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名校办分校”想到的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54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期,本刊集中反映了北京市大兴区通过做好“名校办分校”这篇大文章,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和做法。相信您读后会得到一些启发。
  除了“名校办分校”外,各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还有很多,比如:一定范围内的支教、轮岗,两所或多所学校间的拉手、捆绑、共建、联合等。这些创造性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积极的成果,同时,也促使我们将关注的目光由“做了什么”转向“做得怎样”。近来,某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开始遭到质疑,甚至反对,其原因大多是其高耗低效或无效,甚至出现某些负面效应。
  为什么初衷良好而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笔者仅就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二。
  第一,诊断不准,盲目“下药”。
  比如:不少地方以各种形式推进相对优质校(下称“A类校”)对相对薄弱校(下称“B类校”)的帮扶与援助,希望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解决“B类校”发展缓慢的问题。但这些招数在某些地区或某些学校并不灵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B类校”的问题诊断不准,“下药”粗放,难对其症。
  精准的诊断是对症下药的前提。比如同是感冒,医生要仔细辨析是风寒型的还是风热型的,是细菌型的还是病毒型的,“型”不同,“药”亦不同。依此思路,我们看看“B类校”的问题。从与“A类校”相关的视角看,我们或许可以将“B类校”分为“救急”型的和“救贫”型的两类。“救急”型学校的问题往往是“短缺”,表现为某些方面“没有”或“不足”,如学校制度缺乏、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等。“救急”的办法是补,即缺什么补什么,宜选择互补性强的优质学校为其提供援助,以强补弱。而“救贫”型学校的问题往往是带有根本性的,如体制性、观念性问题。如果再细分,又可以将其分为来自公共行政方面的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的种种问题;来自民众、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如在某些发达的大城市周边,“读书无用”之风泛滥,厌教厌学现象普遍。显然,这两类问题都很难通过“学校帮学校”来解决。当然,有些“救贫”型学校的问题可以通过“A类校”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难度很大,必须采取“破”的办法,且做出持续的努力。
  上述分类不一定科学,笔者只是希望借此作出一点提示:决策必须以科学、精细、准确的问题诊断为依据,必须建立效率、效益、效用的观念:“学校帮学校”等措施不失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可选之策,但它的作用不是无限的,我们不能期望用“救急”的办法“救贫”。如果我们在决策时没有做到“合规律、求实效”,那么,不仅良好的愿望难以实现,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一是造成资源的浪费,如优质教育资源可能被稀释;二是可能给相对薄弱的学校一个可怕的暗示——我们已无药可医,必“死”无疑。
  第二,定位不当,主体缺失。
  这主要是对“B类校”而言。在各种帮扶、合作关系中,“B类校”应该有怎样的定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救济的被扶助对象,还是发展的主体?如果是前者,则任何外力推动都难以真正奏效:如果是后者,则可能通过“借力”而获得较快的发展。
  发展的主体,亦即资源整合的主体。有了这样的定位,“B类校”才会千方百计地在优质校所提供的“营养库”中,找寻到自己特需的营养,并将外界的资源与自身的优势整合起来;才能像本期介绍的那几所名校的分校那样,“依托,但不依赖或依靠”,“借鉴”而不“复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立足于自主创新、自我发展。以这样的定位与优质校合作,就可能超越“术”的层面,而在“道”的意义上悟得支撑优质校发展的那些更根本的东西,进而形成自我生长的机制和能力。
  (作者单位: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编辑 孙金鑫)
其他文献
睡不踏实、半夜老醒、早上起来全身难受、越到晚上越精神,如果你的睡眠正在遭遇这些“不幸”,不妨调理一下五脏。  睡觉时脑袋里连番上演各种梦境,白天心神不定、容易受到惊吓,就连别人大声叫你名字,也得半天才能缓过神来,这是典型的“心虚”表现。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滋心阴、养心神”。  饮食建议:多吃枣仁、枸杞、淮小麦、小米等,特别是枣仁和小米。可以用10克酸枣仁和15粒蓮子一起煮半小时当茶喝,也可以将酸
警惕自恋包装起来的“优秀”  如果你遇到一个特别优秀的人,他特别看重自己,总是滔滔不绝夸赞自己,对自己的利益格外关注,你就要开始有所警惕,这有可能提示他的自恋水平发展不成熟,还停留在原始自恋的阶段。  北大PUA包丽的牟林翰就是原始自恋的代表。在开始一段亲密关系时,如果那个交往对象让你感受到“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包丽遗言),那你就要留个心眼了。  真正优秀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如沐春风
在国家课程改革、上海“二期课改”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校本研修被公认为是一项能够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对教师和学校而言,最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是一种立足教研组的新的教学研究制度,即“教研组层面的校本研修”。2004年10月,我校建立了“教研组层面的校本研修”项目工作站,期望通过建站的形式将几位教研组长集中起来进行项目研究,提高我校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水平,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目
熬夜对健康的危害众多,如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经常熬夜也容易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经常熬夜,该怎么吃才能降低对健康的危害?  熬夜易致多种维生素缺乏  2019年发表在《Nutri-ent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示,与每天睡够7小时的人相比,睡眠不够7小时的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钙、镁的摄入量更低,而且两者之间存在
部委连线    教育部、财政部  2010年,市县教师  工资涨到3600元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不久前宣布,国家决定从2007年开始,用3年时间将市县义务教育教职工的理想工资从每人每月1800元提高到3600元。  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指出,中央财政将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所需经费给予补助,以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能够按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发放。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九月是开学季,又有一批寒窗苦读十二年的学子们步入大学的校园。都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这也是孩子迈向“大社会”的重要一步。在之前的十几年里,他们一直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就算是上了大学,也依然是个孩子。面对孩子们第一次出“远门”,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家长们会有很多担心,很多家长也很犹豫:一直紧抓的孩子的手,到底该不该放开?  家长的“分离焦虑”  开学在即,很多新生家长从
成长的期待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挑战,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研究部门,还是一线干部、教师,都对教师专业发展给予了空前的重视。  根据我们的调查,北京市有98.5% 的中学教师参加过各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其中有17.6%的教师参加过正式立项的课题研究。“做科研、写论文”真实地走进了普通教师的生活。调查还表明,有75.5% 的中学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其中有近1/3的教师已经形成
前几天开会,我遇到了以前的同事小刘。小刘四十出头,平时挺注意保养的,可这回见她却脸色发白、无精打采,说话都有些上气不接下气。我问她“怎么了”,她叹了口气说,“孩子最近上了初中,可能是青春期逆反吧,说他什么也不听,本来学习压力就重,他还不自觉,我这天天跟他连喊带叫的,感觉现在身体越来越差,有时觉得连气都上不来”,我看她狀态实在不好,就给她介绍了一位中医师,看完病,她打来电话说:“医生说我气虚、肝郁,
为了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特点,普通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选修部分又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也给学校课程的设置与管理增加了难度。本文主要介绍海南中学的课程设置与管理经验,供大家参考。    课程设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为了使学校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我校成立了学校课程编排研究项目组,在国家和省课改专家
一位著名企业家做报告。当听众询问他最成功的经验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但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问大家:“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说。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圆,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学校管理不也应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