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作文要想得到理想的成绩,必须有意识地布设若干亮点,以赢得阅卷老师的赏识。如何布设亮点呢?除扣话题、合文体、重说理等之外,还要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标题新颖,紧扣话题,观点明确。或引用,或比喻,或对仗,或比并(用一组并列概念暗示其辩证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或表态(直接表明观点)。总之,要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要阐述的观点;不要故作姿态,犹抱琵琶,不知所云,甚至概念不清,语句不通,不合逻辑。下面是从同学们的考场作文里选取的两组标题,通过比较,孰劣孰优就比较明白了。(话题:默契。)
第一组(有毛病的命题):
l、拥有默契,拥有成功(“默契”不能跟“有”、“无”等搭配,可跟“很”、“不”等搭配。属病句)
2、爱创造默契(“创造”与“默契”搭配不当,可以说“形成默契”。属病句)
3、需要默契(看似用语简短,观点明确,但近乎废话。用作话题的,一般都是“需要”的)
4、自然的默契(歧义,“自然”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属语意不明)
5、快乐的催化剂(“默契”本来就是一种快乐,怎么是快乐的“催化剂”呢?不合逻辑,比喻不当)
6、默契是对事物有共同的理解(“理解”可以说是“默契”的基础,但不能说“默契”就是“对事物有共同的理解”。属判断错误)
第二组(较好的命题):
1、默契四要素(紧扣话题,观点明确,重点突出)
2、《千手观音》的启示(由春节联欢晚会多位聋哑姑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联想开去,亲切自然)
3、心有灵犀,一点即通(化用名句,典雅新颖)
4、闻弦歌而知雅意(借典故,寓新意,富有文采)
5、人·社会·自然(用一组并列概念暗示其辩证关系)
6、默契——成功的要诀(直陈论点,简洁明了)
7、“默契”小议(点明论题。时间紧迫,一时想不出好题目时,方可一用)
二、首段讲究,引论新巧,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打乒乓球,须得打好前三板;写作文,须重首段显功底。如果首段没新意,看不出思想的深刻性,其至观点不明,句子不通,乱用标点,出现错别字,那么全文的水平就可见一斑了,全篇的得分也就可想而知了。首段出新意,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用精短鲜活的事例或故事引出观点;二是用吻合话题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引出观点;三是先用一组比喻或一组事例等构成排比句,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中心论点。下面看几则从同学们的作文里选取的开头。(话题:和谐。)
1、一天,主人邀请朋友观赏新建的花园。主人问花园里什么最显眼,朋友一致肯定最显眼的是那座假山。于是,主人叫人将假山搬走。众人不解,问其故。主人说,整个花园如果只有一处最显眼,就显得不和谐了,人们的视线全被它吸引了去,其他地方就显得平庸。我建这个花园要的是整体效果,并非仅仅为了这一处。主人知道,真正的美并非个体的独领风骚,而是整体的和谐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事例,引出观点,富有新意。习作者:徐燕青。)
2、歌德曾说过,即使人想试着反抗自然,但终究还是得遵循自然的法则;即使人想试着支配自然,但终究还是得与自然配合,保持和谐。大自然是一本天书,当你捧着一颗温柔的心去解读时,你会发现,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够共存,其奥妙就是和谐。(用与话题相吻合的名人名言引出观点,充实了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习作者:宋楠。)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明月、清泉,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等一系列美景构成和谐的大自然。和谐产生美,正因为和谐,才让我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可比拟。和谐带来愉悦,当我们置身和谐的大自然时,一切世俗纷争、名心利欲都荡然一空。(用古诗文名句引出观点,清新自然,富有文采。习作者:王倩。)
4、古往今来,美不胜收。有西施临溪浣纱的妖艳之美,也有岳飞驰骋疆场的雄壮之美;有李清照低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伤之美,也有苏东坡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之美;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净之美,也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热烈之美;还有为民献身的公仆之美与保家为国的英雄之美。他们是美的化身;是婉约美,是豪放美,更是和谐美:世界因和谐而美丽,因美丽而和谐。(这个开头,说古道今,由人到物,归结论点;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文采飞扬,落笔生花,不同凡响。习作者:林琴琴。)
三、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有自己的思想。先选取一个与一般思路不同的有价值的角度确定中心论点,再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两三个层次分明(或并列,或层进,或主次)的分论点(置于各部分开头作总起),然后就各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用一段话做总结。这样,阅卷老师只需扫描首段末句(中心论点)、中间各部分的总起句(分论点)和结尾,全文的思路及思想的深刻程度便可了然于心。
请看下面以“默契”为话题的写作思路:
标题:成功离不开“默契”
论点提出的方式:用历史故事引出——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想,子期便知;闻弦歌而知雅意,何等默契!正因为他们心有灵犀的默契,才留下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
中心论点: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默契配合。
分论点:
(先回答“为什么要默契”的问题)
1、生活社会化,信息网络化,没有与他人的默契配合无以获取知识(知识在交流中获得)。
2、生产集团化,经营全球化,没有与他人的默契配合无以提高能力(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再回答“怎样做到默契”的问题)
3、理解是默契的前提,沟通是理解的途径。
4、志趣是默契的关键,合作是默契的基础。
结尾:总之,人是社会的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保持默契。
四、内容丰富,方法灵活,角度多样,材料新鲜。着意运用四种论证方法:鲜活的例证、鲜明的比证(正反事例对比论证)、形象的喻证、恰当的引证。注意拓展思路,借助影视书刊(包括教材),从古今中外不同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搜索最切合话题的典型材料。善于一材多用,同一则材料,只要转换一下角度,就可以用于不同的话题。如“轮椅上的科学家霍金”这个材料,就可用于“条件与成功”、“现实与理想”、“现状与心态”、“逆境与顺境”和“挫折”、“毅力”、“信念”、“爱好”、“诱惑”、“追求”等话题。看下面一个文段。(话题:和谐。习作者:宋楠。)
勤奋的蚂蚁从不把话说得多多的,因为它知道劳动的意义;高飞的雄鹰从不把翅膀刷得艳艳的,因为它知道力量的内蓄;瑰丽的晚霞从不把天空占得满满的,因为它知道光明的未来;润物的细雨从不把声音嚷得大大的,因为它知道渗透的功力;成熟的谷穗从不把头昂得高高的,因为它知道果实的分量;怒放的腊梅从不把花藏得严严的,因为它知道春天的信息;笔直的白杨从不把枝条压得低低的,因为它知道挺立的价值:世间万物,意境悠悠、奥妙无穷,但它们都懂得与周围的一切须是和谐的。(从动物的植物的、天空的地面的、内敛的张扬的角度,用排比句式勾画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文采,有气势。)
五、结尾艺术。或总结全文,或回应话题,或重申论点;巧用引用、对比、排比、类比等手法,让文章在结尾处再添亮色。下面几则结尾就很有特色:
1、其实,我国民间早就流传着有关环保的俗谚。诸如“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劝君莫打三春鸟”、“斧斤以时入山林”、“耕三休一”等,都强调了环保,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古人尚且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更何况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呢?让我们共同呼吁:人与自然须和谐!(用引用、对比的手法和重申论点方法作结。话题:和谐。标题:人与自然须和谐。习作者:宋楠。)
2、学习也是如此,单科成绩突出固然不错,但我们的目的并非仅此而已。如果要让成绩得到整体提高,并不是把某一科搞上去就行的,必须各科齐头并进。就像木桶中的水一样,决定木桶中水的高度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只有把最短的木板加长,水位才有可能提升。因此,保持各科的和谐发展,才是成功的关键。推而广之,和谐是一切成功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巧用类比,由点到面,回应话题;生动形象,议论深刻。话题:和谐。习作者:徐燕青。)
3、总之,面对对手,应以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以乐观的态度接受他,以谦虚的姿态学习他;这样,我们的对手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事业就会越来越兴旺,我们的人生就会越来越快乐。(用排比手法和层进句式总结全文,想来有理,读来有味。话题:对手。习作者:宋楠。)
一、标题新颖,紧扣话题,观点明确。或引用,或比喻,或对仗,或比并(用一组并列概念暗示其辩证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或表态(直接表明观点)。总之,要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要阐述的观点;不要故作姿态,犹抱琵琶,不知所云,甚至概念不清,语句不通,不合逻辑。下面是从同学们的考场作文里选取的两组标题,通过比较,孰劣孰优就比较明白了。(话题:默契。)
第一组(有毛病的命题):
l、拥有默契,拥有成功(“默契”不能跟“有”、“无”等搭配,可跟“很”、“不”等搭配。属病句)
2、爱创造默契(“创造”与“默契”搭配不当,可以说“形成默契”。属病句)
3、需要默契(看似用语简短,观点明确,但近乎废话。用作话题的,一般都是“需要”的)
4、自然的默契(歧义,“自然”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属语意不明)
5、快乐的催化剂(“默契”本来就是一种快乐,怎么是快乐的“催化剂”呢?不合逻辑,比喻不当)
6、默契是对事物有共同的理解(“理解”可以说是“默契”的基础,但不能说“默契”就是“对事物有共同的理解”。属判断错误)
第二组(较好的命题):
1、默契四要素(紧扣话题,观点明确,重点突出)
2、《千手观音》的启示(由春节联欢晚会多位聋哑姑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联想开去,亲切自然)
3、心有灵犀,一点即通(化用名句,典雅新颖)
4、闻弦歌而知雅意(借典故,寓新意,富有文采)
5、人·社会·自然(用一组并列概念暗示其辩证关系)
6、默契——成功的要诀(直陈论点,简洁明了)
7、“默契”小议(点明论题。时间紧迫,一时想不出好题目时,方可一用)
二、首段讲究,引论新巧,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打乒乓球,须得打好前三板;写作文,须重首段显功底。如果首段没新意,看不出思想的深刻性,其至观点不明,句子不通,乱用标点,出现错别字,那么全文的水平就可见一斑了,全篇的得分也就可想而知了。首段出新意,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用精短鲜活的事例或故事引出观点;二是用吻合话题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引出观点;三是先用一组比喻或一组事例等构成排比句,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中心论点。下面看几则从同学们的作文里选取的开头。(话题:和谐。)
1、一天,主人邀请朋友观赏新建的花园。主人问花园里什么最显眼,朋友一致肯定最显眼的是那座假山。于是,主人叫人将假山搬走。众人不解,问其故。主人说,整个花园如果只有一处最显眼,就显得不和谐了,人们的视线全被它吸引了去,其他地方就显得平庸。我建这个花园要的是整体效果,并非仅仅为了这一处。主人知道,真正的美并非个体的独领风骚,而是整体的和谐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事例,引出观点,富有新意。习作者:徐燕青。)
2、歌德曾说过,即使人想试着反抗自然,但终究还是得遵循自然的法则;即使人想试着支配自然,但终究还是得与自然配合,保持和谐。大自然是一本天书,当你捧着一颗温柔的心去解读时,你会发现,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够共存,其奥妙就是和谐。(用与话题相吻合的名人名言引出观点,充实了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习作者:宋楠。)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明月、清泉,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等一系列美景构成和谐的大自然。和谐产生美,正因为和谐,才让我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可比拟。和谐带来愉悦,当我们置身和谐的大自然时,一切世俗纷争、名心利欲都荡然一空。(用古诗文名句引出观点,清新自然,富有文采。习作者:王倩。)
4、古往今来,美不胜收。有西施临溪浣纱的妖艳之美,也有岳飞驰骋疆场的雄壮之美;有李清照低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伤之美,也有苏东坡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之美;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净之美,也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热烈之美;还有为民献身的公仆之美与保家为国的英雄之美。他们是美的化身;是婉约美,是豪放美,更是和谐美:世界因和谐而美丽,因美丽而和谐。(这个开头,说古道今,由人到物,归结论点;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文采飞扬,落笔生花,不同凡响。习作者:林琴琴。)
三、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有自己的思想。先选取一个与一般思路不同的有价值的角度确定中心论点,再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两三个层次分明(或并列,或层进,或主次)的分论点(置于各部分开头作总起),然后就各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用一段话做总结。这样,阅卷老师只需扫描首段末句(中心论点)、中间各部分的总起句(分论点)和结尾,全文的思路及思想的深刻程度便可了然于心。
请看下面以“默契”为话题的写作思路:
标题:成功离不开“默契”
论点提出的方式:用历史故事引出——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想,子期便知;闻弦歌而知雅意,何等默契!正因为他们心有灵犀的默契,才留下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
中心论点: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默契配合。
分论点:
(先回答“为什么要默契”的问题)
1、生活社会化,信息网络化,没有与他人的默契配合无以获取知识(知识在交流中获得)。
2、生产集团化,经营全球化,没有与他人的默契配合无以提高能力(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再回答“怎样做到默契”的问题)
3、理解是默契的前提,沟通是理解的途径。
4、志趣是默契的关键,合作是默契的基础。
结尾:总之,人是社会的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保持默契。
四、内容丰富,方法灵活,角度多样,材料新鲜。着意运用四种论证方法:鲜活的例证、鲜明的比证(正反事例对比论证)、形象的喻证、恰当的引证。注意拓展思路,借助影视书刊(包括教材),从古今中外不同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搜索最切合话题的典型材料。善于一材多用,同一则材料,只要转换一下角度,就可以用于不同的话题。如“轮椅上的科学家霍金”这个材料,就可用于“条件与成功”、“现实与理想”、“现状与心态”、“逆境与顺境”和“挫折”、“毅力”、“信念”、“爱好”、“诱惑”、“追求”等话题。看下面一个文段。(话题:和谐。习作者:宋楠。)
勤奋的蚂蚁从不把话说得多多的,因为它知道劳动的意义;高飞的雄鹰从不把翅膀刷得艳艳的,因为它知道力量的内蓄;瑰丽的晚霞从不把天空占得满满的,因为它知道光明的未来;润物的细雨从不把声音嚷得大大的,因为它知道渗透的功力;成熟的谷穗从不把头昂得高高的,因为它知道果实的分量;怒放的腊梅从不把花藏得严严的,因为它知道春天的信息;笔直的白杨从不把枝条压得低低的,因为它知道挺立的价值:世间万物,意境悠悠、奥妙无穷,但它们都懂得与周围的一切须是和谐的。(从动物的植物的、天空的地面的、内敛的张扬的角度,用排比句式勾画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文采,有气势。)
五、结尾艺术。或总结全文,或回应话题,或重申论点;巧用引用、对比、排比、类比等手法,让文章在结尾处再添亮色。下面几则结尾就很有特色:
1、其实,我国民间早就流传着有关环保的俗谚。诸如“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劝君莫打三春鸟”、“斧斤以时入山林”、“耕三休一”等,都强调了环保,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古人尚且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更何况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呢?让我们共同呼吁:人与自然须和谐!(用引用、对比的手法和重申论点方法作结。话题:和谐。标题:人与自然须和谐。习作者:宋楠。)
2、学习也是如此,单科成绩突出固然不错,但我们的目的并非仅此而已。如果要让成绩得到整体提高,并不是把某一科搞上去就行的,必须各科齐头并进。就像木桶中的水一样,决定木桶中水的高度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只有把最短的木板加长,水位才有可能提升。因此,保持各科的和谐发展,才是成功的关键。推而广之,和谐是一切成功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巧用类比,由点到面,回应话题;生动形象,议论深刻。话题:和谐。习作者:徐燕青。)
3、总之,面对对手,应以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以乐观的态度接受他,以谦虚的姿态学习他;这样,我们的对手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事业就会越来越兴旺,我们的人生就会越来越快乐。(用排比手法和层进句式总结全文,想来有理,读来有味。话题:对手。习作者: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