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新路径浅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化大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挑战,在挑战面前,高校德育工作与国际化教育相结合,从培养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着眼,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人才,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国际化教育;高校德育工作;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012.9]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隐性课程建设与学生德育发展研究——以广东省高等医药院校为例》(课题编号:2011TJK142);2012年广东药学院人文思政研究专项课题《大学隐性课程建设与学生德育发展研究——以广东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RWSZ201219)。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文化多样化和教育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国际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现实境遇。国际化大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高校德育工作与国际化教育相结合,是适应国际化趋势的新路径选择。
  一、国际化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一)国际化大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文化多样化和教育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国际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现实境遇。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化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创新性、多样化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断涌入,对现有德育工作造成冲击;知识的无国界性、无限供应性和非独占性使学生在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时,不再受到国界的限制等。面对国际化教育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教育要求,高校德育工作需与国际化教育结合,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人才,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国际化教育与德育的培养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国际化背景下的德育也需要培养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人才。二者在培养目标上的根本一致性为德育工作与国际化教育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二、国际化教育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
  (一)国际化教育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视野。
  美国哈若瑞教授把国际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视作同义语。加拿大大不列额哥伦比亚国际教育理事会专家小组认为“国际化就是一国为成功地参与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做准备的过程”。在我国,由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教育学卷》中,认为教育国际化具有三个特点:国际教育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国际合作加强;各国均在改革学制的封闭与孤立状况,使本国的各类各级学校与国际上的各类各级学校发展趋向一致。由此笔者认为,国际化教育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使本国改变教育上的封闭与孤立状况,使本国教育发展趋势与国际上一致,以培养出能成功地参与世界事务的国际化人才。这无疑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人才培养的宽广的视野,德育工作要想适应新的发展,就必须开阔视野,以新的观念和新的姿态来开展工作。
  (二)国际化教育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平台。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办学、支持出国留学和交流、拓展来华留学等方面的教育合作,尽力构建开放格局,打造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平台。这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在此平台上,以往国内外学生缺少相互沟通渠道和相互融合环境的状况将有所改善,学生可以共享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体会各种不同民族文化、生活习惯、思维模式、教育理念和综合知识交叉、碰撞和融合,达到增强国际意识、拓展全球视野的目的。
  (三)国际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颖的教育方法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传统的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德育为智育、升学让路的弊病始终不能根除,易导致道德失范的出现,再加上德育工作手段的单一,所起到的效果很难适应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需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才能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教育方法上,做到引导而不强行要求学生,严格而不压抑学生,启发引领而不得出结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谐自由发展,以适应国际化趋势对人才的需求。
  三、德育工作与国际化教育相结合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虽然国际化教育给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视野、新平台和新思路,但鉴于国际化教育中所蕴含的复杂性,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几点问题。
  (一)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国际化背景下,各国间人才竞争激烈,我们一旦停滞不前,便会有被淘汰的危险,正因如此,在国际化教育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观信仰,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贯穿到国际化教育的始终,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国际化人才。
  (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突破了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界限而走向世界,这种开阔的环境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但同时,由于大学生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很难对新事物和新观念有一个科学的判断,也很容易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因此,高校在国际化背景下开展德育工作,要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抵制和削弱西方一些低俗价值潮流对学生的侵袭,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兼容并蓄,确立全球文化价值观
  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在引导学生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担负着使大学生确立全球文化价值观的重任。什么是全球文化?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全球文化,全球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和享受的文化。德育教育在与国际化教育结合过程中,应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使中华文化得以发展的同时,确立起全球文化价值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成为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四、德育工作与国际化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高校德育工作面对国际化教育带来的冲击,需要在挑战中抓住机遇,积极研究和借鉴国际化教育中可为我用的东西,充分享受国际化教育带来的正面效应。
  (一)在培养目标上,德育需紧跟国际化教育人才需求
  在国际化趋势面前,我国德育工作肩负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国际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2005年10月发布的题为《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里,中国需要7.5万名能够在全球环境下有效开展工作的管理人员,但目前这类人才仅有3000—5000名”。中国每年新培养出160万名工程师,是美国的9倍。然而,只有约16万名具备为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这个比例,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些数字显示了我国教育所“生产”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尤其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产业升级的需要。[1]因此,德育在其培养目标上要紧跟国际化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也要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二)在工作内容上,德育需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国际化教育背景无疑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德育工作加强全球政治、经济及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对于实现国际化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大有裨益。因此,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在内容上应以更广阔的视野,从传统地单纯强调政治思想品德功能,适应民族性教育和国际性教育的双重需要,在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继承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把德育内容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范围和空间,从而符合国际化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在工作方法和手段上,德育需增强吸引力和渗透力
  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青年学生思想的活跃性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从过去那种单调、沉闷的方式方法中解脱出来,尽可能使德育工作的方法多样化、生动化,增强渗透力,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重视隐性教育,进行德育隐性渗透。隐性教育无需在课堂中讲授和灌输,它蕴藏在优秀的任课老师、进步的课程设置,高层次的办学方向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之中。学生在这种无课堂讲授和无集中灌输的隐性教育中,能够潜移默化地领悟出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谛,端正学习态度、谨慎审视人生。
  加强交流合作,拓展教育空间。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封闭环境形成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青年学生的需求,德育工作需走向社会,甚至走出国门,拓展教育空间,增强学生的适应力。通过多层次的合作办学、支持出国留学和交流、拓展来华留学等方面的教育合作,以及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与其他高校的交流等方式,一方面可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及其他高校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知识的机会,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更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增强教育效果。现代高科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代青年学生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方式方法,国际化教育背景下,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试图采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文化渗透,德育工作需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载体,达到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翔,王伟.简论国际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3):56-57。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KAQ为目标导向,分析了物流专业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运用需求分析探讨了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的模式,并确立了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物流专业;双语教学;需求分析;KAQ  中图分类号:H191  [基 金] 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458) 2008年黑龙江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XGGH08118) 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一、KAQ目标
期刊
【摘要】南华县地处楚雄州西部,农业人口占89.5%,是一个集典型的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县,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是全省7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发展“打工经济”这一战略决策,使广大农民朋友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成为“打工一族”。这些“打工一族”的子女——“留守儿童”大量涌入我校,使得我校学生规模空前扩大, “留守儿童”增多。这些“留守儿童”经历着一场生活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小学英语新课标提出的总体教学目标,而语篇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因而从整体入手,结合语篇内容,运用合理手段有效培养小学生语篇意识和语篇能力也已成为提升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课题。为此,笔者就小学语篇教学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阶段的关注点提出了有效实施语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
期刊
【摘要】实验教材中《新课程标准》是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并且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抽象性课本运用发散思维训练,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习应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方面,更是被大量实际教学工作所实践。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改变。这些改变有好有坏,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检验。本文主要谈谈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中所存在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H3
期刊
人的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下面是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一、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
期刊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教育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的综合体,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让学生对不同的学科有所了解,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更容易学习和获取其他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识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从表面上看仅仅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究其本质,却是对教育的不同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是接受“2012年江苏省职业学校NFTE 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学员。通过培训,作者认识到:NFTE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为了推广“授人以渔”的参与式教学法。NFTE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基本包括授课预备、课堂培训、观念提升、授课模拟、认证结业等五个步骤。  关键词:参与式 培训 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  2012年7月,“2012年江苏省职业学校NFTE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在盐城市维海大
期刊
探究1:  师:同学们应该还记得在抛物线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练习:如图: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求证:OA⊥OB  这是一个定直线与定抛物线相交的问题,我们只要将A,B两点坐标求出来,就可以轻而易举得到OA⊥OB了,接下去我将这个问题稍做改动,请大家思考变式:直线y=k(x-2)(k≠0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OA⊥OB?  师:变式后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期刊
有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攻击性行为和后来成年出现的不良行为、犯罪、辍学和药物滥用等问题相关,因此,改变幼儿攻击性行为势在必行。现在我国独生子女较多,于是产生了很多独生子女特有现象,娇惯幼儿,为孩子的身体攻击行为植入了土壤。平时幼儿园老师常说小班幼儿容易有攻击性行为,而实际上在中大班也时有发生。那么,如何转变幼儿的身体攻击行为?  一、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和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何谓攻击性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