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茂:日本的丘吉尔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tingl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作为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其发动的侵略战争在给他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使得本国遭受了重创,满目凋零。然而,日本人在一片废墟上经过23年的顽强奋斗,到了1968年就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强国,实现了明治维新以来的二次崛起。而奠定日本崛起的就是曾任日本首相前后长达七年之久的吉田茂。美国总统尼克松称他是“日本最黑暗时刻的一位脾气暴躁、性格粗野的领袖。就是这位狡黠而爱抽雪茄的前外交官,使日本摆脱了军事上战败的困难局面而在经济上取得胜利……人们说他是日本的丘吉尔。”
  反战的外交官
  吉田茂出生在东京的一个政治世家,他的生父竹内纲曾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自由民权运动的领袖。吉田茂自幼就过继给了大商人吉田健三郎,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
  190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的吉田茂进入日本外务省工作,开始了其长达四十年的外交官生涯。吉田茂有着“中国通”之称,先后在中国的沈阳(奉天)、天津、济南等领事机构任职,也曾以外交随员身份参加巴黎和会。
  20世纪30年代中期,吉田茂的大学同学广田弘毅组阁时,有意让吉田茂担任外务大臣,但由于吉田茂被军部看做是亲英美派外交官,遭到了激烈反对,不得不充任了英国大使。在任驻英大使期间,吉田茂坚决反对日本与德国结盟,成为驻外使节中唯一的唱反调者,后来被迫辞职。
  辞职后的吉田茂,迅速成为反军部的代表人物,他不赞成日本对美作战,甚至打算策划政变,提前结束日本的对外战争。1945年4月,由于吉田茂反战,遭到了警察的逮捕,在被关押了40多天后得以释放。这段反战经历为吉田茂成为战后日本首相增添了政治筹码。
  二战后的日本到处弥漫着衰败的气息,在战争中大约有185万人死亡,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致残者更是不计其数,生产停滞,失业人口高达1300万,国民经济损失超过了1057亿日元,相当于1946年日本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绝大多数城市变成了废墟,几百万人无家可归。食物匮乏物价高涨,人们的游行抗议声不断。而与颓废的经济社会形势相比,日本的政治外交形势更为严峻。
  作为战败国,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丧失了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国家独立和主权,麦克阿瑟成了高居于天皇之上的“太上皇”。事无大小,日本人都要向占领当局请示后才能实施。
  为了清除日本的法西斯势力,麦克阿瑟在日本政坛除了逮捕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等高官外,还掀起了整肃运动,一大批战前战中担任政府官员的人被排斥在担任公职人员之外。
  1946年初,日本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由鸠山一郎领导的自由党取得了大选的胜利,但由于鸠山一郎属于支持军国主义人士,也在整肃的名单之列,不能够担任日本首相。他不得不请自己的好友吉田茂出任首相一职。之所以选择吉田茂,主要由于吉田茂是亲英美派并且是一个反战人士,且在战后的两大短命内阁——东久迩内阁和币原喜重郎内阁担任过外相,与麦克阿瑟多有接触,能够获得占领当局的认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吉田茂的首相职位来的突然而又轻松,这里面更多的是运气成分。毕竟他既非自由党党员也非党首,更没有参加过竞选活动,完全是一个靠政治环境垂青的幸运儿,因此吉田茂常常戏称自己“是被雇佣的总理大臣”。
  重经济轻军事的首相
  吉田茂刚一上台,就面临一个棘手的经济问题——粮食危机。1945年对日本而言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战争早已让日本伤痕累累,偏又祸不单行,出现了特大洪水加上台风的袭击,粮食大规模减产。到了1946年演变成了粮食危机,每天都有人因缺乏食物而死亡。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到处寻找粮食。甚至当时天皇外出巡视的专列,也被随行人员从地方索要的米菜装满,全国都被饥饿的恐惧笼罩着。
  面对这样一个危机状况,单靠力量薄弱的日本政府是无法解决的,尽管吉田茂的前任曾多次向美国人提出了援助请求,但美国人就是置若罔闻不予理睬。
  为了获得美国的粮食援助,吉田茂迟迟不组阁,跟麦克阿瑟玩起了心理战。他对手下人说:“最好等麦克阿瑟元帅答应供给粮食以后再组阁”。由于政府停摆,各项事业处于瘫痪状态,老百姓的不满声此起彼伏,纷纷到占领当局门前示威。眼见这种被动局面,麦克阿瑟赶紧召见吉田茂,承诺:“我担任盟军最高统帅期间,保证不让一个日本人饿死。”并很快拍电报给华盛顿要求对日本进行粮食支援,最终在美国人的粮食援助下,日本艰难地渡过了粮食饥荒。
  粮食问题解决后,吉田茂开始思索日本未来的发展之路。经过反复摸索权衡,他为日本确立了以经济复兴为中心,以轻武装的国防政策和对美追随外交为两翼的治国方略。这套治国思想作为政治遗产被以后的历届日本领导人所遵循,即使是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今天依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之所以要重经济轻军事,吉田茂是基于历史和现实考量做出的。从历史上说,“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时期确立的基本国策,然而直到二战结束,日本的领导者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强兵之上,穷兵黩武,到处扩张侵略。虽取得了一时的胜利,掠夺了不少的经济财富,但二战的失败,让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80多年所创造的财富毁于一旦,国家的尊严地位尽失。这个教训是深刻的,也是让吉田茂所警醒的,因此吉田茂对“强兵”有着特殊的排斥。另外,吉田茂认为:“无论是‘纳粹’或法西斯,都是由于国家贫困引起的。‘民主’是富国的产物,要实现‘民主’,首先要让国民吃饱,让国民就业,让国民的生活安定提高,这是至为重要的。”
  要想发展经济,就得有资源、资金,而这两大要素对当时的日本来说都十分的匮乏,单靠国内是无法实现的,只能把视野投向国外。而环顾世界,最有科技、军事、经济实力的就是头号超级大国美国。所以为了获得美国人的资金、技术以及安全保护,吉田茂积极和美国人搞好关系,在外交上紧跟美国。
  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为了围堵社会主义中国,把日本变成遏制新中国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美国对日本的策略由削弱防范变成了扶植支持。特别是在1951年9月4日,除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外,日本同48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签订了和约,结束了被占领状态。同时日本又和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正式确立了日美同盟关系。这两大条约的签订为日本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空间。   与美国结盟是吉田茂一大外交理念,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获得美国人“免费”的军事保护,使日本不用在军事上花费过多的投入,而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发展经济上。不过随着朝鲜战争的愈演愈烈,美国希望日本重整扩大军备,能够承担起更多独立的防御责任,甚至能够出兵作战。
  为此,美国方面要求日本在三四年内组建一支包括800架飞机3万名空军,100艘舰艇1.35万名海军,10个师团32.5万人的陆军部队。然而对于美国人这项提议,吉田茂委婉地加以拒绝。他曾给美国官员用了一个形象的“瘦马理论”进行阐述:“日本的现状,不能只根据军事上的要求来决定兵力数量。目前,充实国家的经济力量以安定民生,仍是先决问题。日本由于战败,国力消耗殆尽,如同一匹瘦马,如果让这匹晃晃悠悠的瘦马负荷过度的重载,他就会累垮。”
  早在商谈签订《旧金山和约》时,吉田茂就给谈判人员定下了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是:“禁止日本自身重整军备。不论从和平宪法来说,还是从日本的经济能力和国民的情绪来说,都绝不可以重整军备。”这条原则,不管美国人如何要求,吉田茂就是不妥协。因此当时和日本进行重整军备谈判的美国国务院外交政策顾问杜勒斯说吉田茂是“懒得重整军备的老狐狸”。吉田茂反对重整军备并不是没有看到军事对日本的重要性,只是在其看来与发展经济相比,军事的发展要排在后面,不能让重整军备拖了发展经济的后腿,奶油比大棒更重要。所以在吉田茂时代,日本的军费开支都是相当有限的。
  事实证明吉田茂这条“重经济轻军事与美结盟”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它使得日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经济发展上,加之政府经济政策制定得当以及日本国民的勤奋、敬业,迅速实现了财富的高积累,使得日本重新进入了世界强国之列。
  吉田茂深知,再有能力的领袖人物都有迟暮衰老的一天,再辉煌的业绩都可能是昙花一现,因此培养接班人很重要。为了让自己的政治理念得到支持贯彻继承,吉田茂十分注意栽培年轻人,并成为了他们从政路上的导师,像池田勇人、佐藤荣作、田中角荣、铃木善幸、大平正芳、宫泽喜一等后来的日本首相都是吉田茂派的成员,一时间有人称之为“吉田学校”,以至于“吉田虽死,治国理念犹存”,不得不让人佩服吉田茂的睿智和深邃的战略眼光。
  行文至此,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德日两国是不幸的,出了战争狂人希特勒、东条英机等人,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在战后最艰难的时刻出现了阿登纳和吉田茂这样的力挽狂澜者,他们重塑了国家形象。两人都是在近古稀之年成为了国家的领导者,都领导国家获得了重生,并为国家开创了一条影响深远的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习近平主席于8月29日签署主席特赦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第8次特赦。  大赦与特赦,历史上早有先例。和我国古代帝王时期出于显示皇权、启发社会善性和协调上下关系的大赦不同,“8·29特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时期的一种人道主义体现,加之这次特赦是我国在1978年修宪后启动的第一次特赦,因此更有
期刊
西康省,中国旧省名,是在现今中国行政地图上消失了的一个省份。它设置于1939年,省东界四川,南界云南、印度,西界西藏,北界青海。  1929年8月17日,西康民众公呈当时的国民政府:“为西康警报频来,危亡已在眉睫,特恳迅派负责人员组织西康省政府,以图挽救事。”然而此后几年,西康建省一事仍无着落,19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成立,终于把长期以来的建省计划提上了日程。1938年12月,经国民政
期刊
谈及清朝邮传部二等顾问官詹天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提起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几乎无人不晓。因为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的起点在北京丰台柳村,与京汉铁路接轨,终点在河北张家口,全长201.2公里。1905年,清政府不顾西方列强的阻挠,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该条铁路。消息传出,举国轰动,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因为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
期刊
提及林长民,在当下一般人眼里显得极为陌生,纵使今日还有人知道林长民这个名号,多半也无外乎因他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父亲,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岳父。而林长民的生平好似过往烟云,湮没在历史尘埃中鲜有问津。可是在百年前,意气风发的林长民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他曾在晚清和民国政治舞台上,凭借耿介、执拗与担当,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那个纷乱的年代增添了一抹鲜明的亮色。  求学与教学  
期刊
明成祖朱棣(以下简称成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不同于多数封建王朝“父死子继”的继位传统,这位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并不是“皇三代”,而是“皇二代”。成祖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皇位,是从比他低一辈的侄儿建文皇帝手里夺来的。成祖采用“非常手段”夺得帝位,残忍地杀害了不为己用的方孝孺(“诛十族”),并创建了臭名昭著的宦官机构“东厂”等,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是很好。但在他的治下,营建北京,疏浚运
期刊
一九九二年,21岁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生马修·波利(Matthew Polly)陷入精神困境,他希望通过一场苦行来改变自己的性格:到少林寺学习中国功夫。那时,河南郑州的外国人还很少,少林寺外面的小卖部,只有一家可以买到可口可乐,还是放了好几个月的。  马修在少林寺待了两年,取中文名包默斯,和他一起习武的和尚,都开心地称他为“老包”。马修学习了套路,并跟随一个全国散打冠军练习了几个月的散打。当他回到
期刊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专制,中国在许多方面自主或被迫地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体育事业的发展亦是如此。由于内忧外患,当时的进步人士普遍倡导“体育强兵、强种、强国”的观念,但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进一步激荡,国人对体育精神有了更多的认知。民国时期,中国体育开始向体育竞技、健身、休闲娱乐的观念转变。  随着近代学校体育制度的确立,体育开始由学校向社会渗透,现代体育文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不仅有更多的
期刊
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曾经活跃着一支近代海军武装。它拥有当时中国第一艘环球航行的巡洋舰、第一艘航空母舰,实力一度全国最强。然而,时代所限,它的命运,虽盛极一时,终难免消亡的命运。  前身:建立吉黑江防舰队  1919年8月,北洋政府海军部为加强东北境内的松花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航务管理,着令王崇文负责筹备吉黑江防筹备处。王崇文经过考察调研,以巩固国防、保护航运为由,正式起函呈请海军部建立吉黑江防
期刊
香港的九龙寨城公园,即原九龙寨城(又名九龙砦城,俗称九龙城寨)所在地。经典港片《省港旗兵》《重案组》《阿飞正传》中,这里都是重要场景。在周星驰电影《功夫》里,这里以“猪笼城寨”的面目出现。加拿大摄影师格瑞歌曾经用8年时间,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用心拍摄下每一处细节。由日本历史学家、建筑师、工程师组成的“九龙探险队”,细心画出一幅极其细腻的大楼剖面图;在日本,还有关于这里的专门漫画集、电影,以及模
期刊
清代官场中活跃着众多的绍兴人,他们担任正官的幕僚,俗称“绍兴师爷”。师爷们不仅协助官员断案、收税、管账,还促使了“民信局”的诞生。绍兴师爷重视乡谊,虽分散在各省各级衙门中,但经常书信联络,结成帮派,久而久之演变成了初期的民信机构。绍兴师爷为何不通过清政府的驿站寄送信件呢?  原来清沿明制,在全国的战略重地、水陆要冲皆设立邮和驿。邮,负责传递公文;驿,负责提供各种交通和通信工具,兼具招待所的性质。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