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诗香乐园 培养核心素养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选篇符合儿童年龄与个性特征。一年级正是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古诗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多形式认读,也要善加引用生动的图片、音乐和视频,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强化他们对诗中画面的直观感知。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古诗教学
  一年级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起步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积累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低年段学生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一年级教师应重视古诗教学和熏陶,引导学生走近经典诗篇,感受古诗营造的优美意境,提高文化素养。
  一、兴趣先行,鼓舞在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内驱力,为了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笔者最初选择的是一些画面优美的古诗动画视频,鼓励学生边看动画边跟读古诗。一年级的学生总会要求再看一遍。在反复观看和跟读的同时,他们慢慢就记下了一些诗句,这个时候要鼓励他们尝试读给同学听。
  等学生渐渐喜欢上古诗了,笔者把《中国诗词大会》视频片段播放给他们看,学生很快被这个有意思的节目吸引了,遇到会的题目也争着答,答对了还给自己鼓掌,观看结束还意犹未尽,这个时候笔者就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邀请家人一起观看,把学古诗的兴趣延伸到家庭生活。课后,笔者也和家长沟通,请家长鼓励孩子乐学古诗,营造一个良好的学诗环境。
  二、诗味课堂,品味经典
  (一)琅琅书声,识字知韵
  教师范读,再让学生模仿朗读,笔者读一句,鼓励学生指着诗句认读一句。这里强调“认读”,是因为如果学生不边读边识记每一个字,即使他会背诵了,也不能真正认识诗句中的每一个字。一年级的学生才开始系统地学习汉字,认读是阅读的基础,在学生的阅读力培养起步阶段,引导其有意识认读汉字非常重要。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江南》这首诗的阅读学习中,学生需要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他们通过转身立定的动作很快能记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是不代表他们能很快认读这四个字。在教读过程中,笔者用PPT把诗句显示在电子屏幕上,特地把这四个方位词打大几个字号,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借助食指或铅笔指着字来认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识记诗句时的专注度,使他们在认识字形和读准字音中慢慢识记、流利读顺每一个诗句。认读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有节奏地指字,模仿教师范读古诗的节奏来弹动食指,帮助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二)善用图像,直观生动
  六七岁的学生对色彩鲜亮的图片和动画视频的兴趣比白纸上的黑字要浓厚得多,教师与其费心讲解,不如让学生通过阅读图片和观看视频,把精美的画面印刻在心里,形成对古诗的好印象。
  《咏鹅》是一首朗朗上口又充满童趣的唐诗。“日积月累”栏目的古诗只要求学生读背,不需要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教学中笔者先播放白鵝在水中昂首叫唤的短视频,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再出示大白鹅姿态优美的图片,问学生:大白鹅的叫声是怎样的?学生立刻就能兴奋地答出“鹅鹅鹅鹅鹅……”。这个时候笔者告诉学生一千多年前有一个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听到大白鹅的叫声也特别感兴趣,为此还特地写了一首诗来歌颂大白鹅,由此引出《咏鹅》。
  (三)引用美乐,渲染氛围
  人是很容易被音乐感染的,一年级的学生专注时间不长,用纯音乐做古诗阅读课的背景,渲染一种古朴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古韵的情境中。古诗很多本就是配乐而唱的,好诗配好乐,诗乐相和,恰好让学生领略古诗的美妙风情。
  (四)自主思考,个性表达
  语文教学课堂上,要有意识地体现以生为本。六岁的学生虽然稚嫩,但是也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感受。在教学中,笔者重视通过提问或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在教授《赠汪伦》一诗,当读到“忽闻岸上踏歌声”时,笔者问:如果你是汪伦,就要和你的朋友李白分别了,除了唱歌跳舞,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送行呢?请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有的学生比较腼腆,表达自信心不足,通过和同桌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发言前有所准备,也可以让思考力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充分交流后,学生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有的孩子说送花,有的孩子说画个心意卡送给李白,还有的孩子说送好吃的东西……这些回答源自学生的生活体验,很天真,也很真挚。若想引领学生走进古诗世界,应该把学生请进古诗中去,把古诗中的人物请到他们的生活中来,鼓励学生和古诗描绘的画面对话,和古诗中的人物对话。
  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不要低估一年级学生的感知力,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个性表达,而不是死板地把诗句翻译出来告知学生、把诗中的中心思想灌输给学生。否则,学生会觉得古诗难以亲近,没有生命力和美感。
  (五)引诗入文,轻渗慢透
  在教非古诗的阅读课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用一些浅显易懂或学过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妙用。例如在教授《四季》一课时,笔者引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浅显易懂的诗句引出春色美图;讲到夏季的时候,笔者又请学生一起背诵刚刚学过的《江南》。又如,在教授一年级下册识字课《春夏秋冬》一课,讲到“春风吹”这一短语时,笔者通过复习背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引导学生感悟春风的力量。
  三、诗情画意,乐享其中
  绘画是绝大部分儿童喜欢的表达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谈谈读完一首古诗的感觉,他能讲的并不多,可能是几个词,或是一两个短句子,也可能因害怕说得不好而拒绝回答。但如果请他把读古诗时脑海里想到的画出来,他会乐于边画边读诗句,充满热情地画出一幅色彩鲜亮的画面。诗意和绘画融合在一起,呈现的就是一年级学生特有的阅读体验。
  给诗配的画,也可以变成帮助学生记忆诗句的线索图,例如在教授《小池》时,笔者在学生经熟读该诗后,引导他们圈画出诗中出现的景物,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画一幅有细流、树荫、池塘、尖尖荷叶、蜻蜓的画,画完让他们把相关景物的名字写在旁边,拿着自己给诗绘的画,以自己画的景物作为记忆线索来尝试背诵诗句,这时候即使学生背诵得不那么流利,但是依然在心中留下诗情画意的美好体验。   笔者还结合学校语文科组“诵读中华经典诗词”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共读一首诗,并为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一幅画。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走进古诗、促进亲子和谐,还能借助家长的教育力量,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一举数得。
  四、多样积累,处处有诗
  一年级开学不久,我班的学生就人手一本注音版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开始由教师和家长教读,后来他们学会拼音后,就鼓励他们利用下课时间和好朋友一起借助拼音自己学读,每日课后作业都布置自读古诗。
  笔者还引导学生利用早读、午读和课前、排队等零碎时间进行“古诗日日诵”活动,甚至连春秋游的旅途中笔者也鼓励他们诵读古诗,让学生习惯人人诵古诗,处处得古韵。
  随文拓展也是积累渠道。例如教授《赠汪伦》时,笔者引导学生回忆有“送”字的古诗,部分学生想到听学校广播时记下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和《芙蓉楼送辛渐》。笔者用PPT课件出示这三首诗,请已经熟读的学生做小老师带全班朗读。教授《静夜思》时,笔者介绍作者李白之后,请学生回忆自己背诵过李白的那些诗,背给身边的同学听。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还能引导学生初步构建古诗和古诗、诗人和古诗之间的联系。
  寒假,笔者还发起了“古诗词读背大闖关”的活动,从区教研员下发的“古诗文诵读、积累安排表”中选择《枫桥夜泊》《风》等28首古诗制作“古诗词读背过关卡”,鼓励学生每日完成闯关任务,邀请家人、朋友一起来闯关。一个假期下来,大部分学生能全部闯关成功,也因为积累的古诗多了,他们学习古诗的信心和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熟读成诵是最基本的积累方式,多样的积累活动,让学生每日和好诗相伴。反复诵读,巩固记忆,积少成多,不仅有助于学生打牢基础,也为以后的习作积累凝练的语言样式。
  五、结语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一大目标的引领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亲近中国传统诗作,将古诗教与学潜移默化到学生每一日中去,在点滴积累中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语文能力,在一首首古诗美好的意境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中华经典古诗美如画、如歌,如春熙、如微雨……古诗阅读引领之旅一经开启,就要坚持下去,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一层雅致、别样的幸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洪玲,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一篇小品文,文章篇幅虽短,但言简义丰,被后人誉为小品文的“神品”。该文受人称道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就文章的章法、叙事的巧合、写景的别具一格、虚实相间的手法、极强的讽刺色彩等方面来分析这篇小品文。  关键词:写作章法;写景手法;虚实相间  《记承天寺夜游》篇幅极短,全文只有85个字,却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言简义丰,文章流露出了
期刊
摘 要:传承地方文化,发扬地方文化,是学校教育所承担的应有历史使命。我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特定地理位置,开设“我与西关”校本课程,依据西关文化德育资源的构成要素与德育功能,把西关文化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当中,培养具有文化自信、高尚品德、地域情怀的新时代西关人。文章就“我与西关”校本课程的应用与实践,以及实践中发现的不足进行阐述,以期完善今后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西关文化;校本课程;应用策略  地
期刊
摘 要: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授课中,教师向小学生讲解传统的意义、历史演变及延续,让他们的传统节日意识与现代意识、情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以此达到提高其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的目的。因此,教师教学要挖掘相关的传统人文性,将教材中的中华传统节日意识有效地体现出来,如可以围绕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各样的有益活动,使传统节日富有活力和光彩。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西关文化;传统节日  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因明清时地处城
期刊
摘 要:STEM教育源于美国,是一门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文、艺术等知识,以“问题式学习”为导向和手段的综合性课程。近两年,广州市番禺区直属机关幼儿园率先尝试将STEM教育理念引入园内,坚持开展两周一次的混班科学嘉年华游戏,集合磁铁、建筑、空气、水、光影、小实验六大科学主题,让幼儿畅游在科学探索的海洋,在备受幼儿喜爱的科学嘉年华游戏中与时俱进地融入了“STEM小知识”,使幼儿在自主选择、
期刊
摘 要:体验式学习是一种被赋予丰富内涵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个性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使得体验式学习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信息化环境下体验式学习的有效探索,有助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化;学习环境;体验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生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选用了深受儿童喜欢的绘本式图文结合叙事文体。因其图文兼备,充满情趣,更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绘本作为重要的叙事要素,形象直观地展示故事发生的物质空间,烘托故事氛围,呈现了故事情节。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采用绘本式教学,学生易于接受,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教学研究  20
期刊
摘 要:英语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过程。身体语言作为一种直接传递信息的工具,是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身体语言对英语课堂教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利用身体语言,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让课堂教学轻松起来,改变刻板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身体语言;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身体语言,也就是人的体态语,是一种无声语言。
期刊
摘 要:多模态教学是指在文本文字或教师口头传递的单一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其他体验途径,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为学生提供包括视频、动画、文本、图片、音频等进行教学的模式。高中英语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进行多模态的英语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模态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帮助其适应急剧的社会变化。文章旨在阐明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多模态教学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的价值和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体验,打造生态课堂,打造绿色课堂,从而实现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体验不仅解决了作文素材,孕育了滋养的沃土,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奠定了情感的基础,营造了生态环境,开发了创造的资源,让小学作文教学焕发青春活力。  关键词:体验;小学作文;生态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长的地方,是学生的栖息地,是他们进行精神交流的场所
期刊
摘 要:“研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研学后教”的课堂组织形式是有研学案的课堂,是有学科课型特征的课堂,是有小组合作模型的课堂。我校经过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形成了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维活动教学模式。笔者就如何推动整个科组教师主动用研学后教的理念——“四维活动”教学模式设计自己的课堂,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进行了相关探究,以期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