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题材电视剧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每当圣心不悦或龙颜大怒时,大殿里呼啦啦就跪倒一片,某大臣就会高呼:“皇上息怒,臣罪该万死。”那个跪的动作,娴熟、麻溜、流畅,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大臣跪皇帝、百姓跪官员、子女跪父母等礼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意味着尊卑长幼。但无论如何,跪姿意味着将人格、尊严拱手交出;如果不跪后果就很严重,轻则饭碗被砸,重则屁股开花甚至脑袋搬家。
但事情常常有例外。
东汉的董宣在当洛阳县令时,遇到了一场官司:一位高干的勤务员——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了人后,畏罪潜逃到了公主家里。公人无法进入皇家大院抓捕嫌疑人,就带着便衣终日守候,终于某日拦住了公主出行的车马,喝令凶手下车。那家奴耍赖死活不下车,公主还不断求情,而董宣却不管不顾,把那个狗仗人势的家伙拖下车押到县衙,不久就给处死了。
打狗没有看主人面,湖阳公主很生气,回去便向刘秀告状。光武帝对这个妹妹较为纵溺,就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抽他。董宣据理力争,说皇帝您是因为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来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不劳您鞭子抽我,我自己一头撞死算了。“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见此情景,光武帝反而笑了,赞叹道:“真是一个强项令啊。”不但放了董宣,还赐了他三十万钱。
董宣就这样以“强项令”的形象,留在了史书中。
与董公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千年之后,一个叫曹振镛的大臣。他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当军机大臣长达53年,还曾代理皇帝事务3个月。他的仕途如一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升、无灾无难,年届八旬才退休。清代官宦岁月之长,几乎无人超过曹振镛。据《瞑庵杂识》记载:“曹文正公(指曹振镛)晚年恩遇日隆,声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多磕头、少说话” 这六个字是曹振镛为官几十年切身体悟的智慧结晶,也成为官场上不倒翁的“葵花宝典”。但这“六字真经”又为他效力的道光王朝带来了什么呢?台湾史学家苏同炳称:“曹振镛琐鄙无能,养成了道光一朝政治风气之柔糜泄沓,他实际上是道光帝的罪人。在他所养成的风气下,官吏以不负责任之圆滑弥缝为做官之能事,不但有用的人才因之而消磨殆尽,国事亦因之而不堪闻问。”
诚哉斯言。在一群应声虫云集的地方,是无法奢望能看到“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生机、气象和活力的,“柔糜泄沓”是必然现象,“有用的人才因之而消磨殆尽,国事亦因之而不堪闻问”则是必然结果。
對于为人、为官之道,圣贤们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有董宣做出的嫉恶如仇、为民请民而“两手据地,终不肯俯”的凛然姿态,也有曹振镛之流明哲保身、当太平官而“多磕头、少说话”的柔糜造型。正反对比,确实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编辑/林青雨
大臣跪皇帝、百姓跪官员、子女跪父母等礼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意味着尊卑长幼。但无论如何,跪姿意味着将人格、尊严拱手交出;如果不跪后果就很严重,轻则饭碗被砸,重则屁股开花甚至脑袋搬家。
但事情常常有例外。
东汉的董宣在当洛阳县令时,遇到了一场官司:一位高干的勤务员——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了人后,畏罪潜逃到了公主家里。公人无法进入皇家大院抓捕嫌疑人,就带着便衣终日守候,终于某日拦住了公主出行的车马,喝令凶手下车。那家奴耍赖死活不下车,公主还不断求情,而董宣却不管不顾,把那个狗仗人势的家伙拖下车押到县衙,不久就给处死了。
打狗没有看主人面,湖阳公主很生气,回去便向刘秀告状。光武帝对这个妹妹较为纵溺,就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抽他。董宣据理力争,说皇帝您是因为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来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不劳您鞭子抽我,我自己一头撞死算了。“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见此情景,光武帝反而笑了,赞叹道:“真是一个强项令啊。”不但放了董宣,还赐了他三十万钱。
董宣就这样以“强项令”的形象,留在了史书中。
与董公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千年之后,一个叫曹振镛的大臣。他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当军机大臣长达53年,还曾代理皇帝事务3个月。他的仕途如一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升、无灾无难,年届八旬才退休。清代官宦岁月之长,几乎无人超过曹振镛。据《瞑庵杂识》记载:“曹文正公(指曹振镛)晚年恩遇日隆,声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多磕头、少说话” 这六个字是曹振镛为官几十年切身体悟的智慧结晶,也成为官场上不倒翁的“葵花宝典”。但这“六字真经”又为他效力的道光王朝带来了什么呢?台湾史学家苏同炳称:“曹振镛琐鄙无能,养成了道光一朝政治风气之柔糜泄沓,他实际上是道光帝的罪人。在他所养成的风气下,官吏以不负责任之圆滑弥缝为做官之能事,不但有用的人才因之而消磨殆尽,国事亦因之而不堪闻问。”
诚哉斯言。在一群应声虫云集的地方,是无法奢望能看到“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生机、气象和活力的,“柔糜泄沓”是必然现象,“有用的人才因之而消磨殆尽,国事亦因之而不堪闻问”则是必然结果。
對于为人、为官之道,圣贤们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有董宣做出的嫉恶如仇、为民请民而“两手据地,终不肯俯”的凛然姿态,也有曹振镛之流明哲保身、当太平官而“多磕头、少说话”的柔糜造型。正反对比,确实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