城美景尽收眼底,近可看园区内的广阔的中原绿网,远可眺绿博园的荡漾的中心湖景。
3 造园特色
豫华园是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从规划设计到到施工管理到最终的落成,都凝聚了许多领导、专家、技术人员与工人的辛勤劳动。从展园建造特点来看,体现了以下创新特色:主题不落俗套;铺装材料更为朴素和典雅;现代建筑新技术在豫华园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将河南省的民俗场景生动的搬进了展园中;乡情民俗与现代元素结合展现特殊魅力。
豫华园建成后,因其质朴典雅的造园风格、鲜明独特的文化品位,优美的景观效果,获得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市民的一致好评,成为绿博园内一个优美的永久性园林景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常俊丽.极简主义艺术及其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2003.
[2]李敏.99昆明世博会广东展团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广东园林,2000,(2).
[3]李敏.广州艺术园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王向荣.关于园林展中国园林.2006,(1).
[5]熊英.广州园林博览会的布局特色.广东园林,2009(1).
1 会展型园林营造理论
1.1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
在历届会展型园林中,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形其独特的结构布局,合理的空间组织,优美古朴的意境给世界游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国传统造园出发,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小空间,大意境;师法自然;因景互借。会展型园林因其面积较小,设计空间受限,所以以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来营造会展型园林将会取得咫尺之间,空间景观无限的美妙境界。
1.2 西方现代造园理念
在西方园林史中,形式构图手法曾沿用多年,并且传播到欧洲很多国家,虽然在各个国家根据国情各有演绎,但是实质与核心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因此西方的会展型园林通常也会用此种手法来参展,这种机械构图,简单图形排列仍然符合很大一部分西方人的审美观。
同时,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装饰或工业材料,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的组合,形成极具现代气息的视觉效果突出的展园作品。通过会展型园林宣扬新材料及新型景观材料的运用,起到科普作用。
1.3 微缩景观造园理论
微缩景观是近年来我国园林园艺博览会中参展园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微缩景观由于跨时空地重现了异地景观,并由人工重塑而成,故人们有时也称之为“再现景观”或“人造景观”。
2 河南园实例研究
2.1 项目背景
第二届郑州·中国绿化博览会位于郑州市区以东,郑汴产业带白沙组团与官渡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化防护带内,本届绿博会的主题为“让绿色融入我们的生活”。
豫华园是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河南省的室外展园,紧邻绿博园东门入口处,与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城市展园隔路相望,并与绿博园科普馆相对,东临枫湖主要支流,南北与绿博园主环路相接,现状地块为平坦规整的菱形,总用地面积约为2.8hm2。
2.2 造园立意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这里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时有象群出没。所以,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将河南室外展园命名为“豫华园”。意为豫之瑰宝,豫之精华。
2.3 规划布局
豫华园的地形设计,以模拟河南省域平原与山地交汇的地理特征,构成山水骨架,园区西北部堆山形成缓坡地,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山区与平原之间布置一条蜿蜒的河流,寓意横贯河南省东西的母亲河——黄河。河边的窑洞式建筑——“黄河人家”。将河南省古老的窑洞式建筑与颇具特色的并且已被收录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河南典型民居形式——“地坑院”相结合,进一步表达了“让绿色融入生活”的博览会主题。
豫华园全园基本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手法,合理利用山石、水体、雕塑、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通过场景的巧妙布置、精心组合融为一体,在充分展现河南地域绿色植物美景的同时,高度浓缩、精心提炼出河南特色和地域风情。
2.4 景区设计
豫华园由八大主要展区,以及妙趣横生的次要景点组成,沿主入口的游览路线将八大景区依次布置为:盛世金象、豫华天宝、绿网中原、桐花飘香、黄河人家、层林尽染、琼台览胜、商都遗韵。次要景区穿插在游憩步道旁边,与主要景区浑然一体。各个景区既独立成景又紧凑统一,使得整个游览路线既充满了无限玩味又彰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可谓雅俗共赏。
2.4.1 盛世金象
盛世金象景区位于展园南部主入口处,紧邻绿博会电瓶车总站,因为整个展园位置处于绿博会的次入口处,所以南入口设计为开放式空间,以便人流集散。入口主景雕塑是一组豫象家族,大小错落一共五只,形态活灵活现,步履昂然,似乎正从太行山石中走出,将要漫步到广阔的中原大地。雕塑通体用紫铜做深浮雕,颜色鲜亮,金碧辉煌,统领展园主入口全区。
2.4.2 豫华天宝
本景区主要通过园林建筑要素来展示河南的精华。在景区核心处堆坡筑亭,亭名为“豫华亭”,为一钢、木、玻璃相结合的建筑,充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展示古典建筑的玲珑剔透的神感美韵,亭内嵌刻国色天香——盛世牡丹图案。亭旁坡脚下,布置“豫”字模紋花坛,协力打造河南烙印。
2.4.3 桐花飘香
本景区位于园区的东面,全部泡桐采用树阵式种植方式,形成网状绿地,间种速生杨树。泡桐林中设置一尊铜制的“焦裕禄”站立式雕像。焦裕禄与泡桐的故事在河南家喻户晓,此处将铜像立于桐树林中,伟人的笑容与满树的桐花交相辉映,用以展现河南人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
2.4.4 绿网中原
本景区与桐花飘香景区互有延伸,着力展现平原地区的优秀乡土树种,以及后来驯化的外来树种,本景区占了整个园区的三分之一的面积,力求铺开中原大地景象,一片开阔。平整规则的草地与整齐的树阵相间,给人以广阔平原,一马平川的形象,特别是站在后面高处山坡向下眺望,更会觉得,中原大地,深土沃野,魅力非凡。
2.4.5 黄河人家
背靠坡地,紧临溪流,为一典型河南地坑院式窑洞建筑的提炼。同时又赋予建筑的新功能,即在展览期间为展厅,兼有茶室的功能,同时在窑洞开设内庭院,既保留窑洞进门入口这一民居式的建筑立面,及窑洞内的部分空间,窑洞的其它部分则开设天井,布置钢构架,铺设光伏板屋顶,建筑内设展厅、茶室、厕所、管理用房等。
2.4.6 琼台揽胜
本景区为整个园区的制高点,设置钢木结构瞭望台,立于山坡的最高处,既作为全园的视觉焦点,又可俯瞰全园,塔高十五米,将周围的河南四大古城美景尽收眼底,近可看园区内的广阔的中原绿网,远可眺绿博园的荡漾的中心湖景。
3 造园特色
豫华园是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从规划设计到到施工管理到最终的落成,都凝聚了许多领导、专家、技术人员与工人的辛勤劳动。从展园建造特点来看,体现了以下创新特色:主题不落俗套;铺装材料更为朴素和典雅;现代建筑新技术在豫华园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将河南省的民俗场景生动的搬进了展园中;乡情民俗与现代元素结合展现特殊魅力。
豫华园建成后,因其质朴典雅的造园风格、鲜明独特的文化品位,优美的景观效果,获得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市民的一致好评,成为绿博园内一个优美的永久性园林景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常俊丽.极简主义艺术及其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2003.
[2]李敏.99昆明世博会广东展团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广东园林,2000,(2).
[3]李敏.广州艺术园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王向荣.关于园林展中国园林.2006,(1).
[5]熊英.广州园林博览会的布局特色.广东园林,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