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与学应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行为,教要得法,学要主动。曾经看到过一则故事:一位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让家长很苦恼。有一天,父亲无意中把一个椰子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饭碗,结果那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碗,他就能自己吃下去。这种“椰壳效应”,给了我们深刻启示:如果在教学上我们也多从学生的兴趣考虑设计教学,该换一种新颖的方式,满足学生新、求异的思维需求,那么,我们还会担心学生不想学、没兴趣吗?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一节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认识水平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仅讲得生动,妙趣横生,而且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如果照本宣科,不仅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趣全无,而且事倍功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历史教学效果,急需我们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参与式”,将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的运用参与式教学才能使学生全心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无穷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形式。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角度的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
  二、巧用探究、讨论、辩论的方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在讲解“西安事变”的有关内容时,有位学生质疑:该不该放蒋介石。我觉得这位学生的质疑很有代表性,这个问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促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探究。于是我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争辩。全班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讨论中去。他们在探讨和交流中增长知识,在辩论中形成观点,从而培养了能力,加深了对西安事变的理解,接受了教育。在教学中多运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使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讨论、辩论的方式由于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巧设活动课,增强学生自我组织能力
  在正常历史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布置活动课的题目,发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归纳知识、提取要点。这样,教师则改变了照本宣科、机械复述教材的被动状况,更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也事先准备好了大量的学习素材,课上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探究式学习,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可见,适时地开展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归纳、对比等思维能力。不过,教师在学生设计题目、进行合作交流时要适时给予知道,尤其是课堂上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以致实效不大。
  四、活用史料,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效果
  历史材料是历史知识形成的源泉,运用历史材料,便于正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同时,通过分析史料,可以锻炼并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課堂上,材料的运用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方面,史料的引入,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而对历史的理解,又会加速历史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史料可用于对历史理性知识的分析,即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结果的认识。同时,史料不仅能充实历史理论教学,而且还注意史论结合。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理论教学的需要而忽视对史实的讲述,只有把史与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历史理论教学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避免了空洞的分析说教,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深刻、充实的认识。当然,活用史料也适应了近几年高考的需要。这几年的许多历史高考试题都大量引用新的史料,而且要求学生不但能读懂史料还要能概括、凝练史料,如果我们不能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在高考中肯定不能得心应手。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想使历史课堂效益有大的飞跃,就必须从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入手,深入学习新课改有关文件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我们老师要注意史学观念及评价学生方式的转变,要用新课改下的三大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来指导历史教学,在评价学生方面要坚持及时肯定的评价方式,要“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前进。唯有如此,新课程才能焕发出创新教育的活力,历史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
其他文献
心理学有这样一条原理:人的认知与情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表演、游戏、操作、图解、妙解、看图、想象等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
期刊
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主流读写观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培养读的能力,也是一个目的”……可以看出,这一读写观是“阅读本位”的。随着语文价值的不断挖掘,我们的观念也在悄然转变,“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这一读写观是“表现本位”“ 写作本位”的,把“阅读本位”的教学观念翻了个底朝天。随着这种观念的转变,我们的课堂也在进行
期刊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罕,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萨尔曼·罕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目前已经在网站上放置了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  如果说萨尔曼·
期刊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因此,《新课标》倡导学生要“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生物的方式呢?经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
期刊
“翻转课堂”要在中国的教育热土上开花结果,要促进我国的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第一,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很多教师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已经锤炼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态,让自己处于一个新的、自己内心没有确切
期刊
【内容提要】激发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状态,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教师让出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教学手段。这样以来,对高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如何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我们都明白一个哲学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
期刊
要加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势必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所谓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甚至杜绝“指令性”的成分,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求知识、运用知识,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心理品质得到锻炼,以实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一、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  “开放式”教学
期刊
1932年“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音乐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这个标准规定了高中三年都开设音乐课,每周一个小时的时间。中华人名共和国建立初期,我国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一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本,当时绝大多数地区和学生都没有开设高中音乐课。到了90年代中期,由于广大艺术教师的强烈呼吁和国家相关领导人的过问,这种状况得以改善。  1996年,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规定,高中开设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如何在课堂上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打造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创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實施新课程标准以来,高中英语教师就积极学习新课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新课标教育理念,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高
期刊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最新论述。目前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发展。教师过分依赖教参与现成教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影响学生天性的发展,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临摹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