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半上世纪的国画大家刘石产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怕有渔郎来问津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每当提起一位老人,我脑海里情不自禁就会闪出这首唐诗,年近九秩的老先生几经政治磨难,一生默默无闻,近乎隐姓埋名,至今生活在深山之中,论资格论辈份,现存在世的画家中,应没有比他更高的;论艺术论功底,也不会有比他更扎实更全面的。他悄声无息地活着,少与外界来往。他一生没有婚姻,孤身一人走到今天。他从来没有怨恨,埋头画着自己终生所爱。提起他的名字,人们不会有惊讶之感,因为除了他生活的地域,外界不知有他。今借《收藏界》的影响,挖掘着被遗忘的经典,写写这位老人的米龙去脉。尽管老人家未必领情,因为我和我前面的一些人已经在打破老人原本恬淡自然平静的生活,但这似乎是一种社会义务与责任,应该让人们知道并了解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刘石平。
  
  
  他与李可染、席德进、昊冠中师出同门。
  
  刘石平原名刘巩,生于1921年,河南济源人,1943年22岁时考取抗战时期由杭州艺专和北平艺专合并成立的重庆国立艺专,著名的画坛巨匠李可染、席德进、吴冠中等都在这里学习。刘石平与他们同门不同届,而同班同学如苏天赐、刘颐勇,何正慈、李承仙、梅先芬等今天说起来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这一连串响亮名字中,刘石平则被社会遗忘了半个多世纪。他和他的同学有着天壤之别的遭遇和待遇,但他的同学们又大多先他而去,唯有他一身轻松仙风道骨般地在远离喧嚣的山林中清静地活着。我不知道这是人生的悲剧还是喜剧。
  刘石平是个京剧迷,在当年学校的演唱会上,他看到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第一次登台演出《王宝钏》。有一次他看排演京剧《乌盆记》,扮演刘世昌的是后来成为李可染夫人的邹佩珠同学,操琴的正是李可染先生。李先生不但画画得好,还是一位操琴高手。刘石平京胡拉得好,而且从那时一直拉到现在。如今的济源太行蟒林山中时时会响起高亢激昂或低委婉转的京胡声,那是刘老先生在操琴,是画后的娱乐还是画前的进入状态,总之这琴声中包含着老人一生的苦辣酸辛和幸福欢乐。人世间只有绘画与京剧是陪伴他走过了漫长九十年中的慰藉和依托。
  
  他绘画的技能高超,门类全面。
  
  正因为刘石平有过那段难得的机遇与经历,他在潘天寿、林风眠、丰子恺、胡善余、傅抱石、天良诸先生的指导下,练就了过硬的绘画本领。连接起前面重要的人物,这一串串令人高山仰止光芒四射的名字汇成了艺术的灿烂星河。当年的刘石平沐浴其中,名师高徒,字列孙山,为他一生的挚爱打下了雄厚的铺垫。
  
  在他一个多甲子的绘画生涯全部存留下来上千幅的作品中,几乎囊括了绘画意义上的所有品种: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版画、漫画、素描、速写。在西画门类中,有人物、静物、风景。在国画门类中,同样有人物、山水、花鸟。尤其他的京剧人物堪称一绝,寥寥数笔,随形随意,惟妙惟肖,眉目传神。那是他太熟悉京剧的缘故,是把近百年的浓重积累,瞬间用毛笔在宣纸上勾划出来罢了。
  他一生不近女色,但唯一画过的一幅农村姑娘水彩写生,可以看出他的绘画语言多么生动鲜明。不必任何的夸张与吹捧,刘先生每一门类每一品种的绘画都达到了目前美术界很高的水准。看过他画的人,有的说最好的是水彩,有的说最好的是京剧人物,见仁见智,我觉得都好。其实,众口称赞他的画好是真,至于具体的各执己见已不那么重要了。
  
  苏天赐邀他出山,台画商找他销画都被婉拒。
  
  就是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称得起大师的老人,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悄无声息地躲藏在一座山城里,几乎被社会遗忘了。他并不是没有机会,在屡屡“运动”又经历“文革”之后,在改革开放之际,他的老同学广州美院院长苏天赐先生邀他南下当教授,他婉言谢绝了苏先生的美意,干脆搬进蟒林深山中,过起了陶渊明似的生活。老同学尽管惋惜,但亦不愿违背他的意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台湾一位画商闻知刘石平与席德进师出同门,席德进是台湾最负盛名的头牌画家,他的同门好生了得,于是找到河南济源要求高价包销刘石平的作品,老人同样婉言谢绝,那画商好话说破天,最终依然无功而返。当教授可以出名,那画商可以获利,刘石平部无兴趣。看来老先生对名利二字始终无动于衷!
  许多画家自视清高,逢人必言希望摆脱尘俗,一心画画,图个清静。而实际上活惟恐离开城市,安乐窝建了一座又一座,即使城外也是一要有车,二是道路顺畅,口说隐居,实则未必。半月十天若无人登门,先自乱了方寸,随即心烦意乱,心急火燎,哪里静下心画得了画?刘石平是真归隐,居住之地不通公路,开车也只能开到山前渠下,再往里无路,小路是人走出来的,他图得是真清静,一心只想画画。画累的时候,自拉自唱,自娱自乐,结伴的唯有一个同样年纪的老战士,粗茶淡饭自己做,悠哉、乐哉!
  
  城里的画家也在画,但却把大部分光阴花在了应酬上、忽悠上、莫名其妙的消耗上。刘先生则不是,他心无旁骛,养精蓄锐,付出了百分之百的投入,画出那么多品种那么多好画就不足为怪了。他把他的功底、他的才华、他的情怀都发挥到了极致!
  
  艺术家是国家财富,济源领导力推不懈,功不可没。
  
  一位大师级的人物生活在济源,济源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始终关注着、照顾着。市委书记段喜中,常委副市长薛玉森多次去蟒河口玉皇岭上看望老人,详细了解老人的起居和日常生活。段喜中曾说:刘石平老人是济源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想方设法,通过举办展览,出版画册,让老人的画走出济源,叫响全国!薛玉森还多次代表市委市政府去给老人排忧解难,几次安排为老人修缮房屋,联接电视,让老人住得安逸些,能有戏剧看。2008年春天,市委市政府责成文联专为刘石平老人组建了济源书画院,刘石平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军星亲自在济源大会堂主持了揭牌仪式,并同时主持了“予光杯刘石平美术作品展”。常务副市长薛兴国,政协主席任传国,宣传部长李军星先后设宴招待了刘石平。这不仅仅是一种姿态,而是市委市政府整个领导层对我们国家一位艺术大师的尊重与推崇!
  还要提及的是原济源原宣传部长、沁阳市常务副市长王锡柱先生,长期以来,为刘石平老人的艺术宣扬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可亲可敬!凭心而论,在济源市为刘石平老人摇旗呐喊,鼎力推举的单位和个人很多,如文联、书协、美协,特别是济源市龙头企业“予光集团”都为老人的宣传做了很多工作。
  回到开头的那首诗,刘石平老先生尽可在大山林中住下去,不会有人让他离开和迂回城里,但也尽可不必担心媒体和关爱他的人们去探望拜访,艺术是个人的,同时也是社会的、国家的。关照好了画家老人,也就等于保护好了一笔珍贵的国家艺术财富!
其他文献
本人收藏的一枚“乾元重宝”当十钱属于开门见山之物。见图及拓片(背幕和钱文正面一样精致),此币直径3.05厘米,穿孔0.7厘米,厚0.2厘米,重达10克。华光普先生在其《中国古钱图录》中提示:“初铸品轮廓精整,字文精美,标准乾元当十钱重约8克。”并且在图中将重7.5克和8.7克的钱币均加以标注,可见重达10克多的版别实属少见。诸谱所载的“乾元重宝”当十钱母钱的尺寸(按图测量)为2.95厘米,而本人所
期刊
近期国内邮币卡市场较为低迷,前期较为活跃的金银纪念币、流通金银纪念币和第三套人民币价格都纷纷下跌,连一直十分强势的人民币连体纪念钞也开始止步不前。但近期有一个在底部区域盘整了很久的钱币板块——外汇兑换券却不甘寂寞,开始受到一些钱币投资者的关注,成交量也有所放大,并露出向上突破的迹象。在林林总总的钱币品种里,兑换券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具有较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但也有一些初涉钱币收藏领域的爱好者对我国
期刊
咸丰当十大钱,存世量十分丰富,除铸制铜钱,还铸行了数量可观的铁钱。由于铸量大,品种丰富,版别复杂,其中不乏珍稀品。而母钱的存世更为罕见,备受古钱爱好者青睐。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版别铸期短,昙花一现,甚至只停留在试铸阶段便胎死腹中,目前只有少量实物的留存,才得以挖掘发现,填补了一些史料空白。  这枚当十铁母,查了多种泉谱,只发现《成丰泉汇》有一枚铁钱图录(51页1-3-36图)。经过多年的关注,不少版别
期刊
在方孔钱上,盛开着一朵奇异的小花,这就是独树一帜的花穿钱。  所谓花穿钱,是指方孔钱的穿廓部位在外形上有些微妙变化。其钱的穿孔呈八角形态,穿似花朵,新颖别致。它改变了方孔钱的单调形式,在表现形式上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异形穿孔钱,称之为花穿钱(如图1)。  这种穿似花朵的钱币,在我国钱园已盛开了二千多年。但过去一直不被重视,直到1994年在《钱币》杂志上展开讨论后,才逐渐被藏界重视,这块肥沃的
期刊
宋时的耀州窑以青瓷刻印花产品而驰名中外,至金元时期,黄堡镇“十里窑厂”因多种因素开始向东转移至立地坡、上店、陈炉三镇。陈炉窑继承了耀州窑的传统制瓷工艺,延续至今,与此同时又有新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清代、民国产品的装饰纹样,不仅有植物、动物等传统题材,还出现有许多以文字来装饰的器皿,其内容有诗词、民谚、吉祥语、谜语、堂号等。本文介绍三件极为罕见的以楹联为装饰的器皿供大家赏析。    一、香黄地青花黑
期刊
几十年的两岸隔绝,使台湾书画在大陆出现的不多,清代名家的就更少。此幅台湾清代著名画家许筠所作的精美纨扇,构思独特,笔法老到,生趣盎然。两簇雪白的梨花分布在纨扇的左边,却不显拥挤凌乱,中间绘有一只待飞的雪雀,为整个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作品所画笔笔到位,墨色浓淡变化自然,用色不显俗气,画面布局疏密得当,足见作者功底。作品右题:“丙申壮月,法任伯年作意,以为子春四兄大人雅正,纶亭弟许筠”。丙申壮月
期刊
年画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富有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收藏的万余张年画中(包括木版年画、月份牌年面及新年画),其中表现各时期时尚女性选题的年画占有相当的比例。  早在十九世纪术,江南女性因为地域上的便利与经济生活的发达,其服装和发式在全国来说是首屈一指的,于是在上海一些商家为推销商品,常在商品广告中附有年历并画有新潮女郎以引人注目,也确有不少时髦女士按画竞相仿效(倪耕野《园中佳人》)。当时在天津
期刊
陶瓷刷花始于清末,是景德镇釉上彩中新彩的品种之一,俗称筛色瓷,是受洋人传入的搪瓷喷花和西画的启发,结合中国民间丝网印刷工艺并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而发明的。波阳陶业学校学生冯完白将刷花技艺推广到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刷花在民国时期最为鼎盛,讲究色块与色阶的交汇,造型与情感的融集,既有没骨法用笔的空灵,又有随类赋彩的化境,色彩明朗悦目,层次分明,民间艺术风韵浓厚,被誉为陶瓷艺坛中的一枝奇葩。      一、刷
期刊
线是中国书画的脊梁    常听人说:“中国书画的本质是笔墨”。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准确,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中国书画基本功的本质是笔墨。”因为前一种提法只突出了笔墨在中国书画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语言在中国书画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强调笔墨的重要性,就应表达为后一种说法。既然笔墨在中国书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鉴赏书画就应从鉴赏书画中的笔墨开始,也就是说笔墨好的书画才具备好书画起码的条件。  作者笔墨的好坏反映
期刊
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组委会已收到木雕、紫砂、砚雕、瓯塑、寿山石雕、青田石雕、漆线雕、景泰蓝、漆雕、陶艺、瓷艺等十几个类别的作品近百件,每个类别的作品中不乏精品之作。目前送选的作品中,仍是中青年优秀工艺师的作品所占的比重较大。本期刊发部分选送作品,以飨读者,也欢迎大家发表意见和积极参与。      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的各项工作都在顺利进行中,收藏界网www.cangworld.com已开通“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