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如今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存在许多难点,借助积极心理学能够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提升,且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本文深入探究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积极心理学,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组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起到里程牌作用,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形成的标志,是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在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论文首次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提出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的目标,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在传统心理学上衍生出来的积极心理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成效,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实现借助积极心理学,以增强其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然后利用并结合人类的心理品质,不断加强人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最终促进个体的各方面的稳步发展,因而积极心理学在目标和结构上与高校思政工作是一致的,能够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现阶段的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许多高校及学术界已经对辅导员能够充分在工作中充分认识和利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提出了职业要求,并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和高水平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积极心理学更适应于高校的育人工作特点,积极心理学吸收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如量表法、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等),并把这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与人本主义的现象学方法、经验分析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借鉴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DSM 而建立自己的DSSWB(幸福的诊断和统计标准),这使得积极心理学具有相对平缓和高适应性特点。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展开研究,虽然以实证的研究方法为主,同时也采纳了许多非实证的研究方法,如吸收了人本主义现象学的方法,如在研究人的积极进展时就采用了大量的演绎推理,甚至还用文化解释学的方法来论述个体的发展历程。积极心理学在2004年还以世界心理诊断标准DSM(第四版)为模型建立了自己的CSV标准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tues:A handbookand Classification)。
二、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学校要求辅导员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且能够结合学生的在校日常各种行为表现,并围绕特定人群展开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心理辅导工作,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困难,走出困境。从全国情况来看,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预警的趋势已经越来越高涨,根据武汉传媒学院对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昌理工学院、武汉传媒学院做的问卷调查显示,没有焦虑心理的大学生仅占14%,61%的学生因焦虑而导致经常失眠,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及预警工作的必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保障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心付出。其次,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本来就是一项“人”的工作,处理得当就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成为大学生心理重要的预警和处理中心,只要高校可以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就可以有效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依然存在缺乏理论指导、缺乏正确方法协助、缺乏有力的部门来组织的问题,大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形式教育,缺乏实质性的教育工作,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差,无法及时完成课业要求的育人目标,此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容易受互联网的影响,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也越简单,更容易受到新思想,新理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更加需要重视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育人过程。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育人环节中的应用
(一)提升学生积极心态
在高校育人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辅导员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巧,对于有效调整学生的心态有着重要影响作用。高校应全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时关注和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提高高校思政教学的质量。在校大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思想表现既超前又青涩,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背井离乡来到新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冲击,有的来自人际关系、有的来自家庭压力等。还有对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挫败感,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全面加强对该部分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充分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知识,以不断调整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难题,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自信的良好心态为目标[1]。在育人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辅导员还要综合利用情感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形式,以有效培养学生健全的社会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积极正面的内心。
(二)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積极心理学最主要的特点则是通过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影响人的行为,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可以能够通过赞赏教育和鼓励教育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清楚自身的优缺点,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强烈个人和排外等不良情绪,强化学生的团结意识、协助意识及集体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当中,辅导员应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活动当中,以实现个性化教育,能够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加强泛泛教育的同时,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教育,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能够长期保持乐观的生活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感。
(三)营造正面积极的外部氛围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其育人环境和高校氛围,在一定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其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方向,人是容易受到外部心理暗示的,因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辅导员应该能够借助积极心理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空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在实际育人过程当中,能够积极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辅导员应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相互鼓励,相互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且能够感染身边的同学,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2],综合利用积极心理学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和需要大量投入的工作,积极心理学的有效利用能够有效弥补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可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辅导员能够掌握积极心理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水平和成长状态,科学合理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学科优势,不断提升辅导员高校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士腾. 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J]. 文教资料,2017 (10):158-159.
[2] 杨柳.高校思政理论课心理效应的有效运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04).
[3] 郝资政.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发展[J].智库时代,2019(06).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组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起到里程牌作用,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形成的标志,是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在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论文首次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提出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的目标,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在传统心理学上衍生出来的积极心理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成效,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实现借助积极心理学,以增强其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然后利用并结合人类的心理品质,不断加强人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最终促进个体的各方面的稳步发展,因而积极心理学在目标和结构上与高校思政工作是一致的,能够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现阶段的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许多高校及学术界已经对辅导员能够充分在工作中充分认识和利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提出了职业要求,并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和高水平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积极心理学更适应于高校的育人工作特点,积极心理学吸收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如量表法、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等),并把这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与人本主义的现象学方法、经验分析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借鉴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DSM 而建立自己的DSSWB(幸福的诊断和统计标准),这使得积极心理学具有相对平缓和高适应性特点。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展开研究,虽然以实证的研究方法为主,同时也采纳了许多非实证的研究方法,如吸收了人本主义现象学的方法,如在研究人的积极进展时就采用了大量的演绎推理,甚至还用文化解释学的方法来论述个体的发展历程。积极心理学在2004年还以世界心理诊断标准DSM(第四版)为模型建立了自己的CSV标准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tues:A handbookand Classification)。
二、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学校要求辅导员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且能够结合学生的在校日常各种行为表现,并围绕特定人群展开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心理辅导工作,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困难,走出困境。从全国情况来看,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预警的趋势已经越来越高涨,根据武汉传媒学院对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昌理工学院、武汉传媒学院做的问卷调查显示,没有焦虑心理的大学生仅占14%,61%的学生因焦虑而导致经常失眠,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及预警工作的必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保障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心付出。其次,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本来就是一项“人”的工作,处理得当就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成为大学生心理重要的预警和处理中心,只要高校可以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就可以有效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依然存在缺乏理论指导、缺乏正确方法协助、缺乏有力的部门来组织的问题,大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形式教育,缺乏实质性的教育工作,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差,无法及时完成课业要求的育人目标,此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容易受互联网的影响,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也越简单,更容易受到新思想,新理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更加需要重视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育人过程。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育人环节中的应用
(一)提升学生积极心态
在高校育人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辅导员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巧,对于有效调整学生的心态有着重要影响作用。高校应全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时关注和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提高高校思政教学的质量。在校大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思想表现既超前又青涩,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背井离乡来到新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冲击,有的来自人际关系、有的来自家庭压力等。还有对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挫败感,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全面加强对该部分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充分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知识,以不断调整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难题,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自信的良好心态为目标[1]。在育人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辅导员还要综合利用情感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形式,以有效培养学生健全的社会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积极正面的内心。
(二)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積极心理学最主要的特点则是通过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影响人的行为,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可以能够通过赞赏教育和鼓励教育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清楚自身的优缺点,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强烈个人和排外等不良情绪,强化学生的团结意识、协助意识及集体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当中,辅导员应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活动当中,以实现个性化教育,能够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加强泛泛教育的同时,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教育,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能够长期保持乐观的生活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感。
(三)营造正面积极的外部氛围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其育人环境和高校氛围,在一定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其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方向,人是容易受到外部心理暗示的,因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辅导员应该能够借助积极心理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空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在实际育人过程当中,能够积极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辅导员应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相互鼓励,相互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且能够感染身边的同学,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2],综合利用积极心理学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和需要大量投入的工作,积极心理学的有效利用能够有效弥补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可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辅导员能够掌握积极心理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水平和成长状态,科学合理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学科优势,不断提升辅导员高校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士腾. 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J]. 文教资料,2017 (10):158-159.
[2] 杨柳.高校思政理论课心理效应的有效运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04).
[3] 郝资政.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发展[J].智库时代,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