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11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患者102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成晚期介入组(61例,治疗1个月进行康复治疗介入),早期介入组(61例,治疗2周进行康复治疗介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分值、认知功能得分、生活质量水平情况。结果:早期介入组患者的在干预后的肢体功能分值和认知功能分值明显优于晚期介入组,即p<0.05,生活质量水平对比,晚期介入组各评价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早期介入组,即P<0.05;讨论:选择合适的时机展开康复治疗介入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认知功能恢复,提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偏瘫;康复治疗介入时机;脑梗死;肢体康复
脑梗死是血管阻塞所造成的缺血性坏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此病以病情发展快、发病急为最主要特征,若是治疗缺乏及时性患者死亡率极高。偏瘫是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对患者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為促进患者康复,把握介入时机极为重要,基以此,本次研究分析探讨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0年11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患者102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成晚期介入组(61例),早期介入组(61)例。
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接受治疗后出现语言障碍或者肢体障碍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年龄在45-85岁之间。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治疗存在禁忌症患者;
晚期介入组内男31例,女30例,年龄42-76岁(56.82±2.10)岁,病程1-14个月(6.92±1.20)岁;早期介入组内男34例,女35例,年龄41-77岁,(56.98±2.35)岁,病程1-15个月(6.99±1.54)岁;入选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对比可见,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晚期介入组61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进行康复治疗介入,早期介入组61例患者在治疗2周进行康复治疗介入,具体康复治疗措施:①床上康复训练:包括放置肢体、肌肉按摩等活动,由此来防止肌肉功能因为长时间不活动而退化,指导开展手指关节活动、翻身之类远端关节的活动训练。其间应注意保护关节,从而减少训练动作造成的疼痛感受;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逐渐将训练活动向坐位、站立等形式过渡,前者应保持双下肢下垂,由此来加强平衡能力,后者应先行开展步行训练,其时间和强度应从患者具体状况出发以适当调整之,训练计划应遵循循序渐进、由弱至强这一原则,定期检验对患者的诸方面能力。②日常生活能力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依赖于患者家属的配合与监督,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向患者家属讲解坚持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教会患者进行洗漱、睡姿、穿衣、饮水、上厕所及进食等日常活动,通过自身示范的方式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活动姿势,并逐渐让其独立完成日常能力动作。
1.3评价标准
肢体功能、认知功能:用NIHSS脑卒中量表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析患者认知情况。分别在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后进行测量,其数据由责任护士进行记录。
生活质量:应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涵盖健康情况、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3个评价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得分情况对比
早期介入组肢体功能得分、认知功能得分明显高于的晚期介入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早期介入组日常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健康情况评分分明显高于晚期介入组,数据对比意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中发现,早期介入组肢体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的晚期介入组,表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康复的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把握患者康复的最佳时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型,并患者接受治疗后引导患者展开早期肢体康复的被动运动,使其机体血液循环更佳,因此其肢体康复及认知功能得分得到提升。
表2数据显示:早期介入组生活质量各评价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晚期介入组。患者越早的恢复其就能越快的应对生活,并且早期护理干预会让患者进行早期日常生活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让患者快速适应生活。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时机展开康复治疗介入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认知功能恢复,提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买定,钱燕,季美莲.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015(018):135-136.
[2]孙海艳.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v.18(01):138-139.
【关键词】偏瘫;康复治疗介入时机;脑梗死;肢体康复
脑梗死是血管阻塞所造成的缺血性坏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此病以病情发展快、发病急为最主要特征,若是治疗缺乏及时性患者死亡率极高。偏瘫是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对患者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為促进患者康复,把握介入时机极为重要,基以此,本次研究分析探讨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0年11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患者102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成晚期介入组(61例),早期介入组(61)例。
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接受治疗后出现语言障碍或者肢体障碍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年龄在45-85岁之间。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治疗存在禁忌症患者;
晚期介入组内男31例,女30例,年龄42-76岁(56.82±2.10)岁,病程1-14个月(6.92±1.20)岁;早期介入组内男34例,女35例,年龄41-77岁,(56.98±2.35)岁,病程1-15个月(6.99±1.54)岁;入选患者的基础资料数据对比可见,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晚期介入组61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进行康复治疗介入,早期介入组61例患者在治疗2周进行康复治疗介入,具体康复治疗措施:①床上康复训练:包括放置肢体、肌肉按摩等活动,由此来防止肌肉功能因为长时间不活动而退化,指导开展手指关节活动、翻身之类远端关节的活动训练。其间应注意保护关节,从而减少训练动作造成的疼痛感受;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逐渐将训练活动向坐位、站立等形式过渡,前者应保持双下肢下垂,由此来加强平衡能力,后者应先行开展步行训练,其时间和强度应从患者具体状况出发以适当调整之,训练计划应遵循循序渐进、由弱至强这一原则,定期检验对患者的诸方面能力。②日常生活能力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依赖于患者家属的配合与监督,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向患者家属讲解坚持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教会患者进行洗漱、睡姿、穿衣、饮水、上厕所及进食等日常活动,通过自身示范的方式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活动姿势,并逐渐让其独立完成日常能力动作。
1.3评价标准
肢体功能、认知功能:用NIHSS脑卒中量表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析患者认知情况。分别在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后进行测量,其数据由责任护士进行记录。
生活质量:应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涵盖健康情况、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3个评价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得分情况对比
早期介入组肢体功能得分、认知功能得分明显高于的晚期介入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早期介入组日常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健康情况评分分明显高于晚期介入组,数据对比意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中发现,早期介入组肢体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的晚期介入组,表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康复的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把握患者康复的最佳时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型,并患者接受治疗后引导患者展开早期肢体康复的被动运动,使其机体血液循环更佳,因此其肢体康复及认知功能得分得到提升。
表2数据显示:早期介入组生活质量各评价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晚期介入组。患者越早的恢复其就能越快的应对生活,并且早期护理干预会让患者进行早期日常生活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让患者快速适应生活。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时机展开康复治疗介入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认知功能恢复,提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买定,钱燕,季美莲.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015(018):135-136.
[2]孙海艳.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v.18(0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