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数学领域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和乏味。结合这一特点我将抽象和枯燥的数学活动利用数学的逻辑条理性,运用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培养幼儿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 教学活动 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202
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他们处于无意注意为主,思维方式为具体形象思维,认知能力差,在认知过程中,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因此通过快乐有趣的多种数学活动形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有效的建构数学知识。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所谓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把游戏引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是说把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同各式各样适合教学的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小班幼儿能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验和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游戏化,顾名思义,将活动融入游戏之中,用游戏本身自主、轻松、娱乐的特点来营造一个积极性比较强的学习氛围,使活动的主题更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如: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二)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便是让幼儿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以启发或是引导等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更为通俗的说就是,以游戏为饵,诱导幼儿进入游戏中去,突破以往强制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为幼儿接受,更能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注意力根本集中不起来。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在操作中学数学”向“在社会情景中学数学”变革的理论,我想,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数学也算是学习这一理论的一点实践经验和体会吧。
数学领域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总之,小班幼儿学习数学操作性教学活动也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在游戏和运动中学数学,让幼儿了解到了数学的有趣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幼儿初步了解了数学,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我开始注重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所以,在教育中引导探究式学习,让幼儿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吴淑芳.《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第24期,
[2] 徐苗郎.《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年第1期。
[3] 吴科岭.《在"幼儿专业数学"教学中领悟幼儿园数学教学》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第2期。
【关键词】幼儿园 教学活动 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202
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他们处于无意注意为主,思维方式为具体形象思维,认知能力差,在认知过程中,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因此通过快乐有趣的多种数学活动形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有效的建构数学知识。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所谓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把游戏引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是说把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同各式各样适合教学的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小班幼儿能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验和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游戏化,顾名思义,将活动融入游戏之中,用游戏本身自主、轻松、娱乐的特点来营造一个积极性比较强的学习氛围,使活动的主题更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如: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二)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便是让幼儿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以启发或是引导等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更为通俗的说就是,以游戏为饵,诱导幼儿进入游戏中去,突破以往强制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为幼儿接受,更能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注意力根本集中不起来。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在操作中学数学”向“在社会情景中学数学”变革的理论,我想,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数学也算是学习这一理论的一点实践经验和体会吧。
数学领域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总之,小班幼儿学习数学操作性教学活动也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在游戏和运动中学数学,让幼儿了解到了数学的有趣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幼儿初步了解了数学,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我开始注重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所以,在教育中引导探究式学习,让幼儿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吴淑芳.《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第24期,
[2] 徐苗郎.《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年第1期。
[3] 吴科岭.《在"幼儿专业数学"教学中领悟幼儿园数学教学》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