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山州麻栗坡县城寨白倮服饰纹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记载着彝族白倮支系的发展历史,蕴含着白倮人的传说故事。由于白倮人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服饰文化的传承是通过祖辈的口耳相传。白倮服饰纹样成为记载本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白倮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白倮服饰是白倮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白倮服饰纹样;价值;传承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促进课程改革,提升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理念。从课程资源观的转变,将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转动。课程不再只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文山州麻栗坡县城寨白倮服饰纹样运用到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既能体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又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其创新实践能力,对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文山州麻栗坡县城寨白倮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服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服饰纹样的基本要素有材质、款式、和色彩等,我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例如,夏商周以桑、茧、帛等为服饰材料;春秋战国以戎为制衣材料;清代在冠上的顶子、花翎和补服上所绣的禽鸟和兽类,均有严格区别,皇帝衣服上的黄色和龙纹图案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服饰纹样成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同时服饰纹样既是服饰的灵魂,也是区分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服饰纹样不但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而且还是服饰的重要核心。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服饰制作从原料、纺织工艺、样式以及装饰都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例如,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族狍皮兽筋缝制衣服;从事农业的少数民族则以当地出产的棉麻丝为原料,纺织布帛丝绸,缝制衣服等;经营畜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穿戴多取牲畜皮毛。文山州麻栗坡县城寨白倮人的服饰以棉为制衣材料,他们的服饰纹样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技艺,白倮人服饰图案由星宿花、太阳纹、龙牙和瓜米花等形纹构成,形纹是白倮人对大自然中植物及生态景观的高度概括,同时也会融入一些神话传说故事。白倮服饰纹样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今天仍然保留得如此完整,没有被商品化实属难得。白倮服饰纹样蕴含着白倮人的传说和故事,记载着白倮人的发展历史,由于白倮人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纹样它便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文献,对研究白倮人的民族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展现了麻栗坡县城寨白倮妇女们与生俱来的审美观,这是她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白倮人的传统服饰色彩和谐,美观大方,服饰上面绘制了大量的古老图案,“古朴典雅的白倮人的传统服饰,不仅在美学、工艺方面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较高水准,其所涵盖的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寓意,在云南各族服饰中也属罕见。
二、文山州麻栗坡县城寨白倮服饰文化传承保护的基本途径
麻栗坡县城寨白倮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图案精美,技艺精湛。白倮服饰的制作从纺线到成衣都是采用纯手工制作,白倮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由于没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他们的服饰文化传承是靠祖辈的口耳相传,因此,白倮人会在族群内选举白倮服飾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对白倮服饰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白倮服饰纹样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图案成了记载白倮人发展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防止白倮服饰文化的失传,白倮小孩从四五岁开始就跟随母亲学习蜡染和刺绣,在蜡染和刺绣的过程中母亲对小孩进行细心指导,严格要求小孩按照祖先留下的制作步骤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小孩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小孩热爱本民族的服饰文化,对服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在实践中学习者易于接受,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白倮人的思想相对传统,不愿与外界接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白倮的刺绣和蜡染工艺的改进,白倮服饰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白倮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力度相对较小;如果地方政府参与抢救性保护,在村中建立民族文化传习馆、开办双语教学班,让白倮人对本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让服饰纹样和蜡染工艺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文化部门可以通过对白倮刺绣与蜡染工艺的制作过程进行跟踪拍摄和报道,通过电影电视以及摄影等大量的影像资料对白倮服饰文化进行大力的宣传,引起外界对白倮服饰文化的广泛关注,让更多的民俗文化学者对白倮服饰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此来促进白倮服饰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对白倮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持续性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白倮服饰文化作为本土课程资源融入到教学中,利用了学校具有科学性、规模性和普及性等特点,因为学生具有坚持学习的毅力,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和交流,课程教学对白倮服饰文化的学习具有规范性和持久性,面对众多学生,涉及的人数多,传播速度快,不仅让白倮服饰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还有利于形成地方的美术课程特色。
三、基于教学改革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在服饰纹样传承中的特殊作用
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还在以教材作为重要资源,那么美术教育就会失去趣味性,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就会显得相对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性的学习。教学改革强调学习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而过于注重教材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和体验,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笔者想将白倮服饰纹样应用到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让学生对白倮服饰中的蜡染工艺进行实践探究,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在教学中把白倮服饰纹样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白倮服饰蜡染制作中的每个环节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他们对白倮服饰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设计作品时融入民族服饰纹样的相关元素,让作品内容和形式更加新颖独特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术素养,从而为学生掌握这门传统的民间工艺提供保障。地方课程资源应用到课程中,教师要将传统的美术课程资源与现代的美术课程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学生可以从中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并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索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作品,让当地课程资源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同时作为美术教师还要把地方课程资源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是否需要增加当地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的哪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具有开发潜质的课程资源优先选用,让地方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实现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富光.文化文山﹒麻栗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07.
[2]杨桂林.麻栗坡县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12.
个人简介:罗文锐,男,汉族,1981年生,研究生,中共党员,中小学美术高级教师,2006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美术)专业,教育硕士学位。
关键词:白倮服饰纹样;价值;传承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促进课程改革,提升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理念。从课程资源观的转变,将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转动。课程不再只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文山州麻栗坡县城寨白倮服饰纹样运用到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既能体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又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其创新实践能力,对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文山州麻栗坡县城寨白倮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服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服饰纹样的基本要素有材质、款式、和色彩等,我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例如,夏商周以桑、茧、帛等为服饰材料;春秋战国以戎为制衣材料;清代在冠上的顶子、花翎和补服上所绣的禽鸟和兽类,均有严格区别,皇帝衣服上的黄色和龙纹图案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服饰纹样成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同时服饰纹样既是服饰的灵魂,也是区分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服饰纹样不但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而且还是服饰的重要核心。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绚丽多彩,精美绝伦,服饰制作从原料、纺织工艺、样式以及装饰都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例如,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族狍皮兽筋缝制衣服;从事农业的少数民族则以当地出产的棉麻丝为原料,纺织布帛丝绸,缝制衣服等;经营畜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穿戴多取牲畜皮毛。文山州麻栗坡县城寨白倮人的服饰以棉为制衣材料,他们的服饰纹样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技艺,白倮人服饰图案由星宿花、太阳纹、龙牙和瓜米花等形纹构成,形纹是白倮人对大自然中植物及生态景观的高度概括,同时也会融入一些神话传说故事。白倮服饰纹样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今天仍然保留得如此完整,没有被商品化实属难得。白倮服饰纹样蕴含着白倮人的传说和故事,记载着白倮人的发展历史,由于白倮人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纹样它便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文献,对研究白倮人的民族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展现了麻栗坡县城寨白倮妇女们与生俱来的审美观,这是她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白倮人的传统服饰色彩和谐,美观大方,服饰上面绘制了大量的古老图案,“古朴典雅的白倮人的传统服饰,不仅在美学、工艺方面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较高水准,其所涵盖的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寓意,在云南各族服饰中也属罕见。
二、文山州麻栗坡县城寨白倮服饰文化传承保护的基本途径
麻栗坡县城寨白倮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图案精美,技艺精湛。白倮服饰的制作从纺线到成衣都是采用纯手工制作,白倮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由于没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他们的服饰文化传承是靠祖辈的口耳相传,因此,白倮人会在族群内选举白倮服飾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对白倮服饰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白倮服饰纹样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图案成了记载白倮人发展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防止白倮服饰文化的失传,白倮小孩从四五岁开始就跟随母亲学习蜡染和刺绣,在蜡染和刺绣的过程中母亲对小孩进行细心指导,严格要求小孩按照祖先留下的制作步骤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小孩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小孩热爱本民族的服饰文化,对服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在实践中学习者易于接受,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白倮人的思想相对传统,不愿与外界接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白倮的刺绣和蜡染工艺的改进,白倮服饰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白倮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力度相对较小;如果地方政府参与抢救性保护,在村中建立民族文化传习馆、开办双语教学班,让白倮人对本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让服饰纹样和蜡染工艺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文化部门可以通过对白倮刺绣与蜡染工艺的制作过程进行跟踪拍摄和报道,通过电影电视以及摄影等大量的影像资料对白倮服饰文化进行大力的宣传,引起外界对白倮服饰文化的广泛关注,让更多的民俗文化学者对白倮服饰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此来促进白倮服饰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对白倮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持续性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白倮服饰文化作为本土课程资源融入到教学中,利用了学校具有科学性、规模性和普及性等特点,因为学生具有坚持学习的毅力,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和交流,课程教学对白倮服饰文化的学习具有规范性和持久性,面对众多学生,涉及的人数多,传播速度快,不仅让白倮服饰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还有利于形成地方的美术课程特色。
三、基于教学改革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在服饰纹样传承中的特殊作用
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还在以教材作为重要资源,那么美术教育就会失去趣味性,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就会显得相对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性的学习。教学改革强调学习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而过于注重教材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和体验,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笔者想将白倮服饰纹样应用到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让学生对白倮服饰中的蜡染工艺进行实践探究,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在教学中把白倮服饰纹样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白倮服饰蜡染制作中的每个环节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他们对白倮服饰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设计作品时融入民族服饰纹样的相关元素,让作品内容和形式更加新颖独特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术素养,从而为学生掌握这门传统的民间工艺提供保障。地方课程资源应用到课程中,教师要将传统的美术课程资源与现代的美术课程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学生可以从中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并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索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作品,让当地课程资源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同时作为美术教师还要把地方课程资源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是否需要增加当地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的哪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具有开发潜质的课程资源优先选用,让地方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实现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富光.文化文山﹒麻栗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07.
[2]杨桂林.麻栗坡县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12.
个人简介:罗文锐,男,汉族,1981年生,研究生,中共党员,中小学美术高级教师,2006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美术)专业,教育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