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特赦”与历史上的大赦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f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主席于8月29日签署主席特赦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第8次特赦。
  大赦与特赦,历史上早有先例。和我国古代帝王时期出于显示皇权、启发社会善性和协调上下关系的大赦不同,“8·29特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时期的一种人道主义体现,加之这次特赦是我国在1978年修宪后启动的第一次特赦,因此更有着鲜明的法治意义。
  细察我国各历史时期的大赦,不难看出和今天的特赦的本质区别。
  周朝设“司刺”之官,其职能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其中的“三赦”,明确为“赦幼弱,赦老旄,赦蠢愚”,就是对小孩子、7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智力有缺陷者犯罪予以赦免,不进行处罚。由此可看出周皇室用刑之宽和人性尺度,其大赦已经有了一定的法治雏形。
  继之而下的秦二世,奉行暴力政治,虽在胡亥执政时赦免了20万骊山刑徒,但也是迫于形势所压,并非出于宽简用刑的本心。
  汉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大赦、特赦、减赎三类赦免并用不息。其中,高祖朝赦免9次、武帝朝赦免18次、东汉光武朝赦免19次。到了政局动荡的东汉末年,赦令几乎是一年一次甚至一年数次。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赦频密,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东晋期间颁布的83次赦令,可能是目前可考的大赦之最。
  比及隋以前的各种赦免,唐朝的赦免制度则已经有了成熟的法治精神。《唐律疏议》对责任年龄及能力问题、不得赦免等问题,已经有了详细的法律条文,成为赦免制度最成熟和最健全的历史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在贞观四年、贞观九年两次下诏大赦天下,赦令中都特别申明:官吏枉法受财者不在赦免之列。之后唐宋诸朝历代赦令,亦都强调这一规定。
  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滥赦效果不一样,宋朝也滥赦,但宋的滥赦对启发社会善性作用积极,宋朝皇帝的开明和用刑的宽简柔性,使皇权的稳定和频密的大赦达到了高度的协调统一。最高3年的徒刑,使社会底层的刑事案件并未爆发,反使底层感戴、行事温和。即使偶有作恶杀人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者,也是选择出去避风头,然后老老实实地等天下大赦。
  受耶律楚材的影响,元帝后来同意以办佛教仪式的名义释放重囚。但这样的赦免,也因为法律的不够谨严、条件的过于宽松、有人从中包庇弄权舞弊而渐变为姑息养奸的代名词,被赦免的僧徒重囚竟有“上午出狱,晚上杀人”的现象。
  朱元璋立明后,严厉推行“重典治乱世”原则,并明确告诫后代子孙,必须对官民犯罪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因此,明朝统治200多年内,很少实行赦免,大约是平均5年多才来一次大赦。不过也有例外,公元1385年,朱元璋震怒于因郭桓案对明朝政权的影响,一怒之下处死了牵连此案的数万人,由此导致举国大怨,不得已,朱元璋才下诏大赦天下。其后的胡惟庸、蓝玉两案也辗转牵连了不少人,朱元璋又特地下诏大赦。
  清朝统治时期,大赦非常少,据统计,平均14年多才会大赦一次,其法条更加完备、大赦方式也有变化,不是把罪犯的罪行全部赦免,而是给予普遍的减刑。
  新帝登基、册封皇后皇子、皇室大丧、改年号和尊号,是帝制时期大赦的几个主要理由,大赦可以“免刑免罪”双免,它们无一例外地烙上了皇室的威权和恩义,是皇帝或者皇室的个体施恩,少见法治精神;今天的特赦,如“8·29特赦”,作为我国修宪后第一次特赦,遵循的是更为谨严的法律程序和依法治国理念,大赦只能减或免刑罚而不能消除罪犯所犯之罪,这也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只有特赦、没有大赦的原因。
  一段3000年的赦免史,照见的不仅是时代的进步,更曲折递进地表达了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尊重,而对法治精神的高扬,才是从大赦演变为特赦最终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日本与英国都是位于大陆边缘的岛国,他们之间有着某些相似的地缘特点,又有着不同的历史轨迹。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究竟是哪些因素让此二国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如果地球是个家庭,日本和英国是家庭中的两个孩子的话,那么他们一开始真挺像:都是位于大陆的边缘的岛国;两国文明起步都相对较晚;资源都不算丰富,而日本更贫瘠一些;甚至国土面积都差得不算太多。  经过漫长的岁月,“成年”之后的他们也有些相像:两国
期刊
苏格兰的上层人物,事实上也是倾向于合并。这些“食肉者”深知以苏格兰贫弱的国力,要同英格兰对抗那是死路一条,给法国当打手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最有前途的路,是在平等基础上同英格兰合并。在“达连计划”失败后大约两年,谈判就开始了。  近年屡有“苏格兰谋求独立”之新闻见诸报端,引得许多人大为疑惑,苏格兰不是英国的一部分吗?好好的为什么要闹分家?这里面有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故事:当年,苏格兰曾经进军中美洲巴
期刊
悄然之间,国学这门学问,已经化身成为一门无所不包的生意。央视《百家讲坛》系列讲座所引发的国学热,造就了一大批国学大师和追随者,国学的生意也从无到有,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随处可见。  出版界创下的奇迹  2006年“十一”期间,于丹开讲《〈论语〉心得》,当时谁都不会想到,这竟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国学热。  于丹后来回忆说,她本来以为这只是帮万卫老师一个忙。这个万卫老师,即《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他听
期刊
公元1405年7月11日,大明南京龙江港口的江面上,巨舰云集,两百多艘各型舰船组成的混编船队,即将在统帅郑和的率领下,出洋远航。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为宣扬国威;二为加强同海外诸国的联系。只是令郑和没有想到的是,在之后的28年间,自己会7次奉旨率船队远航。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他的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在郑和的船队耀
期刊
威廉·埃德加·盖洛于1865年10月1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埃斯顿,父亲是一位制图师。1890年从拉斐特学院毕业之后,盖洛曾当过几年宣讲福音书的传道士,但他心中一直藏着一个周游世界的梦想。1896年,盖洛请了长假,从纽约登船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从此开始全球旅行的生涯。此后30年中,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非洲、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欧洲和亚洲。  1903年,他首次途经日本来到中国,从上海坐船溯流而
期刊
一百年以前的明信片如同现在的QQ、微信或是电子邮件一样,它给全球通讯带来了革命。之所以在许多通联方式中脱颖而出,一是因为明信片投递的邮资相对便宜,二是因为明信片大多负载着精美的图像,给了试图联系的双方以更为简洁、直观的交流方式。  奥地利是世界上最早发行明信片的国家。1869年10月1日,维也纳邮政局正式开始发行明信片。仅推出3个月后,人们就投寄了300多万张明信片。很快,世界各地的邮政局开始仿效
期刊
一家名叫“成都华茂典当商行”的新型当铺,于1987年10月13日,在成都市西御街悄然成立。这个典当行属集体所有,面向个人或小型企业开展业务,规模并不大,但在当时,却成为轰动全国的大事件。消失了30多年的当铺,终于回来了。在历史上,当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事物。汉代时,典当在民间非常普遍,司马相如就曾把自己穿的袍子拿到成都集市上阳昌家里去赊酒,有了钱以后再去把它赎回来,这可能就是当铺的萌芽。
期刊
百步穿杨,意为射中百步距离外柳树的叶子。此语的相关人物,便是楚国著名的神射手养由基。“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战国策·西周策》)  或许有人会想,按照成年人一步距离为0.5到0.7米计算,一百步不过50米到70米的距离,养由基能在这个距离上射中柳树的叶子,诚然算厉害,但也不能为此称之为神射手吧。  这种想法看似颇有道理,实则是既不知道射箭与打枪的难度高低之分,又不清楚
期刊
在长达1500年的历史中,少林寺遭遇过很多次劫难。封建时代,每逢一个朝代没落,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减弱,民不聊生,少林寺就很难独善其身。少林武术很难抵挡“山贼”的骚扰,如果碰到大规模的流寇,寺里的僧众往往会逃散,建筑被毁,也是常有的事。  少林寺的历史,就是不断被毁、不断重生的历史,当然,这是指物质意义上的建筑而言。少林寺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精神力量,却是时局难以斩断的。所以,等到局势缓和,僧众又会
期刊
一九一二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颁布注重道德教育的教育方针,叶圣陶、丰子恺等肩负编撰小学国语课本的重任。1915年,叶圣陶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写小学国语课本。5年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共出版12套新式国语课本。  1926年,章锡琛、章锡珊兄弟在上海开办开明书店。1928年,由丰子恺等人发起,次年开明书店改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叶圣陶、丰子恺等担任书店的编辑,出版有关文学、艺术、史地、科技的刊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