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是一门重要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经过系统性的研究,能帮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顺势走向更大的成功,逐渐彰显人生的价值。小学科学教师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调动课堂的引导方向,运用不同授课方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这样一来,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才能得以持续加快,进而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渗透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坚持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指引孩子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升认知水平,最终成为一名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在实践中,科学教师不能过多的干扰学生思考问题,有时候给予学生独立的体验机会,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相关的内容,远比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要好得多。师生关系异常和谐,教学成效事半功倍。
一、教育学生尊重生命
小学生喜欢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希望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但是学习经验不足,生活阅历不甚丰富,遇到困难、复杂问题常常表现的十分迷茫,脱离教师引导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学热情偏低、探究思路局限等情况。他们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不尽人意。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小学科学教师需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课程资源,教育孩子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发展自我,如何認真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1]。尊重生命,是小学生参与后续活动必须具备的一种态度。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动植物的观察和饲养,如观察蚂蚁。蚂蚁对许多孩子来说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甚至有些孩子做过踩死蚂蚁、热水烫蚂蚁的事。课上教师给学生观察蚂蚁时,为了便于观察,把蚂蚁事先装在昆虫盒内,学生就兴致勃勃地通过透镜观察着焦躁地来回爬动的蚂蚁。观察完后,把昆虫盒放在一边,老师往往会对学生说:“要爱护蚂蚁,它们也是生命。”这里的尊重生命教育只是一句带过,走走形式而已,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如果教师带领学生经历《观察蚂蚁》一课的整个过程:用食物吸引蚂蚁,然后用羽毛或毛笔将蚂蚁轻轻扫入容器,回来后装入空间较大的、适合蚂蚁生存的容器,上完课后再把蚂蚁放归自然,显然“思想品德”育人效果要远好于空洞的说教。
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大气污染、淡水资源的缺乏、植被的大量被破坏、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全球性的温室效应等,这些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严峻的环境危机,使得加强环保教育成为我们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外,可以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近年来,我国的气候有哪些异常?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北京地区的强沙尘暴天气等。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有哪些?如非典、禽流感直至最近的“H1N1”,无一不说明了现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能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一些小调查,向自己的父母或长辈了解过去二三十年与现在的环境差异,感受环境污染给我们人类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影响。通过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事例,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使他们真正懂得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
三、挖掘教材育德因素
(一)学生对自己负责
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的人,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如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会求知,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学会生存,终身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使学生学会生活,情趣健康,善于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学会健体,珍惜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安全,不做无谓的牺牲等。
(二)学生对家庭负责
比如,在遗传与变异时,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懂得父母,培养学生对父母负责、对家庭的健全负责、对家庭的一切负责的意识。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教育学生平时生活节俭,不攀比,不摆阔气,不乱花钱,学会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要理解、体贴父母长辈,在家庭出现困难时,要主动为父母分忧。
四、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在科学课中渗透品德教育,教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言传”——通过语言说教、引导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也体现在“身教”——利用教师自身的榜样表率作用感染学生[2]。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老师的“言传”真正信服。教师在科学课上强调要实事求是、说话要有依据,自己就一定不能言辞随意、信口开河;强调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究获得答案和结果,就一定不能轻易把答案和结果告诉学生:强调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一定不能随手乱扔废纸、杂物,更不能在课堂上吞云吐雾,这也是做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科学老师很少为学生做实验示范或者让学生进行实验,只是把现成的答案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教起来是省事了,学生也得到了一些科学知识,但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通过实验探索求证的答案和结果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反而会导致学生强化“贪图省力、不肯动手、不愿脑筋、迷信权威”等坏习惯。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在提26高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结语
科学课的学习绝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努力使学生人人珍爱生命、学会学习,养成善于合作、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格,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卫栋.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品德教育[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6)77-78.
[2]王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04)132-133.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渗透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坚持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指引孩子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升认知水平,最终成为一名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在实践中,科学教师不能过多的干扰学生思考问题,有时候给予学生独立的体验机会,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相关的内容,远比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要好得多。师生关系异常和谐,教学成效事半功倍。
一、教育学生尊重生命
小学生喜欢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希望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但是学习经验不足,生活阅历不甚丰富,遇到困难、复杂问题常常表现的十分迷茫,脱离教师引导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学热情偏低、探究思路局限等情况。他们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不尽人意。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小学科学教师需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课程资源,教育孩子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发展自我,如何認真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1]。尊重生命,是小学生参与后续活动必须具备的一种态度。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动植物的观察和饲养,如观察蚂蚁。蚂蚁对许多孩子来说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甚至有些孩子做过踩死蚂蚁、热水烫蚂蚁的事。课上教师给学生观察蚂蚁时,为了便于观察,把蚂蚁事先装在昆虫盒内,学生就兴致勃勃地通过透镜观察着焦躁地来回爬动的蚂蚁。观察完后,把昆虫盒放在一边,老师往往会对学生说:“要爱护蚂蚁,它们也是生命。”这里的尊重生命教育只是一句带过,走走形式而已,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如果教师带领学生经历《观察蚂蚁》一课的整个过程:用食物吸引蚂蚁,然后用羽毛或毛笔将蚂蚁轻轻扫入容器,回来后装入空间较大的、适合蚂蚁生存的容器,上完课后再把蚂蚁放归自然,显然“思想品德”育人效果要远好于空洞的说教。
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大气污染、淡水资源的缺乏、植被的大量被破坏、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全球性的温室效应等,这些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严峻的环境危机,使得加强环保教育成为我们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外,可以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近年来,我国的气候有哪些异常?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北京地区的强沙尘暴天气等。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有哪些?如非典、禽流感直至最近的“H1N1”,无一不说明了现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能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一些小调查,向自己的父母或长辈了解过去二三十年与现在的环境差异,感受环境污染给我们人类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影响。通过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事例,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使他们真正懂得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
三、挖掘教材育德因素
(一)学生对自己负责
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的人,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如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会求知,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学会生存,终身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使学生学会生活,情趣健康,善于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学会健体,珍惜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安全,不做无谓的牺牲等。
(二)学生对家庭负责
比如,在遗传与变异时,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懂得父母,培养学生对父母负责、对家庭的健全负责、对家庭的一切负责的意识。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教育学生平时生活节俭,不攀比,不摆阔气,不乱花钱,学会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要理解、体贴父母长辈,在家庭出现困难时,要主动为父母分忧。
四、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在科学课中渗透品德教育,教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言传”——通过语言说教、引导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也体现在“身教”——利用教师自身的榜样表率作用感染学生[2]。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老师的“言传”真正信服。教师在科学课上强调要实事求是、说话要有依据,自己就一定不能言辞随意、信口开河;强调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究获得答案和结果,就一定不能轻易把答案和结果告诉学生:强调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一定不能随手乱扔废纸、杂物,更不能在课堂上吞云吐雾,这也是做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科学老师很少为学生做实验示范或者让学生进行实验,只是把现成的答案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教起来是省事了,学生也得到了一些科学知识,但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通过实验探索求证的答案和结果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反而会导致学生强化“贪图省力、不肯动手、不愿脑筋、迷信权威”等坏习惯。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在提26高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结语
科学课的学习绝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努力使学生人人珍爱生命、学会学习,养成善于合作、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格,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卫栋.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品德教育[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6)77-78.
[2]王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04)132-133.