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师;心理障碍;对策
引言
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成就和生活幸福,而且对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状况,及时发现与甄别不良心理现象,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帮助他们树立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能够为学校管理部门提供信息,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很多时候我们都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却往往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1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1情绪悲观
在有悲观情绪的教师中,大多是对自己工作不是很满意,很容易有非常疲倦的感觉。在与人交往过程,消极情绪偏多,对自己和生活都没有什么信心。个人情绪郁郁寡欢甚至有些抑郁,并且时常将此种情绪带进工作、带入课堂中,工作积极性大幅度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甚至将这种悲观的不良情绪蔓延至学生和其他教师之中。
1.2脾气暴躁
教师队伍中有很多脾气暴躁的情素,其主要表现为情绪失常,时常与人发生争执,对人缺乏包容心,咄咄逼人;特别是在对待学生方面,缺乏包容心,很难原谅犯错误的同学,经常大发雷霆;在工作上蛮横无理、目空一切,无法完成团队合作工作,有时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事情。
1.3神经过敏
部分教师出现精神敏感现象,其对待任何事情都过分地认真,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早以做出很多次的预想,为可能出现的全部细小意外而过于担忧,太过于在意面子,极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在事情结束后还依然反复回忆当时的画面,回顾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为完美。
2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2.1教师自身心理调节能力不足
来自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多方的压力给高职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教师缺乏自我调节的意识,不懂得张弛有度,不断累积负面情绪且未及时排解内心的忧虑,教师面对学生、同事和家长时极易容易产生冲突,从而陷入固执己见和比较自我的困境,这不利于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也给自己的家庭关系埋下了隐患。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仅限于专业的学科知识,还强调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这个适应和转变的过程中,一些高职教师由于个人局限或能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要求,一些年长的教师难以转变固化的教学思想,一些年轻的高职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和科研压力,难以抽出时间或很少有机会去调试自身心理状况,没有意识或者很难注意到自己身心的变化,而等到所有负面情绪、压力达到一个峰值后便会爆发出来,产生不良后果,这对于学生、学校、教师本人及其家庭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2.2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不重视
学生是被教育者,是主要的教学对象,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十分关注,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学校更注重教师如何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等进行监督管理,忽略了教师除了职业角色以外还作为“人”的属性,他们也需要得到合适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关怀。目前,学校在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节方面还做得不到位,许多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没有为教师提供疏解压力、情绪的设施,没有为教师提供方法渠道,也没有开设专题讲座教授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心理健康维护和调试,使得教师的情绪排解受到阻碍。
2.3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过度关注与解读
當今是网络发达的时代,一些网络新闻没有经过实地调查和真实性考究便发布到网络上,引起舆论风波。一些学校的一些教师确实出现了师德师风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对教师总体的评价却过度发酵,将他人照片、视频上传网络似乎成为一项公开的权利,教师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注意言行,害怕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长此以往,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3消除心理障碍的管理对策
3.1建立和完善教师身心健康管理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身心健康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为教师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后续具体的工作顺利开展。教师身心健康管理机制就是一种监督、预防、管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管理系统。通过这样的一种制度系统能够对全校教师进行统筹评估,能够很好地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
3.2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本身缺乏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没有体会到它的重要性,缺乏疏导心理压力的正确方法和认知。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主题讲座,使教师逐渐形成自我维护和调节的意识,最终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认知合理地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分享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事的言说,给教师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给一些正处于困扰之中的教师提供解决心理问题思路和方法,以达到预防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目的。培养教师维护和调节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帮助他们从意识层面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采取积极的行动排解心理压力,进而更好地从事工作。
3.3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减轻生活困扰
烦琐的教学工作占据了高职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其与家庭相处的时间变少,有时会由于学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激发冲突。学校应该注意平衡教师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关怀教师的生活,使得教师工作顺心,家庭放心,而不是为了利益一味地要求教师付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当我们从教师角度出发,关注教师的社会角色定位的同时关注他们作为“人”所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节工作,才能使其更好地教育学生,并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引言
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成就和生活幸福,而且对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状况,及时发现与甄别不良心理现象,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帮助他们树立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能够为学校管理部门提供信息,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很多时候我们都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却往往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1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1情绪悲观
在有悲观情绪的教师中,大多是对自己工作不是很满意,很容易有非常疲倦的感觉。在与人交往过程,消极情绪偏多,对自己和生活都没有什么信心。个人情绪郁郁寡欢甚至有些抑郁,并且时常将此种情绪带进工作、带入课堂中,工作积极性大幅度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甚至将这种悲观的不良情绪蔓延至学生和其他教师之中。
1.2脾气暴躁
教师队伍中有很多脾气暴躁的情素,其主要表现为情绪失常,时常与人发生争执,对人缺乏包容心,咄咄逼人;特别是在对待学生方面,缺乏包容心,很难原谅犯错误的同学,经常大发雷霆;在工作上蛮横无理、目空一切,无法完成团队合作工作,有时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事情。
1.3神经过敏
部分教师出现精神敏感现象,其对待任何事情都过分地认真,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早以做出很多次的预想,为可能出现的全部细小意外而过于担忧,太过于在意面子,极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在事情结束后还依然反复回忆当时的画面,回顾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为完美。
2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2.1教师自身心理调节能力不足
来自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多方的压力给高职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教师缺乏自我调节的意识,不懂得张弛有度,不断累积负面情绪且未及时排解内心的忧虑,教师面对学生、同事和家长时极易容易产生冲突,从而陷入固执己见和比较自我的困境,这不利于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也给自己的家庭关系埋下了隐患。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仅限于专业的学科知识,还强调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这个适应和转变的过程中,一些高职教师由于个人局限或能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要求,一些年长的教师难以转变固化的教学思想,一些年轻的高职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和科研压力,难以抽出时间或很少有机会去调试自身心理状况,没有意识或者很难注意到自己身心的变化,而等到所有负面情绪、压力达到一个峰值后便会爆发出来,产生不良后果,这对于学生、学校、教师本人及其家庭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2.2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不重视
学生是被教育者,是主要的教学对象,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十分关注,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学校更注重教师如何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等进行监督管理,忽略了教师除了职业角色以外还作为“人”的属性,他们也需要得到合适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关怀。目前,学校在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节方面还做得不到位,许多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没有为教师提供疏解压力、情绪的设施,没有为教师提供方法渠道,也没有开设专题讲座教授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心理健康维护和调试,使得教师的情绪排解受到阻碍。
2.3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过度关注与解读
當今是网络发达的时代,一些网络新闻没有经过实地调查和真实性考究便发布到网络上,引起舆论风波。一些学校的一些教师确实出现了师德师风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对教师总体的评价却过度发酵,将他人照片、视频上传网络似乎成为一项公开的权利,教师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注意言行,害怕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长此以往,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3消除心理障碍的管理对策
3.1建立和完善教师身心健康管理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身心健康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为教师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后续具体的工作顺利开展。教师身心健康管理机制就是一种监督、预防、管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管理系统。通过这样的一种制度系统能够对全校教师进行统筹评估,能够很好地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
3.2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本身缺乏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没有体会到它的重要性,缺乏疏导心理压力的正确方法和认知。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主题讲座,使教师逐渐形成自我维护和调节的意识,最终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认知合理地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分享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事的言说,给教师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给一些正处于困扰之中的教师提供解决心理问题思路和方法,以达到预防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目的。培养教师维护和调节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帮助他们从意识层面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采取积极的行动排解心理压力,进而更好地从事工作。
3.3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减轻生活困扰
烦琐的教学工作占据了高职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其与家庭相处的时间变少,有时会由于学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激发冲突。学校应该注意平衡教师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关怀教师的生活,使得教师工作顺心,家庭放心,而不是为了利益一味地要求教师付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当我们从教师角度出发,关注教师的社会角色定位的同时关注他们作为“人”所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节工作,才能使其更好地教育学生,并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