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03-02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人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而自杀;有人因一点小利而伤害他人;有人无所事事而啃老,动不动就拼爹;有人上了大学却不会剥鸡蛋……所有的这些,都与生命意识的浅薄有关。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渠道。语文课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还应责无旁贷地承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语文课程新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括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教育。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文内涵的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当教师的要讲策略,把握合适的机会,适时对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小学语文课本(人教课标版)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和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课堂情景中体味生命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生命的课文,对蕴含生命哲理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如:人教版第十二册《匆匆》一课,先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作者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处处流露了作者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味到生命的意义:虽然时光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浪费光阴的事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人生最精彩,我们是学乞丐苟且偷生一辈子,像电视报道的那个饿死家中的大学生,还是让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丰富多彩?此外,要使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阅读中感悟生命真谛,珍爱生命
人教版第八册《生命 生命》一文,课文开头提出了"生命是什么?"课文并没有从正面去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长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生命的顽强。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一棵瓜苗,一生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十天,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奋力生长。在这一课的阅读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句子来感悟生命,比如文中"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句子,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悟:昆虫尚且珍视生命,更何况人呢?通过比较一个人对待生命两种不同的态度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懂得人应该"珍惜生命,活出精彩"。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许多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就天天在外面喝酒寻乐,或是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明明已经成年,还要给父母增加許多负担,这些人一不小心就掉进了犯罪的深渊,成为社会的"危险人群"。这些人往往有一种"明天再说"的想法,认为自己现在还年轻,先尽情享乐,玩几年再考虑工作。最终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一个"今天"值两个"明天",当日事当日做,把什么事都放到明天的人,最终什么事都干不成。还有那个饿死家中的大学生、有的人因一点小事而自杀等等都是对自己、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讲解这些事例,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然后再联系自己的体会说说自己该怎样去做,从根本上让学生体味并意识到生命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意义,从而学会珍爱生命。
三、在习作中畅谈,让生命意识得到体现
写作,可以促进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现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于学生表达自我对生活的认识、对生命一时的感受,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例如:在写"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时,在写作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把握梗概内容,浏览精彩片段;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他在荒岛上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悟和同学交流: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不确定因素很多,会有坎坎坷坷。当自己遇到困难、遇到厄运时该怎么办?是一蹶不振,还是像鲁滨孙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最后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要求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对于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在教学中就是要重视生命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爱自己、爱他人的意识。因此,我们要把生命教育时时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不断探索生命教育的方式和途径,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欢歌。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人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而自杀;有人因一点小利而伤害他人;有人无所事事而啃老,动不动就拼爹;有人上了大学却不会剥鸡蛋……所有的这些,都与生命意识的浅薄有关。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渠道。语文课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还应责无旁贷地承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语文课程新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括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教育。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文内涵的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当教师的要讲策略,把握合适的机会,适时对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小学语文课本(人教课标版)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和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课堂情景中体味生命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生命的课文,对蕴含生命哲理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如:人教版第十二册《匆匆》一课,先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作者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处处流露了作者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味到生命的意义:虽然时光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浪费光阴的事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人生最精彩,我们是学乞丐苟且偷生一辈子,像电视报道的那个饿死家中的大学生,还是让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丰富多彩?此外,要使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阅读中感悟生命真谛,珍爱生命
人教版第八册《生命 生命》一文,课文开头提出了"生命是什么?"课文并没有从正面去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长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生命的顽强。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一棵瓜苗,一生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十天,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奋力生长。在这一课的阅读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句子来感悟生命,比如文中"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句子,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悟:昆虫尚且珍视生命,更何况人呢?通过比较一个人对待生命两种不同的态度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懂得人应该"珍惜生命,活出精彩"。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许多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就天天在外面喝酒寻乐,或是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明明已经成年,还要给父母增加許多负担,这些人一不小心就掉进了犯罪的深渊,成为社会的"危险人群"。这些人往往有一种"明天再说"的想法,认为自己现在还年轻,先尽情享乐,玩几年再考虑工作。最终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一个"今天"值两个"明天",当日事当日做,把什么事都放到明天的人,最终什么事都干不成。还有那个饿死家中的大学生、有的人因一点小事而自杀等等都是对自己、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讲解这些事例,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然后再联系自己的体会说说自己该怎样去做,从根本上让学生体味并意识到生命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意义,从而学会珍爱生命。
三、在习作中畅谈,让生命意识得到体现
写作,可以促进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现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于学生表达自我对生活的认识、对生命一时的感受,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例如:在写"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时,在写作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把握梗概内容,浏览精彩片段;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他在荒岛上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悟和同学交流: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不确定因素很多,会有坎坎坷坷。当自己遇到困难、遇到厄运时该怎么办?是一蹶不振,还是像鲁滨孙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最后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要求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对于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在教学中就是要重视生命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爱自己、爱他人的意识。因此,我们要把生命教育时时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不断探索生命教育的方式和途径,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