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的人文性是所有学科中最为丰富的,它内涵繁富,外延广大,情商的培养应该是语文素质化教学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性 培养情商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以来,通过和学生的频繁接触,我发现当代中学生的情商较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理自律能力较弱,团队精神缺失,心理素质脆弱,道德伦理观念较差,责任感不强,等等。
南师大校长、教育学家朱小蔓认为:“情商这一概念,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着许多积极的启示,它提醒人们应该多多关注教育过程中情感、情绪的塑造与培养,这正与素质教育的培养倾向相一致。”
语文的人文性是所有学科中最为丰富的,它内涵繁富,外延广大,具有十分鲜明的审美性、熏陶性。“润物细无声”,这是一种自觉的价值认同,一种自发的精神升华,一种诗意的心灵栖居,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因此,情商的培养是语文素质化教学的一个良好切入点。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在语文教学中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老师而对其所任的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自身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上课时,根据不同作品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传情”手段,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讲话明白、简练、清晰,控制好教学节奏;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充分发挥语言手段的激情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注意观察学生流露出的表情及心理活动和强化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近20年来,语文教育界可谓百花盛开、流派纷呈,其中“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因素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例,这套教材每册都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人与自我:生命体验,道德修养”,“人与自然:奇思妙想,咏物抒怀”,“人与社会:家庭亲情,爱国情怀”。纵观六册初中语文课本,一种浓浓的人文性充盈其中。《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行道树》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对人生的不懈追求;《枣核》、《最后一课》中深沉的爱国情怀弥漫在整个课堂上,在同学们心中凝为浓浓的爱国情结;《生命与和平相爱》、《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用优美而生动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内心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孔子说:“君子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濂可谓遵循圣贤之说而身体力行,《送东阳马生序》既让我们体会到一位慈善的长者对后生的殷切关爱,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不以奢华为荣而以学习为乐的高尚情操。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直抒政治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在教学时,先解释这名句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继而指出众多为岳阳楼题写的诗文中唯有这一名句传诵不衰,是因为其思想境界高于常人,作者这样的抱负实在难能可贵,当代青年应承担的历史重任,为国家、为人民应怀有的远大的志向。这样,阅读、理解、评析、表达,文章的主题反复在学生胸中回荡,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情怀会油然而生,从而觉得自己也高大起来,神圣起来。
语文的人文性,就是让学生在语文所描绘的审美世界中,自觉地超越现实,认清生活、人生和世界的是非曲直、优劣好坏、贵贱高下、雅俗美丑,从而为自己的生活、人生和世界提供一个应然的期待图景:不应像孔乙己那样无所事事,不应像阿Q那样混混沌沌,不应像玛蒂尔德那样爱慕虚荣,不应像葛朗台那样自私贪财……而应像秋瑾那样“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像海子那样“面面朝海,春暖花开”,像约翰·克里斯朵夫那样有火热的追求,像老渔夫桑提亚哥那样不肯认输、永不言败,……就这一点而言,如果说“人通过艺术才成为人”的话,那么,人通过“语文”才成为人,则不是虚妄之语。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四、鼓励学生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情商
语文的世界,真的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景,美的情;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智慧……正是源于这种对语文的热爱,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摸索、尝试,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愿望: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更要让他们享受语文。当代著名教育家王晓春先生说:“课堂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生活的地方,过日子的地方。他们不但想在这里学知识,而且要交朋友,要游戏,要发泄,要了解他人、了解自我。课堂对于学生是多维的。”每一年新生入校,都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问题时“爱在心里口难开”。我就一次次地鼓励他们,给他们创造形式多样的表现机会,如美文诵读、习作展示、辩论会等,还经常给他们做示范朗读,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热情高涨,上讲台朗诵的同学就像在进行接力赛。慢慢的,我发现他们眼睛里的怯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与微笑。
五、用好作文教学阵地,因势利导提高情商水平
中学生思想不成熟,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要使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教师必须做出一定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这是学生自我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其次,作文是学生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最直接表现,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作文的批改、点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最后坚持使用高分鼓励。有个学生因为语文成绩第一次超过一百分而高兴,她说:“恨不得把这个好消息向全世界宣布。”
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的语言应该如诗如歌。教师的点评应像那不落尘俗的精灵,永远保持着飞翔的姿态,在学生心灵的旷野中且歌且吟,一抬首一投足,总显出非同寻常的内在韵致;一个眼神一段话语,总能激起“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
语文课堂上的情思,是一种形象的、情感的、浪漫的、具有永恒意义的“思”,它是那种“既凄凉又温慰的苦恼、灵魂超忽之间的狂喜、领悟神秘的感觉,和那对终极实在的直观”。(刘墨语)它具有永远的指涉性,永远指向一种文化建构,是构建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精神力量;它永远指向真理、理性与理想的人性,是建构理想的有意义的人性思想内核。
情商是一种能力,情商是一种技巧,情商又是一种创造。既然是技巧就有规律可循,就能掌握,就能熟能生巧。只要多些勇气,多些机智,多些磨炼,多些感情投资,我们就会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创造一个更好地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性 培养情商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以来,通过和学生的频繁接触,我发现当代中学生的情商较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理自律能力较弱,团队精神缺失,心理素质脆弱,道德伦理观念较差,责任感不强,等等。
南师大校长、教育学家朱小蔓认为:“情商这一概念,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着许多积极的启示,它提醒人们应该多多关注教育过程中情感、情绪的塑造与培养,这正与素质教育的培养倾向相一致。”
语文的人文性是所有学科中最为丰富的,它内涵繁富,外延广大,具有十分鲜明的审美性、熏陶性。“润物细无声”,这是一种自觉的价值认同,一种自发的精神升华,一种诗意的心灵栖居,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因此,情商的培养是语文素质化教学的一个良好切入点。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在语文教学中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老师而对其所任的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自身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上课时,根据不同作品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传情”手段,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讲话明白、简练、清晰,控制好教学节奏;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充分发挥语言手段的激情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注意观察学生流露出的表情及心理活动和强化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近20年来,语文教育界可谓百花盛开、流派纷呈,其中“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因素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例,这套教材每册都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人与自我:生命体验,道德修养”,“人与自然:奇思妙想,咏物抒怀”,“人与社会:家庭亲情,爱国情怀”。纵观六册初中语文课本,一种浓浓的人文性充盈其中。《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行道树》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对人生的不懈追求;《枣核》、《最后一课》中深沉的爱国情怀弥漫在整个课堂上,在同学们心中凝为浓浓的爱国情结;《生命与和平相爱》、《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用优美而生动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内心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孔子说:“君子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濂可谓遵循圣贤之说而身体力行,《送东阳马生序》既让我们体会到一位慈善的长者对后生的殷切关爱,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不以奢华为荣而以学习为乐的高尚情操。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直抒政治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在教学时,先解释这名句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继而指出众多为岳阳楼题写的诗文中唯有这一名句传诵不衰,是因为其思想境界高于常人,作者这样的抱负实在难能可贵,当代青年应承担的历史重任,为国家、为人民应怀有的远大的志向。这样,阅读、理解、评析、表达,文章的主题反复在学生胸中回荡,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情怀会油然而生,从而觉得自己也高大起来,神圣起来。
语文的人文性,就是让学生在语文所描绘的审美世界中,自觉地超越现实,认清生活、人生和世界的是非曲直、优劣好坏、贵贱高下、雅俗美丑,从而为自己的生活、人生和世界提供一个应然的期待图景:不应像孔乙己那样无所事事,不应像阿Q那样混混沌沌,不应像玛蒂尔德那样爱慕虚荣,不应像葛朗台那样自私贪财……而应像秋瑾那样“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像海子那样“面面朝海,春暖花开”,像约翰·克里斯朵夫那样有火热的追求,像老渔夫桑提亚哥那样不肯认输、永不言败,……就这一点而言,如果说“人通过艺术才成为人”的话,那么,人通过“语文”才成为人,则不是虚妄之语。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四、鼓励学生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情商
语文的世界,真的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景,美的情;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智慧……正是源于这种对语文的热爱,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摸索、尝试,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愿望: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更要让他们享受语文。当代著名教育家王晓春先生说:“课堂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生活的地方,过日子的地方。他们不但想在这里学知识,而且要交朋友,要游戏,要发泄,要了解他人、了解自我。课堂对于学生是多维的。”每一年新生入校,都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问题时“爱在心里口难开”。我就一次次地鼓励他们,给他们创造形式多样的表现机会,如美文诵读、习作展示、辩论会等,还经常给他们做示范朗读,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热情高涨,上讲台朗诵的同学就像在进行接力赛。慢慢的,我发现他们眼睛里的怯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与微笑。
五、用好作文教学阵地,因势利导提高情商水平
中学生思想不成熟,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要使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教师必须做出一定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这是学生自我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其次,作文是学生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最直接表现,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作文的批改、点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最后坚持使用高分鼓励。有个学生因为语文成绩第一次超过一百分而高兴,她说:“恨不得把这个好消息向全世界宣布。”
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的语言应该如诗如歌。教师的点评应像那不落尘俗的精灵,永远保持着飞翔的姿态,在学生心灵的旷野中且歌且吟,一抬首一投足,总显出非同寻常的内在韵致;一个眼神一段话语,总能激起“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
语文课堂上的情思,是一种形象的、情感的、浪漫的、具有永恒意义的“思”,它是那种“既凄凉又温慰的苦恼、灵魂超忽之间的狂喜、领悟神秘的感觉,和那对终极实在的直观”。(刘墨语)它具有永远的指涉性,永远指向一种文化建构,是构建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精神力量;它永远指向真理、理性与理想的人性,是建构理想的有意义的人性思想内核。
情商是一种能力,情商是一种技巧,情商又是一种创造。既然是技巧就有规律可循,就能掌握,就能熟能生巧。只要多些勇气,多些机智,多些磨炼,多些感情投资,我们就会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创造一个更好地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