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素养是现代人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与品质,初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习良好的信息素养十分迫切。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培养良好信息素养可以从五步入手,逐步将素养的提升落实到学生平时的网络生活与电脑使用中去。
【关键词】信息素养;兴趣;环境;五步驱动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也指个体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与人格特质参与到信息技术活动中的能力。从目前我们国家公民信息素养的状况来看,从网上流言的发布、到网络欺诈的存在,以及黄、赌等信息在网上的屡禁不止等等,不得不承认民众自信素养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重要问题。
一、转变教学方法,提升信息素养的兴趣驱动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有时候一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胜过教条式的说教;有时候一次让学生饶有兴趣的课堂竞技胜过枯燥的练习;而有时候呢,利用多种媒介综合,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合作式网络制作胜过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已经很熟练的操作。
让孩子们在动手中找到乐趣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让计算机课更有美感。但是学生往往都有“三分钟热度”,一个工具学会了就想去学新的工具。这种“喜新厌旧”的态度,往往也给教师带来不少困惑。通常情况下,课堂竞技能够变“让我画”为“我要画”,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的“画图小能手”,可以在规定了使用每个工具至少一次的前提下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作。有时候学生就用这些简单的点、线、圆等组成你无法想像的图形,让人大开眼界,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讲解变的形象有趣。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我的学校》、《海底世界》、《家乡的名人》、《机器人》、《迷宫》等等作品。在教学中你会发现,很多小朋友的思维非常独特,还能发现一些画图软件中工具的妙用。孩子们也一样,给他们兴趣时,信息素养也就在潜意识中培养起来,从中也给我新的教学思路。
二、学会文明上网,培养信息素养的平台驱动法
网络是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我们以前在日记本上写日记,后来我们把日记写在了电脑上,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博客。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以网页为载体,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成果意识,学习就主动多了。
开学伊始,我在兴趣小组中教会了学生博客的操作,还和他们讲了《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和博客日志的好处。结果,每次,兴趣小组活动结束,我都发现学生久久不曾离去。细看了好几次,才知道他们对博客有了浓厚的兴趣,每次下课,都会准时把学习心得写在自己的“博客自留地”上。到了晚上放学回家,再去别的同学那里“取经”,发表评论。几个月下来,孩子们的坚持让我很感动。细细思索,为什么学生会那么执着于一个网络的媒介?一个孩子的回答我:博客上他很自豪。原来他把别人对他文章的评价当成了一种激励,迫使他有了更大的兴趣写日志,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认识。渐渐地,我发现,这批孩子已经习惯了网络给他们的这个交流平台,有什么问题也不直接问老师,而是给“百度知道”栏目留言,因为他知道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老师回答他的问题。
三、创设合作氛围,信息素养培养的竞争驱动法
初中生最喜欢拿自己和别人比,这一心理有其不成熟的特点,但利用得好,却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合作与竞争,这将成为一个人走向社会的良好素养,同样也是信息技术学习能不断充满后劲的基本保障。
有时候,我会在课堂上让学生来一次多媒体、网络综合的制作活动。记得在教学利用word制作《毕业纪念册》的时候,由于操作方面知识点比较简单,但是用到的素材很多,根本无法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好。于是,干脆我就和他们在课前来了一次“信息大收集”。毕业各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们分工合作,拍照、录音、照片剪辑、声音合成、寻找素材,全班分成了若干个工作小组,粗粗一看,真像是一个个的“网络工作室”。最终,有三个小组分别获得了最佳制作奖、最佳采集奖、最佳团结奖,另一小组则获得了最佳潜力奖。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之处,其实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简单,不管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当他们感受到自己行动的价值后,最大的任务也成为一种动力而不是强迫。
四、课内外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行为驱动法
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当前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受家庭教育与应试教育等不良观念的影响留下不少难改的积弊。信息技术课很大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是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技巧的学习。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各类硬件问题,显示器无显示就是其中一类,学生往往会把这类问题归结到“电脑破了”、“电脑不能用了”这样的错误理解中,导致学生上课无法正常使用计算机。其实,只要我们稍做应对,教给学生一些辨别的方法,就能把此类问题解决。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口诀先自行判断处理:一听,二看,三动手。就是听听电脑的声音,看看错误的提示,动手试试键盘、鼠标的反应。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通过以上途径就基本上可以解决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会发现原来故障并不可怕,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此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一下故障产生的原因,提示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要规范操作。这样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惯塑造性格,性格改变命运”,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信息技术学得好的人,决不会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善于学习,能自己发展知识的人。让我们教师把更多的乐趣与素养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成为新一代的优秀网民与优秀学子。
参考文献:
[1]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M],2006.
【关键词】信息素养;兴趣;环境;五步驱动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也指个体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与人格特质参与到信息技术活动中的能力。从目前我们国家公民信息素养的状况来看,从网上流言的发布、到网络欺诈的存在,以及黄、赌等信息在网上的屡禁不止等等,不得不承认民众自信素养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重要问题。
一、转变教学方法,提升信息素养的兴趣驱动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有时候一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胜过教条式的说教;有时候一次让学生饶有兴趣的课堂竞技胜过枯燥的练习;而有时候呢,利用多种媒介综合,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合作式网络制作胜过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已经很熟练的操作。
让孩子们在动手中找到乐趣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让计算机课更有美感。但是学生往往都有“三分钟热度”,一个工具学会了就想去学新的工具。这种“喜新厌旧”的态度,往往也给教师带来不少困惑。通常情况下,课堂竞技能够变“让我画”为“我要画”,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的“画图小能手”,可以在规定了使用每个工具至少一次的前提下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作。有时候学生就用这些简单的点、线、圆等组成你无法想像的图形,让人大开眼界,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讲解变的形象有趣。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我的学校》、《海底世界》、《家乡的名人》、《机器人》、《迷宫》等等作品。在教学中你会发现,很多小朋友的思维非常独特,还能发现一些画图软件中工具的妙用。孩子们也一样,给他们兴趣时,信息素养也就在潜意识中培养起来,从中也给我新的教学思路。
二、学会文明上网,培养信息素养的平台驱动法
网络是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我们以前在日记本上写日记,后来我们把日记写在了电脑上,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博客。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以网页为载体,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成果意识,学习就主动多了。
开学伊始,我在兴趣小组中教会了学生博客的操作,还和他们讲了《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和博客日志的好处。结果,每次,兴趣小组活动结束,我都发现学生久久不曾离去。细看了好几次,才知道他们对博客有了浓厚的兴趣,每次下课,都会准时把学习心得写在自己的“博客自留地”上。到了晚上放学回家,再去别的同学那里“取经”,发表评论。几个月下来,孩子们的坚持让我很感动。细细思索,为什么学生会那么执着于一个网络的媒介?一个孩子的回答我:博客上他很自豪。原来他把别人对他文章的评价当成了一种激励,迫使他有了更大的兴趣写日志,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认识。渐渐地,我发现,这批孩子已经习惯了网络给他们的这个交流平台,有什么问题也不直接问老师,而是给“百度知道”栏目留言,因为他知道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老师回答他的问题。
三、创设合作氛围,信息素养培养的竞争驱动法
初中生最喜欢拿自己和别人比,这一心理有其不成熟的特点,但利用得好,却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合作与竞争,这将成为一个人走向社会的良好素养,同样也是信息技术学习能不断充满后劲的基本保障。
有时候,我会在课堂上让学生来一次多媒体、网络综合的制作活动。记得在教学利用word制作《毕业纪念册》的时候,由于操作方面知识点比较简单,但是用到的素材很多,根本无法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好。于是,干脆我就和他们在课前来了一次“信息大收集”。毕业各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们分工合作,拍照、录音、照片剪辑、声音合成、寻找素材,全班分成了若干个工作小组,粗粗一看,真像是一个个的“网络工作室”。最终,有三个小组分别获得了最佳制作奖、最佳采集奖、最佳团结奖,另一小组则获得了最佳潜力奖。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之处,其实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简单,不管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当他们感受到自己行动的价值后,最大的任务也成为一种动力而不是强迫。
四、课内外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行为驱动法
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当前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受家庭教育与应试教育等不良观念的影响留下不少难改的积弊。信息技术课很大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是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技巧的学习。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各类硬件问题,显示器无显示就是其中一类,学生往往会把这类问题归结到“电脑破了”、“电脑不能用了”这样的错误理解中,导致学生上课无法正常使用计算机。其实,只要我们稍做应对,教给学生一些辨别的方法,就能把此类问题解决。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口诀先自行判断处理:一听,二看,三动手。就是听听电脑的声音,看看错误的提示,动手试试键盘、鼠标的反应。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通过以上途径就基本上可以解决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会发现原来故障并不可怕,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此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一下故障产生的原因,提示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要规范操作。这样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惯塑造性格,性格改变命运”,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信息技术学得好的人,决不会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善于学习,能自己发展知识的人。让我们教师把更多的乐趣与素养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成为新一代的优秀网民与优秀学子。
参考文献:
[1]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M],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